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

“如果不是親眼見到,我絕對不會相信這波濤浩瀚的大洋居然也會像人的呼吸一樣起伏漲落。也許我註定和大海有所聯繫,波斯商人們告訴我,除去東方的大海,西方也有一片寬闊的大洋。我希望蒙古帝國疆域的範圍,是從海到海。”望着遠處的大海,鐵木真說。

在深沉的夜色當中,蒙古軍一往無前,而在他們對面的海灘上已經點起了點點火光——太平軍也準備就緒,他們似乎早就料到了蒙古人的做法,已經在海灘上面修建了用砂土夯築的泥牆。

這點並不出乎蒙古人的意料,漲潮落潮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蒙古人趁着落潮進攻,也應該在太平軍的考慮範圍內。

但是他們就算知道又能如何?數千蒙古士兵沿着這條鋪好的路向東海島上前進,而守軍也不過是四個旗的兵力而已。

賀萬歲與唐太平帶領部隊守在海灘上,他們已經完全知曉計劃的原委,得到的任務是在這裡堅守,讓蒙古人在進攻路上吃吃苦頭,隨後一步一步的撤退,一點一點的讓出糧倉。

此時,蘇日月和熊開國正在檢查艦隊,雖然落潮了,但是小型的戰船還是可以開出來,配合上修羅火以及拍杆,足以破壞蒙古人的浮橋。他們將起到一個控制器的作用,保證蒙古人登島不會太快太多。

儘管事前已經制定好了連戰連敗的計劃,但是四人私下商議一下,總覺得還是要讓蒙古人吃吃苦頭,見識見識他們的厲害。

太平軍萬箭齊發,最前面的敵軍立刻死傷連連,而後面的人卻前赴後繼,一點點的將道路鋪平到沙灘上。

“跟我前進!”唐太平大刀一揮,率領數百名軍兵結陣向前衝向剛剛登上島嶼的敵軍,蒙古人猝不及防,就與唐太平短兵相接,一下子連連敗退。

但是蒙古人沒有氣餒,他們又一次頑強地鋪平了路,蒙古輕騎兵們不乏神射手,在黑夜中,他們沉穩的拉着弓,挨個點名土牆後面的太平軍。

雙方的短兵交戰在灘頭激烈的進行着,而蒙古士兵們又在這條渡海通道上鋪設了木板,終於使其堅實到可以容納騎兵通過,狂呼亂叫的蒙古騎兵們高喊戰號,從大陸出發,沿着這條生命之路衝向東海島。

騎兵的加入迅速改變了戰局,唐太平連戰連退,賀萬歲也無法再堅守土牆,兩軍先是退出樹林,隨後又向東海縣城方向車去。

成吉思汗騎着一匹白色的駿馬,和他的士兵們一起通過這條鋪設的道路,他高聲激勵蒙古將士繼續努力,而他則會爲士兵們準備豐厚的犒賞。

就在這個時候,有傳令兵過來告訴鐵木真,就在他們後方,高俊也發動了襲擊,雖然蒙古人早有預料,但卻無力抵擋,已經從各處海灘上逐漸收縮,撤回大營方向。

“士兵們所做的行動符合我的心意,我不會懲處他們的後撤。現在高俊就算想,也很難支援東海島了。讓留守在老營的蒙古騎兵們纏住他!”

留守海灘的蒙古人損失很大,他們不太擅長堅守某個地方,在太平軍的攻勢傷亡慘重,不得不從各處海灘收縮,在這期間被太平軍分段打擊,殲滅了數百人。

高俊的表現就像是發狂一樣,急着要往海邊拱,這更讓鐵木真加深了判斷,派出蒙古騎兵纏住對手,而高俊也不含糊,死死地釘在海灘,等待着遠處的艦隊前來。

看着海上的船隊,蒙古騎兵們一陣緊張,他們接到了鐵木真的命令,無論如何不能讓敵軍登船增援東海島,衝上去攪擾對手!

高俊其實就根本不打算上船,他也不用關心東海縣的狀況,只是用這番姿態來迫使蒙古人沒有擾亂太平軍陣型的情況下就提前發動衝鋒。

“爲了全軍統一的目標,不惜犧牲自己,拖住敵軍的增援部隊,讓友軍得以在海島上完成他們的作戰任務,蒙古人不愧是天下強軍。”在臨時搭建的瞭望臺上,高俊登高遠望,敵軍毫無懼色的成片成片的衝上來,這時候,如果高俊是真的急着支援東海縣的話,一定已經哭天搶地了。

因此他不由得發出這種感嘆,此時的天空烏雲密佈,很有可能要下雨,太平軍必須抓緊動作,讓這把火趕緊燒起來。

用重騎兵直接衝擊對面陣型完整的步兵是極度不明智的行爲,眼下蒙古騎兵雖然強悍敢戰,但是交換比也接近於1:1。

不同的是,蒙古人培養這麼一個騎兵,需要讓一個蒙古兒童在風沙、暴雪、大雨、雷擊、狼羣當中經歷15年的風風雨雨,然後讓他的母親和妻子夜以繼日的製作他的出征戰袍,宰殺僅有的牛羊做他的乾糧,最後才能彙集到鐵木真的旗下。

而對於高俊來說,只需要一封紅頭信,外加六個月的訓練,就足以提供一個這樣的兵員。

但是蒙古人並沒有意識這一點,他們胸中充滿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在這裡拼死拖住了太平軍,不讓他們登船支援東海島。而在那裡,蒙古軍隊已經發動了強攻,縣城外圍的糧倉已經岌岌可危。

太平軍一點一點的讓出糧倉,蒙古人用刀割開堆放在外面的草袋,裡面全都是白花花的糧食。

高俊足足犧牲了七萬石糧草用於這項瞞天過海的計劃。蒙古人大喜過望,在還沒有驅除出敵軍的狀況下,就已經開始扔火把點火。

火焰慢慢的燒了起來,但是蒙古人準備不夠,原本應該帶上來的火油在海灘邊的戰鬥中損失殆盡,以至於火焰遲遲不能燒得高一些。

在濃重的黑夜當中,太平軍重新收起旗幟,點火燒掉了他們在海灘上設置的木柵,緩緩的向東挪動,蒙古軍在剛纔的戰鬥中受到很大損失,因而也沒有全力追擊,太平軍向東走了幾裡之後,遠遠的聽到了一陣馬蹄之聲,僧虔已經率領騎兵前來接應。

到此爲止,岸上的戲已經全都演完了,高俊在迷惑鐵木真的同時,也讓對手吃了點虧。

也就在這個時候,蘇日月和熊開國指揮艦隊離開港灣,對敵軍的浮橋發動了猛烈進攻。

尾聲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二十二章 心念忉忉(下)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二十四章 虛景實情(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三章 彙集四方猛銳(上)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二十章 俘虜法令(下)第五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上)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五章 貓(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八章 血鐵(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十一章 文資與武職(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九章 掙扎(上)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尾聲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尾聲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九章 元好問的任務(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一章 炮火準備(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尾聲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九章 戰鼓鼕鼕(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十五章 震驚的知府(上)尾聲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