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

培訓班剛剛開了一個月,不少人就體會到了生不如死的感覺。

第一項任務就是識字,人人都要達到潘正以上的水準,認識300個常用字。

“要是連那羣毛頭小子都比不過,趁早給我回家種地去。”高俊乾脆組織小學學生們和培訓官的軍官一起考試,對軍官的文化水平下了死命令。

潘正在這幾個月中突飛猛進,自從認識了字之後,他沒事就想拿起書來讀一讀,先是看了些諸宮調的話本,後來又看《士民須知》和《泰和律例》,再之後又看《齊民要術》,又學會了不少字——當然,他現在的目標可不是認字了,就在前幾天他還主動找到高俊,詢問他這裡有沒有兵書可以看。

認識300個漢字是一個界限,有了這個基礎,就可以自主汲取知識。

人一生的知識不可能僅靠自學,無師自通,當然也不能,所有知識都讓老師一口一口喂進去,對於大部分人來說,300個漢字是一個良好的基礎,讓他不至於連一本書都讀不下去,只要有這個基礎,肯學習的人終究會有所提高。

高俊現在正在給軍官的心靈裡面種下這個種子,啓蒙大家的心智。

認字之後,是高俊主講的基本文化知識:包括歷史、地理和基本文學內容。

歷史和地理大家聽得興味盎然,基本文學知識可就讓大家根本摸不着頭腦了,這是要我們耍筆桿子?

高俊還記得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一位八路軍團長因爲不知道“星夜兼程”是讓他立即出發不要休息的意思,一直等到晚上星星出來之後才率領部隊開拔,導致戰機貽誤。所以最好早一些打預防針,至少要給這幫大老粗們講解一些成語的基本意思。

文化課對於軍官來說是頗爲新奇的,而軍事專業課就不一樣了。

大部分軍官都已經至少打過一次仗了,個個都抱着自己的經驗不撒手,堅決反對別人的言論。

“只要敢衝擊,步兵打步兵也就幾刻鐘決定勝負。”紇石烈師靖氣的臉都發紅。“小山墩堡打時全這一仗,我們一個衝擊就把對方打垮了。”

“時全手下沒甲,你跟有甲的也能這麼快打完?”郭延嗣反脣相譏。

“有沒有盔甲不都是步兵?步兵就是一個衝擊就能打垮。”師靖開始強詞奪理,幾乎每次爭論都會這麼結束:各方人開始憑着自己有限的經驗胡攪蠻纏,然後就是比資歷,還是要高俊收場。

經過一陣觀察後高俊發覺,在這裡面實戰經驗最豐富、看問題最周全的反而是老好人郭延嗣。

郭延嗣早年應募做弓箭手,在泰和年間阻止過南宋的北伐,後來還在北方和蒙軍打過照面,幾乎各種戰場都遭遇過,孫庭雖然也久經沙場,但是都是和西北輕騎兵的小規模對抗,郭延嗣的見識還是超出其他幾個人一大截。

軍營裡面還專門設立了圖書室,《泰和律》、《士民須知》、《孫吳兵法》、《太白陰經》都放了進去,這些書都是何志也專門從東平府採購的,有一些還是國子監印版,品相相當好。

二月中旬,僧虔從大名府風塵僕僕的趕回來了。

冀州殷家在河北地界都算有名,僧虔在大名府非常容易的找到了殷家的商號,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幾車貨物奉還回去。

對方的人極爲驚訝,本來這些貨物都已經算到了損失裡面,沒想到居然有人給奪了回來,這個百戶自稱受過殷家的恩惠,這些人還是頗有些自知之明的,以冀州殷家在運河上橫行霸道的舉動,按理來說是隻有仇家沒有朋友啊?

不過既然對方送了這麼一份見面禮,殷家在大名府的商號總管也有必要出來見一見,大名府是河北重鎮,也是人煙稠密之處,商業甚是發達,大名商號總管自然也是親近重臣,這個總管是殷家的本家人,叫殷有貴,是殷家家主的庶堂弟,在殷家這一代裡面也是重要人物。

僧虔當年也是在中都西南路混過的,這種場面不至於露怯,和對方把手言歡,提出了高俊想要和殷家做些生意的問題。

“沒問題,沒問題。”這商號的總管殷有貴心裡琢磨着,軍隊的百戶要和自己做生意,無非是苛扣軍糧器械想要出手,現在從河南買糧食運到燕北售賣,利潤可是相當之高,做成這種生意,殷有貴在家裡的地位少不得要提高,是件大好事。

“我們想從貴號買糧食和農具。”僧虔提出要求。

“你說什麼?”殷有貴縱橫商場,是個有涵養的人,雖然很吃驚,但卻沒有表現出來。他心裡很是不解:各處的軍戶都有農田,就算是饑荒,也有統軍司的糶糧,幹嘛從自己這裡買糧食?

這批糧,殷有貴是絕對不會賣的,眼下中都一帶,打由於秋收之後遭遇了黑韃劫掠,各處都是匱糧,一斗粟米能賣一千錢,而當前山東的糧價是三百錢,這種生意,他是腦子進水了纔會做。

“我們也有東西可以賣給貴號。”

“是什麼?”常年生意給殷有貴的一個經驗就是:不要輕易輕視任何一個生意機會。

“這個,還需要貴號先賣我們一批糧食再說。”僧虔有一些尷尬,但是沒有辦法,高俊也沒有告訴自己要賣的東西是什麼。

“不怕貴方笑話,兄弟說句實話:賣給你們糧食,虧本。”殷有貴溫和的說。

“我們按照市價收購,最近糧食一直漲價,貴號能賺的不少。”

高俊已經有了計劃,現在是攀科技樹的時間了。

第十一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八章 西軍營(下)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十二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態度(下)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尾聲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尾聲第十九章 深情寄(上)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十二章 問道中淮上(下)第二十一章 總有一天 我的謎底會揭開(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二章 見(下)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二十章 敵與友(下)第七章 憧憬的災民(上)第十六章 合(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十一章 血稅(上)尾聲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三章 礪氣桃源鎮(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三章 商業(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十一章 兵貴勝,不貴久(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六章 貨物(下)第二十一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諷(上)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七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四章 休假法令(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二十三章 大軍直下河北(上)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二十章 李銘(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十四章 合撒兒的態度(下)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二十章 以人民的名義(下)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五章 工廠(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十六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下)第五章 貓(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十五章 合(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