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二)

就在陸明夷沉思之際,在霧雲城裡,馮德清正在荷香閣披閱文書,門外響起了他的文書的聲音:“大統制,程迪文主簿求見。”

程敬唐的兒子?馮德清略略一怔。十六日,馮德清以強硬手段打斷了議府緊急會議,將幾個領頭人物投入了大獄,程敬唐因爲力主取消總攻,也被關押起來。程迪文雖然也參加了會議,但他僅是一個主簿,人微言輕,馮德清並沒有爲難他。馮德清和程敬唐的交情不錯,自然認識程迪文,現在他前來求見,定是想爲父親求情來了。便道:“請他進來。”

文書答應一聲,推開了門道:“程主簿,請進。”

門無聲地開了,程迪文走了進來。馮德清從案前擡起頭道:“迪文,坐吧。”

雖然是非常時期,但馮德清並不防備程迪文。他以前來過程家好多次,程迪文生日時還曾給他帶過禮物,對他視同子侄,知道程迪文不會幹出什麼出格的事來,因此絲毫不以爲意。程迪文見馮德清對自己毫無戒備,心中也暗暗佩服,心想馮德清能夠成爲大統制,能力勿論,這份氣度倒真配得上大統制這身份。他行了一禮道:“大統制,禮部主簿程迪文有禮。”這才坐到了馮德清對面。

馮德清看了看他,說道:“迪文,你是想爲令尊求情麼?”

程迪文搖了搖頭道:“大統制,卑職只有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不吐不快,還望大統制撥冗指教。”

馮德清見他的態度不卑不亢,卻也暗暗稱奇。程敬唐雖然當了半輩子軍人,卻從未領兵打過仗,因此一直想讓兒子成爲名將,只是程迪文最終也沒能在軍人有所發展。只是他從政後,整個人倒似脫胎換骨,這一句話便提起了馮德清的興趣。他道:“但說無妨。”

“大統制,如今南北分裂,戰火已綿延數年,您覺得到底因何而起?”

這問題其實算不得什麼問題,當申士圖和鄭昭舉起再造共和的旗幟後,北方便已給他們下了個“叛逆”的罪名。不過這只是公開的說辭,私底下,也有人覺得大統制的決策有誤,窮兵黷武,長此以往,國力難以支撐,遲早會徹底崩潰,因此對南方的叛亂還有一定的同情。當然,大統制是被視若神明的人物,當他遇刺後,各處都有民衆自發哀悼,甚至有人認爲大統制不在了,這世界也要毀滅了,竟然因此而自殺,這種想法也是不能公諸於世的。就算馮德清自己,也是將大統制看成神聖無比,因此自己做了大統制後行事也亦步亦趨,拼命追隨大統制。不過馮德清有時也覺得大統制不顧國力,屢屢用兵西原,確實有點不太可取。聽得程迪文這句話,他哼了一聲,低聲道:“那是鄭昭與申士圖兩人心懷不軌。”

“縱然有人心懷不軌,但一呼百應,從者雲集,終不能說一方毫無過失吧。”

馮德清的心裡凜了一下。他也不想承認大統制有什麼過失,然而這幾年來靜心思量,覺得大統制後期的確太過剛愎自用了。鄭昭最後參加的一次會議他還記得,當時大統制提出要第二次遠征西原,鄭昭則竭力反對,說國力尚虛,還應大力發展民生,等國庫流盈再說其他。作爲工部司司長,馮德清也覺得鄭昭所言有理。然而那一次鄭昭突然暈倒,這樣唯一一個有可能對大統制的決策提出異議的人也不存在了,接下來大統制的每一個提議都得以通過——直到顧清隨提出不信任案。

顧清隨的不信任案纔是撬開大統制根基的第一條裂縫。雖然議府彈劾元首的權力是明文寫下的,但以前誰都不會想到真有人會彈劾大統制。而接下來大統制解散議府之舉,更是火上澆油,特別是大統制鞭長莫及的五羊城裡,會一致通過反叛的決議。所以雖然不願公開承認,馮德清暗地裡也覺得,大統制後期的確做錯了不少事。然而要他對程迪文說大統制有過失,馮德清實在說不出口。他板起了臉道:“你是在指責大統制麼?”

程迪文仍然不卑不亢地道:“不論是不是前任大統制的過錯,現在他都已是古人,也就是說,南方舉旗的最大原因已經不再存在,現在也已經有了和談的契機。大統制,結束戰爭,不是一定要分出勝負來,兵法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爲善之善者。如今既然有了這個機會,若是錯過,豈不是萬分可惜?”

馮德清並不知兵,但“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句話他自是知道的。雖然明知程迪文是來下說辭,可是這一番話仍然讓他忍不住心動。結束戰爭,這本來就是他最大的願望,強令傅雁書按時出擊,爲的也正是這個目的。只是他一向覺得唯有戰爭才能結束戰爭,現在才省得原來結束戰爭並不只是一途,這另一條路損失要遠遠小得多。其實這番話也正是程敬唐在會議上說過了一遍的,不過當時馮德清突然衝入會議中,根本沒去聽程敬唐說了些什麼。剛聽到程迪文旁敲側擊地說大統制也有錯誤,他險些便要怒言斥責,但聽到他說現在是結束戰爭的最好契機,卻也心中一亮,問道:“南方會同意和談麼?”

“南方原本就不如北方人多地廣,實力也有所不如。戰至今日,他們定然同樣已筋疲力竭,一般盼望能夠和談。大統制,如果能夠和平解決此事,那您纔是真正再造共和的偉人,豐功偉績遠邁前賢。”

這一席話讓馮德清大爲心動。他低下頭沉思着,程迪文見他若有所思,忍不住又道:“大統制,職所言已盡於此,還望大統制明察。”

他這句話卻有點多了,馮德清臉色一沉,說道:“好的,我會考慮的。程主簿,你還有什麼話要說麼?”

程迪文本來想着趁熱打鐵,讓馮德清一舉拿定主意,誰知他一下又變了,心中不由一沉,忖道:“我到底還不夠沉得住氣。”他在禮部呆了幾年,官場上混得倒比軍隊中更遊刃有餘。昨天馮德清突然出現在會議中,讓他也大吃一驚。待父親和兩位上將軍都被馮德清下獄,他心知已到了走投無路之地。當初和鄭司楚在軍中時,聽他說兵法便是“事緩從恆,事急從權”,現在事態如此緊急,唯有從權行奇計了。好在馮德清也算是比較熟悉的人,程迪文知道他並不知兵,卻也盼着能夠早得安定,因此便從這個口子入手。這一番話雖然不是馬上就能扭轉乾坤,但也讓馮德清的態度有了點轉機了。

可惜還是操之過急了。程迪文想着,行了一禮道:“那職就此告退,還望大統制三思。”

等程迪文一走,馮德清也陷入了沉思了。剛纔程迪文這一席話,卻讓他心有所動。的確,自古都說佳兵不祥,兵者乃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如果真個能夠不用流血便結束戰爭,那馮德清這三個字將超過了南武,以後說起大統制來,人們想的便只有馮德清了。不說這麼遠,單單昨天將兩位上將軍與一個司長下獄,這件事便難以收場,處理不好,民心會認爲這三人乃是爲民請命的有識之士,自己則是窮兵黷武的剛愎之徒。但如果和談能夠成夠,那麼也魏方兩位上將軍和程敬唐這個司長都只是不知好歹的莽撞之徒,別想撼動自己的風評。

這個念頭讓他越想越是興奮。不過馮德清畢竟是個老於仕途的政客,也不會輕舉妄動。程迪文這個主意雖好,但到底是不是可行?

必須馬上找子先生商量了。他想着,拉動了鈴繩。待文書過來聽命,他道:“速速準備馬車,我要去見子先生。”

馬車很快備好了,馮德清坐了上去,駛出了大統制府。

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5)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4)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一)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3)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1)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2)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4)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2)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1)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1)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2)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二)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2)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4)(一)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3)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5)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2)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5)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5)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3)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1)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4)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2)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2)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1)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二)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4)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6)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3)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3)(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4)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6)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4)(二)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4)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1)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4)(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3)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4)(一)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二)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2)(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3)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3)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1)(一)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1)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一)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一)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二)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一)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2)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一)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一)卷三:地裂之卷_八  軍中譁變(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5)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3)(一)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5)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