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

高俊營部裡派出了一個叫石莞的參軍,騎着快馬翻山越嶺去尋找馮達的部隊,此時馮達的人馬也按照預定的撤退線路抵達了蒙山一帶。石莞花了一晚上才趕到那裡,然後稟明來意,卻得知施大參軍現在正在營部餵馬。

原來,施信來到馮達的營部之後,依舊指手畫腳洋洋大論,這次是他自己發了昏,在傳遞命令的時候和馮達營的一位指揮吵了起來,甚至要臨時解除對方的指揮權,自己上陣,結果被憤怒的馮達派去餵馬一個月。

石莞趕緊去馬棚裡找,施信還在慢悠悠的切着鍘刀。

“趕緊換套行裝跟我走,高郎君要見你。”

“不去,馮統制讓我在這裡餵馬。”

“別在這兒給我鍘草了,趕緊換新裝,這是命令。”

施信慢悠悠的停下來:“就算是命令,也不能讓我去送死啊,我這張嘴才說了一句話就被髮配來餵馬,多說幾句怕不是要被直接斬首了,我這張嘴還要留着吃飯,從此就不說話了。”

“你再磨蹭,信不信連飯都吃不了了,趕緊跟我走。”

石莞連拖帶拽,這位施參軍才“很不情願”的被“強行”帶到高俊這裡,然而譜還是要接着擺的,他全然不顧裡外忙成一團的樣子,踱着小碎步來到高俊面前:

“公何以戰?”

“我如何不能與鐵木真相戰?”

“鐵木真先敗我軍於泰安,覆敗我軍於東海,三敗我軍於沂山。如今我軍糧食皆盡,軍心盡失,接連後退,喪勇失氣,將復何戰?”

高俊聽明白了,這施信要擺個譜。但是大敵當前,倒不妨給他這個面子,與他理論一番。

“自古以強梁橫抱而安居天下者,未之有也。天道在我,如何不能戰?”

“天意冥冥,何足征伐,此不足爲道也。”高俊配合的好,施信也很上道。

“魯南山區溝壑縱橫,我軍內線作戰,敵軍勞師遠征,強弱形勢一變,勝敗彈指揮間。”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地利不足爲事,鐵木真有強勇之兵,區區溝壑能奈之何?”

氣氛已經烘托到位了,高俊直接站了起來。

“我們憑藉什麼和鐵木真對抗,我們的力量從何而來?這是一個大問題。

憑朝廷嗎?當今世道,國家外戰無能,唯有盤剝有方,百姓受苦,屢遭兵禍,社稷累卵,生靈倒懸,朝廷南遷開封,卻依舊在爭權奪利。守忠太子死後,首存於手續之間不相容,高琪與高汝礪弄權,高汝礪年事已高,卻貪戀權柄不肯讓位,以至於物議洶洶。安貞累世將門,但卻鼠目寸光,力主徵宋,以至於軍馬折損,更不能支。

如今朝廷只有內鬥的力量,卻沒有抵禦外辱的能力,誰想要抵禦,誰就要在內部鬥爭中吃大虧,我們已經可以預見到安貞快要玩完了,而其他正在前線抵抗的人也好不了多少,河北百姓正在受苦,朝廷卻沒有力量解救他們。

只能憑藉自己,河北百姓,乃至天下百姓都迫切的需要自我拯救,建立一個能領到大家抵禦蒙古人的機關。但是這個機關想要維持,山東的根據地想要長久存在,則源於仁義。

在外敵入侵,朝廷已經放棄大片江山的形勢下,在敵佔區中有若干個繼續抵抗外敵的孤島,古有劉琨祖逖,近來有苗道潤靖安民等人,這需要依賴很多的條件,是這場戰爭的特殊性所決定的,是朝廷的無能和蒙古人的殘暴所共同作用的,這也是歷史給河北人民的機會,讓我們能夠自主自立的組建有能力領導人民抵抗外侮的政權。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敵我力量懸殊,我們實行了大踏步的後撤,好像是在戰場上戰敗了,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天下百姓期盼和平,期盼趕跑侵略者的決心依舊沒有改變,這纔是我們無窮的力量源泉,所以,敵我形勢並沒有遭到根本性的逆轉。

最近數個月來,山東與河北各處敵佔區的百姓都已經自發的開始了有組織的暴動抗爭,令敵軍首尾不能相顧,河北世侯當中也醞釀着疑惑和反叛的情緒,這都是形勢正在好轉的證明。

事實證明,蒙古的那一套高壓統治政策是不得人心的,他粗暴無能的管理方式是不能維持的。而這羣人又缺少動力改革,要維持蒙古貴族的就有權益,這樣的國家應該在一場侵略戰爭中被狠狠教訓一頓。

現如今,我們僅僅在河北的一小片土地上,朝廷不大關心我們的死活,而蒙古人對我們虎視眈眈,此時我們外無依靠,只能相信自己,相信根據地的人民,除去這個之外,我們沒有別的力量源泉。而爲了團結根據地人民,爲了領導根據地人民,就必須施行仁義。

所以,太平軍上下、根據地機關上下都貫徹着同樣的信念,堅決將仁作爲自己的宗旨,並且團結全山東的人民爲之戰鬥,自從我來到山東開始,從制止紅襖軍的破壞,消弭雙方的仇恨,清退猛安謀克侵佔人民的田地,所作所爲無不依仁,爲抗蒙積蓄力量。我們持之以恆的舉動,終究會贏得人民的愛戴。

我屢屢對彭義斌手下留情,又沒有殺山東的猛安謀克,對朝廷也向來恭順,也不與那些欺負我的官軍發生直接衝突。因爲仁義的力量遠遠勝於殘忍,現如今,大多數人都以橫暴爲尊,想要憑藉武力統治天下,然而卻忽視了仁義是最綿長悠遠強大的力量。

古代有個寓言,叫做“愚公移山”。愚公下決心率領他的兒子們要用鋤頭挖去太行山和王屋山。智叟說是你們這樣幹未免太愚蠢了,你們父子數人要挖掉這樣兩座大山是完全不可能的。愚公回答說:我死了以後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這兩座山雖然很高,卻是不會再增高了,挖一點就會少一點,爲什麼挖不平呢?

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他就派了兩個神仙下凡,把兩座山揹走了。現在蒙古人就像一座大山那樣籠罩在河北人民頭上,而我們要下定決心挖去這座大山,用的工具就是仁義,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這個上帝不是別人,就是全國百姓。

我們太平軍堅決保衛仁政,是仁義之師,受到百姓們的真誠擁護,是一定能勝利的!”

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尾聲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尾聲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十四章 血染石牆(下)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七章 牛(上)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十章 抹不去的污點(下)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八章 願(下)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七章 血鐵(上)尾聲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四章 伏(下)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尾聲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八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二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三章 火燒臨安城(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一章 糧(上)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二十章 間隙生同牀(下)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尾聲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二十二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七章 段鍾(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二十一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