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

去年的蘆葦道之戰中,高俊的四名侍衛之一,“老實人”呂和受了重傷,因而沒有參加之後的大名府之戰,也錯過了東征、西征和南征,直到前不久的再次東征的時候才恢復身體,高高俊原本打算讓他去某個縣當縣尉,但是他堅決要求留在軍隊之中,並且聲稱自己已無大礙。

正因爲如此,一紙調令下來,呂和被調到許國軍中,擔任一名軍使。根據潘正的命令,許國這個旗暫時留在河橋一帶,接應正在渡河的百姓。

早在蒙古人剛剛發動突襲的時候,就有幾支蒙古騎兵追趕逃難的人羣抵達渡口,並且與留守在這裡的太平軍人馬交戰。

事實上,許國的這個旗是一個不滿編的部隊,總數不過兩百人多一點,軍官也沒有配備完整。不過好在大部分都是許國的老部下,調動起來非常方便。

看着身後寬闊的浮橋,許國下達命令,絕對不允許蒙古人靠近浮橋,也堅決不能拆橋撤退,一定要等到主力人馬到來。

看到浮橋之後,蒙古人怪叫着衝了過來,拋射一輪又一輪的箭雨,本來就擠在河橋處的難民一下子瘋狂涌動起來,幾乎要把太平軍擠到水裡去,許國毫不留情的下令軍兵們維持秩序,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手中的刀,防止踩踏。

但是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兵力,又要維持橋的秩序,變得更加不足起來,蒙古人看夠了之後,風馳電掣般的衝了上來,一下子就撞到了太平軍陣中。

許國手持大槍,站在所有人的前面,要求軍兵們不得退卻。而蒙古人也遇到了他們自己的麻煩,難民潮涌時再讓馳騁衝鋒變得不便起來,每次遇到難民涌過來,蒙古人就會連連發箭將他們趕走,然而遠處的難民看不清近處的情況,還在漫無目的的奔跑,一輪又一輪的大潮也讓他們無計可施。

有時候,這種漫無目的的涌動,會在一瞬間產生共振,形成極爲強大的人潮。突然間不知爲什麼,所有人都開始向北跑去,離開河橋一帶,巨大的人潮排山倒海,將遠處還在激戰的蒙古軍隊和潘正都衝擊的左搖右晃。

彷彿是遭遇雪崩一般,兩支軍隊一下子都被人潮所沖垮,一時間都難以恢復秩序了。

而在渡口這裡,面前的陣地一下子空闊起來,好不容易重新集結的蒙古軍隊發覺了已經沒有難民阻擋,立刻對橋再次發動進攻。

許國在剛纔的戰鬥中受了傷,一隻眼睛耷拉着,上面都是淋漓的血。大聲的要求大家重新做好準備,實在不行的話就退到浮橋上面。

畢竟大家都在河岸邊,難以直接衝鋒,許博大聲嚎叫着,讓軍兵們排成一個個單列橫排,並且不要直接抵擋蒙古人的衝鋒,這種做法是極爲有效的。

蒙古騎兵們夾着長槍,吶喊嚎叫着向河岸邊的太平軍衝了過來,而敵軍只有單薄的橫排,看上去根本無法抵擋,但是聽着他們指揮官大聲叫嚷發佈命令之後,士兵們就紛紛向旁邊撤走,只留下身後寬闊的河岸,而蒙古騎兵們一拳打了個空,在河岸邊上也難以及時轉向,更沒法衝到太平軍後面重新結陣反覆衝擊。只能悻悻的收起長槍,兜轉馬來準備下一次衝擊。

剛剛洶涌逃難的人潮在持續了近一個時辰之後重新恢復了理智開始再次向河岸邊涌了過來。無論蒙古人還是太平軍,又開始重新蒐羅失散的人馬。兩軍且戰且走,已經逐漸靠近了河橋。

而此時天色已經漸晚,許國看着橋面,突然下令將橋邊上的火把全部熄滅。

蒙古人頓時糾結起來,這些火把是河面的標誌,蒙古人也要根據火把的位置來把握衝鋒的距離,以免一個不小心直接衝進河裡。

現在太平軍將河岸邊上的火把全部熄滅,這下子連蒙古人也不知道是不是應該衝鋒了。

蒙古人的大弓又一次的霹靂作響,如蝗箭雨飛躍而來,然而在黑夜中的弓箭沒有太大的準頭,蒙古人也很難觀察到工件的落點。許國下令軍兵集結成方陣,儘可能的減小敵軍箭雨拋射的損失。

不過蒙古軍隊畢竟也不是生手,黑暗同樣給他們提供了助力,正當許國他們抵擋箭雨的時候,突然感覺在另一個方向上人羣變得嘈雜起來。

許國大叫一聲不好,下令改變方向,然而士兵們還未及轉身,蒙古騎兵已經抄到另一個方向,吶喊着涌了上來,他們沒有使用馬槍,而是拿出了馬刀和骨朵,準備與太平軍近距離肉搏。

局面陡然惡化,許國的嗓子早已嘶啞,但依舊在大聲叫軍兵們填補空缺,太平軍步兵在此時爆發出了極爲堅韌的能力,用生命拖延着蒙古人的腳步。

這羣渾身是鐵的步兵也讓蒙古騎兵們苦不堪言,除非是用骨朵正面把他們的腦袋敲爛,否則的話這羣人的胳膊就像是中原地區河流邊上的水車一樣揮個不停。

就算蒙古人有骨朵,這個東西破甲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尤其是太平軍步兵的頭盔也都很厚重。

在原來的方向上,蒙古騎兵們也停止了放箭,他們引誘太平軍注意力的計劃已經成功,此時他們放下弓箭,拿起馬槍,同樣衝了過來。

太平軍腹背受敵,遭到重擊,馬槍輕而易舉的破開了他們身上的盔甲,留下巨大的創口,不少好小夥子就這麼倒在了河橋上。

許國發了狠,下令熄滅所有的火把。

熄滅火把確實在短時間內拖延了敵人的進攻,雙方一下子不辨敵我,戰鬥慢了起來,然而難民們聽到不遠處兵器的碰撞聲變得更加驚慌失措,不少人在狂奔逃命的時候跌下了河橋,被捲進河中。

正在雙方拼命鏖戰的時候,許國隱隱約約聽到遠處有人在喊叫他。

“本指揮在此!”儘管不清楚附近有沒有敵人,他還是把長槍直接插在地上,應接了遠處的呼喊。

“潘統制讓你立刻把火把重新點上,大軍馬上就到,必須要掩護難民渡河!”

“點上火把,我們旗連一刻鐘都堅持不下去了!”

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十二章 按部就班(下)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十九章 上平西(上)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二十二章 死囚牢(下)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七章 狼煙茫茫(上)第七章 邢州的首戰(上)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尾聲第十一章 寨使大起舞(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二十章 波濤誓,山石銘(下)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章 瘴雲滾滾(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十章 劫(下)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二十二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下)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三章 忍耐不是壞事(上)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七章 牛(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三章 狗(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八章 天理昭昭(下)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六章 柳暗花明(下)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一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上)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尾聲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二十一章 聚賢賓(上)第十七章 中軍帳(上)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十六章 漢人們的陰謀()下第十四章 彙集四方猛銳(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四章 春曉曲(下)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十章 後遼的陷阱(下)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十五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上)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章 掙扎(下)第七章 留客住(上)第五章 步兵進攻(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十五章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尾聲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