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七章 忠心耿耿

呂中天靜靜的看着郭旭,沉聲道:“皇上這話叫老臣無可回答,老臣只想說,楊俊之前,我大周難道便無忠臣良將?楊俊之後,難道我大周便將亡國不成?皇上未免將楊俊看的太重了些。”

郭旭搓着手眉頭緊皺道:“可是外祖父,我大周現如今的情形如此,誰可鎮住三軍?恐只有楊俊一人啊。而且遼人這麼做……定是包藏禍心之舉,難道外祖父沒有察覺麼?”

呂中天靜靜道:“老臣豈會沒有察覺,但即便他們居心叵測,即便這是一個坑,我們恐怕也只能跳下去了。難道皇上認爲,楊俊的性命比我大周的江山社稷還要重要麼?”

郭旭頹然坐倒在椅子上,雙手絞在一起,指甲都在自己的手背上掐出道道血痕來。

“可是……若依從遼人的要求殺了楊樞密的話,朕擔心……天下要亂啊。楊俊在軍中根深蒂固,若是其部下被激而反,豈非中了遼人的奸計?況且,朕如何向天下人交代?這北伐之策是朕擬定的啊,楊樞密和外祖父都是不同意的啊。我的錯讓楊俊受罰,他甘心麼?他肯麼?”郭旭喃喃道。

“皇上,你不覺得正因爲你有這樣的擔心,此次咱們正好要利用這個機會殺了楊俊麼?”呂中天輕聲說道。

郭旭驚愕的看着呂中天,呂中天面無表情,沉聲道:“皇上不要這麼看着老臣,皇上登基之前,我們便談及過此事。皇上當時心裡不也是想的是要將楊俊剷除麼?只不過後來皇上變了心意罷了,皇上和楊俊走的很近,對老臣起了戒心,老臣豈會不知?”

郭旭嚥着吐沫,張口欲言,呂中天卻擺手制止了郭旭的話,輕嘆道:“皇上啊,你是不知老臣的心啊,老臣對皇上赤膽忠心,全力維護,這一點天日可鑑。皇上想一想,從一開始,老臣是不是便站在你這一邊?一步步走到今日,看着皇上登基爲帝,乃是老臣長久以來的願望。老臣曾說過,皇上登基之後,老臣便可退隱歸老,以免被人說成是老臣專權,控制皇上。若非是皇上太過心急,即位的手段太過倉促,以至於皇位尚未穩固的話,老臣早就告老了。老臣不能在這時候告老的原因便是因爲老臣不能撒手不管,將皇上扶上馬之後,老臣還希望能送皇上一程。皇上之所以疏遠老臣,或許是認爲老臣沒能兌現諾言,認爲老臣干涉太多之故吧。”

郭旭忙擺手道:“不是這樣的,外祖父,朕絕非是這麼想的。”

呂中天微笑道:“皇上是不是這麼想的,老臣也不想追根問底。老臣只是盡我所能扶持皇上。若是皇上地位穩固,天下四海清平,老臣早就去享清福了,還留在朝中礙眼作甚?所以,皇上納楊俊之女爲妃,承諾冊其爲皇后,老臣都沒有阻攔。老臣反而爲皇上高興,因爲皇上起碼懂的了平衡之術,皇上越來越像皇上了啊。”

郭旭張了張口,什麼話也沒說出來。原來自己所做的一切,自己的心思都在外祖父的揣摩之中,外祖父心裡跟明鏡一般。

“可是皇上,你沒覺得你拉錯了人了麼?楊俊此人,私心甚重,且左右搖擺不定,非忠心對人之人。國事仰賴於他,勢必會有偏頗。老臣明言,對楊俊,老臣是不信任的。老臣當然可以隱退,但老臣不能見楊俊當權。皇上適才也說了,楊俊任用私人,大周軍中安插了他衆多親信,皇上也擔心他的部下會造反鬧事。那麼試想,如果楊俊當權,他手握重兵和朝政大權,然則皇上是什麼?豈非成了他手中的傀儡麼?正因爲如此,老臣不能走,老臣不能眼睜睜看着楊俊專權,不能讓皇上淪爲其手中的傀儡。若是老臣不管不顧,便是老臣的不忠。所以,老臣即便受到皇上嫌惡,也要留在朝堂之上,便是爲了替皇上看着他。老臣自問還有些威望,起碼老臣在朝中,他還不敢放肆。”

郭旭聽到這裡,看着眼前白髮蒼蒼的外祖父,心中忽然一陣感動。是啊,自己能有今日,正是呂中天的全力提攜和扶持,正是有他在身後撐腰,自己纔敢做出膽大妄爲之事。因爲自己知道,外祖父會替自己解決麻煩。那瘋狂的一天的最後,是外祖父去跟楊俊達成了協議,說服了楊俊。否則自己還能有今日麼?自己後來反而對外祖父生出了猜忌之心,拉攏楊俊對抗外祖父,這實在是太過分了,太不知好歹了。外祖父心裡怕是極爲委屈的,可是他忍着委屈,依舊對自己不離不棄,依舊爲自己着想。他對自己實在是太好了。

“皇上,老臣說這些,不是想要對皇上解釋什麼。更非希望皇上對老臣表達感激之心。因爲,臣子爲皇上着想,爲我大周江山社稷着想乃是天經地義之事,這是老臣的責任。眼下朝廷處在極度危局之中,老臣自然不能坐視不理。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眼前之危機也未必全然是禍。皇上適才自己也說了,擔心楊俊的部下會生亂,這恰恰說明楊俊坐大,皇上也對他有所忌憚。遼人要殺楊俊,或許包藏了禍心,有他們的企圖,但若除了楊俊即可除去朝廷的禍端,也可解決眼前和遼人的危機,達成和議之事,難道不是一石二鳥之策麼?”呂中天堪堪而道。

“可是……”郭旭皺眉道。

呂中天再一次打斷了郭旭的話,沉聲道:“老臣知道皇上的擔心,但老臣認爲這種擔心並無必要。楊俊確實在軍中親信不少,比如邊鎮的諸多將領,西北的袁振乾也是其嫡系親信。但只要理由得當,處置得當,他們便不會有異議。他們是楊俊的親信,但他們更是大周的臣子。”

郭旭皺眉道:“可是如何處置纔算得當呢?朕不能將戰敗之責歸於他身上吧。”

呂中天沉聲道:“爲何不能?皇上要想清楚,眼下大週上下都在等待朝廷對這場敗仗的解釋。三十萬精銳之兵,舉全國之力北征,結果卻落得慘敗下場,楊俊身爲領軍主帥,難道不該負責?皇上莫非要將戰敗之責攬到自己身上不成?莫非也要下道罪己詔不成?他楊俊回京多日,一直在府中養病。既未上奏請罪,也沒有對戰敗之事做出解釋,在老臣看來,他根本沒有想着爲皇上着想,根本沒有考慮皇上的難處。老臣認爲,皇上決定和女真聯盟滅遼的舉措並沒有錯,只是楊俊盛名之下名不副實,辜負了皇上的重託,三十萬精銳兵馬連析津府都沒攻下便大敗而歸,難道他不該承擔罪過?他難道不該給皇上一個解釋。就憑他這種不肯擔責的態度,皇上便不該寬恕他。”

聽呂中天這麼一說,郭旭心中也確實有些惱火。楊俊兵敗之後吐了血,一直到霸州才清醒了過來。回京之後,郭旭體諒他的病情,允許他在府中養病。一晃半個月過去了,郭旭始終沒有得到楊俊的隻言片語的解釋。楊俊既沒有請罪也沒有自責之意,郭旭反而自己責怪自己做出了錯誤的決斷。看起來也許楊俊心裡也是這麼想的吧,他也許還在怪自己呢。否則他爲何都不來見自己一面?後宮楊氏倒是回去探望了一次,但她說楊俊的病情還很重,不能下牀移動,這也許是楊俊躲避責任的藉口也未可知。楊俊是自私之人,他定是不肯承擔這麼大的責任了。他不肯擔責,這責任難道要自己去擔麼?楊俊如果真的這麼想,便是對自己大大的不忠了。

“皇上該去見一見楊俊,他不是纏綿病榻嗎?皇上便親自去探望他。皇上務必要楊俊明白,此戰之責他必須要擔責。只要他主動擔責,後面的事情便好辦了。他自己承認戰敗之責,朝廷處置他他也沒話說。那便不是因爲遼人要殺他,而是我大周朝廷自己追究戰敗之人的責任。他自己主動承擔了責任,朝廷處置了他,軍中將領也無話可說。事後再提拔袁振乾爲樞密副使,讓白奇接任樞密使之職,安撫一些軍中將領,事情便會慢慢的平息下來。若是有人要鬧事,便毫不留情的拿辦便是。只要穩住袁振乾和邊鎮領軍的一批將領,便亂不起來。之後慢慢的剪除其羽翼,整肅兵馬,清理他的親信便是。這對我大周而言,正是有極爲有利之事,正好利用此次契機解決了,何樂而不爲?”呂中天淡淡的說道。

郭旭終於明白了呂中天的用意,他品味着呂中天的話,心中不禁佩服之極。外祖父果然老謀深算,他要自己去和楊俊聊一聊,最好讓楊俊能主動擔責,那麼之後便可利用這一點殺了楊俊。這一手翻臉無情,狠辣之極。事後連楊俊的親信部下都沒有理由生亂,既解決了楊俊坐大的危險,又完美的解決眼前的危機,實在是太高明瞭。

第三八六章 少年的歷險第九九三章 同心第八六七章 圍殺第一五四章 愛恨何物第五零四章 參奏第一四五八章 種種第一六一二章 自願上鉤第八一一章 黑鍋第四九四章 大事終決第七五七章 曲線第五七六章 聯營第一一七九章 震怒第一一一五章 血色黃昏(三)第三八三章 拜別(下)第七一八章 離奇猜測第五八零章 渴睡送枕頭第二七零章 西湖之西第三四二章 意圖第八一零章 脫困第一五四八章 質疑第五四一章 苦中作樂第一六五五章 誰是大首領第二四五章 天堂有路第一四零七章 血戰第一五六六章 近在咫尺第九二九章 真相第五四二章 和盤托出第一六零九章 大首領的堅持第九二五章 誰勝誰敗第五二四章 臭罵一頓第五九二章 同僚第一四二九章 天塹難渡第一三六三章 伏擊第一千零八章 臨朝第五七八章 局面第一三九九章 蓄勢待發第四三二章 搏命第五五七章 意圖(續)第一零六三章 盛事第一四九章 你情我願第一二四六章 故人來第七三二章 大周非典型成功人士第二一零章 伏擊第九六八章 王府晚宴第一五三零章 領會第一六零六章 紓解第五三三章 形勢漸迫第一四四六章 禍心第一六二九章 殺出血路第七一八章 離奇猜測第九零四章 變卦第八零四章 根源第一四零六章 故技重施第一四八三章 怒火第七五三章 王爺之怒第二十一章 亡命之徒第四八五章 酒後真言第五十一章 良機第一零五零章 如臨大敵第一五四四章 找尋第八五七章 危機時刻第一三零八章 酒宴第一五四九章 退兵第三一四章 故人如舊第一三四七章 微妙之局第二十四章 愛蓮一篇動人心第一三七四章 妙計第三三六章 起落第四一一章 極大誘惑第八二三章 生疑第一六七七章 大會第七七七章 蛇蠍之心第一零一九章 師母來訪第一六三五章 一槍之威第五四五章 苦覓芳蹤第一四五五章 窮途末路第二零八章 行動第一二九章 戲弄第四二九章 危機第一六七五章 世事如輪轉第一三一六章 野遊第一六零九章 大首領的堅持第一零九章 迷霧重重第四五零章 不歡而散第一六五零章 大決戰(十一)第一六七一章 驚雷第一二二一章 海中孤島第九七二章 覲見第二五三章 師訓第七七一章 決裂第一三四六章 死法第八零七章 談判第二七四章 混亂之夜(中二)第一三一五章 情重第一四六七章 冒進第一八零章 其人其事第一四零二章 決戰草原之上第一二一五章 瀕海小縣第一六零三章 得計第五八三章 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