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軍管法令(上)

儘管高俊以破記錄的速度穿過汶陽縣,直奔兗州,但是郝定還是提前得到了消息,來傳達這個消息的,卻是遠在數百里之外的彭義斌。

“你是說,那個高俊,要來攻打我?”郝定不過三十多歲,精神狀態正處於巔峰,作爲紅襖軍的後起之秀,他縱橫於曹、單、兗、濟當中,而且成爲了第一個攻下城池的紅襖軍將領——兩個月前,他攻佔了兗州,大大鼓舞了全山東紅襖軍的士氣。但是由於攻城期間損失過大,此人竟下令在兗州之內進行搶掠燒殺,大大墮了自己的名頭,而且剛剛進行搶劫的軍隊難以約束,讓他進軍濟州的計劃落了空。

如果高俊真的把握住這個時機趁你病要你命的話,勝算頗大,這讓郝定心下驚懼不已。

“你是如何得知高俊率軍出征的?”

“我家彭安撫深知高俊此人,所以早在壽張周邊佈下眼線,一有風吹草動,即刻通報附近的紅襖軍兄弟們加強警戒,所以高俊那邊剛剛起步,我這邊以快馬來通知頭領。”

郝定還在思索間,帳下已經有一人來勸:“八哥,彭頭領是咱們山東有名的真好漢,我看此言必然不虛,高俊這廝自壽張出發,不消六七日就能到兗州,當務之急,先召回散佈各縣各鄉的兄弟們,關上城門,看他高俊有何本事!”

此人名叫霍儀,也是紅襖軍的重要首領,和郝定一樣,此人的部曲半獨立於劉二祖,前番剛剛徵了泰安,此人來兗州,是爲了商量就糧的事兒。

郝定這下心裡可煩惱了:“唉,此計不行,軍中缺糧不是一日半日,兄弟們到各鄉去尚有糧吃,都進城裡來,糧食日消月耗,難呀。”

“八哥,兗州有官倉之糧,攏齊弟兄們也能消耗個幾個月,總比讓弟兄們散在野外,讓高俊這個人各個擊破爲好。兄弟我這就回泰安,率軍來援助八哥,八哥也給劉大哥、彭頭領傳個信,叫他們都率軍來援,就在這兗州城下,把高俊這點子給拔了!”

郝定左思右想,總算答應了。

霍儀的想法確實是最優解,但是有一點他估計錯了——高俊現在的行軍速度,五日之內可達兗州,他和郝定對話的功夫,高俊的前鋒已經深入郝定的控制區。

兗州嵫陽縣,黃彌村,這村莊有百十戶人家,四面圍着魯南村莊的特色的石頭壘牆,村外一條小溪冉冉流過。正是熱的天氣,十幾個大漢正在溪邊沖涼。

這村裡有三十多個紅襖軍就糧,吃的是本村李太公莊上的進奉,不怎麼爲難百姓,事實上,此時山東農村也沒有任何油水可榨了,官府吃掉一批,紅襖軍吃掉一批,李太公這樣的大莊園在吃掉一批,普通村民求生尚且艱難。

本來,只有十幾個紅襖軍在此,後來又發展了十幾個村裡的搗子,三十多人好不快活,正當這些人在溪邊摸魚的時候,只聽見一聲木柝響,二十多個全身甲冑的軍漢從草叢邊上跳了出來,手裡捏着一般長槍,向這裡殺來。

猛然跳出二十多個全副武裝的敵人,把這些紅襖軍驚呆住了,倒是有一人反應快些,急忙跑到小溪邊上抓過朴刀翻身殺來。爲首的軍兵撇開長槍,側過身讓他砍一刀,朴刀砍在鎧甲上幾乎連條印都沒留下,那名軍兵側回身,抓起此人的短褂,喊一聲:“去!”將此人扔進小溪裡。

其餘的人要麼打着赤膊,要麼穿着短褂,手中半點軍器也無,眼看着被這些軍兵團團圍住,束手就擒。

此時的村莊內也是一般景象,高家軍突入,將一干紅襖軍就地擒住,軍兵破開李太公莊園的大門,進去好生搜查了一番。

這一出唬得全村雞飛狗跳,得知對方是官軍之後,紅襖軍們只得原地叫苦——紅襖軍是一羣好漢掀起來的,但這不代表紅襖軍人人是好漢,反而大部分都是迫於生計的破產農民。李太公心裡也暗叫一聲苦也,連忙現出些許金銀,安排殺牛烹酒,款待官軍老爺。

沒想到,這羣官軍制止了李太公的行爲,也沒有處死這些紅襖軍,反而出言寬慰他們,隨後就有人押解這50多人離開了。

李太公心下納罕,趕緊湊到官軍頭目面前,低聲詢問:“敢問尊姓?”

“我姓劉,劉國安。”這軍官年紀不大,個子不高,還有一雙吊梢眼,看上去真不像軍漢,可不知怎麼的,就是有虎虎生威的感覺。

“劉大郎,老朽敢問一句,您這是要怎麼處置這幫賊寇?”

劉國安沒有馬上回答,開戰之前高俊強調過,紅襖軍是寶貴的人力,而且其中有不少好漢,應當儘量活捉、招降,送到戰俘營之後,嚴加看管,仔細甄別,跟着紅襖軍想混口飯吃的農村流氓應該被剔除,剩下的人則逐步轉爲普通百姓,甚至是你們的戰友。

“這些人我們自有區處,反倒是李太公你爲何資助賊寇?”

李太公的臉立刻扭得像苦瓜一樣:“您這樣可真是冤死我了,賊寇來了,我等又有何辦法?只求官軍能夠神兵天降,驅除賊寇,除此之外,我們可是半分念頭都沒有啊。”

“口說無憑,我現在告訴你,黃彌村實施軍管,爾等一切要聽我們號令!”

戰俘們都被送回壽張縣,在戰俘營接受統一管理,送到各地去參加勞動,高俊隨時準備將這些流民重新安撫爲百姓。這種舉動大大增加了主計運輸都的運輸量,爲了減輕他們的壓力,高俊決心對目前佔領的地區實施軍管,按村按人派糧,減小後勤的壓力,增加保障。

高俊心裡清楚,他今天多要一粒糧食,明天這些太公、員外們就會向佃農和莊戶們加倍要回來,到時候還會加劇貧困化和造成更嚴重的盜匪橫行。不過這些太公們沒有這樣的機會了,高俊已經下定決心,這次出擊之後就要牢牢佔據這些地方,打下來就不走了。

李太公萬萬不會想到這些,這夥官軍不久就開拔了,隨即進村的是一羣身穿黃色號衣的軍漢,雖然不像那羣官軍那樣渾身鐵甲、長刀大槍,但是也人人挎着一把刀,還有弓箭,村裡的莊戶決然對付不了——就算能對付得了,李太公也要掂量掂量那羣官軍殺回來怎麼辦。

第二章 尚書省(下)尾聲第十三章 大練兵高俊衛山東,短言語潘正說西夏(上)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十九章 狼(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尾聲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第四章 李驍奇(下)尾聲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二章 炮火準備(下)尾聲第七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上)第七章 絕擊天勝(上)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十八章 中軍帳(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第二章 博州的大炮(下)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十一章 剋日平雲潘彥真(上)第一章 殷有禎(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二十三章 天淨沙(上)第二十一章 順與叛(上)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七章 烽火揚州路(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尾聲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二十三章 萬物萌(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一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上)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尾聲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二十二章 喋血雞鳴山(下)第十六章 豬(下)第七章 鑄爐(上)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十六章 豬(下)第十六章 控扼膠東(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二十四章 步兵(下)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山巒回(下)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十二章 血稅(下)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尾聲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二章 定風波(下)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三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