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聽了這些話後,他也明白了。郭旭這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了。既然如此,與其反對,不如支持。否則他又鬧出個御駕親征的事情來,以他的領軍才能,十之八九又是鎩羽而歸,到那時反而局面更加的糟糕。現在自己必須要支持郭旭,郭旭在位對自己是有極大的好處的。倘若真要是郭旭倒了,被呂中天重新推上一個言聽計從於他的皇帝,那自己便有大麻煩了。
楊俊給郭旭獻計,讓他在某些事上退讓,不至於讓呂相生出怒火來。比如說,三司使的人選上,他可以讓呂天賜就任。雖然這之前有人提出讓呂天賜擔任三司使時被郭旭當場呵斥了回去,但顯然這是呂中天的心思。他想要自己的寶貝兒子能在朝中有一席之地,所以授意手下官員提出來試探郭旭的。那麼現在,皇上大可同意這項任命,讓呂中天得些他想要的東西。在某些重大政策上,也要遷就呂中天。正所謂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呂中天也不傻,他應該會因此對皇上的出兵計劃不再激烈的反對。倘若他還是反對,那便是他的不對了。
楊俊還說,倘若呂相還是執意反對的話,皇上可以以退位相威脅。這會讓呂相揹負巨大的聲譽危機,就好比告訴世人,呂中天要挾皇上,逼着皇上退位一般。呂中天一定不會願意揹負這樣的名聲,那樣的話,他便是不忠不孝之臣了。會成爲衆矢之的,當代董卓云云。
郭旭全盤照做。呂中天無可奈何。他本就不是堅持原則的人,在這件事上他知道自己再堅持下去會招致郭旭的嫉恨,反而會將郭旭推向楊俊的懷抱。呂中天不得不表態同意這個冒險的計劃,但他提出要求,必須要做好周密的安排,並且要保證有相對的把握。如果事情有變故,必須立刻終止計劃,亡羊補牢。比如說,女真人明顯實力不濟的時候,大周必須立刻撤兵做好防守,而不要一條道走到黑,必須要保證大周自身的安全爲要務。
郭旭自然是全部答應。郭旭的目標很簡單,計劃實行起來,大軍出征之後既成事實,便再無退路了。郭旭這一次是不會收手的,他要完成自己的偉業,這對他太重要了。當計劃成功之時,他便是不受任何人擺佈的一代聖君,天下都是一片讚頌之聲,而再無人對自己橫加指責。否則,自己不但受制於身邊人,還要受制於天下百姓的輿論攻擊,自己的皇位便永遠也不可能穩固。
達成了妥協之後,郭旭和呂中天楊俊三人倒也不含糊。爲了籌措足夠的錢糧,郭旭在年前下達了聖旨。借用北方大雪,京東西路賑濟不力之名,強行向南方各路攤派了高達一千萬兩銀子的巨大數目的所謂賑濟稅。
南方各路州府叫苦不迭,但是這是皇上的嚴令,他們也只能照辦。如何籌措這些銀兩呢?便只能是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了。最後這一千萬兩銀子全部消化在百姓身上。
這還罷了,郭旭還將手伸向了在京的豪門,甚至還有皇親之家。本來現在已經是太后的梅妃的生辰是明年春天,但郭旭硬是以母后生辰的名義要求京城豪族獻禮道賀。京城各大豪族豈敢違背,明知是皇上訛詐,卻也不得不掏腰包獻上貴重的禮物。數百家豪族獻禮,摺合銀兩高達四百餘萬兩。
這些無恥的辦法來錢比當初方敦孺和嚴正肅的變法措施還要快,這讓郭旭不禁自鳴得意。郭旭進一步的認爲,大周不是沒銀子,民間極爲殷實,只是富了百姓,窮了國庫罷了,這種局面要進行改變。
不僅如此,郭旭還抄了京城鉅富康平郡王郭剛的家。康平王郭剛是郭氏藩王,但他並無行爲不當之處。他平日只是聲色犬馬過日子,爲人也豪爽的很,頗有些名望。郭旭治他的理由是,他曾經有意收購林覺開設的大劇院,並多次前往觀看劇目,有和林覺交往的嫌疑。林覺反叛之後,郭剛沒能主動交代和林覺的瓜葛,心懷鬼胎。
郭剛當然不肯承認,其實郭剛和林覺只有一面之緣,便是在去年的上元燈會上隨駕,兩人之間甚至沒有說過一句話。但是被郭旭盯上了,那還有道理好講?郭剛雖然不肯承認,但一大堆刑罰和一大羣不知哪裡冒出來的知情者的指控瞪着他,郭剛見此情形,知道識時務者爲俊傑。最後,郭剛同意拿出全部家財恕罪。郭旭就這麼硬生生的從郭剛手裡訛出了六百多萬兩銀子。一個郭氏郡王,豪奢鉅富一下子成了窮光蛋。不但王爵沒了,所有的財產都沒了。
郭旭自鳴得意,大大吹噓他爲籌措軍費的種種得力手段之事,他卻忘了,本就已經聲名狼藉的他,連皇族內部也全部恨他入骨了。因爲郭旭簡直六親不認,毫無底線。這樣的人已經不值得皇族內部的擁護了。
郭旭對計劃信心滿滿,否則他也不至於如此不顧一切。他心裡是知道這麼做會激起民怨和豪族皇族的怨憤,但他將所有的一切都押在了滅遼這件事上。他認爲,只要能滅遼,所有的怨言和不滿都會煙消雲散。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遼人完蛋之後,大週上下還不將自己奉爲神明,沒人再敢挑戰自己的神威。
郭旭也確實爲此絞盡腦汁,他答應了遼人出兵十萬助他們滅女真人其實便是陰謀的一部分。他是要撐着遼人麻痹大意,讓這十萬大軍搞突然襲擊,打遼人一個措手不及。就連楊俊和呂中天也不得不承認他這一手陰損毒辣,如果真能奏效的話,造成的破壞性極大,極有可能達到難以想象的效果。或許還真的能給遼人帶來滅頂之災。
軍費的問題便通過這種方式得以解決。兩千多萬的軍費怎也夠支撐一段時間。錢糧一旦到位,楊俊便也再也不用擔心後勤供給了。這等於給勝利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接下來要解決的便是軍隊本身的問題。楊俊這一次不敢託大,這可是滅國之戰,得全力以赴才成。楊俊知道燕雲邊境數十萬兵馬的現狀,所以他提出了精選精銳廂兵的計劃。從燕雲邊境七八十萬兵馬之中精選出三十萬兵馬,這三十萬兵馬便是邊軍中的精銳。不但如此,楊俊提出要求,在盔甲兵器這些裝備上,這三十萬兵馬必須和禁軍看齊。一時間哪怕湊不齊這麼多裝備盔甲兵器,那麼便是在禁軍身上扒了去也得湊齊。各種先進的攻城器械,大周最好的戰馬,以及各軍中最有名氣善於領軍的將領也要全部隨時徵用。
這麼做其實有些過分,這是要打造三十萬比禁軍還要精銳的兵馬,而這些人將全權接受楊俊的統率。一般人提出這樣的要求會立刻遭遇衆矢之的般的彈劾,因爲這麼做會讓人生出不好的聯想,認爲有不良的企圖。但是,楊俊提出來之後,郭旭卻絲毫沒有任何猶豫的答應了下來。因爲很簡單,郭旭必須要取得戰爭的勝利,決不能有任何的差池。相較於楊俊提出這樣的要求的危險而言,戰敗的危險更加的讓人難以接受。楊俊要集中所有的最好的資源給那三十萬大軍,其目的也是爲了打贏和遼國之戰。此刻郭旭要是再對楊俊猜忌,那其實是自毀長城之舉。郭旭其實很清楚的意識到了這一點,也清楚的明白孰輕孰重,所以即便有人在耳邊嘀咕這些事,他依舊毅然決然的答應了楊俊的要求。
在新年之後的近三個月裡,郭旭將所有的精力都幾乎花在了出兵遼國這件事上。而大週上下,也隱隱感覺到了一種山雨欲來的徵兆。即使這件事在朝廷上下屬於絕對的機密,但許多不同尋常的舉動卻是無法解釋的。
這三個月裡,郭旭又相繼派出了三撥人跟女真人再三確定盟約,並且確認了雙方作戰協同的一些細節。而明面上,郭旭則對遼國信誓旦旦,告訴他們,大周和遼國是兄弟之國,自己一定會出兵幫他們平叛。待天暖雪化,氣候適宜之時,便是他出兵助他們一臂之力之時。
三個月的時間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眼看着冰雪消融,天氣變暖。當汴河兩岸的楊柳隱隱發綠,來往的船隻已經變得稠密之時,大周樞密使楊俊也率其親軍營兵馬踏上了北去的旅程。沒有大規模的歡送,沒有熱烈的誓師大會,郭旭只在前一天晚上召楊俊進宮,和自己新納的楊貴妃一起吃了一頓家常晚宴。晚宴上郭旭關於作戰的事情也沒說幾句,只家宴結束之時敬了楊俊三杯酒,所有的囑咐和期許以及勉勵之言,都在這三杯酒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