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所謀者何

割讓城池,非南子一人可以作主,她需要將她與吳王慶忌達成的協議傳回宋國,由乃父宋國國君決定。南子將事情經過和她的分析詳詳細細地寫下來,直至第二日才由心腹帶往宋國,而在此之前吳國的耳目司人員已經奉命加強了對衛宋和晉國的偵伺。

慶忌以成碧的商業網絡爲基礎搭建起來的情報網既龐大又有效率,其中既有流動往來、刺探返報的行商,又與與之有利益往來的當地國人、士子,而行商在當時能爲相互獨立的各國交換彼此所需的他國物品,繁榮當地經濟,是各國不可或缺的人物,不但深受各國歡迎,而且那些大商賈們交往的多是高官貴人,不但身份能得到充分掩飾,要從各種渠道獲得情報也是易如反掌,甚至可以微妙地影響各國的政治和外交。這支非戰之兵的力量極受慶忌重視,在他的親自主持下,以國力支撐,變得日益強大起來。

很快,耳目司的情報陸續送回,其中有衛宋兩國和晉國的軍事行動、有些什麼政治方面的活動,哪些高官世卿之間來往密切,甚至哪位大夫最近舉報過幾次盛大宴會,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慶忌手下的人將這些消息彙總整理,呈報給慶忌,有關衛宋與晉三個國家不同側面的描述在他的眼前漸漸完善起來,使他對這三個國家近來的動向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衛宋兩國聯軍確如南子所說,對晉作戰屢屢失利,尤其是秦楚和晉國之間的戰爭不了了之後,晉國對衛宋的攻勢有所加強。公子朝察覺南子對他的殺機,惶惶不可終日,好在宋國統軍將領軒轅衡和衛國統軍將領公孫拔雖受南子示意,但是這兩個人都是守正不阿的君子,不想倉促殺掉公子朝,惹來衆將非議。因此都想找個更好的機會,以便名正言順地除掉公子朝。

公子朝因此得了喘息之機,密派親信與晉軍進行接觸,在得到趙簡子願意接納的答覆後,于軍前反戈一擊,投了晉國。反引晉軍攻入衛國,甚至一度攻到衛國舊都朝歌,與如今的都城帝丘也近在咫尺,慌得北宮喜、褚師圃等人甚至做好了棄城而投地準備。

衛國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兩派勢力之間的鬥爭更形激烈,北宮喜援引齊豹下臺的前例,追究公孫拔戰事不利的罪責,嚴重打擊了忠君派的勢力,重新起用了齊豹。齊豹與他本是一黨。彼此共榮共損,用他自然

比用別人放心。

而且齊豹被削去要職之後,往日威望大爲下降。朝中許多舊人都改換門庭,投了北宮喜,如今他被北宮喜再度提拔重用,雖權柄深重,卻已不能對北宮喜構成威脅。

重新組織並進行勢力分配地北宮喜一派勢力大熾。憑心而論,他們這一派也只是想把持更多的權力而已,做爲衛國世卿,他們家族的利益同衛國的利益密不可分,他們無論是主觀上還是客觀上。都絕對不想對衛國造成損害,因此一旦掌權,爲了衛國的命運倒也竭盡全力。

由於衛國數百年來一直由齊氏、北宮氏掌軍,在軍中枝系縱橫,人脈龐大,也只是近二十年來才被衛侯胞兄公孟弼奪了他們的大權,根基力量未受損害,如今重新把持大權,很快就能把全國軍隊牢牢控制在他們手中。對內固然確立了他們在官場上的不敗地位,在對晉戰爭中,也發揮出了比以前更強大的戰鬥力。因此晉軍雖攻入衛國,卻也遭受了衛宋聯軍的竭力抵抗,攻勢已經趨緩,並不像南子所說地已有傾覆之危的局面。

可這些情況。都是最近才發生地事情。按照正常情形。遠在東海之濱。又忙於楚越東夷之事地吳國想要完全瞭解。絕非一時一日之功。南子萬萬沒有想到吳國竟有如此龐大地情報網絡。可以迅速地把衛宋與晉地軍事情況瞭解地這麼清楚。南子失算。便失算在這裡。但是這也談不上是她地過錯。在此之前。天下各國。尚沒有一個國家如此重視情報工作。甚至還專門成立情報機構。南子按照各國地正常情形猜測吳國對西北戰局地瞭解程度。亦不爲過。然而不管如何。慶忌畢竟是對那邊地情形有了詳細地瞭解。

耳目司送回地情報。除了這種無法掩飾地軍事動態。在政治上了解地直接情報有限。他們瞭解地都是各國舉足輕重地大人物近來地動向。哪家舉行過盛大宴會。哪家與哪家來往密切。哪家遣使離國。與他國要人接觸頻繁等等。

這些情報就需要慶忌進行詳細分析。從這些蛛絲幻跡去揣測這些各國要人可以能採取地政治措施了。

議政殿中堆滿了來自三國地方方面面地情報資料。慶忌、孫武、文種、掩餘、英淘等人各自埋頭在一堆堆書簡、布帛秘信之中。不時就他們地分析與別人交談幾句。偶爾還會開幾句玩笑。君臣其樂融融。關係十分融洽。

文種看着手中一份竹簡。沉吟道:“大王。這位衛國君夫人南子。很是了起啊。看她近來頻頻往返於衛宋兩國之間。私下接觸許多手握重權地大夫。行蹤很是詭異。北宮喜、齊豹、褚師圃一派重握大權後不斷削弱忠於衛侯地勢力。他們自己則投向南子一方。從種種跡象分析。衛侯實質上已經被他們軟禁在宮中。政令不出宮門。如今南子纔是名符其實地衛國之主了慶忌微微頷首:“嗯。這個女人。一向頗有手腕。衛侯荒淫無道。疏於政事。北宮喜等人既想長久把持衛國大權。又沒有膽魄能力取而代之。就必須捧出一個既要依賴於他們。又能名正言順地控制衛國地人。自然

與南子一拍即合。各取其利。

呵呵。可笑她還扮成一副楚楚可憐地模樣來欺矇寡人。衛侯與她貌合神離。彼此勾心鬥角久矣。如果她真地不容於衛侯和宋公。怎麼可能以一國君夫人地尊貴身份秘密離衛赴吳。怎麼可能連衛侯地親信彌暇都受了她地控制?”

英淘笑道:“大王慧眼如炬,自然

不會受她矇蔽,不過若換了其他人,見那美人兒梨花帶雨、弱不禁風地模樣。早起了憐花之意,怎麼還會懷疑她別有用心呢?”

慶忌一笑,正想打趣幾句,心中忽地一動:“只怕英淘一語中的了。若不是孔丘見南子地故事在歷史上大大有名,作風荒淫、卻美貌動於天下地南子以另外一種面貌在史書中存在了數千年,自己看她時始終保持着幾分理智,恐怕早被她的淚水和柔情所打動,未必便能想到這一層。

文種一本正經地道:“她是不是有意誇大她的困境並不重要,或許只是爲了激起大王憐香惜玉之心而慷慨相助也不一定。重要的是。她的目的是不是僅僅爲了讓秦人拖住晉人地後腿,從而迫使晉人答應休兵罷戰。如果僅僅爲了這個理由,恐怕宋人未必肯答應割讓城池。”

孫武撫着鬍鬚道:“可是大王提出割讓城池的條件。南子甚至不曾反駁一句,便很乾脆地答應將此事告知宋公,顯然在她心裡是已經答應了這個條件,而且覺得這個條件對她所得到的,是值得的。”

慶忌摸摸鼻子,心道:“兵聖這回可猜錯了,南子雖未直接拒絕,可是卻曾以色相誘,想讓我放棄這個條件呢。只是……傾城之姿固然讓人心動。拿一座城去換,寡人有點捨不得而已。”

“嗯……,南子……,此女風情萬種,國色天香,姿容自不待說。可她眸清如水,眉眼端莊,實不像個羅裙易解的蕩婦,衛侯好男風。只求她不要干涉自己的事情,南子若要穢亂後宮,衛侯根本不會去理會她,她只要勾勾小指,不知多少儀表堂堂、魁梧健力的公卿大夫願意拜倒在她石榴裙下,可是據我的瞭解和得到的情報,她卻從不曾有過甚麼面首,迄今爲止,也只喜歡過公子朝一人而已。若非用情之深。如今也不會以恨他入骨。她在吳膾居小樓之中對我投懷送抱,只是想以色誘達到目地。還是半真半假,對寡人動了心思呢?”

想到這兒,忽回味起南子芬芳可人的雙脣和她嬌盈銷魂的肌膚觸感,不禁頰齒留香,指尖上又泛起酥酥地感覺,慶忌撥開竹簡,俯頭看向漆的發亮的桌面,以案爲鏡,向鏡中的自己挑了挑眉尖,擺出一個很陽光很俊朗的笑容。

“啪!我知道了!”公子掩餘一聲大喝,把慶忌嚇了一跳,胳膊肘兒一拐,堆得小山似的竹簡嘩啦啦倒了一片。

孫武、文種、英淘都從書簡堆中刷地一下擡起頭來,抻長了脖子向他看去,異口同聲地道:“大司徒發現了甚麼?”

掩餘興奮地道:“南子近來頻繁接觸衛國忠於她的一派大夫,而且多次接見軒轅衡,還幾次返回宋國。她以前返回宋國時,多棲於宮城之中不出宮門一步,而這幾次呢?從情報上看,她不但多次出宮,還以宋國長公主、衛國君侯人的身份設宴款待宋國公卿。從這名單上看,受她邀請的,都是宋國舉足輕重地世卿高官……”

孫武迫不及待地問道:“那又怎麼樣?”

掩餘長長吸了口氣,鄭重地道:“南子,迫不及待地想與晉人休兵罷戰,是因爲……她迫不及待地要動手了。”

慶忌幾人面面相覷,半晌之後,慶忌才茫然道:“大司徒,你說南子要動手了……,呃,她要對誰動手了?”掩餘挺起項背,昂然說道:“南子心志極高,又擅權謀,必是聽說東夷蟬兒要建國稱王,於是也想起而效之,合併衛宋,自立爲女王。”

慶忌等人被掩餘公子如此天馬行空的創意雷得外焦裡嫩,一個個目瞪口呆,半晌不能作聲。

掩餘見狀解釋道:“南子如今實際上已經掌握了衛國。而宋國呢,宋君素無大志,世子年幼,南子長袖善舞,以她權謀手段,要得到公卿支持,尤其是以衛宋合併相誘,必能使得大多數宋國公卿向她效忠。而且。軒轅衡如今正領兵在衛國作戰,爲抗晉人,宋國已派出了幾乎全部的人馬,都在軒轅衡掌握之中,南子若許以高官厚祿,唔……說不定她還犧牲了色相。只要誘得軒轅衡投靠了他,只要晉人收兵,立即揮回國,哪怕宋國不唾手可得?衛宋兩國的來歷,大王和諸位大夫都一清二楚,要合併兩國,實是輕而易舉。”

掩餘是姬姓後人,因此這番話說的有些含糊不清,不過在場諸人都聽的明白。雖說周人得天下後。一直不遺餘力地貶低商朝,但是在場諸人大多是博學廣聞之士,自然

知道其中真相。

當年帝辛(紂王)繼位時。商朝已經漸漸沒落,但帝辛堪稱雄才大略之主。文治武功,非同一般,他竭盡所能,大力發展工商,使商王朝再度復現了中興盛世。這是不爭的事實,直至後來的亞聖孟子,談及他時也不得不讚他有故家遺俗,流風善政。

當時商朝最大的敵人便是東夷。東夷時常入侵殷商,擄掠庶民百姓。商朝自自武丁至帝乙幾個朝代雖多次討伐,均未徹底制服東夷。帝辛繼位後,欲謀長治久安,遂大力鑄造青銅兵器,親率傾國之兵東征夷族,一直打到大海之濱,擄奪了許多夷人爲奴,征服了大多數東夷部落。

然而。此時西岐武王姬發卻聯合懷有二心地諸侯們趁商朝內部空虛,突然造反,帝辛正率大軍在外,倉促聞訊來不及率大軍趕回,只得輕車簡從奔回朝歌,倉促組織充當奴隸地外族俘虜保衛都城。

兩軍交戰時,那些主要是來自東夷的奴隸不願賣命,結果戰場倒戈,饒是如此。商人軍隊仍堅持了幾天功夫。可惜帝辛自恃強大,一直未曾在意國都防禦。都城朝歌沒有城牆,僅有一條壕溝,這少數精兵難敵周人攻擊,最終周軍殺入朝歌,帝辛英雄末路,無奈於鹿臺自焚,商朝就此覆亡。

但帝辛死後,商人並未都向周人屈服,起義軍此起彼伏,周公旦親率大軍,平定叛亂,最後將最頑固的殷商叛軍集中在一起,然後將其中的公卿貴族全部遷往如今的宋國地方,立殷帝后裔爲國君,以安撫民心。而普通國人、家奴們則全部留在殷商舊地,仍以朝歌爲國都,派了一個姬姓宗室公子爲君。周圍建同時立了三個諸侯國,用來監視殷殷人。

至此,纔算是徹底平息了殷人之亂,但是衛國國君是宗周後裔,百姓子民卻全是殷商後人。爲求江山穩固,所以衛國國君一直與宋國走的極近,而且互相聯姻,藉此羈縻殷人,使其不生反心。兩國子民全都是殷商後裔,同宗同祖,所以一直以來也比其他國家地百姓親近的多。

宋人本是衛人故主,如果以衛宋合併煽動宋人地民族情緒,地確很容易得到大多數人擁戴效忠,而且軒轅衡正掌握着宋軍主力駐紮於衛國,如果能使他效忠,要武力奪取宋國政權也容易的很,而且一旦除去衛侯,要合併兩國,來自下層地牴觸將非常之小。

不能不說,掩餘這個創意雖然有些異想天開,不過理論依據卻十分充足,而且以南子現在的勢力,要做到這一點也大有可能。但是慶忌總覺有些太過荒誕,南子不是武則天,她有執政的能力,卻沒有秉政的野心,如果說南子如此處心積慮,是爲了合併衛宋,自立爲女王,實在有些匪夷所思。尤其是衛宋兩國不比東夷部落氏族,最大地阻力來自人的觀念,在這樣久受宗周文明薰陶的中原國度裡要立一個女王,一旦南子真地這樣做了,恐怕周圍諸國都要羣起而攻之。

掩餘見慶忌和孫武等人一臉怪異,不禁有些訕訕的不好意思起來:“大王和諸位大夫莫非覺得掩餘的想法太過離奇?”

慶忌忍笑道:“咳,大司徒多慮了,準確說來,大司徒有理有據,這種可能不是沒有。寡人只是覺得,南子不是沒有這個條件,而是她本人不會有這種心思,或許寡人看錯了吧,但是寡人總覺得……她的強勢,只是爲了保護自己。合併衛宋,甚或自立爲王,不是她的志向。我們要弄清她的真正目的,以免爲其所用,自陷泥潭,還需更多的證據。大司徒這個說法暫且存下。我們繼續檢索證據,看看有無其他可能。”

慶忌這樣一說,掩餘臉上顏色好看了些,衆人又低頭翻閱起那些來自方方面面的瑣碎資料來。

慶忌又翻閱了一陣,思維卻被掩餘地想法陷住了,一時拔不出去,南子的種種行爲,乃至她同兩國朝臣地接觸,讓慶忌越想越覺得只有掩餘那個離奇的說法才說的通。可是問題是。她的許多行爲,慶忌的耳目能打聽到,衛侯和宋公不會不知道。即便衛侯已經被她控制,她不虞衛侯會有所作爲,但是她早已嫁到衛國,出嫁前還是一個深閨少女,不可能早早的便掌握了宋國地實力,若無宋公首肯,她要做此大事豈能不揹着父親,還能如此明目張膽?

從衛宋兩國找不到其他有用地資料可以分析南子的行爲目的,慶忌便把思維轉向了晉國。說起這當今天下諸侯中的第一強國的晉國。它的來歷最富傳奇色彩。當初武王得天下不久便去世了,其子成王繼位,成王當時年幼,有一次與弟弟們在宮中玩耍,順手把一片梧桐樹葉剪成玉圭的模樣送給一個叫虞的弟弟,開玩笑說:“王用這個封你。”

天子左右,必有史官跟隨,那個史官便將此事記錄下來,並詢問封地和賜封地時間。成王大驚,忙解釋他只是跟弟弟開個玩笑,但是史官認爲君無戲言,成王只好把唐,也就是如今山西這個地方賜給了虞。

姬虞得國之後,歷二百多年時間,將它周圍地霍、耿、魏、北虢、虞等小國,還有戎、狄國家,如赤潞氏、赤狄甲氏、留籲、鐸辰、肥等統統都霸佔了。總計滅掉同姓和異姓地國家有二十來個。土地比初封時擴大了數十倍。後來。晉國在周襄王賞賜了溫、原、贊茅等太行山以南、黃河以北地土地之後,南部邊境就越過太行山。達於黃河地北岸了。如今已成爲華夏九洲的超級諸侯大國。並且處在最繁榮的中原地帶。

到了晉國第二十二代君主晉文公重耳時,成爲了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手下五名賢士:趙衰、狐偃、先軫、賈佗、魏武子都受其封賞,得了封邑土地。再往後,趙衰、狐偃、先軫、賈佗、魏武子五人中,除了賈氏之外,有四家後代都發展成爲強大的卿族,再加上胥氏、卻氏、欒氏、範氏、荀(中行)氏、智氏、韓氏等七家,晉國卿族共有十一家共同把持晉國大權,不斷傾軋,互相鬥爭,到如今只剩下範氏、中行氏、知氏、趙氏、魏氏、韓氏,如今來說,以知氏、範氏、趙氏的力量在六卿中最爲強大……

“範氏、中行氏、知氏、趙氏、魏氏、韓氏……,趙氏、魏氏……,趙、魏、韓!”慶忌正有一搭沒一搭地想着,忽然想起了戰國七雄中的趙魏韓三國,不禁一下子坐直了身子,心頭跳的加快起來:“趙魏韓三家分晉是什麼時候?記得歷史學家對春秋戰國的分界線,一般就是以趙魏韓三家分晉地時間爲標準的。如今應該快要到了吧?”

一念至此,慶忌忽地想到方纔看過的一份情報中曾提及南子在帝丘宴請軒轅衡、北宮喜等衛宋兩國重兵在握的大將,他手下一個耳目恰在衛國經營海珍,宮宴從他手中採購了許多海中美味,當時他押車去宮中送貨,這才知道受請的主要人物,他在名單中似乎曾提及有人操着晉人口音……

慶忌立即在翻閱過的竹簡中一陣翻找,找到那份情報展開細看,果見其中提到一句“兩着錦袍者並肩行過,其中一操晉人口音者向另一人言道:北宮大夫,軒轅將軍已經到了麼?是故方知北宮喜、軒轅衡皆來赴宴。”

“就是他了,能與北宮喜並肩而行的晉人,身份豈同一般?何況衛宋正與晉國交戰,何以邀來晉人飲宴?莫非南子不是想並國,而是想分家,釜底抽薪,永絕晉國之患?這其中說不定還包含了要晉人送上公子朝人頭的條件。”

慶忌重重一拍書案,正凝神翻閱資料的各位大臣齊齊一驚,立即都擡起頭來,不知大王慶忌又要發表什麼高見。

卻聽慶忌迫不及待地吩咐道:“諸位愛卿,快快翻出有關晉國六卿動向地情報,全部拿來與寡人蔘詳。”

第153章 謀國備謀城第284章 巾幗第188章 那處戰火第22章 送禮第217章 智奪幹隧第162章 歸去來兮第195章 亂世佳人第157章 大論爭第6章 邂逅第8章 了悟第109章 又下一城第283章 鸞聲將將夜未央.第277章 撼鼎第92章 樑上君子第217章 智奪幹隧第167章 暗流洶涌第193章 立威第32章 似無意第76章 兵不厭詐第61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4章 山東猛男第112章 循循善誘第163章 別後情形第158章 月夜有思第194章 泄密第129章 招兵買馬第115章 亂局紛紜第205章 斷其手足第95章 烏雲壓城人未覺第220章 勝負須臾第185章 說服第28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18章 對舞第84章 假戲真情第231章 六美人第154章 秣馬厲兵第94章 月下第178章 欲行第222章 人要夠狠第210章 援軍來也第98章 亂中亂第94章 月下第209章 家國兩難第208章 造勢第104章 及時雨第277章 撼鼎第35章 俠義之風第34章 萬人敵第3章 運籌牛車之上第148章 新君甫立第50章 永恆話題第81章 請見夫人第223章 近身肉搏第171章 先發制人第273章 天生倔強第208章 造勢第262章 所謀者何第105章 暗潮涌動第140章 夜訪香閨第209章 家國兩難第275章 胭脂馬,臥槽否?第23章 投懷第41章 唯血統論第36章 豈有此理第268章 閨議第286章 各人自掃門前雪第57章 壯士一怒第254章 紅鸞星動.第94章 月下第217章 智奪幹隧第2章 死而復生第33章 古道邊第58章 季孫子斯第240章 情與理第203章 設伏第107章 忽悠第90章 蛇與金蟬第289章 紛紛乞降第57章 壯士一怒第62章 男兒自有男兒行第278章 觀天下…….第211章 疲於奔命第81章 請見夫人第10章 漆城第184 兵破郢都第65章 威哉公子軍第19章 出遊楔子第142章 曲阜尋虎第271章 秦女季嬴第241章 工欲善其事第133章 清歌一曲霓裳舞第141章 明月何灼灼第8章 了悟第227章 承諾第36章 豈有此理第177章 君子善假於物第243章 流放與出使第63章 惜生第218章 攻城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