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4)(二)

鄭司楚行了一禮,道:“上將軍,我已不是軍人了。”

畢煒擺了擺手,把旁人遣退了,道:“鄭參謀,以後你準備如何?”

鄭司楚怔了怔,道:“上將軍,我已經被開革,當然只有回霧雲城去了。”

畢煒嘆了口氣,道:“大統制其實並不知道前線的底細,你們奇襲楚都城,原本也是條好計,只是不知爲何沒有成功?”

鄭司楚也嘆了口氣,將此事首尾原原本本地說了。畢煒聽得不勝唏噓,等他說完了,道:“真是天意啊。真沒想到陳忠這個渾人,居然也會聰明一時。”

鄭司楚心中一動。也許,畢煒叫自己來,也是愛惜自己的才華,說不定他向使者說明情形,對自己和程迪文的這個處分會撤銷吧?他擡起頭,卻見畢煒拍了拍自己的肩頭,道:“鄭先生,此路不通,還有他路。你才學過人,一定不會埋沒的。”

鄭司楚滿懷希望,卻想不到畢煒說出這等不痛不癢的話來。他大失所望,又行了一禮,道:“上將軍,小人走了。”

等鄭司楚走出門去,畢煒一下跌坐在躺椅中,默然不語,彷彿一下子又老了許多。

一定是。陳忠饒了他兩次,一定也是看出來了。他想着。他一直覺得鄭司楚有點像記憶中的某個人,但又不敢肯定,但聽鄭司楚說了此番詳情,他幾乎敢確定,自己一直以來的猜測並不是全無道理。

幸虧沒有提拔這個年輕人。他默默地想着。是不是該把這個猜測告訴大統制?那個人是大統制平生最爲忌憚之人,如果大統制也在懷疑,那麼自己提拔了鄭司楚,勢必就要引起大統制的猜疑了。雖然自己只是箇舊帝國的降將,但對於大統制的心思,恐怕整個共和國都只有自己最爲清楚,而這也是大統制信任自己的基礎。所以在向大統制的彙報中,他有意把此戰失敗的原因往鄭司楚和程迪文兩人帶兵突襲這一舉動上推,這也是大統制對這兩人加重處罰的直接原因。

這個年輕人,儘管相貌並不太相像,可是臨危不亂,當機立斷,這份舉止和才能卻簡直有八分相似。如果突襲成功,他就會成爲共和軍前所未有的少年英雄,日後一旦他知道了自己的秘密,這後果當真不堪設想。所以把他們開革退伍,對他、對自己,以及對這個國家,應該都是有利無弊的。可一旦告訴了大統制自己的猜測,恐怕會引起別的麻煩,所以這個秘密就爛在心裡吧。陳忠的壽命不會長了,到時就再沒有別人知曉,讓這個年輕人泯沒於常人之中,這樣更好。

雖然眼睛的傷處還在隱隱作痛,畢煒心裡卻在暗自發笑。爬到這個地位不容易,保住這個地位更不容易。臨危不亂,當機立斷,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自己豈非也是一樣?

此時的鄭司楚當然不會明白畢煒的獨思。他失魂落魄地回到營房,開始整理自己的東西。被開革退伍,別的東西都要繳還,馬匹和佩刀是自己的,卻要帶走。可是這樣回去,該怎麼對父親和母親交待?讓他更難受的是程迪文都受了自己牽連。

他整理好東西,想去看看程迪文。到了程迪文的營房,卻見他房中已是空空蕩蕩。程迪文家中豪富,那些衣褥之類也都不要了,大概只帶走了一點隨身的東西。他走時根本沒來理睬鄭司楚,肯定心裡對鄭司楚頗爲怨恨。但這也難怪,本來以程迪文這樣的家世,在軍中就是個穩步升遷的命,可現在這一切都沒有了。

地上,扔着幾張紙。鄭司楚揀起來看了看,卻是程迪文寫的一份戰情彙報。程迪文做事十分有條理,行軍時不管多忙,每天都要將當日要事記錄下來,戰後檢點戰果,他的彙報總是最受畢煒首肯的一份。這些紙上記着的,正是這場戰事每天的情形。

十月八日,遠征軍中軍第一隊突襲楚都城,城中叛軍已有防備,突襲未能成功,向南折返。

十月十一日,叛軍僞稱敗軍,接觸遠征軍後繼三千人,突然奇襲,後繼遠征軍大敗,輜重盡失,大部投降。

十一月三日,敗軍陸續返回西靖城。八千遠征軍,最終得脫者已不滿四千人。

十二月五日,大統制使者抵達西靖城。

這份報告到這裡結束了。雖然已經無法交上去,但程迪文還是在最後記下了這幾個字:借追擊叛國大帥爲名遠征西原楚國的這一仗,以絕對優勢的兵力,得到完全的敗北。

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4)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2)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1)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三)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5)卷二:海嘯之卷_尾聲(2)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3)(二)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1)(三)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1)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1)卷二:海嘯之卷_十三 再造共和(3)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二)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1)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2)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2)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4)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1)卷五:天舞之卷_四  風雲突變(3)(一)卷五:天舞之卷_七  良機錯失(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3)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二)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5)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3)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4)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5)卷五:天舞之卷_十三   鐵甲艦(3)(三)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1)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5)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4)卷一:風起之卷_十八 血洗刀兵(4)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1)(二)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4)卷一:風起之卷_九 斬草除根(2)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2)(二)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一)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5)卷四:雲飛之卷_八  慈母之心(2)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3)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6)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4)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2)卷四:雲飛之卷_十七  當機立斷(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1)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5)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5)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4)(二)卷一:風起之卷_八 黑眚槍(4)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上)(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2)卷五:天舞之卷_十一  血火飛迸(1)(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二)卷三:地裂之卷_尾聲(一)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5)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2)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2)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一)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3)卷四:雲飛之卷_十五  恩斷義絕(4)(二)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2)卷一:風起之卷_三 燎原之火(下)(一)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3)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3)卷二:海嘯之卷_十 自立門戶(4)(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2)(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1)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1)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上)(一)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4)卷五:天舞之卷_十五  鋌而走險(2)(二)卷五:天舞之卷_二十  天翻地覆(2)(一)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一)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3)卷三:地裂之卷_十二  咫尺天涯(2)(一)卷四:雲飛之卷_七  人生至痛(3)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三)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3)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5)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3)卷一:風起之卷_十四 曲中鋒芒(5)卷三:地裂之卷_九  十一長老(2)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4)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2)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1)(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4)卷一:風起之卷_四 天網之漏(3)(一)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4)(一)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1)卷四:雲飛之卷_九  生死有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