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零七章 最後的瘋狂

應天府陷落之後,海東青死裡逃生,帶着八千護教軍殘部先是逃到了單州,準備做最後的抵抗。但其實海東青自己也感覺到覆滅在即,沒有幾成勝算。因爲有着堅固城牆的應天府自己都沒能守得住,更遑論這單州薄弱的城防和地形。官兵一旦追來,恐怕最終難逃覆滅。

然而,讓海東青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官兵竟然並沒有窮追不捨。他們完全有能力追擊上來的,他們有數千騎兵,大可趕上自己的兵馬。以如今的士氣和兵馬數量,完全可以將自己截殺在半路上。可是對方不但沒有窮追猛打,讓自己逃到了單州,甚至還讓他輕輕鬆鬆的在單州呆了數日。讓自己和手下兄弟不但得以喘息,還有了仔細權衡謀劃的時間。也正是在單州的這幾天,海東青得到了喘息之極,並且看清楚了目前的局面,做出了往西突圍的決定。

往西 突圍其實是一開始便定下的方略,只不過因爲孟祥的失利,導致了這個計劃擱淺。否則他也不至於被迫在應天府和五萬禁軍死磕數日。然而應天府終究被破,京東西路其實已經沒有了存身之處。除了應天府外,其他的府州縣城無一可拒守,朝廷大軍橫掃而過,無可抵擋。所以,突圍便成了唯一的選擇。

突圍的方向上自然根本無需多想,只能是往西,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問題不在於這些方面,問題的關鍵便在於,既要往西突圍,便要招募更多的兵馬,裹挾更多的教衆,一舉突破西面的通道。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郭旭會給自己這個時間麼?

事實就是答案,在單州數日,郭旭按兵不動,呆在應天府中無半點出兵絞殺的跡象的時候,海東青看到了一絲曙光。對方或許以爲自己已經是囊中之物,所以並不着急。他們要休整增兵,下一步以雷霆萬鈞之勢吃掉自己。這樣的機會如何能錯過。於是海東青即刻下達了聖公徵召令,召集所有京東西路各分壇護教軍和教衆向成武縣集結。同時派出護教軍護送從蛇島運來的物資兵器的到達。

這原本是困獸之鬥,最後的無奈之舉。海東青自己其實也沒多大把握召集到多少教衆。因爲應天府失利之後他擔心自己的聖公神威已然不在,擔心教衆們早已不會再爲自己所蠱惑。事實證明,即便有很多百姓清醒了過來不再參與青教的活動,但還是有超出海東青預料的忠心耿耿的教衆們從四面八方源源而至。七八天時間裡,成武縣城中人滿爲患,各州縣涌來的忠實教衆們的人數高達五六萬人之多。這完全出乎了海東青的意料。

面對如此情形,海東青激動不已。原來自己還是有上天眷顧的,原來自己在教衆們的心目中還是那個高高在上不容置疑的聖公。京東西路各分壇的深耕細作的傳教行動顯然卓有成效,和京北五縣相比,京東西路的教衆們更加的忠誠。

海東青安排了一次接見,他站在成武縣的城樓上,下方教衆雲集,人人爭相目睹聖公的神威之姿。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爲了一睹聖公的英容而來的。聖公的種種神蹟早已耳熟能詳,每日五禱祝誦唸聖公至大,他們早已被洗腦洗成了白癡。他們的聖公如今需要他們,他們自然是義無反顧的前來。他們相信,聖公是不會倒下的,聖公有云霄聖殿諸神庇佑,聖公不倒,他們這些追隨的信徒也都不會倒。邪魔外道的進攻終將被挫敗。

那一次接見的場面堪稱空前,就算是當今大周皇帝郭衝,也沒有享受過這樣的待遇和狂熱的崇拜。數萬教衆匍匐於城樓之下,口呼‘聖公至大’的口號,激動的熱淚盈眶。聖公的每一句話都被歡呼聲所淹沒,聖公的一舉一動都會讓教徒們喧囂瘋狂。在聖公下了城樓離去之後,依舊有無數的教衆匍匐在地,對着聖公曾經站立過的地方跪拜不起。

宗教的控制之力,洗腦的效果,加之百姓們的愚昧和淳樸,以及青教一開始的那些救濟百姓的善舉。青教內部建立的一套讓外人看來親如一家的溫情氛圍,教義中的竭力渲染威脅論,救贖論。這種種的手段像是一道道繩索,緊緊的將教衆們的身體和心靈捆綁起來。狂熱而虔誠的氛圍之中,每個人比的都是比對方更加的虔誠,從而失去了自我,也根本沒有了自我。

整個成武縣城之中,已經成了狂熱信徒們的聚集之所,這裡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黑袍罩體的教衆們遍地禱祝的身影。他們口中談論的也都是聖公威儀,以及如何跟隨聖公擊敗朝廷的邪魔外道。

海東青滿意這種氛圍,他需要的正是這種毫無理性的狂熱。爲了加強這一點,他下達了增加禱祝次數的決定。原本一日五次禱祝現在被增加到了十二次。每一個時辰的到來,街頭上鼓聲隆隆,專門有人高唱頌歌。大街小巷之中,無論你此刻在做什麼,都必須跪地叩拜,高呼‘聖公至大’。

除了這些,海東青還貼出了一封公告,名曰:告聖教全體兄弟姐妹書。這封公告書上有這樣一段話:“……聖教臨世於妖魔橫行之際,於萬民水火之時。本尊奉天尊之命,爲濟世救贖而來,爲接引天地崩潰末日來臨時萬民入雲霄聖殿而來。本尊,爲天命而來。然俗世妖魔之勢大,即便聖教之力也受其所迫,每有危難。正如此時此刻,聖教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千鈞一髮之刻,實乃天昏地黑,妖物橫行之時。每有此時,意志不堅者會後悔,對聖教不忠者會彷徨後悔。聖教之火不滅,不忠不堅者自可離去,他們最終將會明白,聖教不死,聖教不滅,聖教得天之佑,永不覆滅之理。這是一次洗禮,黃沙淘盡,金石乃顯。不在聖教繁榮頂峰之時慕名而來,爲利而至;亦不在聖教低落飄搖之時棄之而離,這纔是真正的忠誠和忠心。這樣的人方得諸神之佑,以獲救贖。……”

不得不說,海東青已經學會了很多手段,包括用文字宣傳矇蔽百姓們的心靈。以前他對讀書人不屑一顧,但在應天之敗後,他召集了教中不少文人,命他們起草文告,麻痹百姓們的思想。這份公告便可窺見一斑。其聲情並茂的煽動性和欺騙性,百姓們如何能抵擋的住。

前來彙集的教衆人數太多,海東青不得不進行篩選。十五至五十歲的青壯男子統統加入護教軍,護教軍從八千增加到了兩萬五千人。但這不意味着其他人便無需被驅使作戰,海東青深知,多一個人多一份突圍的希望,於是他將剩下的人也都紛紛組織了起來,成立了所謂的“聖老團”“聖靈團”“聖女團”等團體。

所謂的聖老團,便是由五十以上的老者組成的。老翁老嫗們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他們作爲炮灰抵在前方,絕對是一種秘密武器。聖靈團便是由孩童組成的團體,聖女團不言而喻,是由女子信衆們組成的。這些團體作戰之力自然是沒有的,但是從人性的角度上,他們反而是最適合的炮灰,擁有着護教軍所沒有的優勢。最窮兇極惡之人也不會對老弱婦孺下手,這是人性的弱點所在,而這一點可資利用。

除了這些之外,根據應天府的作戰經驗,海東青組建了敢死軍。敢死軍中的成員一律爲最爲忠實狂熱的信徒,他們不惜以生命的代價來和對方搏命。這些人才是最爲可怕的,他會點燃身上隱藏的火油瓶衝入人羣之中和對方同歸於盡,他會不顧一切的攻擊任何一個對手,根本不會考慮自己的安危。

經過十幾天時間的整頓和改編,各種層面的洗腦和矇蔽,成武縣城已經成了一個邪教教衆積聚,充滿了狂熱護教作戰,恨不得個個爲聖公爲聖教赴死的魔窟。海東青的目標達到了,於此同時,戰局形勢開始變化,也到了海東青必須要行動的時候了。

第八三二章 逼反第一零六十四章 上元燈會第一三零八章 酒宴第六六六章 膽大妄爲第九七八章 暗示第一三五一章 適得其反第九十八章 雖千萬人吾往第七七六章 別有隱情第五七四章 家族會議第四百章 全民行動第七五六章 補救第二七零章 西湖之西第四九五章 君臣一心第一一四二章 喋血黎明(十二)第三二零章 如火如荼第一二六七章 脫困第四二二章 絞盡腦汁第一五零一章 另有打算第一六二七章 羅網第一四四零章 進攻第一八六章 將行第三一零章 大賽將近第七零六章 決鬥第一一三章 龍潭虎穴第一五三章 人心叵測第八五二章 狼來了第六五零章 遠遁第一五三零章 領會第六五一章 送歸第六七六章 是禍是福第四零九章 談判第一二四八章 水落石出第三三零章 夜歸第二一二章 功敗垂成第四四一章 大遷徙第二四一章 義無反顧第五八二章 逃離第六五九章 亭亭山上鬆第八三二章 逼反第二三四章 山崩地裂第一零三三章 營救第二一二章 功敗垂成第一五六十四章 此心此時第八四六章 誓師第九三二章 獻策者第六零七章 甘霖還是毒藥第八三一章 激怒第一四五三章 心機艱深第一四七章 好戲連臺第一五七六章 魔音貫耳第一七零六章 大展手腳第一四二五章 籠中雀第一五三七章 危險處境第七九零章 火拼第一零六零章 破解(續)第九三八章 不堪回首第四十六章 杖責第一六零二章 刮目相看第六十二章 何須出處第五四四章 金蟬脫殼第一零八四章 帝王的悲哀第一一八章 鴻門宴第一六一七章 拖延第六零二章 驚人技第六九一章 定計(下)第五六七章 家主第七五一章 救兵第八二二章 私言第八二六章 朝議第四九六章 策論第一一八三章 勢在必得第一二六八章 自責第一五五章 風雪夜歸人第一一八零章 建設第一六一章 王爺的回憶(續)第二二一章 抓舌頭第八八九章 倚多爲勝第四九四章 大事終決第四八七章 秘密第五八四章 調令第九一三章 膽大包天第四九八章 奇文共賞第一三五章 別種滋味第一六一二章 自願上鉤第一四一一章 山中喜事第一四零八章 隕落第一一六二章 團聚第七八五章 地字第五號監舍第三百章 救命稻草第五七七章 初定第一五八一章 分崩離析第四七四章 真朋友第二八零章 用意何在第一六七七章 敬酒不吃第二五八章 犧牲品第九八二章 王府第一三六九章 逃生第一六七三 點菜的學問第一四八零章 終遂心願第二四五章 天堂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