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七二章 宴請

郭昆的要求其實很簡單,他知道自己對於皇帝的權力將會喪失殆盡,所以在這方面他沒有絲毫的奢望。他只提出了保證他和皇族的尊嚴和待遇的各種條件。包括繼續居住在皇宮大內之中,保證其宮中用度,保證皇帝太后以及宮中妃嬪的各種待遇不變。保證其身爲皇帝的崇高地位等等。

林覺當然全盤答應他的這些條件,林覺不是要逼迫郭昆退位,他要的是郭昆交出管理國家的權力而已。他要的不是貶低皇上象徵性的存在,反而是要加強這個象徵性的符號的存在,從而達到穩定天下民心的作用。林覺要的是‘虛君共治’的治國架構。皇帝作爲一個重要的符號起着很大的作用,林覺當然不會 去抹殺和貶低皇上的存在。

林覺向郭昆保證,大周皇族自皇上而下,之前享有的爵位和封號不變,皇族待遇不變。朝廷還會每年額外撥付一百萬兩銀子的供給用度,讓皇帝太后和后妃的用度更加寬逾。皇帝車駕出行的規格禮遇不變,所受尊榮不變。

除此之外,林覺還告訴郭昆。不但禮節待遇不變,他郭昆身爲大周皇帝的身份也不會改變,他依舊是大周之主,天下依舊是郭氏的天下。朝廷最高政令依舊需要通過郭昆頒佈聖旨來執行,重要職位的任免依舊需要他的聖旨來頒佈。雖然這只是程序上的走過場,但是這保證了郭氏皇族在地位上的合法性。

林覺還告訴郭昆,他不但是大周的皇帝,他的皇位依舊會按照大周的規矩傳承下去。立太子繼承皇位,授予皇族和臣子爵位這些權力依舊歸於他。他唯一不能做的一件事便是:不得參與決斷任何朝廷軍政大事。他只需高高在上,坐在大周的皇位上,享受着他該有的榮寵和尊嚴,過着無憂無慮的日子。剩下的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人代勞。他無需爲國家流一滴汗,操半分心思,這些辛勞都有他人代勞。

郭昆的心裡雖然失落,但他卻也感到有些慶幸。雖然從此以後自己其實便真的只是一個傀儡了,但是起碼,天下還是郭氏的天下,大周還是郭氏的大周。這一點其實對自己而言意義重大,自己在名義上並沒有丟了江山,只不過是不再掌管軍政罷了。往壞了想自然是失去了權力,但往好處想,其實也沒什麼。這總比丟了郭氏江山要好一萬倍。而且林覺承諾了,待他的禮節儀仗如故,且重大事務任命還要通過自己的名義下旨。這保證了自己最後的顏面。想開點,自己不過是當個甩手掌櫃罷了。今後自己超然於外,再不用操心勞神,這或許對自己來說更好些。

無論如何,事已至此,郭昆心裡縱使有百般的不願百般的失落百般的怨恨也最終都只能自行消解。林覺給出的條件比他想的還要優厚,郭昆無法拒絕,也沒有拒絕的餘地。雙方其實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皆大歡喜的結果。林覺要的是治國之權,郭昆要的是最後的顏面。

電閃雷鳴,暴雨如注的這個午後,雨滴橫斜肆虐的這個荷塘小亭之中,關係到大周命運的重大轉折的協議就此達成。暴雨停歇,陽光重現時,兩個人渾身溼透,卻都渾然未覺。

……

七月二十五日,數十名信差從大周汴梁京城出發,前往往大周各地州府。他們攜帶着一份內容相同的聖旨,前往的是大周各地路府。旨意的內容是命令所有地方上路府州縣軍政主官前往京城商議大事。旨意要求,所有人無論遠近,必須於二十日內抵達京城。

旨意下達,天下沸然。早已因爲朝廷中的事情猜測的沸沸揚揚的大周軍民們心裡都明白,這次所議的大事恐怕正是衆人所關心的朝廷之中的事務。這一次,怕是要塵埃落定了。如此大動干戈,下旨命天下路州府縣主官齊聚京城,這一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之前還從未有過讓地方上的軍政主官集體來京城議事的先例。

隨着旨意的下達,陸陸續續的有很多的官員紛紛從各地趕往京城。近處的數日便至,遠在巴蜀以及西南西北之地的官員們路途遙遠,來的自然慢些。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地軍政官員紛紛抵達,京城之中一下子多了許多南腔北調的地方軍政要員以及他們的僕從們。朝廷做了安排,負責接待的禮部官員徵用了京城兩百多家客棧作爲官員下榻之所。隨着最後日期的臨近,各家客棧人滿爲患。

官員們心裡都沒有底,不知道此次來到京城所爲何事。朝廷如此興師動衆,搞得他們自己也是人心惶惶。但他們很快便被告知,等待其他官員抵達的日子裡大可訪親探友,尋幽覽勝。吃喝住行朝廷全包,但只不要去尋花問柳便可。至於來京城所議何事,也不必四處打聽,搞得流言四起。其實便是要商議大周的軍國大事,問計於衆官員罷了。衆人大可不必太過緊張。

官員們抵達的比想象中的還要快。原本以爲需要二十日,但到了八月十四,只用了半個多月的時間,除了極爲偏遠的道路不通的西南之地的部分官員尚未抵達之外,大周各地州府縣的軍政主官幾乎已經全員抵達。這種情形下其實已經沒有了繼續等待的必要。畢竟極少數偏遠之地的官員來與不來都已經無關緊要,耽擱太多的時間是沒有必要的。

八月十五,中秋之日。衆官員一大早被告知今日林相將在樊樓設宴款待衆人,希望衆官員能準時抵達赴宴。消息傳出,地方官員們都興奮不已。一來,這是進京以來林相的第一次接見,在此之前,求見林相的要求都是被拒絕的。二來,很多地方官員對林覺之名如雷貫耳,終於能見到林覺了,心中的興奮可想而知。其三,他們知道,這次宴會應該是預示着所謂的議事大會就要開始了。今晚的宴會,必是林相提前跟大家透個底兒。

所有官員都心情激動之極,這一整天也沒有心思出去閒逛了,都躲在客棧裡養精蓄銳。到了傍晚時分,衆官員沐浴更衣,穿上熨帖妥當的袍子,修剪髮髻鬍鬚,打扮的精精神神的往樊樓趕。

內城左廂,東華門外馬行街中段的樊樓所在之處早已是車水馬龍,人羣聚集。爲保證秩序,馬行街樊樓所在位置兩側裡許之外已然封街,只供官員進入。但即便如此,兩千多官員,兩千多車馬還是將樊樓左近的街道變得擁擠不堪。幸虧樊樓本身便是人流量極大的酒樓,早已有所預防。位於街區兩側各有空地停放車馬,並有專人招引,才顯得忙而不亂,秩序井然。

樊樓,號稱天下第一酒樓。或許很多酒樓不服氣,但是樊樓之雄偉精美卻無人否認。作爲大周汴梁城的最大的酒樓,樊樓早已不僅是酒樓的身份,而是作爲汴梁城的名勝古蹟之一,作爲汴梁城的象徵而存在。來京城汴梁不去樊樓吃一頓飯,那便算是白來了一場。

樊樓樓高只三層,但卻是五樓相向,之間以飛橋相連,氣勢雄偉瑰麗。鼎盛之時,樊樓之中每日每時都有千名食客共食,可見其名氣之勝,生意之興隆。樊樓其實早已不僅僅是一座酒樓,這裡其實是一處綜合性的娛樂場所。來樊樓吃喝固然重要,但這裡可不僅是吃喝。在這裡你有機會見到京城最當紅的青樓頭牌歌妓,能見到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官員名士的各色人等,你能聽到最流行的曲詞,聽到最新的朝廷內外的見聞。當然,也能吃到最頂級的美食。說白了,樊樓便是最頂級的娛樂場所,是一處銷金窟。

過去的一年,對於樊樓而言是艱難的一年,朝廷整體民生的艱辛,時局的崩壞可以直接反應在樊樓的生意上。掌櫃張桐勉力維持之下,終於迎來了局面的穩定。林相在端午節給樊樓題名之後,生意一路向好。今日,林相又要在此宴請大周各地官員,這更是樊樓復興的一次契機。所以掌櫃張桐親自站在樊樓正門入口作揖迎接貴客,不遺餘力,不敢有任何怠慢的招呼樓中管事和夥計們做好接待安排工作,並且爲今晚的樊樓大宴安排了額外的節目。

熙熙攘攘之中,官員們帶着興奮和好奇踏入樊樓高大的門廊之中。他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還從未光顧過樊樓,此刻踏入其中,便像是鄉下人進城一般驚豔不已。宏偉的廊柱,閃爍的宮燈,精美的桌椅,寬闊的廳堂。一切都宛如在夢裡一般。

而和眼前樊樓的氣派景緻相比,更多人的人則是對今晚林相的親自宴請滿懷期待。也許今晚,謎團就要解開。那個外界流傳的各種版本的令人驚悚的各種謠言的謎底,今晚便要得到徹底的澄清或者證實。那該是怎樣一個謎底呢?

第六三四章 縱論大局第四九九章 金口玉言第二八五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三三四章 艱難求存第二二二章 探虎穴第一六三四章 伏擊第一一六二章 團聚第七八九章 衆志成城第五八三章 收留第五十七章 美夢第一零二七章 底線第四一四章 敲詐勒索第一五二章 意外訪客第一七三章 新的計劃第四十九章 反擊第七五九章 探問第一八七章 離別第五十六章 真相第六三三章 來意第四十一章 客來第六七四章 虎落平陽第一五六十四章 此心此時第九二二章 最後的機會第六十五章 意料之中第七六一章 往事(續)第九五二章 最後的晚餐第一二零四章 遼使第九三九章 完美之法第七八六章 如此膿包第九五一章 夫妻本是同林鳥第一六六一章 集會第六六五章 物是人非第六七四章 虎落平陽第三三一章 思慮第一一一五章 血色黃昏(三)第四九一章 大事將至第二四一章 義無反顧第五五九章 相請第一一四一章 喋血黎明(十一)第一六六一章 集會第二十五章 自作孽第三九一章 歸去難第一六零五章 思緒第一一七一章 爛泥不上牆第三百章 救命稻草第一一五一章 簡單有效第八六三章 殺出血路第一二九一章 遭遇第四七四章 真朋友第三零五章 各有絕技第九零八章 進軍興仁府第一二一三章 舊日同僚第九九五章 京城紅人第三十九章 一廂情願第二九三章 那一天第九二零章 城易破第九七六章 直言(續)第二四一章 義無反顧第二四一章 義無反顧第五四一章 苦中作樂第四八四章 內心所想第一四零三章 罵陣第一三四九章 意外第二四一章 義無反顧第一六二章 掩飾和解釋第五十八章 揚眉吐氣第四七八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九九六章 雪夜樓船冰河上第一二三七章 歸途第六九八章 仁至義盡第四七四章 真朋友第一五零七章 夢醒時分第五三二章 人去屋空第四零八章 饒舌之人第八十四章 東窗事發第七七四章 重逢(續)第六一九章 送歸第一四三零章 渡河第八八一章 血戰到底第三一八章 掌上可舞第三九一章 歸去難第四十六章 杖責第六八一章 赴任第三二七章 連番棄權第五零三章 心事重重第七五零章 不顧一切第二七二章 混亂之夜(上)第六三一章 不速之客(續)第一六六三章 糊塗賬第一三二四章 劇變第一零七三章 逼之甚急第二八一章 說服第一二二六章 交易第四十五章 慈母之心第一二九零 困境第四九四章 大事終決第三三八章 疑惑第四六九章 上巳節第一零六八章 上位第二三八章 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