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選賢任能.

慶忌對任若惜的話一笑不答。非不得已,他不想用些神神鬼鬼的東西糊弄人,尤其是自己的女人。可他又不能否認,在任若惜看來,他不置可否的態度卻是不想泄露天機,口雖不言,她的言中卻不禁浮起敬畏之色,又問:“那麼,大王所說的第二件,又是什麼事呢?”

慶忌下意識地探手入懷,想拿個樣品出來,不實卻摸了個空,這才省起他的魯削已送給了施夷光.他返回吳國後,已經派人去接迎這家恩人父女,但迄今仍無消息,想來是送走了慶忌之後施老大便攜家人隱藏起來避禍了,慶忌的人只能秘密尋訪,一時自然找不到他們的下落。

慶忌便垂下手道:“鄭之刀,宋之斤,魯之削,吳越之劍,並稱天下神兵。以上四種近戰兵器之中,向來以我吳越之劍稱尊,但以寡人看來,若是近戰,刀橫掃一片,可刺可砍,實乃兵中王者,而劍乃兵中君子,霸氣遠不及刀,我吳國既鑄得出質地優良的好劍,爲何卻不鑄刀呢?”

任若惜聽了便道:“大王有所不知,其實周天下最初所創的兵刃之中便有銅刀而無銅劍。那時的青銅大刀,柄短刀長,有厚實的刀脊和鋒利的刀刃,刀柄首端一般呈扁圓環形,所以又叫“環柄刀”。如今的鄭刀便承襲於環柄刀,銅刀在天下兵器中,並不算極犀利的武器,僅僅是在刀這種兵器中,鄭國所鑄最爲有名而已。

因爲青銅質地脆硬,不利於劈砍,勁若大了,刀便會折斷,因此看來厚重,卻並不實用。劍最初出現於北狄部落,銅劍一樣不利於劈砍。但比起銅刀來,靈活輕便,且利於直刺,因此劍的優勢漸漸明顯,在中原也大行其道,成爲天下君子和武士最喜歡用的兵刃。不過即便如此。因銅質脆硬,天下也很少有可用於實戰的三尺長劍,劍長三尺,猶可作戰的劍便成了可遇不可求的神劍。”

慶忌暗想:“原來這時候刀沒有市場,卻是因爲這個原因。鐵器質量尚不過關,而銅器不宜於鑄刀而已。”

慶忌想了想道:“據寡人所知,未來天下,鐵器對銅器必取而代之,鐵器之用於兵器鑄造。遠優於銅器。”

任若惜頷首道:“大王說的是,家父的師兄歐冶子大師曾鑄三柄寶劍,其一名曰龍淵、其二名曰太阿、其三名曰工布。俱是長度達到三尺左右的寶劍,其中太阿神劍更長達四尺有餘,鋒利無比,韌性極好,用地便是天上所降的殞鐵。家父曾向歐冶子大師請教過鍊鐵之法,任家目前也專門有一些技藝高超的匠師正在悉心研究,希望能人工淬鍊出如隕鐵一般品質的鋼鐵,只是如今還沒見什麼成效。”

“歐冶子?”慶忌神色一動:“寡人也聽說過這個人的名字,此人現在何方?”

“大師是越人。一生癡迷於鑄劍,常親身行走于山川大澤,尋覓鑄劍材料。年初的時候,他還曾來我家作客,當時說要去楚國尋找些上等質材以爲鑄劍材料,此後至今還沒有他地消息。”

“喔……”慶忌長長吁了口氣。說道:“鐵器之應用。必優於銅器。這是一定地。寡人不懂冶煉。也無法指點於你。不過鐵質不好。我想主要原因。應該是熔爐溫度不夠高。淬鍊出來地鐵雜質太多。你可使能工巧匠從這方面着手。看看如何提高爐溫。反覆淬鍊。提高鐵地純度。

還有。冶銅時需滲有其他礦石。精鐵也不會例外。你們可以嘗試將各種礦石分別滲加。不斷調整比例。看看對鐵質地影響。這一過程雖然複雜漫長。但是一旦研究成功。便可領先於他人。那時任家便不再是天下兵造大家之一。而是普天之下兵造第一家了!”

天下第一這個名頭。無論對從事哪個行業地人來說。都有着莫大地吸引力。任若惜雖是一介女流。卻對任家有着極強地責任心。尤其是父親爲家族延續毅然犧牲了自己之後。她更覺自己肩上擔子之重。她心中認定慶忌到過天神府第。他所說地話必然有所依據。因此對慶忌這番話深信不疑。她已決心繼續加大投入。使一批人專心研究精鐵地冶煉。已使任家在天下兵造行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此時。在笠澤地區一處矮山上。一個採桑地農婦停下手中地夥計。手搭涼蓬向遠處眺望着。忽然驚訝地叫起來:“噯。你們快來看。那是哪位大人地車隊啊。咱們吳國地大旗已經改成了龍鳳旗了。他們還不知道麼。怎麼還是打着龍旗啊?”

旁邊一個十六七歲地少女放下籃子。解下頭上布帕。擦擦臉蛋上地汗水。眯起眼睛看看遠方。忽然驚叫起來:“嬸子。你看錯啦。那不是咱們吳國地龍旗。是越國地蛇旗啊。”

“什麼?”那農婦仔細一看。不由臉色大變:“不好了。快點回村裡去。告訴大家趕緊上山躲避一下。這殺千刀地越人。咱們吳國剛剛安穩了兩天。他們怎麼又殺過來啦。”

“咦,不像是越人殺過來了,你看,那邊還有兩杆大旗,可是咱們吳國的龍鳳旗呢。”

“哪呢哪呢,快讓我看看。”幾個農婦一窩蜂地涌上前來,手搭涼蓬,爭先恐後地向遠處望去。

那行隊伍正自遠方施施然行來,中間是十餘輛車子,頭前一輛上面高掛着一面旗幟,是越國的蛇旗,左右兩翼持戈護送地約有兩百多名披甲武士,打得卻是吳國的龍鳳大旗,大旗迎風,獵獵聲響。這支隊伍正是越太子勾踐的使節團一行,而外圍的護送武士則是荊林所派。

勾踐曾重傷慶忌,險些將慶忌刺殺於他的劍下,漫說那些普通士兵仇視他。便是荊林見了勾踐,都有一劍斬斷他細長脖子的衝動。但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戰場上不管誰勝誰負,都已是過去的事。戰場事,戰場了,人家如今持節來使。如果把他一劍殺了,那種下作事,便是一個從不曾讀過書的人或者一個稍有頭臉地山賊都不屑去做,荊林即便恨他入骨,做爲一國將領,這點君子之風還是要維持地。因此他不但不能動勾踐,還得一路派人護送他們前來,當然這其中也未嘗沒有監視他們一路行止的目的

“殿下,前面就到笠澤。很快就要到姑蘇了。”越國副使若成爬上勾踐的車子,一掀門簾鑽了進去。車廂內,勾踐正在閉目養神。

“嗯。”勾踐睜開眼,微微一笑:“一路疲乏,多養養精神吧。怎麼,心裡有些不安?”

若成蹙起眉,憂心忡忡地道:“是,殿下曾重傷慶忌,如今親身涉險,出使吳國,此行兇險吶。所以臣着實有些放心不下。”

勾踐懶懶地抻了抻腰,雙眉微微一挑,淡笑道:“有什麼好擔心的?我如今若在越國,慶忌恨不得一劍殺了我才甘心。但我主動到了吳國,他即便恨我入骨,也不能動我分毫,還得不惜餘力地維護我地安全,呵呵,你放心吧。我在吳國安全的很。”

“唉,話是這麼講,可是吳國爭王之事,咱們參與的太多,殿下又曾重傷慶忌,咱們越國欲謀吳國之心天下皆知,想推也推諉不了。慶忌必然銜恨在心,就算他不殺殿下,但是如果他以此爲藉口軟禁了殿下。那也糟糕頂透。”

“這個……我也想到了。”

勾踐皺了皺眉。又復展顏一笑:“但是吳軍兵臨城下,咱們不得不兵行險着啊。慶忌剛剛一統吳國。吳軍氣勢正盛,如果吳國挾新勝之銳,悍然進攻我越國,說實話,我們彼此的力量實在相差太過懸殊,我越國怎堪一擊?

如今吳國上將荊林駐兵於武南,阿仇再仇兩員慶忌心腹將領駐兵於醉李、御兒城,擺出地那架勢,已有直取我越國之勢了,我們還能怎麼辦?總不能吳軍一到,便撤進深山大澤與他們周旋個三年五載吧?父王近年來身體不好,時常生病,怎麼能禁得起那般困頓奔波。”

勾踐徐徐說:“我以太子之尊,親赴吳國爲使,他慶忌總要見上一見,聽我說些甚麼吧,這便爭取了時間了,嗯……,我們如今已經到了笠澤,依時間掐算,皋如上將軍此刻想來業已到了楚國,但願他能說服楚國,若有楚國向吳國施壓,慶忌再想動我越國就得好生掂量掂量了。”

若成神色稍緩,說道:“皋如上將軍楚國之行,應該不會讓太子殿下失望。如今費無忌一手把持了楚國大權,朝野無人可矛抗衡。此人性好漁色,又貪財物,皋如上將軍投其所好,必能說動費無忌。再者說,慶忌已然奪下姑蘇城,但是既不歸還楚國財寶,又不釋放楚國俘臣,其心叵測,楚國正要遣使質問,這個時候楚國也需要我越國地存在,以牽制吳國。”

勾踐點了點頭:“不錯,所以我們爲他爭取時間,冒險出使吳國還是值得的。

他把轎簾掀開一角,向外張望了一陣,然後重又坐直,闔上眼睛,似笑非笑地道:“回車歇息一下吧,既來之,則安之,一切等到了姑蘇見了慶忌再說。我心中已有一些計量,勾踐並不是一隻待宰地羔羊,他慶忌就算是一頭猛虎,如果硬想吞下我這口刺蝟肉,也得扎得他遍體鱗傷!”吳國的變法新政終於正式問世了。

首先是官吏選拔制度。吳國淡化了以宗法血緣關係爲基礎地世卿制,逐步強化沒有世襲爵位的士族爲官。“士”的構成非常複雜,他們低於大夫,而高於庶人,按制度他們享有受教育地權力,學習禮、樂、射、御、書、數六藝,憑着學習到的技能,服務於君主和卿大夫,充當低級官吏,或以武藝韜略在軍隊中充當下階軍官;或行俠遠遊。求人賞識,以至爲知已者死;或以文才談辯論理,教授生徒,著書立說;或以技藝從事工商方術之事。但是在世卿製爲基礎的官僚體制下,他們永遠沒有獲得顯爵高位的可能,吳國的變法新政。從根源上給士這一階層的入仕創造了條件,這一來就給他們提供了一個難得地機會。

在即將到來的戰國時代,英雄輩出,諸如吳起、樂羊、商鞅、龐涓、孫臏、蘇秦、張儀、樂毅、白起、範睢、蔡澤、廉頗、藺相如、李牧、王翦、李斯等人,或爲名臣,或爲名將,或爲名震一時的策士,而他們都出身於士族這一階層。吳國率先破除舊習,把上卿地位向這一階層開放。任人唯賢,使立功仕進、薦舉仕進、獻策仕進等新地選官制度逐步完備,相信不止於吳國士族。天下游學之士都會因之而流向吳國,以謀取個人前程。

這一條政策本來嚴重損及固有利益的獲得者,無論在哪個國家施行,都會遇到強大阻力,不過在吳國這股反抗力量極其有限,因爲吳國上卿、上將軍幾乎都是剛剛從士這一階層提拔起來的,他們佔據了吳國統治力量地八成以上的席位。吳國王室、世卿貴族本來就比較單薄,公子光爲奪王位殺掉了一批,又把其他世卿大多遷離封邑。統一約束在姑蘇城中就近看守,進一步削弱的世卿的力量。他的兒子夫差爲守姑蘇再次殺掉了一批,等到慶忌登位,許多與公子光父子交往密切的世卿又靠邊站了一批,所以阻礙力量微乎其微。

其次是官吏任職制度,文武分職、政兵分開。暫時來講,仍由相國統懾文武,但是在制度上,已經明確了相國爲百官之長。元帥爲百將之長,文武分途,軍事和行政明確分工,只是元帥一職暫由孫武兼領罷了。

“官分文武,王之二術也”,這是君主控制臣下地重要手段。因爲文武分職,大臣的權力便會分散,一方封疆大吏,便不能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地方上的賦稅軍隊、司法民役不能由他一把抓。便可以起到相互制約和監督地作用,有效地防範和制止大臣攬權造成的對君上大權的威脅。同時,也適應了當時政治和軍事分工地需要,使文才武略各盡其能。這樣,既能保證君主的統治,又可使文臣武將各自發揮專長。

第三項,則與削弱世卿,重用士族、文武分權這幾項政策改革相呼應配合。一是將吳國現在尚無封君,或在內戰之中已經先後被公子光、夫差屠族滅亡的公卿們地封邑不再轉封於其他公卿,而是收歸國有,變爲郡縣,由采邑分封制漸漸向郡縣制轉變。同時軍屯、招納地遊民開闢的新田、建築地新城、開疆拓土獲得的新的土地,今後一概設郡建縣,由朝廷自士族中選拔賢明,派駐流官,由朝廷越過封君這一階級直接統轄。

二是對於吳國現有地封君世卿,仍保留他們的世卿繼承權力,維持原有制度不變,可是因爲文武已經分職,把職權細化到了不同官吏身上,於是他們在其封地內的統治權便大幅削弱,既不能管軍,又不能管民,只是享有其采邑上的農業賦稅徵收權而已。

第四項,則是民政。詳細規定了民役、民賦、土地管理等諸多方面的政策。公開廢除已明存實亡的井田制,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由大司徒主持重新丈量全國土地,地主按田畝數納稅。重視開拓新田,獎勵耕織,降低田稅.

第五項,則是商政。鼓勵通商,但是對商人經商的種類,哪些可以經營、哪些不能販賣以及行商、販運、納稅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定。

第六項,則是建立法典,明示與衆。對官吏、士民、商人在各個方面的違法行爲做出界定和治裁標準。

第七項,則是軍制改革。軍制改革獨成一個系統,其中最主要地一條就是他曾在魯國效野召集殘兵宣佈過的話,“獎勵軍功,建立軍功者,平民亦可封爵。”此外還有春秋兩季農隙田獵習兵、冬季演武練兵的的軍訓制度;軍紀、軍法制度;軍階、軍爵制度;兵符調兵制度;軍賦、徵兵制度;以及常備軍制度等等。

這其中大部分變法內容已經制定的非常詳細,只有第五項制定法典,暫時還只是一堆待修訂意見。作爲一個過來人,慶忌是知道唯有以法治國纔是當今天下走到了春秋末期,即將進入戰國之始的最適合國家發展的根本之道的。後世的統治者們不管將其治國方略披上了哪種學說地外衣。在它地骨子裡,法的作用都深入其骨髓,起着至關重要地作用。

李俚重法,使魏強大,商鞅變法,使秦強大。只要能將法堅持下去的,都會出現顯著成效。秦國正是通過法治將國家的資源高度集中起來,正是通過獎勵軍功,以敵人地人頭論賞,把秦軍打造成一支虎狼之師,才得以在七雄角逐的險惡環境中脫穎而出。而東方六國恰恰相反,所謂的“仁義”不但沒有讓他們強大,反而成了壓在他們身上的沉重負擔和包袱,以至於瞻前顧後。束手束腳,使國家積於貧弱。

只不過秦國覬覦天下時,以耕戰立國。以刑殺立威,這是馬上打天下,合乎國家需要。但是,天下一統後,正是民心思定,盼望統治者能改善他們的民生,過上渙然一新的新生活的時候,秦國卻不知變通,仍是騎在馬上管天下。這才功敗垂成。

對歷史指手畫腳評頭論足的,總是那些身在歷史之外的人。因爲已經既成事實地失敗和成功,他們可以比較容易地去判斷先人政策的得失利弊,然而無論他們得出怎樣的結論,卻都只能是一種假設而已,畢竟歷史已經成爲過去。但是慶忌很幸運,他是從局外走進局內地人。

適合這個時代的法與後世還有相當大的區別,他既不能生搬硬套後世詳細的法律制定,更不可能神經錯亂。在這個時代搞什麼三權分立來給自己刨墳,很大程度上,他得依靠當世的人,來立當世的法,以維護吳國統治階級的利益、維護他慶忌的王權。

可是立法乃國之大事,因少有前人資料,當世有些主張以法治國者的文章,也多是講其優劣,誇誇其談。涉及具體而微地條條框框法則的少。赤忠身爲大司寇,那雙長滿老繭的手放下劍盾拿起竹簡。整天領着一幫士師老朽在那裡逐條研究法典立項,聽得暈頭轉向,忙得焦頭爛額。看他模樣,確實很難擔當得起如此重任,慶忌偶爾去他那裡一趟,見到他抓耳撓腮的模樣都不免替他着急。每當這時慶忌都恨不得立時插翅飛到魯國去,把那與孔仲尼打過擂臺的少正卯抓到吳國來替赤忠做了大司寇,免得他爲難的半死。

不過這幾項新政國策雖然還有許多漏洞和不足,慶忌還是趁着吳國新立,推出新政阻力最小的機會把它們推了出去。他並不指望一下子就能制定一個無懈可擊、一勞永逸的方案出來。記得在他那個時代,“關於某某年某某號令的補充意見”,“關於某某某地附則”,“關於某某某的補充條例”都層出不窮,何況他這創前人所未有的改革者?慶忌不怕不夠全,就怕不去做,政策先制定下來,框定了大方向,再逐步補充完善便是。

至於廢除奴隸制等方面,那些奴隸可是別人的私產,慶忌畢竟不是一個階級打倒另一個階級的政治代表,是不可能強行廢除的,這些方面就得用些溫和手段進行誘導,漸漸改變目前現狀。比如禁止購買新奴、貶奴、賣身爲奴,立軍功者、發明新式農具者可免奴籍等措施,再加上士族爲官,流官增多,世卿減少,現存奴隸也會逐漸減少,當可漸漸使這一族羣成爲過去。

慶忌的變法新政耗費了他和朝中大臣們的大量心血,去蕪存精、增添新意,確實是部好經。可這唸經的人若不合格,那就成了歪經。執行過程中,辦事官員執行能力如何、應變能力如何、是否勝任職務便成了變法成敗至關重要地問題,慶忌最擔心地便是所託非人。

他麾下舊人中多是武將,現從士族中提拔起的新人能力如何尚有待觀察,可以放心使有地賢能之士便成了鳳毛麟角。人才的貧乏,成了慶忌的一塊心病。以致他趕到東殿羣藏寶庫,親自挑選準備由使節帶去秦國、魯國向諸公室之女行納聘之禮的珠寶時,猶自想着這個問題。

“范蠡、文種……,要說民政、經濟。在我麾下,再無一人比他們更加擅長此道,若是這兩個人投奔到我吳國來,那可不啻於寡人的左膀右臂,如今楚國地發展已經與原來歷史有所不同,也不知這兩個傢伙在楚國混成什麼模樣了。怎生想個法子。把他們弄到我吳國來纔好……。”

慶忌站在寶庫中,兩眼望着琳琅滿目的楚國財寶,又惦記起了楚國的人才……

紀山之南,楚都郢城。原本熱鬧非凡的楚都如今一片凋零,由於國庫空虛,城門稅翻了近十倍,進城的人少了許多。

荊楚一代土壤肥沃,農業發達,工商業亦極具規模。而楚國地大物博、國力雄厚,若休養生息,未嘗不能於厄境中重新崛起。可如今楚國令尹費無忌急功好利,只想快點充實他眼前的利益,拔苗助長,心致弄得郢都更加蕭條,朝中臣子如今多是他地人,楚王又因年幼不能親理朝政,只能由得他胡作非爲。

令尹府,百餘名武士護擁着一輛馬車剛剛進入前院,馬車甫一停住。便有一名佩劍武士快步迎上來,打開車門,放下踏板。

費無忌慢騰騰地自車中走出來,撣了撣衣袍,施施然地下了車。他的臉色紅潤,身上隱帶酒氣,顯然是剛剛赴宴歸來。後邊車上有人搬下兩口箱子,未經他指示,便輕車熟路地送往後宅。

“恭喜大人。越人又給您送了一份厚禮呀。”那年青武士瞄了眼沉重的箱子,向費無忌笑道。

“呃費無忌打個酒嗝,一拍那武士肩膀,哈哈笑道:“嗯,李寒吶,老夫沒有用錯人,你還真是夠機靈,哈哈,越國皋如果然還留了後手。老夫只略示爲難。他便乖乖地再度送上了一份大禮。若不是你一言提醒,老夫可就便宜了他。”

原來這青年武士竟是李寒。他知夫差大勢已去,專毅孤身入慶忌軍營刺殺慶忌,讓他獨自返回姑蘇時,他思忖再三,乾脆不告而別到了楚國,如今投靠到了費無忌門下,憑着他的才幹投其所好,很快成了費無忌身邊不可或缺的心腹。

“大人過獎,大人過獎,大人,文種、范蠡又向大王進言了,奏章洋洋灑灑幾千字,抨擊大人治國方略,要求大王寬厚待民,休養生息……”

李寒還未說完,費無忌已然大怒,勃然道:“兩個不識時務的混帳東西,老夫不見他們半點好處,還在朝中百官中擠出兩個中大夫的職位賞給了他們,這兩個匹夫,不知感激,還要處處與老夫做對,真是豈有此理。”

李寒陰陰一笑,說道:“這兩個人不識好歹,大夫既看着他們不順眼,何不乾脆打發了他們,來個眼不見爲淨呢?”

費忌極吐出一口濁息,沉吟道:“這兩個人,多少也曾立過些功勞,人望口碑也不錯,再說他們職位低微,老夫若去尋他們麻煩,不免自墮身份,叫人恥笑……”

他說到這裡,忽見李寒一臉成竹在胸的微笑,不由一愕,隨即指着他大笑道:“你這小子,可是已有妙計在胸,快快說來,休要賣弄!”

PS:諸君還有囊中有票不曾投出的嗎?再有這麼沉得住氣地,便把你們和文種、范蠡一同打發了去^^,還不快快投與寡人:)

第230章 一線生機第275章 胭脂馬,臥槽否?第173章 各懷機心第57章 壯士一怒第199章 破敵銳氣第252章 雪後覓芳蹤第80章 小鹿在肩第55章 宴飲之樂第76章 兵不厭詐第131章 履約赴約第251章 內政外交.第40章 世道在爭第42章 魯國三桓第138章 爭鋒第220章 勝負須臾第285章 越國攻略第13章 漆城第一美人第225章 伺機第153章 謀國備謀城第137章 馨香盈懷袖第35章 俠義之風第289章 紛紛乞降第214章 刺客行第274章 如火如荼第121章 綺思滿懷第249章 夾谷之盟第164章 寂寥美人心第189章 暗戰第200章 鴻飛冥冥第266章 策反第253章 訓妻第283章 鸞聲將將夜未央.第258章 驅虎吞狼第249章 夾谷之盟第203章 設伏第290章 朕即天子第100章 壯士!第4章 山東猛男第153章 謀國備謀城第19章 出遊第28章 反客第93章 陰差陽錯第241章 工欲善其事第57章 壯士一怒第110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119章 愛情專家第150章 明瞭第78章 鷸蚌相爭第130章 新君之爭第276章 惡日定鼎第52章 有女搖光第27章 異心第48章 坦誠相見第200章 鴻飛冥冥第254章 紅鸞星動.第256章 失和第150章 明瞭第158章 月夜有思第102章 歸來第218章 攻城掠地第33章 古道邊第207章 乘勝逐之第15章 樹旗第242章 選賢任能.第93章 陰差陽錯第287章 不塞不流,不破不立第249章 夾谷之盟第208章 造勢第86章 ·計深沉第92章 樑上君子第32章 似無意第107章 忽悠第42章 魯國三桓第99章 斬首第259章 雙喜臨門第136章 各捕其蟬第28章 反客第248章 圖謀天下第224章 死生一線第174章 飛鳥不盡,良弓難藏第153章 謀國備謀城第74章 女女戰爭第259章 雙喜臨門第38章 你來我走第146章 巧舌如簧第255章 兵聖釋計第99章 斬首第141章 明月何灼灼第241章 工欲善其事第181章 愛恨情仇天下事第101章 一代奸雄第232章 攜美歸來第86章 ·計深沉第225章 伺機第262章 所謀者何第85章 忙碌夜第281章 借道第254章 紅鸞星動.第234章 兵臨城下.第92章 樑上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