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戰(上)

“十五年後,南軍衰老,縱用賢智,亦無驅使。”

——完顏宗弼的遺書

“驍奇,少年軍的士氣比我想象的好多了,你這個軍使乾得很好。”檢閱完少年軍的軍營之後,高俊對少年軍的士氣狀態十分意外,和成年軍兵相比,他們更加樂觀,也更加積極行動,之前那次襲擊似乎沒有給他們帶來長久的影響和創傷。

“哈,保證執行一切軍令。”

“那好,我再給你添一些人手。現在所有的軍兵和災民中的成年男子歸我管,繡工和婦女由殷去寒姑娘管,所有的孩子都交給你,你要把他們帶好。”

“沒問題。”李驍奇向身邊的夏啓交待幾句,後者很快就草擬好了命令,準備接受新兵。

“少年軍的狀態真不賴。”高俊微微頷首,這些孩子是七年之後軍事勝利的希望。

就在這個時候,李驍奇才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高指揮,我們原本抓了一個奸細,可是陳長史卻說這個人不是黑韃的奸細,是什麼什麼……猴郎君?”

“祗侯郎君。”正在命令上蓋章的夏啓解釋了一句。

“對對,是叫這個名字,這個人好生蹊蹺,單獨一個人騎着馬帶着武器,身上穿的挺名貴,到處打探您高指揮你的消息。”

“他在打探我的消息?”高俊確實很意外,所謂的祗侯郎君是金代尚書省的辦事員,全部都是由高官子弟組成,幹上幾年就可以到地方充任官職,是二代們做官的捷徑。如果有一位祗侯郎君在找自己,那就說明尚書省對自己發了命令。想到這裡,他心念一動:“帶我去看看。”

這個被當做奸細的人面朝裡趴在一方草蓆上,雙手反綁,正如李驍奇所說,他衣着不凡,錦緞繞身。兩名少年兵把他提起來,讓他面向高俊,就在面對面的一瞬間,兩個人都呆住了。

“高俊?”

“蒲察阿虎?”

這名使者就是蒲察阿虎,但是高俊幾乎不敢相認,那個略帶稚氣、還有些爭強好勝的青年如今看上去十分憔悴,不僅僅是因爲李驍奇的監押,那是心裡面藏了什麼沉甸甸的事情,壓抑和鬱悶一眼得見。

“高指揮認識這個人,趕緊給他鬆綁!”

蒲察阿虎沒有因爲誤會消除而顯得特別高興,以,取消其有所指,他靜靜地坐在那裡,等待少年兵們給它鬆綁之後,努力對高俊擠出點笑容:“尚書省遞信,高俊部爲何在清州駐足不前?着令儘快開拔。”

“這是什麼時候的命令?”

“大約半個月之前吧,路上實在是太不好走了。”

“中都那邊還不知道河北是什麼情況嗎?”

“所有人心裡都知道,但所有人都互相隱瞞。”

高俊心下惻然,金朝這個王朝的腐朽不堪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他當然樂於見到金朝滅亡,但是這個政權正拉着5300萬北方人民陷入深淵之中。

“好啦,我不跟你說這些,這些天委屈你了,你先去休息一下,我們準備打仗。”

蒲察阿虎點點頭:“我和你一塊兒去。還有!,呃……小冷她還好嗎?”

高俊鼻子一酸,到現在爲止,除了他遇上的劉德、陳秉彝、李驍奇,聽說的潘正之外,剩下的人是死是活,他一概不清楚。他曾經答應過阿虎,好好照顧小冷,現在卻讓小冷遺失在河北的冰冷雪原之上。

阿虎看出了對方表情的異樣,慘笑着點點頭:“沒關係,我心裡早有預備。”

營地裡面悄無聲息,但是如果能有一雙巨手,將周圍的樹木全都扒去,石抹明安一定會驚訝的看到,距離他不遠的這處營地裡面竟然藏着數千名人,男子們正在接受號令,女子們正在造飯、修繕兵器,孩子們也在警戒之中。

“災民們畢竟沒有經過訓練,這段時間大家又太疲憊,是經不起連續作戰的消耗的,機會只有一次,如果不能一舉擊潰敵軍,那麼我們就會引火燒身,就此覆滅。所以說,一定要尋找好下手的時機。”

大家不再吝惜糧食,原本省一省,可以吃半個月的軍糧,大家計劃在五天之內用完,破釜沉舟,不勝則死。

此時,看不見樹林當中秘密準備的石抹明安,對營壘發動了他下一次進攻。

“黑韃來啦,快抄傢伙!”望樓上的民兵語無倫次的喊着,瘋狂的敲擊着手中的小鑼,營地裡面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嗩吶聲,軍兵們早有準備,強弓勁弩,亂箭射之。

打頭陣的黑韃騎兵身披重鎧,絲毫不畏懼對方的箭矢,他們頂着箭雨衝過壕溝,此時在壕溝裡面,郭延嗣部的軍兵正在跟敵軍短兵相接。

軍官們都聽過高俊講述的闕與之戰,也知道趙奢的那個比方:兩隻老鼠在不能轉身的洞裡面戰鬥,哪隻勇敢些就會獲得勝利。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他們在壕溝裡面打的敵軍節節敗退,從敵軍進攻道路兩側伸出長槍,掀翻木板,試圖阻擋騎兵的進攻。

但是黑韃確實是一支堅韌的軍隊,他們從容不迫的修復了進攻道路、重新夯實了木板、抄起刀斧與郭延嗣的軍兵對面玩命,騎兵依舊向前奔馳,越過壕溝,衝到木柵下面,用手中的長槍往裡捅,他們沒有急於進攻木柵,而是開始利用野戰優勢肅清壕溝裡面的敵軍。

“朵豁歹,那是一個像樣的對手,你去了結他。”也古呼喚着自己的那可兒,後者點點頭,策馬向前奔去,仔細估摸着自己與敵人的距離,郭延嗣也發覺了情況不妙——好的弓箭手總是息息相通,在敵人的千軍萬馬之間,郭延嗣一眼就發現了朵豁歹。

兩人幾乎同時搭箭,同時張弓,同時發射,朵豁歹用的是一支穩定的鷹羽箭,郭延嗣用的是射程更短,但是殺傷極強的鑿頭箭,兩支箭劃過兩條漂亮的弧線,在空中相撞,雙雙落到地上。

就在這時,木柵那邊傳來一陣喊殺之聲,潘正組織了敢死隊,進行反衝鋒。

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八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下)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十九章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四章 兩縣和(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三章 狗(上)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十四章 再會的同鄉(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九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二十四章 後與前(下)第十一章 整軍法令(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二十一章 戰(上)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二十一章 金朝的陰謀(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五章 溫迪罕僧虔(上)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十四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下)第五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上)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三章 青萍之末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八章 艱苦卓絕的守衛(下)第十三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上)第十二章 人(下)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一卷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十二章 人(下)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十五章 西夏的內亂(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十五章 潘正(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尾聲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六章 血銀(下)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五章 犯錯(上)尾聲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二章 糧食法令(下)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尾聲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第二十一章 右廳(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尾聲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