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第 144 章

秋華嚇了一跳, 這棺材裡只有死去的六阿哥和黃大仙怎麼會有活物在裡面,還能在裡頭動。就在她遲疑的時候, 蓁蓁卻像是突然回過了神, 她撲到棺材上, 像着魔一樣瘋了似地去扒棺蓋, 秋華也迅速地回過神, 同蓁蓁一起用力。兩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棺蓋推開,蓁蓁求了滿殿神佛的奇蹟竟然出現在了眼前

胤祚睜着眼睛斜坐在棺材裡, 胸口微微起伏,他沒有死,他竟然還活着!他的膝蓋上站着不知道什麼時候鑽進去的黃小仙,它煩躁地在胤祚身上踱着貓步,不時伸出爪子撓着棺材,紅漆上道道劃痕, 想來適才抓撓棺蓋的聲音就是它弄出來的。

“祚兒!”

蓁蓁一把摟住了兒子, 又哭又笑, 全然忘形失聲痛哭。秋華在旁徹底驚呆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她活那麼大見過生死見過勾心鬥角,可還是第一次看見已經死去的人還能活過來的。

“我佛慈悲。”住持喇嘛不知不覺走到兩人身邊,“二位, 都先進屋裡去吧。”

蓁蓁含着眼淚點點頭, 想要抱起兒子, 也不知是不是方纔情緒大起大落的關係, 她這會兒身上半點力氣都無, 抱着胤祚剛站起來整個人就往地上摔。住持喇嘛的徒弟雙手合十在旁謙恭地對蓁蓁說:“施主,請交給小僧吧。”

蓁蓁這會兒根本不想鬆開摟着胤祚的手,好像這一放手,這個孩子又會變成棺材裡一具冰冷的屍體,可是她實在是沒力氣了,只能勉強點點頭,讓小和尚接手。小和尚從蓁蓁懷裡接過胤祚,抱着他往禪房走,秋華扶着渾身虛脫的蓁蓁跟在他們身後,而黃小仙從胤祚身上跳了下來乖巧地跟在小和尚的腳邊。

“祚兒,祚兒!”

進屋後小和尚把胤祚放到牀上,蓁蓁坐在他身邊,急切地喚他的名字。可奇怪的是,胤祚雖然睜着雙眼,卻一動不動,對蓁蓁的呼喚更是置若罔聞。蓁蓁急得眼淚直掉,“住持,求您快來看看他啊,他這是怎麼了?”

住持喇嘛此時走到牀邊,把手輕輕地按在他的額頭,嘴裡低聲誦唸佛經,沒過一會兒胤祚頭一歪,張嘴吐了一樣東西出來,那東西落在枕頭邊,蓁蓁一看是她之前塞進胤祚口中的玉晗。把玉晗吐出來後胤祚激烈地咳嗽了一陣,蓁蓁剛欣喜地張口,他突然頭一歪又昏了過去。

秋華在旁看到現在終於忍不住說:“主子,小主子看着樣子很奇怪,咱們要不還是快帶小主子回宮請太醫看吧。“

蓁蓁剛纔是方寸大亂,這會兒被秋華一說纔想起來。她匆忙擦掉眼淚說:“對對,快去通知內務府給皇上報信,我們快點回宮。”

“不可。”住持喇嘛打斷兩人的話,蓁蓁現在是對他像活神仙一樣的敬仰,她重重地往地上一跪,哭道,“求大師救我的孩兒。”

住持喇嘛平和地說:“宮裡肅殺之氣太重,他本是命中忌金,非受了不可受的重望,回宮不出半月就天人難救。”

蓁蓁一聽更是淚如雨下,不住地朝住持喇嘛磕頭說:“求大師指點救我的孩兒,只要能救他要我做什麼我都願意。”

住持喇嘛示意秋華扶蓁蓁起來,蓁蓁無力地靠在秋華身上,含淚的雙眼卻始終都沒從胤祚身上離開過。

住持喇嘛瞧在眼裡輕輕地嘆了口氣。他問:“娘娘身邊有沒有見過刀兵大難不死的人?只要有這個人在身邊鎮住那些陰物就無妨了。”

見過刀兵還大難不死?

宮裡蓁蓁身邊的不是宮女就是太監,哪個都沒見過刀兵。皇帝雖說會舞刀弄槍,可也沒有大難不死的經歷啊。她想了半天突然靈光一閃。

一個時辰後,一輛馬車趁無人注意的時候駛進了寺裡,秋華第一個從馬車上跳了下來,接着一箇中年漢子扶着一位手駐柺杖頭髮花白的老人下了馬車。中年漢子走進禪房,在看見牀上昏迷不醒的孩童和牀邊一身素縞的女子,向來堅毅的人幾乎是立時崩潰。他眼中滿含淚水,哽咽地喊了一句:“蓁蓁……”

蓁蓁轉過頭,她有些難以置信地瞧着站在那兒的兩個人,她使勁眨了眨眼,兩人並未消失還站在那,這時她才確信這一切都不是她自己的幻覺。

“阿瑪,阿爺……”

她走了過去哭倒在父親的懷裡,威武也是老淚縱橫,他雖然負責守着神武門,可自打蓁蓁入宮後就再也沒有見過這個女兒了。他日思夜想,蓁蓁進宮後不過一年他的頭髮就幾乎全白了。明明是一個尚還健壯的中年漢子卻頂着一頭好似花甲老人的白髮,誰見了都吃驚不小。

“蓁蓁……我苦命的孩子啊……你知不知道,自打你入宮以來,阿瑪這些年沒有一日不想你。”

這屋裡的人不管是入世還是已經出世的人,誰也不是石頭堆裡蹦出來的,誰都有人生父母養,威武這幾聲把所有人思念父母的心都喊了出來。秋華站在蓁蓁身旁不住地抹眼淚。額森到底是經歷過事的,跟着難過了一會兒後頭一個恢復過神智,他問:“六阿哥在哪?”

蓁蓁鬆開父親,擦了擦眼淚把額森扶到牀邊。

“阿爺,求您救救他,孫女身邊只有您是經歷過刀兵的。”

額森眯起眼睛打量牀上的孩子,這就是他的曾外孫,這就是他們吳雅家和愛新覺羅氏血脈融合的結晶。他生得就像是吳雅家的人,皮膚白皙五官秀美,從他的臉上額森總能看出他家那口子蓁蓁她祖母的影子來。

額森心裡酸澀難擋,他不是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他隨太宗皇帝征伐朝鮮,手起刀落滿面鮮血也不是沒有過,可是這樣的事發生在一個幾歲孩子的身上又是他血脈相連之人便着實讓他難以承受

他扔掉柺杖,坐在牀邊,把胤祚的頭輕輕擱到他的膝蓋上對他喃喃:“孩子啊,堅強些,好好活下去。你額娘在等你。”

老人家臉上還是一如既往的堅毅,可是眼神裡的悲傷卻擋也擋不住。但神奇的事就是這樣微妙,額森摟着胤祚過了沒一會兒,枕在他膝蓋上的胤祚竟然緩緩地睜開了眼。

一屋子的人見胤祚再度開眼都長舒一口氣,住持喇嘛唸了一句“阿彌陀佛”含笑捻鬚,似乎對一切瞭然於胸。

蓁蓁雖然悲喜交加,卻沒有喪失基本的判斷。胤祚這死而復生實在是蹊蹺,他已經是個“死去”的人了,若此時突然活過來又回宮,簡直就是要掀起一波滔天巨浪。太皇太后怎麼看,宮裡人怎麼看?若是有人認爲他是什麼妖邪附體該怎麼辦?處死他讓她好不容易活過來的兒子再死一次麼?

她並不擔心皇帝的看法,他怕只會比她更欣喜,但失而復得的孩子她不敢讓他陷入危險半分。

“阿爺,可否陪孩子在這寺廟過一些日子。”

從長計議,蓁蓁的內心皆是這四個字。

住持喇嘛聽聞她這話眼睛一亮先是開口:“阿彌陀佛,施主果然一片誠心,不枉費佛祖開恩赦回這孩子。”

這住持喇嘛一路過來神神道道,蓁蓁總覺得他從遞給她那枚玉晗開始就是有所準備的,她也不再和他打馬虎眼直問:“住持若有吩咐直說便是,信女只求孩兒平安。”

“施主懷裡的孩子已經不是這俗世中的人了,往後漸漸平復也只能留在此處做佛祖的徒弟。”

蓁蓁緊緊摟住兒子,她有千般萬般地不捨:“ 沒有其他法子了嗎?”

住持喇嘛但笑不語,倒是年邁的額森在一旁問:“我早年在盛京碰見過一個做了轉世活佛的孩子,這家孩子從小三災八難沒有一日好的,直到那日找尋轉世活佛的僧侶找上門。當時十里八鄉沒一個信的,都說那起子和尚定是胡謅,那家人的孩子看上去就長不大哪能做什麼活佛。結果二十年後說是那孩子做了得道高僧,自從吃了佛祖飯就無病無災,佛理源法一點即通,好事的人家去就近的寺廟裡打聽,有老和尚說這是天生的慧根,本來就不是生來親近自家的。大和尚所說可也是這個意思?”

住持喇嘛眼中含淚:“老施主不愧是見過大世面的人,您所說的那個孩子正是貧僧。”

滿面皺紋的額森聽此先是溝壑縱橫的臉上浮現驚訝,接着念着佛偈便急慌慌拜倒。

蓁蓁心中還是存着一絲僥倖,她的孩子好不容易纔活下來,於親來說她實在不願放手。“祚兒,祚兒,你醒醒,額娘帶你回家。。”

她低頭捧起兒子的小臉想喚醒他,胤祚在她一聲聲地呼喊之下眼皮子動了動終於緩緩地睜開了眼。

“祚兒,別怕,額娘在這裡,額娘在這裡,額娘再也不會讓你離開了。”

蓁蓁欣喜萬分,她握住兒子柔軟的小手緊緊地貼在自己的臉上。可沒一會兒她就發現不對勁了,胤祚一直都回應她,他只是呆呆地坐着,還像看一個陌生人一樣看她。

蓁蓁一下急了,捧着兒子的臉焦急地一遍又一遍說:“祚兒,你怎麼了?你不認識額娘了麼,你看看額娘啊同額娘說話啊!”

可無論蓁蓁怎麼呼喚,胤祚都沒有反應,黃小仙跳上了牀,胤祚把黃小仙摟在懷裡,臉輕輕貼着它的毛,他似乎並沒有忘記黃小仙,卻對蓁蓁的呼喊是置若罔聞。

蓁蓁身子一軟,緩緩地往後倒下,秋華和威武忙去扶她,兩人把她攙扶到一邊坐,秋華和威武對視了一眼都不知道這事該怎麼開口,畢竟從開棺胤祚死而復生到現在,這一切實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額森跪在住持喇嘛的腳邊還在念着佛偈,一直到這會兒孫女跌在地上他方說:“蓁蓁,你可是之前在佛前許了願望?”

蓁蓁點點頭,那時胤祚病重她想盡了所有的辦法還是不能救他,只能仰賴神佛之力,那時候她是許過願,只要祚兒能活,要她做什麼都願意。

額森道:“你既許了願,菩薩又實現了你的願望,如今就必須還願。聽阿爺一句話,大師方纔不是說了麼,咱們小皇子的命是避世換來的,他只有留在這同皇家全無關係的地方纔能活,你要是堅持不放手,那咱們早晚得再失去六阿哥一次!”

蓁蓁一下子眼淚流了出來,她咬着牙還在掙扎,額森雙手合十跪在地上喚了她一聲:“蓁丫頭,別太癡了。”

額森在外人看來一直是個胡鬧的性子,比如他當年非要娶個美貌的媳婦,就敢拒了太皇太后的指婚放棄內務府的差事去當兵掙功名;又比如他娶了個不是八旗的女子非要扶正,吳雅氏一族上下磨破了嘴皮子都不肯放棄,最後爲這事被人告了一狀丟了軍功爵位;再比如他得了蓁蓁這個大孫女非要讓她去吳雅氏的學堂唸書,替她剪了那些個女紅布料非說沒用。

可他胡鬧的背後是他堅韌的性子,當年蓁蓁的阿奶活着時候面上瞧着阿爺事事聽她,可大事還是阿爺在拿主意,不然以阿奶的出身如何能打理得蓁蓁家在丟了軍功爵位以後還能在什剎海邊體面度日?

阿爺開口,蓁蓁最終定下神來,向住持喇嘛鄭重叩拜:“我佛慈悲,稚子無知,但求垂憐。”

···

宮中並不知道此時碧雲寺裡如何詭波叢生,作爲宮妃之首的皇貴妃站在昭仁殿和乾清宮隔着的小門下等着,自從六阿哥病倒後的這十餘日,這兒就成了禁區,除了太醫外,皇帝不準其他人出入,連她也不得進去。這也便罷了,六阿哥夭折,德妃逆着宮規送兒子棺材出門,她這個皇貴妃竟然連置啄的餘地都沒有。

那日德妃大鬧,皇帝在承乾宮門口吼她的那句“永和宮沒你要管的事情”一直在她腦海裡反覆迴旋,灰心喪氣的時候真覺得這皇貴妃做的好沒意思。

她站處往後就能瞧見坤寧宮的黃瓦若隱若現,她這些日子每天都會來這裡等上一兩個時辰,等的時候就盯着那黃瓦想:要是綺佳知道今日,或是活着看見今日會如何說?如何想?

這十幾日曆,她越想就越覺得背脊發涼,她思來想去都只覺得若綺佳還活着定是沒有今日這麼難堪的局面。

她等了一會兒顧問行才從裡頭出來,他眼睛下掛着深深的陰影,瞧着也是一臉的疲憊,他的主子沒得休息,日夜陪着熬着,他更加不可能去休息了。

“奴才給皇貴妃請安。”

這些天他每天最多也就眯上一兩個時辰,這會兒打千的時候腿都有些抖了。

皇貴妃眉頭一皺問:“裡面怎麼樣了?皇上還是不出來?”

顧問行搖了搖頭,“蘇嬤嬤來了勸皇上進了碗燕窩粥,皇上嘬了幾口就放下了,只是不願意見人。皇貴妃還是回去吧,要有信奴才派人去承乾宮和您知會。”

顧問行也是個油鹽不進的人,到底是皇帝用了幾十年的哈哈珠子,皇貴妃這麼多年在他這兒都沒打開過口子。

他話音剛落,蘇麻喇姑就從院子裡走了出來,看見皇貴妃老嬤嬤行了個半禮。蘇麻喇姑在宮裡就是太皇太后的影子,誰也不敢怠慢,更不要說皇貴妃自己了,她趕緊上前一步問:“蘇嬤嬤,皇上可好?”

蘇麻喇姑挑眉點頭:“無事,皇上慈父心腸而已,我還要回去稟報太皇太后,老人家也掛懷。”

“是,這事還得由太皇太后規勸纔是,等德妹妹回來我也當再勸勸她。”

蘇麻喇姑本來說完擡腳要走了,聽到這句倒又轉了回來,“德主子怕還傷心,您就別管了。哦,她去的事兒是太皇太后點了頭的,皇上這兩日都不管事,沒心思做主。”

這話不輕不重,該點的地方卻一點沒落,皇貴妃和煦溫柔的臉色滯了一瞬,還沒緩過來就見蘇麻喇姑施施然得遠去。

皇貴妃眯着眼站了一會兒,看着蘇麻喇姑的背影消失在乾清宮迴廊的盡頭才轉身離開。因昭仁殿一路都被封了,她得從乾清宮前穿回東六宮。乾清宮的門虛掩着,從門縫裡隱隱可以瞧見外面站了不少的大臣。皇帝已經十五天沒早朝了,他本人沒病沒災,太皇太后、皇太后身體康健,皇帝就突然這麼一聲不吭就停朝攪得朝臣們心裡如熱鍋上的螞蟻。

他們不能進到內廷就只能候在乾清宮門口,交頭接耳地交流着自己知道的消息。有幾個都是皇帝的肱骨親信左膀右臂,自然消息別一般朝臣靈通許多,像赫舍里氏、納蘭氏、佟佳氏這樣有宮妃在宮中的更是早早知道是永和宮的六阿哥病了又夭折,但生了什麼病,什麼時候沒得,怎麼沒得,怎麼善後,這些細節就不得而知了。

一等公法喀來回踱了兩步衝門口的小太監道:“皇上還沒說什麼時候召見我們嗎?”他皺着眉,說這話時聲音不自覺地有點大,小太監縮了縮肩道:“皇上沒說,大人們還是繼續等着或者先散了吧。”

法喀“嘖”了一聲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故意說給別人聽一樣。“皇上這也太過了,不過是個包衣生的皇子!”

其他人一聽都是臉色一變,像是明珠忙走開了幾步,裝作沒聽見。

只有那個剛剛被複爲內大臣的索額圖漫悠悠地走到法喀身邊拍了拍他的肩,“國公爺可別這麼說了,皇上是聖君慈父,這世上最讓人心痛的就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六阿哥素來聰慧又得皇上疼愛,這麼沒了大好前程都斷送了。咱們做奴才的這時候要體諒皇上的慈父之心。”

他說罷還故意看了明珠一眼。這裡一羣大臣聽說明珠的長子納蘭侍衛已經病入膏肓,這兩天家裡都開始準備找人備棺木沖喜了。納蘭容若是明珠長子,文采名滿天下要是能好好的未來絕對是翰林翹楚入閣拜相的命,現下眼看着就要英年早逝誰都替明珠夫婦惋惜。明珠聽見索額圖這句綿裡帶針的話氣得渾身發抖,若不是身邊幾個親近的同僚拉着又是在乾清宮門口簡直要上去同索額圖拼命了。

劉嬤嬤悄悄同皇貴妃道:“依奴才看一等公說這話也是沒錯的,都這麼多天了,奴才聽說慈寧宮都有些坐不住了,這纔派了蘇嬤嬤來。”

皇貴妃瞥了劉嬤嬤一眼卻沒說話。她透過門縫盯着索額圖看了半天,嘴角突然勾出一抹嘲諷。“我們走吧。”

劉嬤嬤跟了上去,皇貴妃扶着她的手冷冷說:“我們佟家的人,別和索家一樣管不住自己。”

···

夕陽西下,碧雲寺的後院裡火光沖天,火舌無情吞噬着朱漆小棺,帶走了皇家第六子的一切。

可只有站在院子裡的人知道,這世上的確已沒有六阿哥,可大火也只帶走了一隻被稱作黃大仙的貓,其他的都同這火一起悄無聲息地付之一炬。

蓁蓁由秋華扶着從碧雲寺正門下山,身後廟中的僧人已做起晚課,梵音陣陣讓她生出劫後餘生的愴然。

鑾轎在夜幕降臨時停在昭仁殿東側的小門外,乾清宮候了一日的大臣也已經散去,一身銀沙灰袍的蓁蓁下轎,緩步走進昭仁殿的小院。

她走時心灰意冷、天地暗淡,她歸時忐忑不安、不知禍福。

推門,入內,跨過槅扇,昭仁殿東暖閣的壁瓶裡的紫藤花十幾日未換早已枯萎成幹。沒有火燭,沒有人聲,這裡安靜得如同古井。

皇帝依然坐在那裡,如她走時一般,今日是十五,只有月光灑落透過明窗,照着炕桌上的松花石硯臺和豎格玉牒。

蓁蓁看見玉牒上新寫的卒年,看見他憔悴的容顏。

她站在他面前,他擡起頭,他用嘶啞的嗓音說:“朕錯了。”

他的歉疚、他的懊悔、他的痛苦最終凝結成這三個字。

蓁蓁的手顫巍巍地在他面前舉起、打開,月光下玉晗散發着溫潤的色澤,透出純淨的光彩。

她亦笑亦悲,他看一眼玉晗再看一眼她,不可置信又瞠目結舌。

“我們沒有六阿哥了。”

“朕知道。”

他的手指觸上玉晗,冰冷的玉卻像星星的火。

五日後,皇帝復朝,朝臣退朝之時那些個七上八下了二十天的心總算是落了下來。

皇帝下朝後終於又踏進了慈寧宮。

蘇麻喇姑擡起手腕,壺裡的水順着壺嘴緩緩流注到青花瓷杯中,片刻後一陣淡淡的茶香從敞開的杯口冉冉飄散開來。皇帝捧起茶杯溫熱的杯身烘得他的掌心暖呼呼的,也不知怎麼,皇帝的眼眶突然也一下跟着熱了起來。

“那孩子的身後事都辦好了嗎?”太皇太后的聲音不似以往那樣的嚴肅而是染上了幾分傷感。

皇帝點點頭沒說話低頭喝了一口茶,蓁蓁帶回了玉晗和一張住持喇嘛的批語,皇帝看過以後再也沒有問過。

就當騙自己又如何?

“那德妃呢?”太皇太后輕輕撥動着手上的珠串,又問。

皇帝眼神一暗搖了搖頭,蓁蓁熬得太苦,回宮當夜就倒了下去,這後五日的不朝不出是他一直在守着高燒不退的蓁蓁。

“燒是退了,但醒過來以後不大說話。”

蓁蓁昨日燒退醒來,除了開口要過水,其他時候都抱着膝蓋一個人發呆發愣。皇帝枯坐了半日想和她說點什麼,可蓁蓁卻留了一句:“您走吧,我想安靜安靜。”

皇帝知道她幾月過得如何煎熬,往日的熱情暖意都被消磨殆盡,只剩一個疲憊的軀殼在勉力支撐。

“唉。”太皇太后揉了下額角,她是慶幸皇帝撐過來的,至此她終於是放下心來:皇帝與福臨終究不同。

既然如此,她也敢和皇帝說正事:“鬧過了,還得辦正事,記得你和我說過今年無論如何得北巡去召見那些蒙古王公們。”

“是。”這事正月就開始籌劃,皇帝今日恢復早朝頭一件問的也是北巡,“六月初一啓程,理藩院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給蒙古諸王的信都已經寄出去了。”

“很好,準噶爾那邊可有消息傳來?”

皇帝雖然傷痛,可一旦恢復神智立刻將蒙古奏報一一閱遍,他譏諷神色浮現:“噶爾丹勾結沙俄,藏地也摻和其中,倒是準備把朕圍起來了。”

太皇太后臉色也晦暗,她自覺時日無多,蒙古乃是她故鄉,她視蒙古爲大清拱衛天下的屏障,如今她行將就木,屏障卻被人虎視眈眈,讓她如何不惱不氣?

“孫兒不會讓蒙古落入他人之手的。” 皇帝咪了一口茶,“朕準備帶德妃去蒙古。”

第166章 第 166 章第35章 第 35 章第213章 第 213 章第83章 第 83 章第128章 第 128 章第230章 第 230 章第216章 第 216 章第179章 第 179 章第27章 第 27 章第60章 第 60 章第62章 第 62 章 小番外第156章 第 156 章第62章 第 62 章 小番外第93章 第 93 章(捉蟲)第81章 第 81 章第176章 第 176 章第170章 第 170 章第154章 第 154 章第217章 第 217 章第148章 第 148 章第178章 第 178 章第53章 第 53 章第74章 第 74 章第34章 第 34 章第29章 第 29 章第173章 第 173 章第39章 第 39 章第61章 第 61 章第11章 第 11 章第69章 第 69 章第92章 第 92 章第132章 第 132 章第188章 第 188 章第150章 第 150 章第111章 第 111 章第227章 第 227 章第82章 第 82 章第81章 第 81 章第206章 第 206 章第70章 第 70 章第114章 第 114 章第121章 第 121 章第113章 第 113 章第97章 第 97 章第7章 第 7 章惠妃:之前說過了,不記得小可愛翻一下第十章的有話說第229章 第 229 章第114章 第 114 章第128章 第 128 章第50章 第 50 章第2章 第 2 章第72章 第 72 章第4章 第 4 章第5章 第 5 章第210章 第 210 章第96章 第 96 章第91章 第 91 章第190章 第 190 章第142章 第 142 章第212章 第 212 章第121章 第 121 章第56章 第 56 章第66章 第 66 章第104章 第 104 章第181章 第 181 章第13章 第 13 章第177章 第 177 章第225章 第 225 章第160章 第 160 章第200章 第 200 章第82章 第 82 章第156章 第 156 章第195章 第 195 章第176章 第 176 章第114章 第 114 章第26章 第 26 章第96章 第 96 章第78章 第 78 章第122章 第 122 章第148章 第 148 章第112章 第 112 章第110章 第 110 章第180章 第 180 章第199章 第 199 章第120章 第 120 章第37章 第 37 章第28章 第 28 章第22章 第 22 章第80章 第 80 章第138章 第 138 章第226章 第 226 章第144章 第 144 章第154章 第 154 章第142章 第 142 章第44章 第 44 章第194章 第 194 章第182章 第 182 章第221章 第 221 章第22章 第 22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