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3)

該如何儘快同化他們?司徒鬱也是焦頭爛額。薛庭軒離開楚都城已近三年了,這三年裡楚都城政務全部交給了他與苑可珍兩人。他們大力推廣農耕,並且在前來依附的各部中大力開辦學校,可是胡人學習中原文化,總有種本能的牴觸,三年裡固然教出了不少通中原話的胡人,可從各處傳來的彙報看,這些胡人對楚都城並沒有太大的認同感。

任重道遠,要讓他們不把五德營當外人,起碼也要是下一代,三年遠遠不夠啊。司徒鬱放下了彙報,外面有個人道:“司徒先生,薛帥有密令到。”

薛庭軒發來了密令?現在薛庭軒一直住在阿史那部,而且已漸漸奪取了阿史那鉢古的實權,成爲定義可汗阿史那拔突四大重臣的第一位,並且實際上已超過了阿史那鉢古和左賢王阿史那唆羅和右賢王阿史那拉爾德的權勢。尤其薛庭軒不久前使計迫使阿史那鉢古告老而退,自己接任阿史那太師,已掌握了阿史那部的實權。一聽他有密令到,司徒鬱亦不覺動容,沉聲道:“快拿上來!”

當那士兵將密令交上來,司徒鬱看了看,臉上神色更是大變,急道:“快,快請苑先生和五德營五統領前來!”

楚都城的政務由司徒鬱和苑可珍主持,軍務則是董長壽、羊叔奮、穆杭和李越辰這五德營五統領主持。現在司徒鬱要把另外六人都叫來,那士兵心知定然出了大事,行了個禮馬上就出去了。很快,幾人聞訊急急趕來,一到帥府,只見司徒鬱正在廳中揹着手踱步,勇字營劉斬性子最急,還沒跨進大門便道:“司徒先生,出什麼事了?”

司徒鬱擡起頭道:“劉將軍,薛帥有密令前來。”

劉斬道:“阿史那部出什麼亂子了?薛帥都已經是他們的臺吉了。”

阿史那部的設置僕固部有點不同,主政的延用中原“太師”一名,但胡人發這兩音很困難,所以實際上念起來也是“臺吉”。當初阿史那鉢古爲太師時,阿史那部衆稱呼他亦是臺吉長臺吉短,除了用中原文發文書用“太師”一詞,平時正式文書上寫的也是“臺吉”一詞。劉斬在西原呆得也久了,現在“太師”一詞對他反倒有點陌生,反是臺吉這一詞順口。

司徒鬱道:“不是阿史那部的事。”他頓了頓,才道:“中原向我方告急,請我們出兵東征。”

這話一出,五統領個個都搞不懂了。董長壽詫道:“什麼?共和叛賊請我們去打他們自己?”

司徒鬱道:“現在中原已中分南北,南方自稱再造共和,雙方正在交戰。聯繫我們的,乃是南方軍。”

這幾年,五德營都在苦苦經營,支撐着楚都城在西原屹立不倒,個個實是盼着中原的消息傳來越少越好,因來若傳來什麼消息,定是共和軍的第三次遠征開始了。五統制全心都在軍中,連中原再北分裂都不清楚,一聽這消息,五個人全都驚道:“什麼!”劉斬則又笑道:“原來他們也有窩裡反的一天啊。”

到了西原,一開始連活下去都幾乎是個奢望,根本沒人想過有打回中原去的一天。但現在聽了司徒鬱說的這消息,五統領都在想着:“這回可以打回去了。”現在楚都城旗下只有十萬以上的大軍,如果能夠全軍出動,中原還真個未必能有誰會是對手。劉斬更是摩拳擦掌,心想:總算到了這一天了!

司徒鬱正要再說什麼,這時苑可珍踏進門來。苑可珍現在天天都在視察各處,指導五德營旗下的各部農耕,人也又黑又瘦。陳忠死後,他已是五德營資格最老的人了,一見他進來,司徒鬱和五統領都起立致敬,苑可珍倒不說什麼,只是團團還了一禮道:“司徒兄,聽說薛帥有密令發來?”

司徒鬱點了點道:“苑先生,請看。”

他說着,把手中的密令交給了苑可珍。苑可珍看了一眼,眼中突然發亮,沉聲道:“中原……中原竟然向我們請兵!”

不論中原南北雙方如何勢若水火,但他們打的畢竟都是共和旗號,和打帝國旗號的五德營也是勢不兩立。但中原南方的再造共和軍卻來向五德營請援,這種事苑可珍以前也是做夢都想不到。他把手中密令交給了邊上的董長壽道:“薛帥說馬上會回來,這當口,不要緊麼?”

司徒鬱道:“我也不清楚。苑先生,你說這事,是不是太急了點?”

苑可珍想了想,嘆了口氣道:“薛帥自有他的安排,我們快去準備吧。”

如果真的要遠征中原,那麼糧秣將是一項沉重的負擔。這幾年楚都城大力發展農耕,積聚不少,可勞師遠征,缺糧之苦,五德營上下比誰都感受得到。當初中原五萬大軍遠征,最終正是前任廉字營統領文士成力戰,截斷糧道,迫使遠征軍敗退。現在輪到五德營要遠征了,如果糧草跟不上,那麼在中原立不住腳跟,連西原這點基業都要毀於一旦。司徒鬱見苑可珍說不出什麼來,心裡有點急,說道:“苑先生,現在這時候遠征中原,你覺得是時候麼?”

苑可珍雖然和司徒鬱一同主管政務,但他主要是製造器具、發展農耕,對這些並不如何上心,也沒有太多的戰略眼光。但聽得司徒鬱這般說,他也隱隱覺得有點不對。可這是薛庭軒親筆發來的密令,照理都不該有異議。一邊劉斬道:“司徒先生,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良機,一旦錯失,將來可再沒機會了。”

司徒鬱說不出話來。確實,這是個回去的最好時機,錯過了,將來幾乎可以說再沒有如此良機。他看了看董長壽,問道:“董將軍,你覺得如何?”

董長壽想了想道:“確實有點急,但機會也實在太難得了。”

董長壽是個老兵,向來持重,說出話來比旁人更有份量。他一說,另外三個統制亦隨聲附和。雖然已在西原站穩腳跟,可他們都是從中原來的,人人都覺得在西原只是暫居,遲早都要回去。現在縱然急了點,可這個機會實在不可錯過。談論了一陣,五統領已都說應該回去。

說到這份上,司徒鬱已知自己再堅執己見也無濟於事了。他嘆了口氣道:“那好吧,請五位將軍即刻回去準備。”心裡卻在想着,等薛帥回來,一定要再勸一下。

十天後,薛庭軒回來了。上回他離開楚都城,可謂是不得已,這回回來卻手握重權,衣錦還鄉。楚都城裡的兩萬餘兵民聽得大帥闊別三年,終於要回來了,一時奔走相告,人人出來迎接。

四月八日這一天,薛庭軒進入楚都城。還在遠處,望見草原上這一座孤城,他心裡就一陣激動。等進了城,看到城牆比他離開時修得更爲高大堅固,心裡越發高興。離開楚都城,他無日不在擔心留守的諸人能不能擔得起這重任,但看樣子,即使沒有自己,楚都城還是蒸蒸日上,他的信心無形中也增長了三分。

司徒鬱、苑可珍和五德營五統領都已出城迎接。一見薛庭軒前來,七個人打馬上前,跳下馬跪下道:“薛帥,臣等在此恭迎。”

楚都城打的仍是帝國旗號,不過現在並沒有帝君,帝國宗室當初亦被殺得乾乾淨淨,想遙尊誰爲帝都不行,因此薛庭軒這大帥實際上就已是帝君了。薛庭軒見他們都跪下行禮,忙跳下黑馬道:“請起請起。”

司徒鬱站起身。薛庭軒這回再來的,是兩千阿史那部騎軍。他們穿的都是阿史那部服飾,薛庭軒自己亦是阿史那部貴官打扮。回想起當初薛庭軒離開時穿的仍是帝國軍服,司徒鬱便有種今昔異世之感。薛庭軒倒絲毫不以自己身著異族服飾爲意,等他們都站了起來,笑道:“還有個好消息要報與諸位,本帥已有子嗣。”

一聽薛庭軒有了後代,五統領都眼中一亮,齊齊一躬身道:“恭喜大帥。”

司徒鬱見這些薛庭軒衣上滾着黑邊,再看看他帶來的這些士兵也都臂纏黑布。他知道黑衣乃是阿史那部喪服,不由一怔,忖道:“是什麼人死了?難道是那忽蘭夫人在產子時不幸過世?”但看薛庭軒喜氣洋洋,又不太象。他不敢多說,便道:“薛帥,請歸府安歇吧。”

薛庭軒點了點頭,嘆道:“是啊,三年了。”他扭頭向身後的金槍班首領劉奔道:“劉奔,帶夫人回府吧。”

劉奔答應一聲,一行人浩浩蕩蕩進了城。劉奔是劉斬的弟弟,劉斬走到薛庭軒身後,兄弟數年不見,便走在一處在馬上低聲閒聊。劉斬小聲道:“阿奔,薛帥似乎在戴孝啊。”

劉奔笑了笑,小聲道:“是啊。大哥,你應該還不知道,拔突可汗幾天前和鉢古太帥一塊兒歸天了。”

劉斬一怔,說道:“什麼?那繼位的定義可汗決出來了麼?”

他心裡已是一跳,心想定義可汗和阿史那鉢古暴卒,十之八九是薛庭軒下的手。若是薛庭軒繼位大汗,那阿史那部就成了楚都城的直屬,遠征中原的底氣便更足了。可阿史那部舉族一姓,名義上人人都有資格繼位大汗,薛庭軒的機會可說微乎其微,阿史那部中只怕會因爲爭位鬧翻天,薛庭軒這時候離開阿史那部,難道是因爲爭位不利,不得不回來?但看看薛庭軒躊躇滿志的模樣,又不太像。他不是個智將,實在想不通薛庭軒爲什麼如此有底氣在這時候回來。

劉奔道:“當然決定了,不然也不用擔擱這些天薛帥纔回來。”

大概是薛庭軒一手扶持了一個大汗出來。劉斬這才平靜下來,笑道:“這新可汗一定對薛帥言聽計從吧?”

劉奔也笑道:“當然,可謂毫無二話。而且,新可汗也來了。”

劉斬又是一怔,但馬上道:“那更好了。”他本來還有點擔心這新可汗就算由薛帥扶持,可薛帥一走,難保他不會聽從族人指使,對薛帥不利,這樣薛帥在阿史那部這三年打下的基業都要毀於一旦。他實在沒料到這新可汗也會來楚都城了,竟然對薛帥如此倚重法,阿史那部就完全聽從五德營的指揮了。他還要再問,劉奔小聲道:“帥府到了,大哥,進去再說吧。”

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3)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2)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4)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5)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5)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3)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4)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一)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2)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二)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2)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三)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4)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3)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4)(一)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3)(二)卷三:地裂之卷_四  絕境逢生(5)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二)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七  天命有歸(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1)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4)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2)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4)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2)(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3)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三)卷五:天舞之卷_三  大局已定(4)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4)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1)(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3)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1)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2)(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1)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3)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3)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3)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二)卷四:雲飛之卷_六  國事爲重(2)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4)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4)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2)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1)卷一:風起之卷_六 歃血爲盟(1)卷五:天舞之卷_八  共和新政(1)(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二)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4)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1)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1)(一)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4)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3)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4)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三)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3)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5)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3)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2)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3)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5)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3)(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3)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4)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3)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6)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1)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二)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3)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三)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5)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一  以瞻家邦(4)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3)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4)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2)(一)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上)(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1)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