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地裂之卷_一  南北決裂(1)

一 南北決裂

“大統制。”

伍繼周的聲音在荷香閣外響了起來。大統制擡起頭,沉聲道:“進來。”

門“呀”地一聲開了,伍繼周走了進來。隔着簾子,大統制看了一眼自己這個文書的身影,喝了口茶,才道:“有什麼要事麼?”

“狄復組又有活動。”

狄復組是狄人復國組的簡稱。這是一個地下組織,據說是昔年五狄王的後裔建立的。狄人曾經是中原最大的邊患,但後來被一舉平定後,狄人內遷,已與中原融爲一體。只是雖然大多數狄人都不再將自己看作異族了,可畢竟還有一些堅持要復國的狄人存在。這些人暗中張貼一些傳單之類,宣稱狄國是千年古國,向來不屬中原,是中原吞併了他們。其實狄人本是遊牧部落,根本算不得立國,而且同是狄人,曾分爲五部,各部間亦相互仇殺,一旦聯合,便共同南下搶掠。現在狄人內遷,大多轉爲農耕,要他們回大漠逐水草而居,只怕大多數狄人率先站出來反對,所以這個狄人復國組的能量向來不大。雖說不大,終究也算個公然反叛的組織,所以一直只在地下活動。過去,大統制手下的南北兩部天官一直在追查他們的行蹤,只是出了鄭昭之事,南北兩部天官損失慘重,已無暇顧及這狄人復國組了,他們活動得便又多了些。大統制哼了一聲,道:“下令衛戍加強檢查,對狄復組一旦查明,嚴懲不殆。另外還有什麼事?”

伍繼周頓了頓,才道:“魯立遠文書於昨日夜間自殺身亡。”

魯立遠,本是國務卿鄭昭的文書。鄭昭昏迷後,他仍然留在國務卿府,作爲代理國務卿顧清隨的臨時文書。但顧清隨因爲在議府集合了一批議衆向大統制提出不信任案,大統制強行解散了議府,雖然顧清隨尚未下獄,其實已基本處於閒居狀態,魯立遠其實已在行使國務卿實權,他在這當口自殺,實在令人想不到。大統制顯然也有點吃驚,道:“是自殺麼?不是被害?”

“是自殺。魯文書還留下了一份寫名給大統制的遺書。”

“拿進來吧。”

伍繼周得到大統制的同意,這才撩開簾子走了進來。一見大統制,伍繼周亦不由一震。大統制向來精力過人,臉色一向很好,但現在的大統制面色卻顯得有點蒼白。他從懷裡摸出一張摺好的紙,道:“大統制,請過目。”

大統制打了開來。魯立遠的書法有口皆碑,但這份遺書卻寫得十分潦草,裡面倒也沒什麼太特別的,無非是自責能力不足,有負大統制期望,除此以外沒有謝罪之法。大統制看完了,嘆了口氣道:“繼周,記下來,給魯文書追發三等共和勳章,撫卹其家小。另外,”他頓了頓,又道:“提拔古月橋爲新國務卿府文書。”

這古月橋曾在十多年前短暫做過大統制文書,當時大統制對他評價相當高,說此人是太守之才,當一個文書未免過於可惜。只是古月橋能力雖強,卻很有點多嘴,當初曾經牽連上了一件泄密事件,結果被髮配到禮部去做一個下級官員,十幾年來一直沉淪下僚,沒什麼起色。有一次大統制心情好,和伍繼周閒聊,說他前後有過五任文書,其中兩個已經去世,還在世的三個中,除伍繼周外,就數這古月橋最有能力。聽得大統制說要起用古月橋了,伍繼周臉上什麼表情也沒有,心裡卻是一沉。

大統制對人的要求極高,稍有犯錯,立刻開革,因此那回說起古月橋來,惋惜之情溢於言表。其實那回古月橋無非多了句嘴,把一個尚在討論中的動議捅了出去,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後果,但大統制仍然把他革斥了。在大統制心目中,這種嘴巴不緊的人,做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做自己的文書。現在大統制重新起用古月橋,也許說明的,就是已沒有更多靠得住的人可用了?

伍繼周雖然臉上無喜無嗔,似乎事不關己,心裡卻實已起伏不定。現在共和國裡出的事太多了,兩次遠征失敗,上將軍畢煒陣亡,方若水和胡繼棠兩位上將軍被革職。廣陽省又公然反叛,結果連號稱水戰無敵的三帥鄧滄瀾,也在五羊城外海吃了個大虧,東平水軍損折了近一半。也許,現在的大統制手上當真已沒有太多的人好用了。大統制目前最苦惱的,也許正是這個問題。

人才,便如栽下的樹木。一代接着一代,總會有出類拔萃的出現,但那需要時間。變故來得太急時,老一代已不堪重用,新一代卻未及長成,若是承平時這問題尚不算大,可一旦有內憂外患,這就會變成一個致命弱點。伍繼周正想着,忽聽大統制道:“繼周,再發一份委任書給胡繼棠上將軍。”

伍繼周暗暗舒了口氣,心道:“大統制果然仍要起用胡繼棠了。”雖然遠征失敗,但對胡繼棠和方若水加以革職的重罰,伍繼周知道與其說那是對這兩位將軍的敗北治罪,不如說是治他們最終未按大統制安排行事之罪。在大統制計劃中,遠征不做則已,一做就要將西原徹底解決,就算前方吃緊,也必須撐下去。但胡繼棠最後還是違背了大統制這條命令,率軍撤退。只是此戰雖敗,連伍繼周這等並不知兵之人也知道,胡繼棠實是做了最好的一個選擇。儘管遠征軍敗退,兵力損失卻並不很多,所以共和國的根基並不曾動搖……假如不是五羊城這個變數的話。可不管怎麼說,胡繼棠是有能力也有威望的名將,這一點大統制亦很清楚。只是,要重新起用胡繼棠,事實上就是在承認大統制先前的決定有不到之處,如果是以前的大統制,伍繼周想來亦覺那不可能。看來,事態嚴重還超過了自己的想像,逼得大統制亦只能低頭了。

走出荷香閣,伍繼周突然有點暈眩。在大統制身邊呆得久了,總有種恍惚。大統制彷彿太陽,卻又是一個能將一切都吸進去的太陽。

我的將來會是怎樣?他心底突然冒上了這個從來不曾有過的念頭。

彷彿從高山上滾落的一個小雪球。一開始,僅僅是一個小小的東西,但隨着滾落,這雪球不斷變大,終於引發了一場雪崩。五羊城再造共和之舉,終於也引發了一場大變動。

五羊城剛提出再造共和這個口號時,依附他們的僅僅是西鄰的南寧省。南寧省殘破不堪,事事依附廣陽省,所以不論五羊城是成是敗,他們只能跟隨廣陽行事。但五羊水軍擊退了鄧滄瀾統率的東平水軍後,卻使得他們聲勢大振,緊鄰的閩榕太守高世乾終於也公然扯出了“再造共和”的旗幟。現在,打再造共和旗的已有了三個省,雖然南寧省可以忽略不計,但以廣陽和閩榕兩省之力,已不是無足輕重了。

如果不能儘管解決,依附他們的省份只怕會越來越多。到時,真的會引發一場撼動共和國根基的大風暴麼?伍繼周雖然走在陽光下,卻還是打了個寒戰。

共和二十二年的這個冬天,將會是有史以來最冷的一個季節。

然而不論此時伍繼周感到有多麼冷,在昌都省西靖城軍營裡,卻依然熱火朝天。

鄧帥敗北的消息傳來,激起的是驚愕和不安,更多的卻是不服,特別是這批剛遠征敗回的軍隊。雖然遠征吃了一場大敗仗,只是撤退時卻因爲井然有序,除了斷後的畢煒一軍,遠征軍的中軍和前軍都沒什麼損失。就算是畢煒部隊,因爲他最後是親自斷後,本部中大半還是逃出了生天。

敗北之恥,以及爲主將戰死復仇的決意,在每一個士兵心中燃燒。畢上將軍爲了士兵能有生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幾乎感動了每一個人,包括陸明夷在內。身爲衝鋒弓隊第五百夫長的陸明夷,若非在最後一刻被畢煒斥退,肯定也會被五德營的火槍騎追上,一同喪生在西原,所以他現在比旁人更多了一分昂揚的鬥志。

畢上將軍,你的仇,我定會爲你討還!

他的手一振,三枝箭幾乎同時射出。這三箭快得異乎尋常,三箭也齊齊射中靶心,邊上觀看的士兵齊齊讚了一聲。

衝鋒弓隊此次損失極大,五百人足足損失了一半,隊長洪修光戰死,五個百夫長中戰死了第一、第三兩個,第二百夫長王離重傷,至今未愈,現在只剩了第四百夫長米德志和陸明夷兩人在主持,衝鋒弓隊的殘部亦由他兩人暫分爲兩部進行日常訓練。本來以爲不用多久,衝鋒弓隊定然又會補充兵員和將軍,恢復舊貌,可現在回來過了大半年,卻仍然未收到重建衝鋒弓的命令。陸明夷和米德志商量,覺得只怕是由於衝鋒弓隊本是畢煒親兵,但畢煒和洪修光都已經戰死,這個編制實亦名存實亡,新來的主持軍事的下將軍萬里雲對這個編制不看重的緣故。

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1)卷二:海嘯之卷_十五 磨刀霍霍(2)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4)卷三:地裂之卷_七  逃出生天(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6)卷一:風起之卷_一 追擊千里(下)(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2)卷二:海嘯之卷_九 俯仰之間(3)卷二:海嘯之卷_一 迫不及待(3)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1)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1)卷一:風起之卷_十 知我心憂(5)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2)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5)卷二:海嘯之卷_四 破網而走(2)卷五:天舞之卷_六  大江東去(3)(一)卷二:海嘯之卷_六 酒中豪傑(4)(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5)卷一:風起之卷_十三 人人平等(2)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1)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1)卷一:風起之卷_二 勢弱用奇(下)(三)卷一:風起之卷_二十 天下雷行(4)卷四:雲飛之卷_一  得不償失(1)卷二:海嘯之卷_七 瞞天過海(4)(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八  大開殺戒(3)卷四:雲飛之卷_十三  遠赴西原(1)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2)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1)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2)(三)卷一:風起之卷_七 紀念堂(2)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1)卷五:天舞之卷_九  三箭齊發(2)(二)卷三:地裂之卷_五  樂逢知音(2)卷四:雲飛之卷_十九  牆邊血戰(4)(二)卷三:地裂之卷_二十  生死關頭(2)(二)卷五:天舞之卷_五  血戰大江(4)卷二:海嘯之卷_十七 知彼知己(4)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一)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1)(三)卷二:海嘯之卷_十四 風暴將至(3)卷一:風起之卷_十五 兵不厭詐(6)卷三:地裂之卷_十五  殺人有道(5)卷五:天舞之卷_十六  疾風驟雨(2)(一)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3)卷三:地裂之卷_十一  強中之強(2)(二)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1)卷二:海嘯之卷_二 我命由天(3)卷四:雲飛之卷_四  一飛沖天(1)卷一:風起之卷_十六 兵貴神速(4)卷三:地裂之卷_十八  狂風烈火(4)卷四:雲飛之卷_十  捲土重來(2)(二)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4)卷五:天舞之卷_一  內亂將起(1)(一)卷二:海嘯之卷_三 天命在我 (2)卷五:天舞之卷_十八  血火激戰(2)(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九 燃海之火(2)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1)卷三:地裂之卷_六  絕後之計(3)卷四:雲飛之卷_二  調虎離山(4)卷一:風起之卷_五 功虧一簣(1)卷五:天舞之卷_十九  快刀亂麻(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七  各出奇謀(3)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1)(一)卷二:海嘯之卷_十六 碧波紅血(1)(一)卷三:地裂之卷_十三  風雪之夜(3)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2)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5)卷三:地裂之卷_十六  劈波斬浪(4)卷二:海嘯之卷_十一 一觸即發(1)卷四:雲飛之卷_三  隻手回瀾(5)卷四:雲飛之卷_十二  燃眉之急(4)卷五:天舞之卷_十二  以死報之(2)(二)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4)(二)卷二:海嘯之卷_十二 殺機四伏(2)卷五:天舞之卷_十  絕後之計(1)(三)卷二:海嘯之卷_八 最後關頭(2)卷一:風起之卷_十九 決死突擊(5)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4)卷一:風起之卷_十七 蓄勢待發(3)卷四:雲飛之卷_十六  句羅水軍(1)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6)卷二:海嘯之卷_十八 決死衝陣(4)卷四:雲飛之卷_十四  東征中原(1)(二)卷四:雲飛之卷_十一  奇兵突襲(3)卷四:雲飛之卷_二十  掌握民心(4)(二)卷一:風起之卷_十二 計出必絕(1)卷三:地裂之卷_三  玄蓋門人(3)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1)卷三:地裂之卷_十四  各展其能(2)卷五:天舞之卷_二  脣槍舌劍(4)卷三:地裂之卷_二  火漸燎原(5)卷三:地裂之卷_十  中分南北(4)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2)卷五:天舞之卷_十四  亂命不從(1)(二)卷二:海嘯之卷_五 險死還生(1)卷四:雲飛之卷_五  風雲際會(3)卷三:地裂之卷_十九  唯心不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