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李銘(上)

“從北方來的流亡百姓越來越多,說明黑韃離我們越來越近了,現在傳來的消息是,鐵木真親自率領黑韃的主力,已經到了霸州。”

“現在還不清楚敵人的虛實,但是無論如何,不會少於五萬。”潘正說道:“霸州,據我瞭解,乃是大城,敵軍若沒有這等兵力,難以一戰而克。”

“在座的不少是跟黑韃打過仗的,我當年在野狐嶺上和黑韃騎兵交手過,真的是迅如閃電。每名騎手都有三匹健壯的黃驃馬,揹着二十四支羽箭,挎着上好的角弓,腰間掛着鐵刀,手上攥着長槍,鞍頭掛的是牛肉和乳酪,鞍尾預備給戰利品,如果需要的話,一日之內能行軍百里,恐怕也就在五六日之間就會到達清州城外。”李銘仔細介紹。

軍將們頻頻點頭,除去路哲之外,剩下的人都見識過黑韃的厲害。

“所以。”高俊強調:“此時難以逆黑韃的兵鋒。但是以我看,鐵木真的主力大概會先去攻打雄、安、莫,隨後南下河間府、冀州、獻州,恐怕不會立刻來攻打清滄。”

高俊雖然故作高深,但事實上他作出這一判斷的原因是歷史上的真實情況,鐵木真的軍隊直接南下,並沒有攻佔運河沿岸的幾個州,直到攻打大名府不克,才向東焚掠山東,在回師的時候順道收拾了滄州和觀州。

他還不知道自己所產生的蝴蝶效應,不然的話一定收回這句話。

“下面聽我號令!”高俊站了起來,座下諸將也都趕緊起立。

高俊擲下一片令籤:“李銘,即刻前往清州,告訴清州防禦使司的人趕緊開門納民,並且把漕糧運入城內,告訴他說,現在興和倉內還有糧食五千四百石,可以做恢復之資!倘若對方不理睬,就分散隊伍到鄉村之間,宣告黑韃南下之事!”

“得令!”李銘接令。

又擲下一支令籤。“路哲!”

“卑職在!”

“謹守碼頭,保衛船隊,片刻不得鬆懈!”

“得令!”

“僧虔!”

溫迪罕僧虔扒拉着眼睛看了一下高俊,慢騰騰的站起來:“卑職在。”

“斥候哨息重任,關係三軍安危,我準你在各軍中選出慣騎善射的五六人,探查黑韃的消息,把鐵木真的動向彙報過來。”

“得令!”溫迪罕僧虔接了令籤,倒也答應的明白乾脆。

“傳令興濟的範有田,即刻佔領興濟的漕運糧倉,等待船隊運糧!”

早有一名傔從接過令籤,匆匆跑出去了。

“傳令紇石烈師靖,準備攻佔東光縣的漕倉,如若人手不夠的話,可以從準備南遷的居民裡面招募人手,讓他自己注意甄別。”

另一名傔從接過令籤,準備出去報信,但是高俊不多的幾匹馬已經全被用上了,只能等一天後船隊出發的時候搭船前往觀州。

高俊還是沒有馬。

考慮到鐵木真不會立馬對清倉地區發動進攻,高俊現在打算把精力放在糧食上,三州一共有臨清、歷亭、將陵、東光,興濟、會川六個糧倉,糧食足足有四十萬石,受到運力的限制,高俊也應該能拿到四萬石。

升帳議事結束之後,高俊宣佈全軍警戒,晝崗夜哨,巡邏探馬不得延誤。

清州防禦使也是個曉事的,又把那名判官溫撒豐派出來,同意了高俊的建議,但要求高俊把軍隊撤出清州城外,最好也撤離糧倉。

高俊欣然同意,把軍隊重新收縮回軍營,清州那邊迅速派的漕船逐步搬運漕倉的糧食。

對於清州的老百姓而言,漕船運糧是一個重大信號,人們紛紛收拾家當躲進清州城去,也有一部分跑到河邊,希望能夠順流南下躲避黑韃。

高俊對於後者自然十分歡迎,渡船往來不斷。

十二月一日,高俊很想見一見怨靈,瞭解一下現在已經死去了多少人。但是這個願望暫時不能實現,何志也已經領着船隊回壽張縣了。高俊和何志也兩個人不在一塊的話,怨靈是不會出現的。

第二天清晨,高俊還趴在几案上睡覺的時候,潘正和李銘衝了進來,蒲察勇都攔不住,這倆人急切的用力搖晃高俊。

“啊,怎麼啦?”高俊流着口水,還有點兒迷糊,啞着嗓子問發生什麼情況。

潘正急得說不出話來,李銘一個勁兒的指着外面。

高俊心中一陣緊縮,趕緊披上衣服出門。遠遠望去,地平線上全是黑壓壓的災民,數目上萬,他們衣着破爛目光呆滯,抱着雞鴨,背上是空癟癟的口袋,正在無目的的向南走去。

高俊一下子就清醒了,災民是軍隊的前奏。這麼說來,蒙古人是向清滄地區移動?

等到日上三竿的時候,溫迪罕僧虔親自縱馬馳回軍營,證實了高俊的預測:蒙軍分兵了,主力攻打雄安,大約有一萬蒙古軍隊正在向清州移動,剛剛過文安縣,目前正在向大城縣趕來。

從大城縣到青州不過三十里路,如果蒙軍真的想雷霆一擊的話,只要不到半天時間即可到達。

正在高俊大夢沉沉之際,蒙古蒼狼的利爪已經撲過來了!

高俊認真的對僧虔點點頭,回頭通知傔從:“召集軍官升帳議事。”

對於遭遇蒙軍的情況,高俊並非是毫無預想,此刻他已經有了個初步想法,雖然對面的蒙軍上萬,但總比鐵木真壓過全部主力過來好。

軍帳內部氣氛凝重,各級軍官愁眉不展。高俊還是採用老辦法,所有人從低到高輪流發言。

唯獨潘正在沉默之後,沉着嗓子說出自己的意見:“指揮早就說過,咱們這次北上就是來救百姓,怎麼黑韃來了之後,就要搶先逃亡了呢?”

潘正這句話一下掀起了浪花,孫庭雖然也支持立刻南逃,但也不由得說潘正說的有些許道理。

“我都沒看出來道理在哪?”李銘激動地反駁:“咱們這一個月來,已經運了三萬多人到壽張縣,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咱們也現在可造了二十萬層了!我看早就夠了,該爲自己考慮一下吧?”

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七章 兵者,詭道也(上)第四章 轉運司(下)第五章 決(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一章 胡山堡(上)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十七章 教育法令(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二十四章 匡國軍堅守冀中,高太尉以步克騎(上)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一章 武學(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尾聲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十七章 濱州混戰(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六章 驚心嬀川道(下)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十六章 人情難做(下)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二十四章 法?理?情(下)第九章 劫(上)第四章 淚河在,血海涌(下)第十四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下)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十二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八章 軍隊(下)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十七章 冒險與危情(上)第二十章 箭?斧?合(下)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二十四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下)第二十二章 龍吟虎嘯一時發(下)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七章 鑄爐(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前言第二十一章 出擊擾亂敵軍(上)第十三章 學校(上)第六章 貓(下)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四章 百業興(下)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十八章 深化軍事改革(下)第十九章 縱馬嶺(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尾聲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八章 故?新?追(下)第二十章 奮戰的軍兵(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十七章 鼠(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六章 東頭村(下)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五章 二郎君遇險州城外(上)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二章 山重水複(下)第二十四章 懸崖勒馬也王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