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4)

華國鋒在5月29日講話。6月4日,《人民日報》發表了華國鋒的講話,用的是這樣的標題:《華主席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鄧小平在6月2日講話。6月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鄧小平的講話,用的是這樣的標題:《鄧副主席精闢闡述實事求是光輝思想》。

在標題之下,《人民日報》還加了這樣幾行字,突出了鄧小平講話的主要精神:強調指出:馬列主義、思想的基本原則,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但是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總結過去經驗,分析新的歷史條件,提出新的問題、任務和方針。

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深入揭批“四人幫”,聯繫揭批,肅清他們的流毒和影響。

看得出,《人民日報》在發表華國鋒的講話時,用的是一般化的標題,而在發表鄧小平講話時,用了傾向性很強的標題。這表明,《人民日報》本身的“傾向性”也很強!爲了這兩個標題,《人民日報》受到很嚴厲的批評。當時的《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李莊這麼回憶道:

萬萬沒有想到兩個標題引來一場嚴厲批評,說是兩個標題爲什麼不一樣,“你們是什麼意思?”我只好這樣報告:標題是根據內容作的,如有錯誤,由我負責,沒有什麼意思……此事也就到此爲止。但我由此加深對這次爭論的重大意義的認識,必須克服一切困難,把鬥爭堅持到勝利,否則撥亂反正是搞不下去的。

據當時《人民日報》總編輯胡績偉回憶,那來自“上面”的批評是汪東興發出的。汪東興質問《人民日報》:“你們說鄧副主席的講話‘精闢闡述’了思想,難道華主席的講話沒有‘精闢闡述’思想?”

李莊以爲,對華國鋒的講話採取一般化的標題,是因爲對華國鋒講話的“主要命題,我們有不同看法。我們認爲如果把這個主題做到新聞標題上,會造成思想混亂,對讀者、對論者都沒有好處。出於對各方面負責任,希望各方面都能通過的考慮,我們作了個一般化的標題:某某‘作重要講話’”。

華國鋒講話的“主要命題”是什麼呢?那就是華國鋒講話中的這麼一段話:

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是在第一次“無產階級**”勝利結束之後,進入新的發展時期的。歷時十一年的“無產階級**”,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的一場政治大革命,是中國及其領導下的廣大革命人民羣衆同國民黨反動派長期鬥爭的繼續,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以及一切剝削階級鬥爭的繼續,是馬克思主義同修正主義鬥爭的繼續,是這些鬥爭的一次歷史性大決戰。在這場大決戰中,我們先後粉碎了、、“四人幫”三個資產階級司令部,取得了我黨歷史上三次重大路線鬥爭的勝利……

在新的發展時期中,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和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華國鋒這樣的“主要命題”,確實無法做到新聞標題上去。

華國鋒在講話中,還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強調了要遵守紀律。華國鋒說:

我們這樣一個有八億人口的大國,三千五百萬黨員的大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新的發展時期中,要做到統一認識,統一政策,統一計劃,統一行動。

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講黨性,顧全大局,發揚民主,遵守紀律。

不言而喻,華國鋒是在那裡不指名地批評了有人“不遵守紀律”。

5月30日,鄧小平在與幾位負責人談話時,很尖銳地指出:“只要你講話同的不一樣,同華國鋒的不一樣就不行。這不是一種孤立的現象,是當前思潮的一種反映。”

6月2日:鄧小平給予最有力的支持

6月2日,鄧小平在全軍政治工作大會上作了重要講話。

在這次講話中,鄧小平雖然一字未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但是鄧小平講話卻如同《人民日報》所說的是“精闢闡述實事求是光輝思想”,實際上是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的最有力的支持。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是胡耀邦一手審定的,鄧小平沒有看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發表之後,一開始,鄧小平也沒有注意此文。由於這篇文章引起爭議,鄧小平仔細看了。

1978年8月19日,鄧小平在接見文化部核心領導小組時,說了涉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的這麼一段話:“《光明日報》發了文章,當時沒注意。後來聽說有人反對,才找來看了看。符合馬克思列寧主義嘛,扳不倒嘛!我就在6月的講話裡支持了一下。”

鄧小平所說的“《光明日報》發了文章”,就是指《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鄧小平所說的“6月的講話”,就是6月2日在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鄧小平這段話,清楚表明他對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的肯定和支持,也說出了他6月2日講話的背景。

鄧小平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的態度,和華國鋒、汪東興的態度,針鋒相對。其實,這是因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批的是“兩個凡是”,而批判“兩個凡是”最早就是鄧小平提出來的。

華國鋒、汪東興反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也因爲文章批的是“兩個凡是”,而“兩個凡是”是他們提出的。鄧小平6月2日的講話,確實是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的最有力的支持,是對“兩個凡是”的最有力的批判。

據楊西光夫人季寶卿回憶,那天,鄧小平剛剛作了講話,海軍司令員劉居英馬上給楊西光打來電話,簡要報告了鄧小平講話的內容,說鄧小平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劉居英的電話,使楊西光深受鼓舞。楊西光馬上坐車趕往劉居英家,一口氣看完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印發的鄧小平的講話稿。儘管楊西光知道新華社當天晚上會轉發鄧小平的這一講話稿,他在《光明日報》編輯部可以看到,但他還是希望先睹爲快,所以專門趕到劉居英家看講話稿。

鄧小平這一重要講話,由於是關於部隊政治工作的,所以《解放軍報》副社長姚遠方參加了講話稿的起草工作。

據姚遠方回憶,鄧小平不僅事先講述了他的主要意見,而且還親自用鋼筆寫了800字。這800字,就是講話中論述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那一段。姚遠方說,這800字,一字不易地用在講話稿中。

鄧小平的講話分四部分:

第一個問題,講講實事求是。

第二個問題,講講新的歷史條件。

第三個問題,講講破和立。

第四個問題,講講以身作則。

鄧小平在講第一個問題時,“精闢闡述實事求是光輝思想”。

鄧小平鮮明地批判了“兩個凡是”派——也就是他所說是“有一些同志”:

我們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講思想,卻往往忘記、拋棄甚至反對同志的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這樣一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還認爲誰要是堅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誰就是犯了彌天大罪。他們的觀點,實質上是主張只要照抄馬克思、列寧、同志的原話,照抄照轉照搬就行了。要不然,就說這是違反了馬列主義、思想,違反了中央精神。他們提出的這個問題不是小問題,而是涉及怎麼看待馬列主義、思想的問題。

鄧小平強調了實事求是的精神:

馬列主義、思想的基本原則,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違背,這是毫無疑義的。但是,一定要和實際相結合,要分析研究實際情況,解決實際問題。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這是一切員所必須牢牢記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實事求是,是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這是唯物主義。不然,我們開會就只能講空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щщщ✿ttкan✿C 〇

鄧小平引述了的話,來批判“兩個凡是”——本人也早就聲言馬克思不是“先哲”:

1930年,同志專門寫了《反對本本主義》這篇文章,提出“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科學論斷。他堅決反對在內討論問題的時候,開口閉口拿本本來,以爲上了書的就是對的這種錯誤的心理。同志說:“盲目地表面上完全無異議地執行上級的指示,這不是真正在執行上級的指示,這是反對上級指示或者對上級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又說:“我們說馬克思主義是對的,決不是因爲馬克思這個人是什麼‘先哲’,而是因爲他的理論,在我們的實踐中,在我們的鬥爭中,證明了是對的。我們的鬥爭需要馬克思主義。我們歡迎這個理論,絲毫不存什麼‘先哲’一類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頭在裡面。”

鄧小平又引用了關於“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話,來批判“兩個凡是”:

同志告誡全黨同志不應該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看成是死的教條”,

“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書本上的某些個別字句看作現成的靈丹聖藥,似乎只要得了它,就可以不費氣力地包醫百病”。如果這樣,“就阻礙了理論的發展,害了自己,也害了同志”。他指出:“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同志在黨的七大的報告中,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規定爲我們黨的三大作風的第一項。

鄧小平笑稱“兩個凡是”派們是“收發室”:

馬列主義、思想如果不同實際情況相結合,就沒有生命力了。我們領導幹部的責任,就是要把中央的指示、上級的指示同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能當“收發室”,簡單地照抄照轉。

鄧小平在講話中發出號召,“撥亂反正,打破精神枷鎖,使我們的思想來個大解放”。所謂“打破精神枷鎖”,實際上也就是打破“兩個凡是”的精神枷鎖:

如果我們只把過去的一些文件逐字逐句照抄一通,那就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更談不到正確地解決什麼問題。那樣,即使我們口頭上大講擁護思想,實際上也只能是違反思想。我們一定要肅清、“四人幫”的流毒,撥亂反正,打破精神枷鎖,使我們的思想來個大解放。這確實是一個十分嚴重的任務。

鄧小平講話的第二部分,是“講講新的歷史條件”。這“新的歷史條件”,分明是針對“兩個凡是”派們前些日子所說的“華主席沒有這樣講過”、“華主席講的是‘新的歷史時期’”。

鄧小平的講話,第二天就全文發表於《人民日報》,而且《人民日報》爲之加上了“傾向性很強”的標題《鄧副主席精闢闡述實事求是光輝思想》,馬上引起廣泛注意,確實是給了“兩個凡是”派們沉重一擊,給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最有力的支持。

回顧5月11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在《光明日報》發表後,短短20天間的急劇變化、尖銳鬥爭,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11日:征討“兩個凡是”的檄文發表;

12日深夜:吳冷西來電;

13日:胡耀邦說“歷史潮流滾滾向前”;

17日:汪東興質問“哪個中央的意見”;

18日:張平化向各地“打招呼”;

19日:熊復說《紅旗》要“慎重”;

29日:華國鋒強調“團結”和“紀律”;

6月2日:鄧小平給予最有力的支持。

其實,這20天的激烈鬥爭還只是一場序幕而已。緊接着,一場更大範圍、更爲壯闊的鬥爭在延續着……

第21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6)第47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4)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57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3)第36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7)第2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1)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6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1)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36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7)第24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3)第50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1)第6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1)第11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2)第45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2)第24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3)第35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6)第53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4)第64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4)第56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2)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67章 華國鋒的“淡出” (2)第27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3)第64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4)第44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1)第28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4)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57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3)第47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4)第59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5)第47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4)第50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1)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第32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9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4)第41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2)第63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3)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49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6)第8章 中共中央“羣龍有首” (3)第54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5)第46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3)第33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4)第61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1)第68章 華國鋒的“淡出” (3)第62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2)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22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1)第66章 華國鋒的“淡出” (1)第42章 尖銳對立的20天 (3)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37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1)第38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51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2)第24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3)第24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3)第28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4)第21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6)第10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1)第35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6)第53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4)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38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36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7)第20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5)第18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3)第36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7)第11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2)第31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第5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4)第67章 華國鋒的“淡出” (2)第47章 “真理標準”大論戰 (4)第15章 “宣傳華國鋒”的熱潮 (3)第59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5)第34章 (上)精心選擇突破口 (5)第2章 大轉折前的急轉彎 (1)第24章 “兩個凡是”的迷誤 (3)第61章 新時期的里程碑 (1)第11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2)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39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19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4)第16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1)第39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3)第52章 大論戰推向全國 (3)第28章 鄧小平第三次復出 (4)第59章 中央工作會議上的交鋒 (5)第38章 (下)精心選擇突破口 (2)第10章 華國鋒確立了領袖地位 (1)第17章 華國鋒走過的道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