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七章 立場

(二合一)“必敗的計劃?你是說,我的計劃肯定不會成功?我去邊關時,會請求率五千禁軍一同前往。再挑選一些精銳兵馬,組成一萬精銳騎兵的大軍。據情報得知,目前遼國在我大周邊境的兵馬數量不多,中京兵馬主力調往遼東平叛,留守防禦兵馬當不足五萬,且集中在幽州以北。我可從東邊平州出兵,沿着海岸線往北繞過其集中防禦的地帶直搗中京大定府。待其邊境兵馬發覺,大定府必已經被我們拿下了。就算他們掉頭來援,也是來不及的。”

郭旭搬動着桌上的茶盅和物事擺着簡易的地圖,口中繼續道:“而我一旦拿下了中京大定府,便斷了其邊境兵馬的後路,屆時我大周邊軍往北而攻,必將中京路大片地方盡數拿下。那樣一來,西京遼軍也成孤軍,倘不即刻北撤,將受到我大周兵馬從西夏和中京兩個方向的合圍夾擊。那十餘萬兵馬也將面臨被我全殲的危險。所以他們肯定放棄西京撤離,那樣西京路將唾手可得。一戰而奪遼國兩京之地,直逼上京,耶律宗元首尾難顧,必將覆亡。林覺,本殿下也是熟讀兵馬的,這個計劃可說是極爲周祥而且實際恰當,你說此計劃必敗,從何說起?”

林覺閒極無聊時曾研究過大周和遼國邊境一帶的地圖,從郭旭所擺設的推演來看,他也必是細細的研究過的。不得不說,林覺認爲郭旭的計劃很靠譜。起碼在理論上是如此。

大周和遼國接壤於東北方向。按照遼國的區域劃分,便是西京路和中京路兩部分。西京路有十餘萬兵馬,主要是防備西側防線,兼防備從西夏方向的防務。東側中京路是重點,一度駐軍達二十七萬,遼人無論是防禦還是進攻,遼人都願意從中京路南下,奪燕雲十六州打開南下的口子。

女真人叛亂之後,中京路的距離遼東最近,兵馬也更精銳,故而調兵從中京路前往平叛是最佳的選擇。故而耶律宗元先同意繼續和大周修好,穩住大周之後,從中京路抽調了二十萬大軍北上平叛。這種情形下,中京路的遼軍數量便只剩下一小部分,集中在邊鎮的幾座城池之中駐守。

郭旭的辦法是,從靠近渤海灣的平州出兵,沿着海岸線偷入遼國境內,繞開遼國境內的主要城池。一萬騎兵最多三天便能抵達中京大定府城下,發動進攻。倘若能在三天內攻陷大定府,即便邊境敵軍回援,也將無濟於事。若是大周邊境兵馬此事全面進攻,可將數萬遼軍圍殺其中。中京路陷落,西邊的西京路便成了孤懸在外的孤軍,那十幾萬遼軍守軍倘若不想被全部殲滅便只能撤離,而西京路也將落入大周之手。

這個計劃不可謂不誘人,也不可謂沒有可行性。風險其實並不大,只要能做到一點,便是趕在敵軍發現前攻陷大定府並且守住數日,戰略目標便可完成大半。可是,林覺其實考慮的並不是能不能成功的問題,他想的其實更遠。

“殿下,在下的意思是,這個計劃本身其實沒有多大的問題。當然有幾處難點。其一便是騎兵北上的隱秘性,能否不被敵軍發現蹤跡和意圖。一旦被發現意圖,對方及時回撤兵馬防守大定府,一萬騎兵怕是自投羅網。其二,即便能成功偷襲大定府,能否在敵軍回援之前攻下中京,也是個大大的問好。我並非質疑殿下挑選的一萬精銳騎兵的戰力,而問題在於,騎兵突襲只能是一路攻擊襲擾,而非攻城作戰。畢竟爲了機動性,你無法攜帶攻城器械。中京大定府城堅牆厚,攻城不易。哪怕只有萬餘兵馬駐紮,徒手攻城怕也是難上加難。但有三天攻不下,那麼麻煩就大了。”林覺沉聲道。

郭旭道:“這確實是我心中所憂慮的,騎兵攻城……怕是不妥。但這也是我誠心邀請你們這些人加入的原因。我相信總是有辦法的。”

林覺笑道:“辦法其實多得很,比如說,假設第一步的行蹤保密做的好,抵達大定府時遼人並無察覺,便可命人混入大定府中,到了夜晚裡應外合,城內放火攻殺,城外偷襲攀援,城必可破。還有些其他的辦法,倒也不必一一去說了。”

郭旭大喜道:“我就說嘛,辦法總是有的。你這辦法定是管用的。我來請你加入那是請對了。”

林覺微笑拱手道:“殿下聽我說完,具體打仗的事情其實沒什麼好說的,見招拆招,隨機應變便是。這並不是我要跟殿下說的要點。我要和殿下探討的是大局上的事情。是這個計劃根本的立足點和未來在大局面上產生的影響。”

郭旭皺眉道:“你要說什麼,本王怎麼沒聽明白?”

林覺靜靜的道:“說白了,便是這個計劃即便成功了,對我大周有沒有好處的問題。”

郭旭驚訝道:“好處?好處不是明擺着的麼?倘能滅了遼國,我大周多了大片土地,也消滅了我大周的一大威脅。從此北地邊患消除,這還不是巨大的好處麼?”

林覺搖頭道:“殿下這個計劃,說白了便是養虎驅狼之策。先不談這個計劃本身的成敗,我只問殿下一句話,殿下覺得女真人會和我大周交好麼?”

郭旭愣了一下,皺眉道:“我們和女真結盟,解救其於水火之中。倘能滅遼,他們也能分的大片遼國土地,他們難道不對我們感恩戴德?”

林覺呵呵笑道:“女真人原本就是遼國所屬。他們連遼國都能背叛,還有什麼事做不出來?在目前這種情形下,女真人都敢起兵反叛,逼得耶律宗元調集大軍去平叛,這足以說明女真人的實力極爲強大。倘若滅了遼國,女真人得到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他們的實力將更加進一步的強大。殺了遼國這頭惡狼,多了女真這條猛虎,後果反而更加的嚴重。殿下認爲,遼國境內的百姓對我大周更爲認同還是對女真人更爲認同?我敢說,一旦遼國被滅,女真強大,原來的遼國部落貴族都會紛紛投靠女真人。被我大周佔領的土地上的百姓也都不會真正的歸心。想想西夏國吧,被我大周滅國多少年了?還不是年年有反叛,局面從未穩定過。故而,我的判斷是,滅遼之後,我大周並不能得到穩定的邊境,相反,局面會比現在還要糟糕。”

郭旭緊鎖眉頭,沉吟道:“你怎敢如此斷言?”

林覺心道:那是我知道平行世界的歷史,那裡,那個金國可是滅了一個叫北宋的王朝,將他們的皇帝都擄走了,成就了一段奇恥大辱的歷史。這裡的情形何其相似,甚至就是那個平行時代的翻版,我自然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殿下,事情的發展都是有其規律的。殿下倘若讀過史書,便知道沒有自古以來,異族入侵中原是每個中原王朝的困擾。無論在北邊的異族被稱之爲戎狄還是匈奴還是鮮卑、羯、氐、羌。又或者是現在的契丹女真,他們都會對中原生出覬覦之心。不同的是,中原的王朝有沒有能力嚇阻他們,像當年的大漢一樣,將他們趕到漠北之地,不敢南下牧馬。就如今的情形而言,遼人和我大周和平相處百餘年,那是因爲他們受到我中原文化的薰陶,也遵儒重道,逐漸開化,並非極度野蠻。所以兩國之間纔能有這百年的和平時光。然而,女真人是什麼人?他們生於白山黑水之間,是一羣野蠻未開化的動物。你願意跟一個願意講道理的人爲鄰居,還是願意跟一個什麼道理都不講的人爲鄰居?他可是會一言不合便拿着刀亂砍人的鄰居。殿下會做何種選擇?”

郭旭臉色陰沉,沉聲道:“你這些話雖然有些道理,但卻並無絕對的理由。遼人不是已經對我大周產生了巨大的威脅了麼?你也知道,倘若不是女真叛亂,他們恐怕已經和我大周開戰了,憑什麼說他們便比女真人好相處?”

林覺正色道:“一個國家之所以被人欺負,不能只怪外敵野蠻,更要怪自己衰弱纔是。落後便要捱打,這是鐵一般的道理。遼人之前能跟我大周百年和平,那是因爲他們知道我們強大,他們無法戰勝我們。現在翻臉,那是他們知道我們正在衰弱,他們嗅到了可乘之機。現在要做的是要強大自身才是。我大周還是有國運的,女真人的反叛給了我大周喘息之機,這個機會要好好的利用。如果要我來說,我最願意看到是女真人和遼人分庭抗禮,誰也滅不了誰,一直處於交戰僵持之中。一個分裂戰亂的北方符合我大周的利益,一個統一而強大的北方恰恰是我大周最該擔心的事情。所以這種時候,兩不相幫是最佳的選擇,讓他們狗咬狗,兩敗俱傷,這纔是我大周最希望看到的。不管他們最後誰勝了,都將無力再對我大周發動進攻。雖然未必能永世和平,但能維持多久便是多久。當時機成熟,我大周也未必不能如強漢一般,將他們統統趕到漠北去。”

郭旭摸着下巴怔怔無語,他算是徹底的明白了,林覺說這個計劃註定要失敗,不是針對計劃本身軍事上作戰上的難點和可能造成的失敗,而是說這個計劃本身的出發點是錯誤的。他的意思是站在大戰略上而言的,是站在整個大周的立場上而言的。在他看來,幫助女真人這一步棋很危險,女真人比之契丹人更加的可怕。這是驅虎吞狼,狼死了,虎便要吃人了。

郭旭是個聰慧之人,他不得不承認林覺的大多數觀點是極有道理的。特別是他能高屋建瓴的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來思考整個局面,從格局上高出自己許多。從頭到尾,郭旭都沒有從整體的局面上思考這個問題,這一點上和林覺一比,頓時相形見絀。然而郭旭卻不能同意林覺的說法,因爲按照林覺的說法,自己的宏偉計劃便要擱淺了。而這個計劃是自己奪取皇位的關鍵一步,所有的一切跟這個目標比起來其實都不算什麼。哪怕林覺所言會在將來應驗,哪怕女真人當真比遼人更加的兇蠻,但如果自己能坐在那個位置上,這一切纔有意義。否則便是天下太平,強盛繁華冠絕宇內,又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林覺,本王是來請你幫我的,並非來聽你說這些天下大勢的。倘若你喜歡說這些,將來聽你說三天三夜也自無妨。但此刻,本王只問你一句,你可否同意協助本王完成這個計劃?解我大周燃眉之難?”郭旭沉聲問道。

林覺擡頭看着郭旭,心中倍感失望。對郭旭剛剛有的一絲敬佩和好感也在慢慢的消失。自己說了這麼多,郭旭根本就沒有聽進去。他的心裡只有這次計劃成功會給自己爭奪皇位增加重重的砝碼的念頭,而對於大周的命運,他其實並非真正的關心。身爲一名大周皇族,他是自私而且愚昧的。他甚至不如大周的絕大部分官員,至少這些官員對大周還是有着主人翁的責任感的。他將個人的權力慾望凌駕於國家的利益之上,他是沒有資格當皇帝的。至少在林覺心中是這麼認爲的。

“殿下,在下該說的已經說了,所言皆出自肺腑之中。殿下或許覺得在下都是胡說八道,那也沒什麼。總之,在下覺得此計劃不妥,所以請恕我無法接受殿下的邀請。殿下倘要責罰,我也沒法子。還望殿下三思而後行。”林覺起身拱手道。

“砰!”郭旭一掌拍在桌子上,目光如利刃般的兇狠。

林覺躬身不動,面不改色。

“呵呵呵,哈哈哈。好,很好!”郭旭大笑了起來:“果然有什麼樣的老師便有什麼樣的學生,你居然拒絕了我,還真是倔強難纏的人。林覺,你確實有本事,但你莫非以爲天底下只有你最聰明,你不參與,別人便做不成事不成?”

林覺皺眉道:“在下從未這麼想過,只是這件事,在下無能爲力。”

“很好,強扭的瓜不甜,我本以爲,我們會交個朋友,會一起合作做一番大事。現在看來,倒是本王一廂情願了。你既不願,我也不強求。但我告訴你,你會後悔的,你拒絕的是本王,你一定會後悔的。”郭旭冷聲道。

“殿下,林覺不是故意給殿下難堪,而是此事對大周不利,對殿下其實也沒什麼好處。再勸殿下三思而後行,要謹慎從事。”林覺擡頭靜靜的道。

“用不着你勸我,你沒那個資格。”郭旭揮舞袍袖站起身來:“本王倒要請你好好的思量思量,本王給你三天時間想想,倘你回心轉意,本王對你一如往初。”

林覺沉聲道:“不必了,殿下。林覺現在便可答覆您,林覺才疏學淺,不能替殿下完成這個宏偉的計劃。請殿下另請高明。”

“哼!”郭旭臉色發青,怒喝一聲,起身便走。

林覺躬身道:“恭送殿下。”

郭旭面色清冷,回身淡淡道:“林覺,你急着今日對我的無禮。還有,今日之事,你若透露出去半個字,我便殺你全家。你聽明白了麼?”

林覺萬沒想到,郭旭翻臉如此之快,和之前那溫文沉穩的樣子判若兩人,雙目中滿是兇光。心中暗歎:怎麼就又得罪了這位皇子了?難道自己非要答應他做自己不願做的事情麼?不,這絕無可能。自己未能遂其願,他便這副嘴臉,錯不在己,無需自責。就憑他如此赤裸裸的威脅,自己便決不能給他好臉。

“殿下放心,林覺不會說出半個字出去。殿下好走,在下恭送。”林覺挺起了腰身,抱拳道。

“哼!好有膽量。告辭!”郭旭冷笑一聲,摔門而出。外邊傳來一疊聲的招呼聲,一羣人簇擁着臉色鐵青的郭旭匆匆下樓,腳步急促雜沓聲快速遠去,終於消失不見。

林覺靜靜的坐在包廂裡,眉頭緊鎖着。今天算是徹底的得罪了郭旭了。這個計劃本身林覺並不看好,這是林覺拒絕的理由之一。另外倘若真要成爲郭旭身邊的幫手,那自己豈非要惹來衆多人的不滿。從王府到先生,自己都無法交代。所以,自己跟這位二皇子的關係只能是淡淡的交往,點頭之交最好。可是,郭旭打破了這種平衡,逼得自己不得不拒絕他,從而導致了這樣的局面。這責任其實並不在自己身上。

如果說一直以來,林覺都刻意的不去讓自己捲入上一世的一些重大的紛擾之中的話,但現在,自己卻因爲今日此事而重新進入了漩渦之中。本來,在林伯年被罷官之後,林覺又成了林家的家主,林覺還在慶幸,林家終於可以不必在兩位皇子奪嫡之事上佔據立場。因爲林伯年已經罷官,自己官職低微,根本無足輕重,所以不會有人逼着自己表態。不用站隊,便避免了某一方獲勝後的清算,林家上一世的滅門危機便也解除了。

可是今天這件事後,林覺忽然發現,自己是在一廂情願。郭旭放了狠話,倘若郭旭真是個記仇的人,當他當了皇帝,自己肯定要倒黴的。由此便逼得林覺在兩位皇子爭奪皇位的立場上佔據立場。而自己似乎別無選擇的要站邊郭冕了。因爲郭旭勝了,林家的災難或許便到了。鬧了半天,原來林家的危機竟然始於自己,這是讓林覺極爲懊惱的地方。

不過,目前想這些也許爲時過早,也許郭旭只是一時的生氣,並不至於一直記仇。或許會有契機能改善關係。總之,現在多想這些於事無補。

林覺在包廂裡稍稍坐了一會,便起身出門,緩步下樓。

第三八四章 緣盡此時第一三零五章 長路第一二二九章 洞窟中第七三八章 設套第一一九四章 亂石驚魂第七四三章 賊夫妻第四零七章 涉險(續)第七七零章 來訪第四三九章 條件第一三五章 別種滋味第一五六一章 上天之愉第三四一章 爭論第一四一一章 山中喜事第四八二章 不速之客第五七四章 家族會議第四五三章 變戲法第一七零六章 大展手腳第一四七二章 及時止損第五九零章 昏招第四九九章 金口玉言第一二三四章 相依爲命第一三五一章 彩雲追月第九一四章 掃清障礙第一六三三章 驚馬第一零六九章 惶怒第一五六八章 轟然第一二六十四章 大遼名將第一六一四章 玉佩第四一六章 事有反覆第七四七章 求援第九四七章 急怒攻心第二零四章 各懷鬼胎第一七零三章 漸入佳境第六九二章 戰書第一七九章 權衡第一五四章 愛恨何物第七四九章 攔截第一七零一章 架構第八十三章 問罪(續)第八五四章 兵臨城下第三五一章 第一日第一三九五章 最後的瘋狂第九五六章 大有收穫第四二五章 得見真容第八十二章 問罪第八九四章 劫後餘生(續)第四五六章 變卦第一五三六章 成長的代價第四八五章 酒後真言第二二五章 聖公的誕生第二七六章 混亂之夜(下)第四七零章 衙內公子第一六五六章 無可奈何第三一三章 前度恩師第一五九七章 求肯第三八二章 拜別(上)第四零一章 上綱上線第二五二章 見師第三五九章 撮合第七二八章 找尋第五十九章 排演第八十章 大獲成功第一三二五章 和議第三三三章 千里之外第五八一章 來者不拒第一一七九章 震怒第一零三四章 求援第一三七九章 潰敗第八五零章 陽武縣第一四零七章 血戰第六五七章 笨拙生禍殃第一五零五章 春雨第一三六六章 君子之戰第二十一章 亡命之徒第七二三章 見故人第八九六章 此消彼長第一四九一章 一窩蜂第一三八二 全力猛攻第一二六九章 道理第九四零章 完美之法(續)第一五七六章 魔音貫耳第一四零章 意外第二一三章 駭浪驚濤第一二七一章 往事第四四一章 大遷徙第一零六十四章 上元燈會第一二六六 浴血(續)第一五八四章 公開化第一二四六章 有變第一三一七章 奉獻第一二四八章 水落石出第一零一四章 大早朝(五)第四八八章 緊鑼密鼓第六三零章 不速之客第一七零三章 漸入佳境第四四五章 規劃設計第一九六章 擎天一柱第一四二五章 籠中雀第九九八章 銀彈第三零五章 各有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