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廉價勞動力

再過幾天就是元旦,廣州城越發熱鬧。在軍zhèng fǔ鄧子軒的官邸有客人造訪,門前盛懷宣身穿一件款式新穎的風衣,顯得倍jīng神。身邊的太太也是風姿卓韻、雍容華貴。“盛兄!今天怎麼有閒情雅緻,難得你來家裡做客。”“總司令,我是來辭行的!”“奧!請進,快說說你要去哪裡?”鄧子軒詫異。婉兒和盛夫人一見如故,拉着手親暱走入客廳。

侍衛漆上茶水,婉兒拉着盛夫人進後堂啦話,男人之間談論的話題,他們不便旁聽。婉兒自從來廣州後,隨着身份、地位的變化,格外注意夫人的形象。盛懷宣喝了一口清茶道:“上海至南京的鐵路鋪軌以盡收尾,北洋鐵路築路公司發來邀請函希望我能去剪綵,正好我順道前往武漢,沿途視察一下武廣鐵路的進展情況,另外在武漢看看籌建的蒸汽工廠情況。”

“真是好消息,上海至南京鐵路通車,對於部隊軍事調動便捷,沿海與內陸的聯繫會更加緊密。”鄧子軒最近兩個月jīng力都耗費在軍事上,因此政務、經濟領域很少過問。好在幾位大臣都才華橫溢,獨當一面的能力非凡,因此不用鄧子軒格外cāo心。盛懷宣道:“北伐軍所向披靡,黎民百姓更加擁戴軍zhèng fǔ。南京至上海的鐵路鋪軌,不少持有股票的商家,都組織人力協助鐵路公司施工,因此大大加快了鋪路速度。真是難以想象,形勢喜人又逼人呀!”

鄧子軒笑道:“只要我們在前方打勝仗,老百姓的心氣就會更高。你什麼時候走?”“明天早晨。”“正好你順道看望一下里貝利將軍,不知道這老傢伙怎麼樣了,替我問候一下。”盛懷宣笑道:“法國人自己管理自己,他們很安分、守紀律。而且幹活賣力氣。據屬下**國士兵過得很滋潤。”

陽光明媚、碧空如洗,一列火車在原野上行進。這是一列混編列車,運行速度大約30公里。中前部一節客車車廂,被盛懷宣與副手及兩名侍衛包了下來。這時期的列車,無論是貨車箱、客車相都是單節,兩節客車廂之間是不能走動的。而且當時製造的客車廂照比現在的客車廂矮了三分之一不說,至少要小一半。

空曠的車廂裡,只有4個人。車廂在後部只有一個門,兩名侍衛在門旁就坐盛懷宣與副手坐在中部靠窗的位置上。這位副手年齡大約30歲左右,是天津人。此人在英國留學10餘年,學習的就是築路。他是盛懷宣來廣州時從上海帶來的。此時盛懷宣望着不斷掠過的原野,沉默不語。

“大人,廣州至南寧、廣州至福州的築路工程同時開工。南寧方向我查看了一番,總司令利用被俘的綠營兵組建的鐵路工程部隊進度很快,橋樑、路基多點施工的辦法效率很高。”“你知道嗎?這個辦法是總司令當年給我出的點子,此舉大大加快了築路速度。這叫全線施工、多點開花。”盛懷宣有些自鳴得意。

“總司令真是無所不能,他簡直不像個凡人!”副手忍不住唏噓。“此生我能認識鄧總司令,並在其麾下一展抱負,是我最大的福氣。我相信在他的領導下,一定能推翻滿清朝廷,屆時中國的工業化進程一定能趕超西洋各國,對此我非常有信心。”盛懷宣眼睛裡流露出某種期盼。

“大人,聽說上海成立了鐵道學院?”副手問。“是的!是從同仁大學分離出來的。總司令指示,這座鐵道學院要辦成一所綜合大學,集鐵路科研、築路、橋樑、工程等學科爲一身。伴隨戰爭的步伐,大規模的築路高氵朝將到來,因此我們的技術要跟隨鐵路建設的腳步。總司令的謀劃真是絲絲入扣,每一步都堪稱大手筆。”盛懷宣又忍不住唏噓。

列車運行了大約10個小時,於傍晚時分到達韶關。列車在此要停留一個小時,卸載、加掛貨車箱。目前鐵路線已經深入湖南境內的宜章,因此韶關至宜章的鐵路線已經開始試運行。眼下里貝利率領法國戰俘正在展開宜章至郴州的鋪軌工程。經過一年多的強迫、錘鍊,將近5000戰俘,已經成爲行家裡手、壯觀的築路大軍。由於法國士兵絕大多數都有文化,不少人曾經參加過法蘭西的鐵路築路工程,因此他們的效率很高。

讓法國人自己管理自己,首先在心理上法軍官兵獲得某種安慰。雖然伙食一般,但是能吃飽。關鍵是沒有關押在集中營度rì如年,因此法國人很快適應了這份工作。在宜章工程指揮部,里貝利正在查看工程進度。浪漫的法國人生活很有情調,把一座四合院佈置的很有生氣。這是一座標準的四合院,有些滑稽,四合院後面的的小花園內出現了十餘頭nǎi牛。

年初里貝利給鄧子軒寫信,希望給搞幾頭nǎi牛。鄧子軒知道他們需要牛nǎi,因此在廣州租界、上海租界搜刮了十餘頭nǎi牛送給里貝利。但是鄧子軒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就是讓里貝利大量繁殖nǎi牛。鄧子軒心裡清楚,這些法國戰俘若想喝到牛nǎi,必然要讓nǎi牛繁殖起來,待形成規模後,藉此打造中國的牛nǎi產業。

指揮部的房間內在鮮花的點綴下很有情調,迎面牆上分別有地圖和工程進度圖。地圖上標示他的施工隊所在的位置,工程進度圖表明每天的進展情況,便於里貝利瞭解工程概況。也許是軍人的特點,無形中里貝利找到了指揮作戰的感覺,只不過不是槍林彈雨,而是付出辛勞和jīng力。

一年多時間,里貝利明顯胖了、紅光滿面。作爲將官一級的戰俘伙食很好。當初看押他們的治安部隊,目前已經撤掉。即便讓他們敞開打sè逃跑,恐怕都不可能。遠離戰區,他們的容貌就是最明顯的標誌。鄧子軒曾明確表示,讓法國人自己管理自己,就是彰顯中華文明的人文關懷,硬實力軟實力二者兼顧。同時告訴法國人,如果有人膽敢逃跑,抓回來一律槍斃,因此這些法國人借個膽子也不敢跑。

“報告將軍,廣州軍zhèng fǔ工業大臣盛懷宣乘坐第8次列車即將到達!”一名屬下進來稟報。里貝利一愣道:“馬上被車,前往車站迎接。列車緩緩進站,盛懷宣從中部車廂下來,當地官員首先上前畢恭畢敬見禮、寒暄,與所有官員見面後,盛懷宣向站在最後面的里貝利走去。

“尊敬的盛先生,卑職歡迎前來視察、訓導!“”里貝利以軍人的姿態頷首。“里貝利將軍,我代表廣州軍zhèng fǔ、代表鄧總司令,對於將軍及屬下的良好表現給予肯定。鄧總司令讓我代爲問候。”“請轉告鄧總司令,我代表法軍被俘官兵,對於軍zhèng fǔ及等總司令給予的人道主義及人文關懷,表示真誠的感謝。”

“里貝利將軍!機車尾部車廂裝載着總司令個人送你的葡萄酒和牛肉乾,讓你的手下取走吧!”“感謝鄧總司令厚愛!請盛先生前往指揮部,我詳細想你稟報工程進度!”里貝利內心狂喜,可是表面強裝鎮定。隨後盛懷宣與當地官員前往戰俘工程指揮部。

在法軍戰俘工程指揮部內,聆聽里貝利將軍畢恭畢敬的彙報,看到施工進度表,盛懷宣感覺十分滿意,看樣子法軍戰俘勞作很賣力氣。尤其是高大的里貝利將軍的做派及周圍法軍將官的卑謙神態,讓他的虛榮心獲得最大滿足。

看樣子讓法國戰俘從事技術含量相對高的鋪軌工作,總司令的思路很對。眼下北洋鐵路公司的施工隊還在南京、上海一線。廣州至武漢的築路工程,其施工隊伍基本上是築路及橋樑的施工。由於沿途沒有重大河流,而國內在建造小型橋樑方面經驗豐富,尤其是修造石拱橋,在世界橋樑史上堪稱一絕,遠的不說,京城的盧溝橋就是最好的範本。

目前沿線的橋樑建築採用的都是石拱橋,可是在路基上鋪設鋼軌,技術含量相對高一些,而這些法軍戰俘很好的彌補了這方面的欠缺。臨別之時,盛懷宣客氣道:“里貝利將軍,你們的工作我十分滿意,我會如實上報總司令。下一步郴州至衡陽的鋪軌工作要展開,我們計劃兩年之內完成武廣鐵路,那時候戰爭也許結束了,希望你們再接再厲,戰爭結束後安全的返回你們的家園。”

“卑職牢記鄧總司令、盛先生的教誨,恪盡職守做好我們的工作!”里貝利鄭重表示。盛懷宣在宜章換乘馬車,沿着路基一路向郴州進發,沿途見證法軍戰俘勞作的場面,內心更加波瀾起伏,中華民族由此騰飛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止,這不就是最好的寫照嗎?

第61章 窮途末路162章 沒有懸念第202章 鹽湖城戰役之切斷退路第2章 東京聯軍總部第52章 南巡2第41章 過年第62章 受阻第12章 迷子棋隕落第60章 魂撒蘇里第24章 緬甸攻略2168章 前線與後方第24章 求之不得第19章 科薩科騎兵第2章 海南島整軍第27章 死穴第63章 德國戰車第56章 中原決戰之蛟龍過江2160章 亂戰第26章 經略緬甸第53章 武漢鋼廠第106章 難啃的骨頭第98章 北國風光3170章 攻克洛杉磯1第49章 北上遇險第35章 甘當綠葉第22章 婉兒的心事167章 攻擊第91章 大點前夕第8章 陳兵新幾內亞第30章 襲擊30第57章 小試鋒芒第52章 近朱者赤第16章 鏖戰長津湖3第82章 空中魔鬼3第143章第82章 回鄉探親第13章 浴血伶仃洋第202章 鹽湖城戰役之切斷退路第29章 三個寶貝第130章 南洋航線第75章 京杭運河第93章 震驚世界184章 肢解第157章 戰火紛飛的夏季5第6章 潰敗第11章 輕取河內第90章 糟爛對手第91章 攻佔夏威夷7135章 防禦作戰之鏖戰第51章 南巡第68章 信手拈來第37章 盜名者第48章 紳士的國度第15章 沉默的大捷第85章 攻佔夏威夷第142章 軍旗飄揚舊金山2第22章 歐洲鉅變第65章 急迫的法國人第52章 勢如破竹第56章 訪問蘭芳第61章 法蘭西第31章 01工程124章 淤血禿嶺第66章 聯軍潰敗第4章 箭在弦上4第88章 美麗的蘭芳第68章 信手拈來第127章 攻擊潛艇第69章 颶風行動第81章 寶島迴歸5第133章 防禦作戰之全線進攻第13章 留人留心第45章 大戰前夕2第27章 死穴第57章 中原決戰之血戰桐柏第18章 毀滅第204章 鹽湖城戰役之浴血阻擊2第87章 攻佔夏威夷3第9章 襲擊136章 防禦作戰之高地第81章 空中魔鬼2第26章 波斯灣寶藏第8章 陳兵新幾內亞第66章 聯軍潰敗第72章 真真假假第73章 年輕的物理學家第80章 上海新顏第20章 草原夜色美173章 攻克洛杉磯3135章 防禦作戰之鏖戰第73章 年輕的物理學家第69章 颶風行動第90章 攻佔夏威夷6第35章 南北夾擊2第71章 會師第120章 登陸第4日第205章 合圍鹽湖城第20章 科薩科騎兵的噩夢第103章 海上血戰140章 防禦作戰之九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