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

李銘的騎兵全部身穿玄鎧,以紅絨線穿甲,內襯黑袍,懸掛黑滾邊的紅旗;而溫迪罕僧虔的騎兵身着銀鎧,以青茸線穿甲,內襯白袍,掛着藍滾邊的白旗。

和長幡樣式的步兵都旗不一樣,騎兵的都旗和認旗都是三角形,都旗爲五色旗,而認旗各不一致,李銘都的認旗是神獸狴犴,僧虔都的認旗是金紅旭日,其中還暗合女真人的旭日崇拜,兩支騎兵一起縱馬奔馳的時候,煙塵滾滾,景象很是壯觀。

之所以敢於設立第二支騎兵部隊,不光是因爲戰馬增多的原因,更要緊的是收復淮北以後,大片的荒地可以用來跑馬,使得戰馬的供給超過了戰爭的消耗。

而高俊本人一方面繼續整理隊伍,一方面開始寫他人生的第二本書《財經指南》。

名字起的雖然大氣,然而內容只不過是經濟學的一些基本原理,而在篇名上完全照抄了國富論。在書中,高俊對重商主義加以分析並且嚴厲的指出,無論是南宋還是金朝,在榷場政策中只注意收集銅錢,而沒有意識到流通本身的作用是極度不正確的,而儲積銅錢對於國家經濟好處有限。

黑了一通重商主義之外,高俊也對分工、保險、稅收等方面作出瞭解釋,本書倒是奠定了日後經濟學的不少術語。

在寫書之外,太平軍在淮北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第2輪全軍整編之後又開始了識字運動,全軍平均識字數從40個字增加到了150字左右,操列水準也大大提高。

每隔十日就有一場戲可看,劉德所率領的軍樂隊在擴編之後,開始在軍中大行散樂,各類新劇本層出不窮,而且相當一部分來自高俊本人的創作。讓高俊寫個《雷雨》、《哈姆雷特》有點難,而且軍兵們也不願意看,但是水滸的創作已經基本成型,高俊倒是趁這個機會連續寫了幾本有關水滸的戲,士兵們很愛看。

就連紇石烈志也望風而來,帶着他的手下在太平軍後面蹭戲,這點上高俊倒也來者不拒。

高俊與紇石烈志兩人坐在離戲臺最近的地方,面前還有几案,上面放着瓜果。此時上演的戲是《血濺鴛鴦樓》,紇石烈志看的津津有味。

一幕戲完了,是休息活動的時間,紇石烈志感慨地對高俊說:“郎君真是大才,沒想到郎君還會寫院本。”

“偶爾爲之,偶爾爲之。”高俊對這齣戲也很滿意,整部戲將武松的黑化歷程寫得很清楚,演員的表現也很好。扮演玉蘭的是一個新演員,也是目前舞臺上唯一一個貨真價實的女性,名字叫做李翠翠,是在淮北剛剛招收的野戲臺班子的孤兒女演員。雖然是新演員,但是對戲劇卻很有天賦,將玉蘭的那種感覺演繹的淋漓盡致。

“沒想到事情還真的像溫敦郎君預想的那樣,道家居然還真讓咱們在淮北停住了,我實在是有些想不通,能南下就南下,把宋人打痛了,他們纔會服軟,眼下這樣不上不下的算怎麼回事呢?”

紇石烈志這張嘴就沒個把門兒的,痛飲一杯甜酒之後接着說:“我年輕的時候是陛下的護衛,那個時候上番護衛都是年輕人,難免鬥毆,按我年輕時打架的經驗來說,你在人面前晃晃拳頭亮亮胳膊,人家根本不怕你,還要跟你打一場。只有切切實實擂他一通,他才知道你不好惹,咱們眼下僅僅拿下淮北,這裡根本不是宋人本有的地盤,也就相當於在他面前露拳頭而已,宋人根本不畏懼。”

高俊清楚,就算是金軍打到了淮南,宋人也依舊不畏懼,但是眼下不打到淮南,宋人當然更不畏懼。紇石烈志說的是對的,打淮北就打的如此丟人,還不敢繼續南下,金朝眼下的舉動就像是一個底氣不足的人,在宋人面前亮出自己白斬雞一樣的肉,還使勁的喊:“你怕不怕!你怕不怕!”

宋人的心態已經在過去十幾年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除非能夠拿下江北真州、和州、揚州這樣的要塞,纔算是真正打疼宋人,纔有可能使主和派勢力再度復興,否則的話,宋人是不會輕易在接受屈辱和平的。然而現在金軍根本沒有這樣的實力,中路和西線的金軍雖然看上去勢如破竹,但也遠遠不及十年前泰和南征的程度。

看完戲,又招待紇石烈志吃了一頓火鍋,高俊眼下對這位盧鼓椎的印象不錯,是個忠勇敢戰之輩,但是這人是個加強版的僧虔,對金朝的忠誠觀念更強。

不過高俊已經有了把握,通過之前與紇石烈志的幾番交談,已經在他的心裡偷偷立下了幾面旗子,日後完顏珣會用自己的懦弱自私一面面的把旗子拔起來一點點的,讓紇石烈志心灰意冷的。

眼下淮北十分安靜,漣水縣那邊自然有別人去看着,太平軍剛好可以休整一番,鍛鍊馬隊,而且高俊攻克海州之後繳獲了一大批戰船,現在命令留守海州的軍匠依樣打造,並且送到密州去進行海試,爲高家軍海軍做準備,此時沿海各縣已經開始招收漁民水手,爲建立強大的水師而努力。

高俊在有意識培養新的能夠獨當一面的軍官,當初魯南戰役的時候,自己中箭落馬,潘正臨時挑起重任,已經足以證明其人的能力,而孫庭在討伐郝定的戰役當中大獲全勝,也足以獨當一面,此二人自不待言。

在其他太平軍的軍官當中,高俊又開始物色新的苗子。在大帳中高俊思考半天,在紙上落下三個名字:馮達、李銘、僧虔。

爲了配合新一輪的擴軍,必須增加根據地的土地和人口,眼下淮北已經基本拿下,高俊在海州設置官吏,準備留下不走了。由於之前的戰亂,海州生民十不餘一,州城內也只剩下了百戶人家,高俊一方面安撫流民,另一方面又在海州丈量土地,清理田籍,準備招納各地流民,重新振興未來的連雲港。

爲此,高俊還將李銘和馮達分別派往海州和沭陽縣,讓他們主持政務,也算是鍛鍊獨當一面的能力。

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尾聲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二十四章 解圍梁山(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十二章 持續改善民生(下)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十二章 磨刀霍霍(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五章 決(上)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尾聲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三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上)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尾聲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六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下)尾聲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八章 狼煙茫茫(下)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九章 箭?斧?合(上)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十六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下)第一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二十三章 消失的敵人(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八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下)第七章 牛(上)第三章 白刃紛紛(上)尾聲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第十七章 故(上)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章 弓騎兵(下)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尾聲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十九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二十一章 反擊贊州(上)第一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十三章 苦鬥營州孫總裁(上)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