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四二章 餘波難平

楊俊透露的另外一個重要的信息便是關於此次平叛之後朝廷要問責的事情。這也是此時此刻林覺最爲憂心之處。在林覺心中,此次叛亂的原因早已明晰。海東青也全部招供了他勾結遼人意圖覆滅大周的企圖。可說這次是大周內外的敵對勢力互相勾結蓄謀已久的一次叛亂。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追根溯源,大周內部確實出了問題,而且是大問題。朝廷政策出了大問題,給了海東青利用邪教發展壯大進而反叛的機會和土壤。這個出了問題的政策,便是這兩年來轟轟烈烈的變法。便是急功近利罔顧民生的奪民變法之策。正因爲《常平新法》和《僱役法》的實行過於急功急利,在條款和推行中過於強硬和兇蠻,導致了百姓生活的困頓,內心中不滿的積聚,從而爲人所利用,以至於發生了青教作亂之事。而要追究責任,則必然是追究新法的責任,追究嚴正肅和方敦孺以及一干變法派的責任。

也就是說,楊俊給自己的警告是意有所指的,他是告誡自己不要在這件事上多嘴。他知道自己和方敦孺的關係,所以他特意點出來警告自己不要跟他對着幹。那是因爲,他其實早已知道朝中追責的目標是誰,他早已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他自己,也必是要對方敦孺和嚴正肅進行彈劾問責的一員的。原本楊俊是中立的,但嚴正肅和方敦孺之前推動關於軍隊的變革新法的舉動已經激怒了楊俊。楊俊說過,誰將手伸向他的一畝三分地裡,他便絕對不會答應。所以,楊俊現在的態度必是反對新法了。這一次,他必會站在反對派一邊對方敦孺和嚴正肅進行彈劾問罪,所以他纔會提前告誡自己。

林覺心裡的矛盾點便在這裡,雖然他也明白,嚴正肅和方敦孺是有責任的,但是他們畢竟是立心爲國,並無私心。而且新法也不能說一點效果沒有,大周增加了稅收,很多拖延許久的大事有錢去辦,很多兼併徒弟的行爲得以制止,對於大周朝還是有裨益的。況且從個人情感上,林覺也不忍看着兩位大人被羣起而攻之,甚至是因此獲罪。即便方敦孺對自己身爲無情,林覺卻也不能和他一樣絕情。更別說還有師母和浣秋這層關係了。

在這件事上,自己該怎麼辦?林覺心情煩躁陰鬱的點就在於此。倘若問責兩位大人,他們會有怎樣的結果?呂中天他們可不是善類,那是不整死人不罷休的主兒。自變法以來,被兩位大人奪了風頭,他這一次會輕易罷手麼?兩位大人的脾氣恐怕也不是好相與的,鬧將起來朝廷裡怕是又是一鍋粥了。皇上又該站何種立場呢?

即便是清冷的秋風也無法讓林覺紛繁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他在城頭踱步良久,卻始終難以理清頭緒。直到夜幕降臨,白冰親自上城來請,他才嘆着氣跟着白冰下城而去。

……

次日上午,郭冕和郭昆整軍回京。林覺新任京東西路安撫使之職,卻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他們離開了。按照林覺的要求,留下了魏大奎和五百騎兵跟隨林覺護衛,其餘大軍盡皆凱旋。

郭冕有些不太高興,因爲林覺沒有答應他的要求,讓他將教匪俘虜全部跟隨他的凱旋大軍押解回京。他的意思是,他要帶着這一萬多教匪俘虜回京,讓父皇百官和京城的百姓們看看他的戰果,讓他大出風頭一番。林覺顯然不能答應他的要求,這麼做既不具備操作性,也違背了林覺要改造安撫戰後秩序的初衷。林覺現在可是欽差安撫使,在這件事上他可是有發言權的。

其實,昨日林覺在關於教匪俘虜的問題上跟楊俊有過交流,林覺表達了希望能改造大部分教匪,並且釋放他們的想法。畢竟大戰之後需要的是安撫和懷柔之策,而非是製造更大的恐慌。雖然這些教匪們是有罪的,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林覺提出的方案是戴罪釋放,監視勞作的想法。便是在確定他們都悔悟的情況下,釋放他們回家和家人團聚。

他們中大多都是青壯勞力,關押他們其實便是斷了很多個家庭的生計,反而會造成更壞的後果。與其如此,還不如放他們回去養家,也是穩定戰後社會局面的一個因素。但這些人確實也是反叛朝廷的罪犯,不能無視這一點。所以要對他們進行監視居住,要求在地方官府的看管監視之下,並且只允許有極小的活動空間。一旦有不軌行爲便即刻抓捕,罪加一等進行處罰。

楊俊對林覺的想法很是讚許,林覺的這個辦法解決了很多問題。第一是很多家庭的生計和社會穩定的問題。第二便是節省了很多人力物力,畢竟這一萬多教匪全部關押起來可是要大批的人力物力才能做到的。而且在經歷大亂之後的京東西路,地方上的官府只能基本已經喪失,監獄司法這些職能部門還需時間才能建立,這麼多人怎麼安置是個大問題。集中起來看守也有安全問題。所以這種監視下釋放的作法有些類似於將他們關押在自己家裡。不得不說,這是很有創意的想法。

楊俊答應林覺回京後向皇上稟明此事,替他向皇上進言,表明這麼做的必要性,對於戰後安撫是有很大好處的。當然,在朝廷允許之前,這些人只能暫時由廣濟軍看壓在興仁府進行反省反悔,進行靈魂深處的改造。朝廷允許之後,林覺便可按照自己的想法爲之了。

所以,林覺可不能讓郭冕胡來,不能因爲滿足他的虛榮心便讓他將這一萬多人押往京城。但爲了照顧郭冕的情緒,林覺將俘虜中罪大惡極和死不悔改的七百多名死硬分子交予郭冕帶回京城。這些傢伙個個罪行累累,被人揭發出殺人奸.淫放火的種種惡行,都是不可改造之人。把他們送回京城去接受砍頭的命運,既是對他們的懲罰,也是朝廷在平叛之後震懾天下所需要的。郭衝要匪首海東青自己已經沒給他了,再不給他些人殺了泄憤,恐怕皇上心裡這口惡氣也出不了。

林覺讓孫大勇跟隨大軍回京,倒不是他身邊用不着孫大勇,而是孫大勇此次回京是肩負着一個任務。林覺昨晚半夜起來寫了一封長信,孫大勇便是帶着這封信回京的。這封信是寫給方敦孺的,林覺想了半夜覺得不能坐視兩人面臨問責而不管,於是寫了這封信的目的便是詳述此次叛亂的根源,指出這次叛亂跟新法是不無關係的。朝廷即將問責,所以提醒他們先主動向皇上請罪,化被動爲主動,或許情形會好些。而且建議他們要立刻修改新法中的部分條例,並且要改變推行中的野蠻粗暴的作法,避免重蹈覆轍。

這封信,林覺寫的毫無保留。他將自己的所思所見所想都寫在了上面,林覺是真心希望兩位大人能看進去,聽得懂自己在說什麼,而不要執迷不悟。林覺是將自己站在一個大周大臣的立場上的一次規勸,那也是他目前所能做到的全部。林覺相信,倘若兩位大人稍有些感覺,便會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便會意識到他們所面臨的局勢和所犯下的過錯了。

送別郭冕和郭昆大軍離去之後,當日午後,林覺和白冰率魏大奎的五百騎兵從興仁府出發,攜帶着八十名懺悔團的成員前往京東西路各地,開始履行他安撫使的職責。

……

京城,自教匪起事以來,京城便陷入一種奇怪的氛圍之中。這一輩的百姓們還從未經歷過大周境內發生大規模叛亂的事情。一些年老之人自然是經過過西夏反叛的往事,但西夏畢竟是西夏,在百姓心中的認同感本就不高,即便歸於大周,很多人的心中其實還是將西夏當成是外域,內心裡認爲西夏是大周佔領的蠻夷之族的領土。在那片土地上發生叛亂,跟在大週中原腹地發生的叛亂豈可同日而語。

大周朝這麼多年也沒有發生過在內陸大規模叛亂的事情,但這一回已然破了先例了,這不免引發百姓們內心中的各種猜疑和想法。

有的人認爲,這是大周國祚衰敗的跡象,大周立國一百五十餘年,兵強馬壯國富民強,什麼時候會發生內陸的叛亂這種事?唯一的解釋便是國祚衰落之象。正所謂盛極必衰,此乃萬物之理,就算口中喊着大周國祚綿延萬年的口號,也不免要接受現實。只是……這衰敗來的似乎太快了些。前前後後不到是十年時間,怎麼感覺已經判若雲泥一般。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小康之家也要精打細算的過日子了。哪像以前那些歲月,錢銀流轉,家中糧食衣物充足,根本不會覺得有需要算計着過日子的時候,因爲每天都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那時候整個大周都是充滿活力的,哪像現在,膽戰心驚,如履薄冰。

平叛作戰期間,城中關於戰事的消息也是頻繁的流傳着。關於京北戰場和京東西路戰事的小道消息在街面上飛傳,每天一個版本。根據一些零星的雞零狗碎的消息來源,衍生出各種不同的消息。

第五七零章 誘惑第二十九章 街頭鬧劇第四三四章 肅清第一六七零章 心中言第一一二九章 驚惶之夜(七)第一五六七章 轟鳴第一三八七章 鬧劇第四五四章 遇襲第一一四章 禁地第一零三零章 本心猶在第一零二零章 片刻安寧第一九五章 扯皮第九三零章 無情揭露第一三一二章 如簧之舌第一一三章 龍潭虎穴第一一八章 鴻門宴第一二零五章 乘火打劫第七一一章 還鄉第一四六五章 避無可避第八二三章 生疑第六七四章 虎落平陽第九零八章 進軍興仁府第一五六六章 近在咫尺第一五四四章 找尋第八六十四章 被困第五六七章 家主第一四零零章 好戲開場第一六七二章 宴請第一五四三章 自責第一四九七章 虛實難測第七四七章 求援第六三四章 縱論大局第八四一章 不知癥結第一五八九章第五九一章 新衙第三九五章 演兵場上第一一三零章 驚惶之夜(八)第三九七章 對戰(續)第五七六章 聯營第一七零五章 渡難關第八九四章 劫後餘生(續)第五八七章 家宴第六一二章 亭中細細談第一二四四章 商討第六九四章 備用計劃第一二零章 陰損毒辣第一二二章 驚人之秘(續)第二八四章 林全之悟第一四零四章 不得不戰第二二九章 地獄烈焰第一二零五章 漫天要價第八五八章 化被動爲主動第一零七零章 關鍵人證第六三九章 心跡第二三五章 兵臨島下第五一六章 金榜題名日第三四一章 爭論第一零四章 試探第一零六七章 境界第一三零七章 重逢第四零四章 拋棄幻想第七六二章 驚魂第八三零章 驚變第一三五章 別種滋味第五七零章 誘惑第八二零章 護院第一零八五章 長賢之論第六零七章 甘霖還是毒藥第七四六章 禍不單行第一三六二章 被動挨打戰術第八九七章 鋌而走險第一五三七章 危險處境第三二一章 出場第一五六七章 轟鳴第五一零章 意決第五一六章 金榜題名日第一五二零章 入甕第三一三章 前度恩師第一四一章 面師第一五八三章 融爲一體第九五四章 終結第五九零章 強迫第七八二章 傳詢第九二五章 誰勝誰敗第一三七零 道不同第六九零章 定計(上)第四七一章 捅了馬蜂窩第四五零章 不歡而散第一三八八章 執迷不悟第七三六章 翁婿小酌第五六二章 師威第九十章 牢籠第一六八章 殃及池魚第一五八六章 會議第六零八章 矛盾第一三零七章 重逢第八三二章 逼反第一一四一章 喋血黎明(十一)第七一零章 告別第八一零章 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