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胭脂馬,臥槽否?

越國大夫曳庸此次訪楚,受到的接待規格遠比上次皋如大夫要高的多。越國在吳國腹心處,如果越人能和楚人聯手,那麼費無忌的底氣便要壯得多。

越人被吳國敲榨的不輕,燭庸在越國時更是如同太上王一般,對越王允常也呼來喝去,氣得允常當面裝熊,背後暴跳,當初勾踐或父王病重,爲人子者當奉孝牀前,這回倒真被燭庸氣病了。兩國都和吳國有着數不清的恩怨,自然是一拍即合。

費無忌與越人秘密簽訂了攻守同盟合約,又把吳國已和宋國結怨的事情說了出來。曳庸本是詭智之士,一聽費無忌說起宋國與吳國因彭城的歸屬問題產生摩擦,不禁雙眼一亮,頓覺機會到來,忙向費無忌建議,把宋國拉進他們的同盟,由宋國向吳國發動攻擊,吸引吳軍北上,然後楚越聯手伐吳,縱然滅不了吳國,也能重挫慶忌威風,報此一箭之仇。

費無忌本有心拉宋國入夥,只是沒有想到曳庸這樣毒辣的計謀,聽他一說,正合己意。慶忌如今已經連着釋放了三批楚國權貴回來,這些權貴都是當初囊瓦一手遮天時在楚國數得着的上卿、世族,人人有權有勢,論資歷、論權勢,本不在他之下。

如今他取囊瓦而代之,做了楚國令尹,連楚王和楚太后也要看他眼色行事,權勢熏天,尤勝囊瓦當年。可是這些楚國老臣們卻沒領教過他的厲害,當初在楚國時他們本是平起平座的人物,如今他們在吳國做了一年多的“客”,回國之後卻發現自己的職位權勢都已被別人取而代之,他們豈肯甘休?

這些人中那些世家之主們,繼位者是他們的子侄,如何重新分配權力倒還好說,老家主回來了,子侄們不管心裡情不情願,大多也只把權力交出來,個別不願交權的,家族內部便出現分化,內鬥不休。

這些事一時還鬧不到費無忌頭上,可是那些靠巴結費無忌上位的權臣們卻不是那麼好說話的,他們是靠巴結費無忌獲得的權力,豈肯輕易把官職再讓出來。而且他們都是費無忌一黨,費無忌也不甘心換上一班未必肯聽他話的老傢伙。

這些老傢伙們能量卻不小,整日介在郢都城串聯舊部惹事生非,換着班兒的跑上門去找費無忌談心,弄得費無忌不勝其煩,最近迫於無奈已搬出郢都城,打着避暑的旗號搬到渚宮釣魚閣去住了。

這些老資格的權貴們豈肯善罷甘休,費無忌一走了之,他們便去找太后和楚王哭訴,時不時還在酒肆勾欄人衆較多的地方痛罵費無忌一番。這些人資歷、威望都不小,費無忌也輕易動他們不得,費無忌如今正爲此事煩惱呢。

如果真能伐吳成功,那麼他便帶這件煩惱事也解決了。一旦伐吳得勝,他爲楚國報了闔閭攻陷郢都的一箭之仇,聲望之高必然傾蓋天下,到那時這些老臣們在他面前便沒有資歷可言了。再者一旦伐吳成功,隨同自己伐吳的這些大夫們個個都有大功在身,到那時他們身居高位便名正言順,那些失勢老臣還沒臉再來討官討權麼。

一念及此,費無忌忙讓曳庸先回越國與越王允常聯絡,敲定共盟伐吳的細節,一面派出心腹之人快馬趕赴宋國去探他們口風,如果宋國果真與吳國起了爭執,便聯絡宋人,設調虎離山計共謀吳國。

費無忌一副如意算盤打得劈嚦啪啦直響,嬴蟬兒建國之事也已緊鑼密鼓地提上了日程。慶忌與衛夫人南子聯絡,通過南子與宋國國君取得聯繫,授意宋國與他配合,雙方邊軍故意製造摩擦,然後趁着風聲四起造成兩國大戰一觸即發的假象不斷向吳宋邊境增兵。

衛宋兩國得吳國之助,說服秦國出兵,他們最強大的威脅晉國即將分崩離析,投桃報李之下,對吳國要他們配合演戲的這麼一點小小要求自無不允。

慶忌此舉的真實目的卻在東夷和楚越。這是一石二鳥之計,增兵彭城,便與東夷近在咫尺,萬一嬴蟬兒登基受阻,那便出動大軍武力鎮壓。如果東夷順利到手,那便“擴大與宋國之間的邊境戰爭”,引誘楚越兩國出兵攻擊他的吳國大本營。

五月初一,還有四天便是毒月惡日,五月端午,傳說中邪佞當道,五毒並出的日子了。慶忌登上高樓,眺望西北,想起秦國出兵、六卿分晉的壯舉,不禁心潮澎湃。只可惜這個時代,沒有戰地記者,也沒有聲訊傳輸,等到那邊發生的大事詳詳細細傳到他的耳中來,最快也得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慶忌自做吳王之後,大多數時間都困在宮中,不是與羣臣商議國家大事,便是後宮與諸位美人享受閨房之樂。這樣的日子聽起來固然美好,可是大魚大肉天天吃也有膩的時候,過了近一年的安穩日子,他現在倒有些懷念親自帶兵戰場廝殺的歲月了。

可是他深知如今身份已不容他親登戰場,那顆心蠢蠢欲動了半晌,終於想到了一個可以合理出宮的理由:巡狩邗邑。

一國之君出巡自己的領土,天經地義,這總沒人干預了吧?邗邑是原來吳國與江北勢力接壤的最前沿,是吳國重要的邊防重鎮。大王巡視軍事重鎮,理由說的過去,再加上現在與宋國戰雲密佈,大王不能親臨前線,那麼親臨北方軍事重鎮,看在周邊諸國眼中,也是鼓舞軍心士氣的舉動。

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凸顯吳國對彭城的重視和志在必得,這樣下一步吳國“傾巢而出,北上同宋國決戰”,纔不顯得突兀,以勾踐、費無忌等人之奸詐,纔不會察覺其中有疑。

此外,一旦東夷建國成功,國家新立,嬴蟬兒不可能馬上便離開東夷赴吳國見他,那麼他便可以就近在邗邑與東夷女王會唔,以兩國君主的身份,議定兩國盟約,確立主從關係。

慶忌興沖沖地把他的理由對孫武、掩餘等人說了,他們果然沒有再找什麼理由阻止慶忌的行程。最後朝臣們商定,調上將軍荊林自武原駐地趕到姑蘇駐防,由相國孫武主持朝政,因他尚無子嗣,由王后和三位王妃共同秉國。

車駕在宮門外等候,五十輛戰車,三千甲兵將慶忌的王車圍得風雨不透,只能遠遠看到王車頂上的黃羅傘蓋。前後還各有兩千精兵,出兵時將與慶忌的中軍隔着三裡之遙前後策應。

慶忌坐在四面敞開夏日乘坐的王車上,手指輕輕叩擊着車轅“篤篤”直響。天氣太悶了些,江南水氣重,天一熱氣來好象蒸籠一般,慶忌在有冰雪降溫的宮室裡待慣了,忽然跑到炎炎烈日下竟有些不習慣了。

他看看筆直地站在烈日下的吳國士兵們,汗水沿着他們的額頭涔涔而下,身上的輕便皮甲被陽光曬得滾燙,但是他們紋風不動,保持這樣的姿勢已經站立了許久。

“唉!我當初也吃過這樣的苦頭啊,如今才過了大半年的安逸日子,坐在傘蓋下面還覺得辛苦,這真是有儉入奢移,由奢入簡難啊。”

慶忌感慨着,扭頭看看宮門方向,不禁略略皺眉。小蠻那個丫頭在搞什麼鬼,寡人這就要率軍出狩,巡視邊疆去了,她卻還要自己等着。

方纔王后季嬴率後宮嬪妃在鸞鳳宮前爲大王餞行。慶忌與季嬴還是沒有私下見過面,更沒有說過一句體己話,現在兩個人真有點像小孩子鬥氣,慶忌看到季嬴時再也不是感覺厭煩,而是感覺十分有趣了。

他相信季嬴現在對他也不再幽怨憎恨,同樣在盼着他能回心轉意,兩個人偶爾看對方一眼,從彼此的眼神讀出的都是特別的味道。他們本來是素不相識的一對男女,可是因爲鬥氣,反而莫名其妙地有些熟悉感來。

慶忌出發在即,宮中嬪妃相送,大庭光衆之下,兩個人也說不出什麼別的話來,季嬴按照後宮禮儀,恭賀大王出行順利,身體康泰之後,奉敬水酒三杯,便乖乖巧巧地退了下去。慶忌正要出發,素來沒有王妃樣子的季孫小蠻卻跑到他身邊耳語了一句:“大王,在宮外再等片刻,有好東西送你。”

“什麼好東西?”

“嘻嘻,快做好了,等你見了就知道了。”

小蠻扮個鬼臉退了下去,瞧見他們親暱無間的模樣,季嬴眼中不禁閃過一絲羨慕,但是當慶忌再向她看去時,那雙眸子清明平靜,卻看不出絲毫波瀾來了。

此時已經過去好幾個片刻了,還不見小蠻說的“好東西”,慶忌有些耐不住了。他叩擊着手指,正不斷扭頭看向宮門,忽見申生、舒克兩個貼身寺人各自提着一隻漆花竹籃飛也似的跑了出來。

“大……大王……,東西……送……送來了。”舒克擡袖抹了把額頭的汗水,氣喘吁吁地道。

“哦?是甚麼東西,呈上來給寡人看看。”

“是是!”申生急忙到了近前,揭開食蓋,雙手高舉將竹籃呈上。

慶忌一看,不由驚咦一聲。只見籃中竟是幾味看起來讓人頗有食慾的小吃。

“這是……”

“這是王后陛下親手做的,王后說,大王遠行一路辛苦,路上食宿不便。如今將近中午,特做幾味小吃,請大王路上品嚐。”

“喔……王后做的?”

“是是,王后陛下說,這是‘餱糧’,用石子燙烙做成的食物,酥脆荃香,耐久儲藏。”

“餱糧,這不就是後來的石子饃麼”,慶忌掰下一小塊放進嘴裡,越嚼越香,慶忌不由微微一笑:“看不出,那匹胭脂馬,居然還是入得廚房的人物,有這樣的好手藝。”

石子饃是中國烹飪史上“石烹階段”創造出來的一種食物,西周時把它稱爲“餱糧”,到了唐代被稱爲“石鏊餅”,那時可是做爲皇帝的貢品常年進獻朝廷的,是一種口味極好,又適宜外出攜帶的乾糧。而且易於消化,便連病人、產婦也常常食用。

“大王,這是‘粉餈’,用糯米和豆沙蒸成的糕餅,王后說,這也是秦川特色,特供大王享用。”

慶忌一看,果然不愧是被季嬴苦心挑選出來的關中小吃,這樣東西后世也不曾斷絕,便是後來稱爲“甑糕”的東西,只不過後來裡邊又加了一樣配料紅棗罷了。一樣食品能傳承數千年而不絕,生命力如此強大的東西,口味自然不會差了。

慶忌眼中露出了笑意:“這個丫頭,賠禮的法子倒也有趣,居然曉得素手調羹湯來取悅自己郎君。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呵呵,這兩樣東西一下肚,再見到她時,可不好意思再板着臉了。”

舒克也把自己捧着的監子奉上,又道:“因大王遠行,王后精心挑選,做了幾味可口的食物。奴婢這一籃(魚旨),也是王后陛下剛剛做好的。”

舒克這一籃東西,慶忌更是眼熟,裡面分明便是壽司。當時叫(魚旨),(魚字旁的旨,現在此字在字庫中已經沒有),漢代叫做(魚乍),因爲這種食品易於攜帶,適合做爲旅途中的食物,因此唐代時,日本來華商人學會了傳回國內,宋朝時這種食物還大行其道,但是到明代時,就徹底從中國人的菜譜中消失了,反而在日本大行其道。

這幾樣食物看來是季嬴頗費了番心思精心挑選出來的,既易於攜帶和路上食用,又誘人食慾。慶忌心情大好:季嬴這個丫頭本性不壞,但是性格太驕縱了些。若不受這教訓,以後不但總要對自己指手劃腳,怕是與搖光諸女,也難以相處融洽。這次如果管不住她,斜枝歪杈越長越粗,兩夫妻早晚同牀異夢,離心離德。

費無忌是要打的,但那不是由該由她來說的話,而且她的立場太成問題,絕不能姑息養患。而期望通過道德自律和不厭其煩的說教想達到公事不入私門的效果,和想靠吹枕頭風來勸貪官們清廉一樣,純屬畫大餅充飢,必須從制度上徹底禁絕。這次防患於未然,讓她知道了胡亂干涉朝政的嚴重性,相信即便少女脾氣忘性大,她以後也會汲取這個教訓,不敢過於放肆。

孫武率羣臣拱揖賀道:“王后賢淑……”

“嗯嗯!”慶忌忍笑點頭:“回去告訴王后,就說……這樣做……的食物,很合寡人的口味,哈哈哈哈……!”

第7章 有美一人 清揚婉兮第214章 刺客行第105章 暗潮涌動第172章 命如蟻第247章 我不是金魚佬第292章 大鵬斂翼候風雲第234章 兵臨城下.第242章 選賢任能.第110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190章 天下亂第260章 人倫之常第185章 說服第48章 坦誠相見第253章 訓妻第19章 出遊第62章 男兒自有男兒行第252章 雪後覓芳蹤第126章 心思第261章 佳人有約第10章 漆城第37章 欲拒還迎第198章 小試身手第130章 新君之爭第292章 大鵬斂翼候風雲第166章 磨劍霍霍第115章 亂局紛紜第85章 忙碌夜第59章 荒唐一夜第28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50章 永恆話題第175章 反擊第240章 情與理第251章 內政外交.第203章 設伏第107章 忽悠第222章 人要夠狠第144章 鳥爲食亡第165章 政爭第192章 交鋒第100章 壯士!第288章 楚國風雲第58章 季孫子斯第23章 投懷第167章 暗流洶涌第9章 新生第165章 政爭第225章 伺機第126章 心思第60章 夜探叔孫第53章 雄性戰爭第274章 如火如荼第237章 廷議國策第101章 一代奸雄第159章 同船共渡第74章 女女戰爭第170章 決定第6章 邂逅第238章 盤點家底.第100章 壯士!第225章 伺機第138章 爭鋒第287章 不塞不流,不破不立第199章 破敵銳氣第253章 訓妻第216章 齊人之“福”第21章 投效第102章 歸來第165章 政爭第256章 失和第169章 選擇第85章 忙碌夜第206章 搗其腹心第11章 遊說第209章 家國兩難第42章 魯國三桓第183章 有志一同第184 兵破郢都第17章 盜謀第16章 家國一理第293章 夜行第55章 宴飲之樂第96章 十步殺一人第199章 破敵銳氣第239章 後宮天下事第266章 策反第161章 餘桃之子第68章 天下熙熙第216章 齊人之“福”第82章 請見小姐第269章 吞越計劃.第21章 投效第79章 野性難馴第243章 流放與出使第206章 搗其腹心第245章 各懷心機第99章 斬首第141章 明月何灼灼第163章 別後情形第145章 大唱雙簧第287章 不塞不流,不破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