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上)

濟南城丟了一點也不意外,蒙古人的力量都在圍剿紇石烈師靖,城內除了十幾個蒙古士卒之外,再就是一千河北軍兵。這些人早就心懷不滿了,而且其中有不少人當年曾經被高俊所救,現如今濟南境內有人打起了高俊的旗號,這幫人當然偷偷派人去聯繫,裡應外合破了濟南城。

十幾個蒙古人全滅,黃承舊當時正在衙門裡寫文章,得到消息之後連官印都來不及拿,直接翻牆逃走。田匡大搖大擺的走進衙門,桌案上的硯臺還沒有幹,他拿起那篇文章,不由得啞然失笑。

題目叫做《弟子規》,寫的都是些父母子女的事情,恰好趙永也進了來,田匡將這篇文章遞給趙永:“姓黃的這是怎麼了?開始當私塾先生了?”

趙永接過來略略看了一遍,搖搖頭說:“這文章看似敦厚,實則陳腐,這是爲蒙古人製造順民呢。”

田匡點點頭,把紙揉成一團,直接丟進了香爐裡,兩個人即刻出發,趙永點齊倉庫分發糧食,向濟南城內的百姓宣講道理,而田匡則帶兵緊守城防。

按照事前的考慮,他們不會在濟南久留,帶走足夠的給養之後就要離開,而濟南城牆的狀況更是肯定了這種判斷,此時城牆破損嚴重,蒙古人進城之後沒有修繕城牆,反而還扒毀了一段。

田匡也來過濟南城不少次,但是此時的濟南無比蕭條,房屋皆被焚燬,以往大明湖畔蓮花十里,現如今河水卻有一股淡淡的臭味。

“城破之際,宣撫副使顏盞天澤等濟南士庶數千人投大明湖而死,屍體到現在都沒有清乾淨。”隨同的河北義軍指着湖水,說話間也不免傷感。

義軍在濟南城內招收了兩三千人,又奪取了大批軍器糧草,順便將之前被擄掠的女子全部解救了出來,一下子實力大振。他們大搖大擺地撤出濟南,繼續向東行動,而追擊來的蒙古軍僅僅收復一座空城。

繼續追擊搜殺是危險的,當地百姓已經同蒙古軍勢同水火,很少有願意與蒙古人合作的,但是背後下藥放火捅刀子的倒是真不少。一旦作戰失利,義軍們就會往田地樹林裡面一鑽,脫下盔甲埋藏好,然後藏到農戶裡,當蒙古人追上來的時候,平時勤勤懇懇的老農和嘴碎的老太太就會指天罵地的發誓那是他們的兒子,而鄰里左右也都紛紛作證。

但是蒙古人一撤走,這個孝順兒子就會換身衣服,從另一個方向出村,按照預先約定的道路到附近村落裡去尋找在村裡的義軍同袍,於是乎隊伍又重新彙集起來,再次發動進攻。

不勝其煩的蒙古人選擇了使用血腥手段,他們在遙牆鎮下游連續屠戮了幾個村子,讓百姓們大爲震恐,對義軍的態度也冷淡起來,河北義軍的處境開始有些不妙。

但是蒙古人也沒有把全部的力量用於對付義軍,因爲另一隻讓他們頭疼的軍馬也在最近發起了行動。

高守約知道自己的身體是好不了了,這又是一次長達三天的昏迷,醒來之後卻覺得清醒了一些,趕緊問在身旁服侍的人:“現在走到哪裡了?”

“回使君的話,在濟陽縣。”

“怎麼還在濟陽縣?咱們在這裡逗留了七八天了吧。”

“已經十天了,使君您這次昏了三天多。”

“這是什麼意思?我病了就不走了嗎?把,把師靖給我找來。”

“師靖郎君還在營帳裡休息呢,這兩天濟南那邊的抗蒙義軍鬧得兇,蒙古人對咱們的進攻削弱了,郎君好容易。得以休息兩天……”沒有說的是,師靖現在酩酊大醉,這幾天他連飯都不大吃,每天只喝幾碗酒。

高守約不說話了,儘管身體虛弱,但他覺得自己的腦子還很清醒:“他是不是覺得我老不中用,過不去這北清河?”

“使君可千萬別如此說,使君洪福齊天,一定能夠傷病痊癒,到時候大軍再渡過北清河也不遲。”

高守約這次真的沉默了,他想動一動手指,但是卻感覺自己的身體輕飄飄不聽使喚,好像還躺在牀上,好像又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從牙牙學語到束髮受書,過往的一幕幕在眼前不斷呈現。

“我累了,你去給我沏杯茶。”高守約輕輕的說,服侍的人有些驚訝,但還是小跑着出去準備。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高守約不知爲何,卻突然想起了這首念奴嬌,年輕讀書時品不出其中的韻味,還覺得蘇軾真是浪費了,前面寫的如此豪氣,卻在後面不繼續噴薄下去,反而千迴百轉。當年在州學,一衆學子研究着如何給蘇軾重寫下半闋,現如今才感覺到其中包含的無窮深意。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一樽還酹江月。”高守約掙扎着起了身,他已經不再年輕了,直到此時此刻,他真正的意識到自己早就已經過了不惑之年,才真正的意識到自己已經是個老人了。但是年輕時候的事正在不斷涌現,高俊也浮現在眼前。

當初在壽張縣關於金朝國運的對話還記憶猶新,這幾年來,高守約拼盡全力阻擋高俊的預言發生,但是天下大勢無可逆轉的嘲笑他,多情應笑我,自己這些年的嘔心瀝血,彷彿也只是自作多情,等到大金這座大廈轟然倒塌,自己爲之付出的一切都留不下。

高守約從來沒有見過那條東去的大江,但是當火焰燃燒起來的時候,他彷彿坐進了滾滾長江之中的小舟,自白帝城而下,一日千里,蕭蕭落木中猿聲不斷,峨峨瞿塘間灩澦如馬……

師靖看到帳篷的火光時,一下子酒就醒了,全軍將士都集結來,無言的看着高守約正在燃燒的帳篷。

師靖身披兩創,連續戰鬥,從旦至暮,終於將敵軍拖出去近十里之遠,而趁這個機會,還留在營地裡的家屬們突然向南狂奔十里,在老鸛灘一帶渡河東去。

而蒙古軍在營地未留一兵一卒,直到晚上的時候,遠遠的望見營地中無燈火,才意識到形勢有變,衝進去的時候,只見帳篷旗幟還在,人員早就撤走了。

同樣也因爲蒙古人判斷失誤,紇石烈師靖也得以帶着殘餘的觀州兵馬,在北面同樣強渡。

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五章 決(上)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六章 貓(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十七章 民兵(上)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五章 書信頻頻(上)第八章 間諜(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章 符金刀的標槍(下)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十四章 散(下)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一章 羊(上)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尾聲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十二章 回鶻的士兵(下)第十二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下)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尾聲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十章 牛馬(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五章 白銀(上)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十六章 血簿(下)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二十三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尾聲第四章 判?決?待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十七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二十章 掙不脫的鎖鏈(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十四章 血案(下)尾聲第二十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