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

郭延嗣一馬當先進了縣城,縣令早就已經不止蹤跡,主簿、縣丞也已經沒了蹤影,只有一位縣尉還在忙裡忙外,聽說城外來了一千多軍兵,這位縣尉說話都結巴起來了。

“這這這,小縣供,供不起這許多兵啊。”

“無需勞煩縣民,只求開城門,在城內簽出一片空地,讓我軍駐紮於城內即可,糧草我軍頗爲充足。”

郭延嗣又鼓勵似的拍了拍縣尉的肩膀。“黑韃馬上就到,縣民也隨我們撤走吧。縣令、縣丞都跑了,唯有右廳(縣尉的尊稱)你恪盡職守,到時候一定會有分曉的。”

縣尉聽到這些放心了許多,連忙安排佈置,雖說對方不要求糧草給養,但是備一點犒勞的果蔬菜餚還是沒錯處的。

當天晚上,天黑的時候,高俊所部已經全部入城並且接管了城防,軍兵們在城頭上站崗放哨,街上也有巡邏的軍兵彈壓秩序,高俊命令教導隊嚴加巡邏,一方面防止歹人作亂,另一方面嚴查軍兵擾民。

這是高俊第一次率軍入城,自然是個寶貴經驗,入城之前,就制定了約法三章

“一切行動聽指揮、嚴禁入屋擾民、不拿百姓一針一線。”

考慮到金軍的作戰方式和習慣,高俊沒有傻到把一切繳獲要歸公說出來,但在另一些方面,直接採取了一刀切政策,嚴禁軍兵進入民居,左腳進去砍左腳,右腳進去砍右腳,全身進去砍頭。至於“洗澡避女人、買東西要公平,和居民打交道要和氣”,不存在的,根本就不會讓軍兵和居民多接觸的。

高俊的命令確實足夠“本土化”,軍兵們聽到之後,並沒有什麼新鮮感,看着他們滿不在乎的面孔,高俊知道今天晚上一定能夠抓到典型。果不其然,天還沒黑呢,教導隊就抓到了第一個人,此人在街上調戲女子。看到名字的時候,高俊差點兒氣樂了,這人居然是邰樂。

邰樂三人一直跟着高俊行動,但是始終沒有真正加入高俊的隊伍,在撤退的時候也是混在剛剛收攏的潰軍裡,剛一進城,就老毛病發作了,被潘正抓了個正着。

潘正早就受夠了邰樂的氣,這次有機會自然不能放過,當場衝上去護住妹子,把邰樂放倒,就地飽以老拳。隨後,邰樂三人被教導隊捆起來,送到宿營處。

宿營的地方是城牆下面的一處空地,就在城門邊上,高俊下令將邰樂痛打二十軍棍,號枷示衆。

執行軍法的東西早就丟光了,從縣公廨裡面臨時借來幾個,潘正親自上場,咬着牙痛打了二十軍棍,打的邰樂嗷嗷叫,圍觀者莫不捧腹大笑。

打完之後,還在哼哼唧唧的邰樂被擡起來上枷,軍兵們都被要求觀看,高俊威風凜凜的下令:

“第一個違令的二十軍棍,第二個一百軍棍,第三個砍頭。”

與此同時,教導隊的成員都在右臂上綁了綠色的圍巾,作爲紀律監督的標誌。潘正感覺很是驕傲,但又有點兒奇怪爲什麼偏偏要選綠色呢?倒是高俊滿意的審視教導隊的標誌,心想這個時候如果蓄一把山羊鬍子,再穿上皮大衣就和諧了。

軍兵私人的搶劫被禁止了,但是公事公辦還在繼續,何志也就帶人接管了縣公廨和縣常平倉,查清了所有的賬目,點清物資數量,準備把有用的東西都帶走。

金朝明昌元年開始設立常平倉,明昌六年,全國常平倉共計519個,幾乎達到了一縣一倉的水準。但是同年由於錢荒,常平倉開始限制運行,在之後的幾年當中,金章宗的限錢法失敗,物價飛漲,常平倉形同廢棄,僅僅作爲一般倉庫使用。

礬山縣的倉庫名叫北濟倉,看上去規模還挺大,檢驗之下不由得大失所望,剩餘的糧食甚至趕不上這幾天軍兵的消耗,其他物資也都是些破銅爛鐵。何志也捏着鼻子,按照糧食-金銀-布匹-銅錢的順序儘可能的搜檢需要的物資。

“這是什麼?”何志也突然發現了十幾桶非常奇怪的東西,是臭臭的淡黃色粉末。何志也心念一動,幾乎是撲了上去。

“這是前不久收繳的硫磺。”一名小吏答道:“前不久有個奸商想把硫磺和硝石賣到草原上去,被我們抓獲了,大概有兩百斤硫磺和兩百斤硝石放在這裡。”

“果然是硫磺!”何志也心裡興奮的叫了出來。“趕緊把這些東西都搬到馬車上,都給我看仔細了,別的東西能丟,這個不能丟……不對,所有的東西都不能丟!”

此時,高俊正在縣公廨,接受張成武縣尉的禮節性拜訪。

高俊勉勵了這幾位在危難時刻還能堅守崗位的官吏幾句,就着重向他們打聽,這兩天有沒有兩個男子,駕着馬車,帶着幾個姑娘來到。得到否定答覆後,高俊的臉色變得凝重了,明天一早全軍立刻就要開拔,還要把全縣的大部分縣民帶走,如果蒲察阿虎不能及時趕到會合的話,兩夥人就真的要走散了。

當天晚上,縣公廨殘存的公使、弓手全部出動,挨家挨戶的通知明天將會全軍撤離的消息,讓所有人自願選擇,是跟隨軍隊撤離還是留下來。大部分人決定留下,但還是有五千縣民決定跟隨高俊離開。

第二天一早,高俊下令全軍開拔,分爲三陣,郭延嗣率領第一陣做先鋒,自己和潘正穩居第二陣,何志也位於第三陣。礬山距離目的地青白口已經不到一天的路程,如果運氣好的話,當天下午就能抵達青白口,那裡地勢險要,有金軍駐紮,到了那裡就算暫時安全了。

與此同時,蒙軍繼宣德州後佔領了德興府,數百名蒙古騎兵渡過桑乾河,開始追擊高俊所部。

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二十四章 血冤(下)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尾聲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二十四章 吏員(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六章 苦鬥岱宗(下)第十章 北院(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二章 羊(下)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九章 尋找道德,但別扔掉法律(上)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尾聲第二十一章 錯轂短兵(上)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尾聲第十九章 匯(上)第二十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尾聲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十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二十三章 千萬人的復仇(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十八章 故(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二十一章 鄒乃濟(上)關於金朝中後期軍事制度的介紹第十八章 進與守(下)第二十二章 留守司(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二章 掙不脫的束縛(下)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二十一章 糧倉劫營戰(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