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六章 天雷

(謝:吉他和絃、豆沙包搭綠豆、牧笛狼煙、蜜蜂小小、bobby75222等兄弟的打賞和月票。)

女真人的攻城顯得很有章法,六百架投石車開始對城頭進行瘋狂轟炸,但卻不是雜亂無章的隨機攻擊。其轟炸的目標很明確,以封丘門東西兩側五百步爲限的裡許之地便是六百架投石車的集中轟炸區域。這麼做可以說是極爲聰明的作法。

以女真人六百架投石車的數量,要想對汴梁北城牆長達十里城牆進行全面的轟炸和破壞是不現實的,所以,集中突破一點便是女真人攻城的策略。這麼做既可以集中有限的投石車的火力對城樓東西兩側的裡許距離進行有效的壓制,對城牆的防禦體系造成有效的破壞,又可以讓大周禁軍數量衆多的防禦器械和兵馬人力進行規避。

汴梁乃大周都城,所有最好的軍事資源都集中的這裡。大周禁軍擁有最多最好的防禦武器。這其中包括了近七百架牀弩一百八十餘架三弓牀弩。這些都是攻城者的噩夢。

所有這些牀弩都被安裝在北城的城牆上,四座城門左近較爲密集,城牆上也每隔二三十步便有一架牀弩作爲防禦的利器,用來對重要目標進行摧毀。這種情形下,女真人只攻封丘門的作法便是讓絕大多數的牀弩和三弓牀弩無法發揮作用,只有在封丘門城樓兩側的防禦體系才能發揮作用。

人力上,大周禁軍儘管擁有人數衆多的兵馬和願意守城的青壯百姓,但是,人數再多也無法在一個狹小的區域內發揮優勢。裡許長的城樓兩側最多可供不到一萬五千人同時防守。那已經是很密集的陣型了。但倘若給大周守城一方足夠的空間的話,整個北城城牆上絕對可以容納下十三四萬人。因爲汴梁城的城牆上方的寬度比之普通城池要寬數倍倍。普通城牆一般寬度在二十餘步,這已經是很雄偉的城牆了,個別城池寬度三十步已然是極限,但汴梁城的城牆的寬度達到了令人咂舌的七十步。整個城牆頂端就是一個巨大的廣場,可容納的人數可想而知。

女真人便是以這種集中的攻擊方法來揚長避短,以突破一點的方式來彌補自己全面攻城器械的不足,也避免在攻城中遭遇巨大的傷亡。

六百架投石車瘋狂的將石塊和凍得堅硬的泥團往城頭上砸。整個城頭裡許範圍之內就像是下了一場泥石土塊的暴雨。城頭上的箭塔,臨時搭建的各種工事,城垛以及城牆上的牀弩等都在這瘋狂的轟炸中相繼遭到破壞。範圍內的萬餘守軍瑟瑟發抖的躲在城垛之後,城樓之側,被砸死砸傷的不計其數。

不過投石車也遭到了城樓以及城牆上架設的三弓牀弩的強力反擊。部分處於被攻擊範圍之外的牀弩也同樣可以在攻擊距離之內進行反擊。

投石車的投射距離本就不太遠。大周的投石車也不過三百步的投射距離,更何況絕大多數是女真按圖索驥打造的投石車。即便努力按照還原,也請了工匠進行督造,其結果射程也還是隻有兩百八十步。所以,要想達到最好的轟炸效果,所有的女真投石車都要開進三百步範圍內攻城,爲了能將石塊凍土投擲到城牆之上,爲了達到高度的要求更是需要犧牲攻擊的距離,所以實際上女真人的六百架投石車都抵近在二百五十步左右的距離內。這個距離,防守方的牀弩自然會給予他們強力的反擊。

城下的投石車很快被擊毀了上百架,那是城頭牀弩的戰果。兩側調集而來的牀弩也對射程範圍內投石車進行猛烈的攢射,粗大的勁弩集中投石車的關鍵位置,便可將投石車毀壞成七零八落的一堆朽木。

但畢竟投石車的數量是佔據上風的,城頭密集的泥石雨不但具有極大的殺傷力,而且製造出大量的嗆人的煙塵,受襲城頭被裹挾在灰黃色的煙塵之中,人在煙塵之中根本無法呼吸不可見物。在這種情形下,保住性命尚且不易,更別說還要進行反擊了。在誓死不準下城的軍令之下,城頭大量的守軍因爲無法規避石塊雨的打擊而被落石砸死砸傷。所有的守軍到最後唯一能做的便是縮在城樓和城垛下方的死角里,雙臂抱頭像是受驚的小獸一般瑟瑟發抖。躲藏的地方畢竟有限,大量的士兵並無躲避之處,便只能遠離城牆北側,集中在城牆南側。因爲城牆寬闊之故,七十步的距離倒也可以讓女真人的投石車的投射距離暫時無法企及。但這麼一來便基本上放棄了對城牆北側的監控和反擊,讓女真人的投石車打擊更加的肆無忌憚。

投石車的轟炸無休無止,女真人事前準備充分,他們準備了大量石彈和凍土塊的投石車,數量就算是轟擊個一天一夜也似乎足夠。不過投石車的壽命有限,這種高強度的投射之下,也有數十架投石車沒有受到任何的攻擊而自行解體。

這樣的轟炸雖然讓人恐懼,但其實對於守城方而言,雖然看起來被動,死傷也很慘重,但是卻無城破之虞。守城兵馬密切關注的其實是女真大軍本陣兵馬的動向。要攻下城池,靠着投石車的轟炸是不成了。汴梁城的城牆可不是紙糊的。投石車或許會破壞一些設施,但是可破壞不了高達三丈,寬逾七十步的如小山一般橫在他們面前的城牆主體。以汴梁城城牆的堅固,就算讓這些投石車轟擊一個月也不會有什麼問題。藉助投石車的轟炸壓制城頭兵馬,然後展開衝鋒攻城行動纔是人所共知的目的。大周兵馬其實最擔心的便是這一點。

然而,女真人也不知怎麼想的,他們似乎根本沒有出動兵馬在投石車掩護之下攻城的行動。所有兵馬都嚴陣以待,擺出一副要進攻的架勢,但卻遲遲沒有動作。投石車也就那麼無休無止的朝着城頭拋射石塊,大有將城牆不轟塌不罷休的架勢。

兩個時辰後,投石車的轟炸終於結束了。大周守軍從無數的石塊泥塵之中站起身來,一個個如從墳墓裡鑽出的鬼怪一般,渾身上下全是灰黑的塵泥。除了吃了一肚子的灰泥之外,他們倒也安然無恙。將領們嘶啞着喉嚨吼叫着,讓守軍們做好對方進攻的準備。兩側城牆上支援的兵馬也踩着滿地的石塊泥土疙瘩往這片城牆位置跑。所有人都明白,對方兵馬真正的攻城即將開始了。

然而女真兵馬並沒有如他們所料,投石車開始撤離,在經歷高強度的投射之後,這些投石車搖搖晃晃,亟需修理加固。守城兵馬正自納悶,難道對方竟然識趣的到此爲止了不成?難道這便是女真人的攻城方式?認爲拿投石車一轟便可攻破城池?這也太好笑了吧。

就在城頭守軍滿頭霧水的時候,女真陣中緩緩駛出了另外五六十架投石車。說是投石車,那是因爲看外形和構造和投石車都極爲相似,只不過眼前這投石車比之普通投石車要高大寬闊了一倍。普通投石車的兩根主桅高約一丈,拋臂的長度也不過兩丈。但眼前這投石車高度達到兩丈以上,拋臂的長度接近四丈有餘。除了底盤以外,主要的高桅和拋臂都是通體黑魆魆的發亮,絕對不是原木所制。要知道左右投石車的射程和強度的因素有很多種,但最關鍵的便是拋臂和高桅的選材和長度。在這些受力極爲猛烈的部位是不可能進行榫卯的接駁的,需要的是整根長度硬度韌性都合適的原木來擔當主要構件。往往投石車的損壞便是因爲機軸的磨損拋臂的斷裂或者是兩側固定桅杆的斷裂,因爲這是投石車最爲關鍵的三處受力部位。在原木的材料選擇上可謂困難重重。

原木的長度和硬度韌性都有極高的要求,所以找到合適的材料並不容易。往往條件只能滿足其中一兩條,完全合適的卻是萬中挑一的原木材料了。這也是投石車這種攻城器械的侷限性,很多時候只能湊合着用,損壞率高不說,威力和射程其實也很一般。

但是,眼前這數十架投石車竟然擁有如此高的高度,如此長的拋臂,這着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那拋臂的的粗細不過碗口粗而已,卻能長達四丈,那絕不可能是木製的拋臂。一輛投石車居然需要十幾匹健馬拉拽前行,這也絕非是普通投石車的重量。城頭上有經驗的大周將領們看到城下出現的這些巨型投石車的時候,心中都充滿了疑惑。他們都認爲,這東西絕非是放大了的普通投石車那麼簡單。

他們確實沒有猜錯,這玩意雖然是普通投石車的放大版,但卻絕非是普通投石車那麼簡單。這是在三天前才千里迢迢用三百多輛大車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從中京道運抵前線的一種攻城器械,被完顏阿古大親自命名爲‘天雷’的巨型投石車。這也是軍師李國仇獻給完顏阿古大的除了鐵浮屠之外的第二種用來攻城拔寨的利器。

南唐後裔李氏一族,數代蟄伏隱匿在山野之間,從未忘記報家仇國恨,懷復國之想。李氏子弟除了讀書練武之外,便是鑽研各種兵法戰陣謀略以及攻城器械和手段。李國仇是他們中的佼佼者,在投奔完顏阿古大之前,李國仇是做了仔細的準備和研究的。很多鑽研的成果是需要有條件才能實施的,完顏阿古大在遼東鐵礦的大量開採給了李國仇實現這些設想的最重要的條件。鐵浮屠重騎兵除了需要有相應的盔甲設計之外,最重要的便是誰能有這麼多的精鐵用來打造這樣的兵種。完顏阿古大具備了這樣的基本條件,而鐵浮屠也終大獲成功。

在攻城器械的製造上,李氏鑽研過大周的各種攻守器械,自然也有一些心得。比如在攻城手段上,投石車這種東西其實作用是有限的,說起來其實是一種輔助攻城的器械。製造投石車所費錢物遠比其所能發揮的作用要多的多。也就是說,投石車是一種性價比極低的攻城器械,往往因爲射程過短而被對手反制,損耗甚巨,然而在攻城手段上,投石車確實在壓制對方的反擊,摧毀城牆上的防禦設施上有很大的作用,在強攻城池的作用上,卻又似乎不可或缺。

鑑於這種矛盾和反差,增強投石車的威力、加大其射程便是必須要考慮的方向。李國仇的辦法便是,主要部件以精鐵鑄件代替,加大其尺碼,讓投石車變成一座座投射重物的堅固的巨型鐵塔。完顏阿古大所掌握的鐵礦讓他這一設想得以實現。實際上第一架加大加高的投射塔在發兵之前便造了出來。試射之後的結果雖然並不令李國仇完全滿意,但卻足以讓完顏阿古大等人驚豔的合不攏嘴了。這種巨型投石車可將重達兩百斤的重物投射到八百步以外的距離,這已經完全可以達到在對方根本無法企及的距離裡去打擊敵人的目的。而投擲的重物重量高達兩百斤,其威力之大也讓人咂舌。之前投石車只能投擲幾十斤的石塊,落在城頭也最多造成人員的死傷和部分脆弱防禦體系的損傷,而這樣的巨型投石車,投射出兩百斤的重物從天而降,慢說是人,便是堅固的城牆城垛,堅固的工事遮蔽物也都將被其摧毀。砸到人身上必是一團肉泥,砸到屋子上必是穿牆入戶,就算砸到地面上也要砸出個大坑來。這纔是真正的攻城重器。

完顏阿古大在目睹了兩百斤重的青石砸在目標區的地面上,地面砸出一個丈許大小的坑洞,碎裂的青石飛濺在七八丈方圓之內,左近的草木都被砸的枝斷葉落的情形之後驚喜萬分,認爲這就像是天上劈下來的雷霆一般,所以命名其爲‘天雷車’。雖然製造的成本極大,製造的難度也極大,但是完顏阿古大還是立刻拍板開始製造這種重型的攻城器械。爲此,遼陽礦山的礦洞裡多了數千累死的礦工,遼陽城郊的冶煉廠裡也多了許多累死的亡魂。但這些對完顏阿古大而言都不算什麼。人命是最不值錢的東西,人命能換來這麼強力的攻城器械,絕對是超值的。

李國仇做了進一步的改進,最大的改進便是在投擲物上。投擲幾百斤的重物聽起來很簡單,但其實不太實際。那裡去開採這些巨石隨軍運送?所以投擲物其實是極爲重要的。不過李國仇很快便找到了適合的投擲物,他給天雷車準備了兩種彈藥。第一種便是冶煉廠鍊鐵之後剩餘的礦渣之物。因爲鍊鐵水平低下,爐渣凝結之後其實依舊有大量的鐵渣在其中,只需重新回爐融化,將爐渣鑄成一個個的廢鐵渣球,體積又不大,重量卻又能達到兩百斤左右的標準。這東西冷卻之後其實便是一個類似大鐵球一樣的東西,但在重擊之後也會碎裂迸濺,效果極佳。

第二種炮彈其實是在李國仇得知女真大軍在遼陽府和遼人的那場大戰的詳細經過之後得到的啓發。在親自檢驗了那些地底冒出的黑油具有能猛烈燃燒的特性之後,李國仇有了大膽的想法。他命人燒製了直徑兩尺左右的大型球形陶器,在其中灌入了黑油密封起來,稱重之後重量在一百八十斤左右,正好能滿足天雷車投射的條件。在投射的過程中厚厚的陶器並沒有破裂,只在落地之後碎裂開來,流出滿地的黑油。那些黑油點火之後燃燒良久才熄滅。黑油流淌之處的數丈方圓之地燒的一片狼藉。李國仇激動的差點瘋狂,這正是他心目中最爲理想的結果,這纔是攻城時對敵人造成巨大威懾和殺傷的能夠配合天雷車的彈藥。

這兩種彈藥都得到了採用,也隨着天雷車的抵達被運來不少。

天雷車製造起來頗費精鐵,一度影響到了鐵浮屠的擴充。但最終,完顏阿古大寧願讓女真騎兵的兵刃和盔甲的更新延後一些,也願意將資源優先運用到這鐵浮屠的打造和天雷車的製造上去。因爲完顏阿古大知道,這些纔是左右戰局殺手鐗。

六百架投石車之前這兩個時辰的轟炸不過是個開胃菜,天雷車緩緩進入戰場之後,真正的好戲纔開場。僅僅只有六十架天雷車,但當它們一字排開以相隔三十步的距離在城下三百步外紮下根來之後,高高昂起的拋臂上那巨大的勺狀拋籃就像是毒蛇高高昂起的頭顱一般讓人恐懼。城上城下的雙方兵馬其實都沒見識過這種重型投石車到底有怎樣的威力。城下的女真兵馬充滿了期待,城頭的大周兵馬心裡卻不免充滿了恐慌。

“準備!”令旗高高舉起。

數十名操作手轉動機軸,粗大的繩索收緊,將高高昂起的拋臂的頂端拉拽下來。另一側,上千斤的配重鐵箱高高吊起,整個拋臂兩頭受力,彎成一柄朝天而射的弓形。拋籃一端落地,巨大的牽引力讓機軸嘎吱作響,整個結構都發出了受力後的噶本噶本的聲音,讓人覺得整個結構會隨時的崩塌垮掉一般。

八名壯漢合力擡起一個黑魆魆的球狀之物,緩緩的將它放入拋籃之中,然後將拋籃周圍的圍擋豎起後迅速後撤。

“投!”

令旗在嘶啞而尖利的口令中重重落下。

第一一二四章 驚惶之夜(二)第一四四二章 官職第九七四章 獻策第三一三章 前度恩師第五五四章 管教第一一六八章 會議(續)第一一四零章 喋血黎明(十)第三一三章 前度恩師第一六三零章 自投羅網第三零九章 道不同第一五一九章 自告奮勇第六一零章 放假第八四三章 乘火打劫第九二五章 誰勝誰敗第二百章 心態第二四六章 往事第三六六章 大客戶第一五五三章 切磋第一二七九章 夜話第一四一六章 決裂第十四章 誰人沒有潦倒時第三四三章 策反第一一二三章 驚惶之夜(一)第七六八章 壓力第三七五章 枉費心機第四七六章 虎父犬子第三四六章 秋闈在即第五十四章 敲竹槓第一五三七章 危險處境第一五一五章 魂斷夢碎第四九六章 策論第一二八零章 夜話(續)第六七一章 餘波第六七四章 虎落平陽第一零五八章 識破第二十五章 自作孽第八零五章 捅了馬蜂窩第一零四零章 追悔莫及第五七九章 百年無事札子第三七四章 主考官的煩惱第三二四章 黑幕第三七一章 不情之請第二九六章 穩定局面第六五八章 身世之謎第一二七七章 長驅直入第二零一章 自取其辱第一五八六章 會議第四一三章 權衡第一三八六章 不歡而散第九五九章 初心不改第二五一章 京城衆相第一一三一章 喋血黎明(一)第一三四九章 意外第一四一一章 山中喜事第一二七零章 道理(續)第六零五章 常平新法第一七四章 天時第七七八章 勉爲其難第一四八九章 計劃有變第七一一章 還鄉第一四六八章 敵衆我寡第一五六五章 攻城第六八二章 養老院第一四零九章 最大的贏家第一一五一章 簡單有效第九零五章 走極端第二五二章 見師第七零二章 箭如疾火第三九四章 凱旋第三五三章 人生之艱第五四八章 驚夜第八一五章 志在千里第一零六六章 青玉案第四十八章 話本第七八六章 如此膿包第一三九九章 蓄勢待發第五三二章 人去屋空第八章 舌綻蓮花滿座驚第一七零一章 架構第一零六九章 惶怒第一四七二章 及時止損第七四九章 攔截第六六八章 百密一疏第三二一章 出場第一四二一章 兵臨城下第一六六一章 集會第一三九九章 蓄勢待發第一二六一章 耳旁風第九九四章 機會第四七五章 人言可畏第一零六十四章 上元燈會第一二六七章 脫困第一五六章 問情第四零六章 涉險第四六六章 顧慮重重第一四五三章 心機艱深第八三九章 計劃第一二一七章 救命稻草第一五五二章 城裡城外第一五四六章 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