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

“漢家奪吾金窟堝!”

——李乾順

當高俊聽說運河沿岸又出現了三百名蒙古騎兵之後,內心非常驚訝,石抹明安陰魂不散,即便撤軍也要爲高俊留點兒後手,這三百名騎兵在大名府外絕對是重大威脅,並且時刻威脅着從大名府到壽張縣之間的陸路交通。

面對這麼一支敵軍,潘正等軍官的意見非常統一:找機會幹他一炮!

信心來源於實力的恢復,儘管何志也沒有答應給高俊糧食,但是殷有貴臨走前留下的軍糧也算夠用,用來補充的新兵也已經就位,分別安排到各都裡面,最近正在加緊訓練,士兵的生氣很快恢復了。

民兵就像一個巨大的儲備池,隨時可以爲高俊提供新的軍兵,軍兵、民兵、伕役三級體制逐漸成型,目前壽張縣所有的男子都是伕役,何志也在其中挑選強壯果敢的成爲民兵,在高俊有需要的時候,再從民兵中挑選一部分組建軍兵。

但是高俊知道自己也要努力防止水池乾涸,節約使用自己的兵力。這也就意味着對這三百名蒙古騎兵一定要爭取一場完美的殲滅戰,避免造成重大損失。

但是這很困難,根據溫迪罕僧虔偵查而來的情況,這三百名敵軍擁有上千匹戰馬,可以連續奔襲一天一夜,此外,他們還招收了兩三百名當地人來驅趕他們的牛車和馬車,爲他們幹活,這羣人補給充足運力強大,機動性遠非高俊能比。

“什麼時候咱們也能有這麼健全的騎兵啊。”李銘不由得感嘆一聲,高俊軍中依舊缺馬,這段時間戰鬥中繳獲的敵軍軍馬已經損失殆盡,現存不過十六七匹,連斥侯覘騎都不夠用,更別說組建騎兵了。

高俊再次升帳議事,面對着這麼多的敵軍騎兵,大部分人一籌莫展,對方都是騎兵,而且牛馬衆多,就算是打得過對方,對方也可以逃走,大名府四周一馬平川,只有樹林能夠埋伏軍兵,但是敵軍又怎可能輕易進入樹林呢?只要這夥騎兵的指揮官不傻,高俊慢騰騰的步兵是找不到殲滅他們的機會的。

有些焦躁的高俊直接提問:“郭延嗣,你打過的仗最多,你們和南朝的騎兵交戰過嗎?”

“打是打過……”郭延嗣慢吞吞的說:“不算是正面打贏的,南朝的田俊邁手下有千八百號騎兵,被他派來打蔡州,行軍萬戶紇石烈桓端燒燬了敵軍的糧道,然後各路步兵一起涌出,敵軍就撤退了,也沒能打一仗。”

這番話雖然短暫,但不少人似乎從中得到了思路,大家把目光轉向李銘。

“一匹軍馬一天要粟一斗,草兩束,敵軍騎兵如此衆多,一天所用的輜重幾輛大車裝不下!”已經有人發出了驚訝的聲音,範有田感慨的說:“養一批軍馬可真費錢啊,這一匹馬夠我三個兵的了。”

“你從你的都隨便挑四個兵,看能不能打贏一個騎兵?”李銘好聲沒好氣的回答。

“不要轉移話題。”高俊拍了拍几案:“這麼說的話,三百名騎兵應該有很多的輜重,這些東西要麼是從石抹明安的營地送過來的,要麼就堆積在他們自己的營地裡面,無論如何都有文章可做,加緊偵查!”

很快,情況就查清了,這三百名騎兵確實有一個臨時營地,但裡面儲存的軍糧不多,僅供兩三日之用,每天石抹明安都從德州源源不斷的拉糧食過來,費盡千般力氣一直送到恩州以南。

“難怪敵軍明明有上萬軍馬,卻只能派出三百名騎兵,運河沿岸早就被咱們疏散一空,敵軍無法就地補糧,只能從遙遠的德州運糧過來。”潘正恍然大悟。

情況確實如此,由於運河沿岸的百姓都已經被高俊疏散,或是遁入山林,或是順流南下,朵豁歹的先頭部隊甚至沒有糧食可以吃。在這種情況下,也古不得不削減了派出去的騎兵數量,只給了朵豁歹三百人。

要知道,爲了這三百人的糧食,石抹明安不得不從德州徵調了近百名伕役,把糧食源源不斷的,從德州運到恩州以南的館陶一帶,算上損耗的話,是用足以養活兩千人的糧食來補給這三百人,如果不是搶來的糧食不心疼的話,明安早就跳腳了。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完整的作戰計劃從高俊的腦海中浮現。

……

此時,小冷一個人跪在運河邊上,這幾天沒有在下雪,原有的積雪也融化了不少,露出了粗糙的沙土,她的膝蓋和手臂都磨破了,但是衣服早就撕的只夠蔽體禦寒,沒有多餘的布來包紮了。

從將陵到恩州的日子極度不好過,此時的恩州四門緊閉,鄉野一空,如何也找不到一粒糧食,她只能在飢餓中繼續踏上歸途,由於極度的體力流失,最開始還能走,現在只能慢慢的爬。

此時她呼吸很艱難,但每呼吸幾次,四肢還能往前挪動一步,在這半天時間裡,她大概挪動了一百米左右的距離。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枚小小的石子硌到了她的胳膊,一聲沉悶的響聲,整條胳膊徹底失去了力氣,她一下子趴到地上,眼淚一瞬間就流了下來。“完了,完了。”

小冷的情緒崩潰了,她抱着裝有名牌的包袱,在地上滾着,痛哭流涕。

“完了,這下完了。”

但是沒有任何迴應,四周空曠無比。

她在地上躺了很久,終於擡起手臂查看傷勢,情況似乎沒有那麼早,她試着活動了一下,這隻手還能動。手指上還套着一個亮晶晶的戒指。

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二十二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下)第十五章 日月昏昏(上)第二十三章 捷書飛上九重天(上)第五章 倍則分之(上)第十九章 李銘(上)第二章 紅襖起(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一章 必須注意經濟工作(上)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尾聲第八章 軍隊(下)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六章 倍則分之(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二十二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十二章 林一舟的石砲(下)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五章 豬(上)第十七章 深化軍事改革(上)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無標題章節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五章 貨物(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七章 東真的遺產(上)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二十四章 天淨沙(下)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十七章 鼠(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尾聲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九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合議(上)第二章 殷有禎(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尾聲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十五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二十四章 歸(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六章 範汝增的火銃(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二十章 火漫山東(下)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十九章 火漫山東(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二章 赤血(下)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十一章 林一舟的石砲(上)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