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克影業是一家集“出品”與“發行”於一體的電影公司。
所謂的“出品”公司是指,電影的製作和投資的公司。擁有電影的版權和製作團隊。
所謂的“發行”公司,是指負責把拍好的電影推廣到市場、安排院線放映的公司。
很多小電影公司都具有“出品”能力,但“發行”卻需要人脈、渠道和資金,這一般只有大電影公司才具備,像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都屬於集“出品”與“發行”於一體的電影公司。
卡洛克影業自1988年崛起以來,製作出了許多叫好又叫座的電影,打下了深厚的人脈,與美國院線商們合作很愉快。
“上映卡洛克影業的片子能賺錢!”
在以前,這是院線商們的共識,但可惜這一共識卻在今年被一部《割喉島》給打破了。鉅額的投資讓卡洛克影業資金斷裂,經營陷入了困境。老闆鮑威爾也無意再經營,但米高梅卻想趁火打劫,最後卻讓陳卓完成了收購。
完成這項收購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就是不必再受限於美國製片商,可以直接將香港的一些片子在美國上映,賺取大量的美元!香港市場太小了,一部電影能有5000萬港幣(400萬美元)的票房已經是前三甲的水平,但在美國這裡,已經進入了票房過億美元的時代。
前兩年陳卓和邁克爾傑克遜合拍的《黃飛鴻之獅王爭霸》,想要在美國發行,只能用幾百萬美元的買斷價格出售給美國發行商。而美國發行商利用邁克爾傑克遜的聲望,可是實實在在的取得了九千多萬美元的票房!
沒有自己的發行渠道,就只能被對方盤剝,這就是壟斷的力量。
陳卓在完成對卡洛克影業的收購之後,參照香港龍騰總部的設置對內部結構也進行了一下番調整。
卡洛克影業並沒有自己旗下的藝人,所以未設“藝人經紀部”;發行與宣傳兩者也沒有像香港一樣分散開設置,而是合二爲一;美國這裡暫時也沒有特效和動畫部。
所以,現在共分四個部門:
策劃製作部部長湯姆,一個身材高大,胖乎乎的黑人,行動力非常強。主要負責劇本挑選、劇組組建、演員招募等工作。
發行宣傳部部長傑瑞,一個個子不高,半禿頂的白人,溝通能力非常出色。主要負責電影宣傳、與院線確定檔期與上映屏幕數等工作。
後勤管理部部長愛德華,一個有點保守卻又懂得顧全大局的英國式管家。主要負責公司內大小人事及後勤辦公事宜。
財務審覈部部長夏洛克,一個精通會計學的猶太人。
美國藝人制度與香港有很大差別。主要體現在電影公司---藝人演員---經紀公司這三者的關係上。
在香港,一般是藝人依附電影公司,經紀人往往是以單打獨鬥的個人形象出現,爲藝人處理各種問題的管家。
在美國,一般電影公司沒有簽約藝人。經紀人卻以集團公司的面目出現,集中管理、培訓藝人,以管理者和培訓者的形象出現。爲藝人提供演繹服務的同時,也用各種專業培訓來提高藝人的技能,以便更好的適應好萊塢名利場。
看上去似乎很美好,很專業,但在實際操作中,總會出現“主強臣弱”或“臣強主弱”的局面,兩者完美平衡和諧的情況少之又少。
比如美國著名的caa經紀公司,就是典型的“臣強主弱”、“店大欺客”。caa對旗下藝人管理嚴格,完全當成了賺錢的豬在養,最後引起了衆多明星的激烈反彈。
美國電影產業化,關鍵在“產業化”這三個字上,整個電影從選擇劇本、立項、審覈、報備、修改、挑選演員等等都有非常成熟的工業化流程。
工業化的好處是更加嚴謹,避免因爲某一個人的誤判而造成公司損失。
工業化的壞處就是流程太多,速度太慢,一年能拍兩部片子就算很不錯的成績了。而且工業套路化太嚴重的結果就是難有創新精品。
而且也不能完全避免像《埃及豔后》、《割喉島》、《天堂之門》、《偷襲珍珠港》這種賠的製作公司破產的片子出現。
只能說,電影工業化,在最大限度上,減少了電影拍攝的風險。
在陳卓完成對卡洛克影業的整頓沒多久,忽然有一個特殊的客人上門拜訪。
一頭金色的短髮、高大的身材,隨意的穿着牛仔褲和藍色襯衫,這個男人進入陳卓辦公室後主動伸手道:“你好,Mr.Chen,我是詹姆斯卡梅隆。”
在美國這個資本主義國度,有錢就是硬道理,在哪裡都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陳卓也微笑握手道:“我是陳卓。很高興見到你,你的《終結者》、《異形》、《真實的謊言》我都很喜歡。”
“謝謝。”
卡梅隆外號“暴君”,身高188釐米,一頭金髮,面容陰騭,在片場的時候脾氣非常暴躁,動不動就要罵上半個小時。但在陳卓面前,他還是太瘦弱了。因此顯得斯文許多。
兩人在沙發上做好。
“Coffee or tea?”陳卓問道。
“Coffee,thanks。”
陳卓讓金髮大長腿秘書去泡了一杯咖啡,一杯紅茶端過來。看着面前的金髮導演,他找自己幹嘛?難道是去年開始籌備的《泰坦尼克號》又沒錢了?想來找自己拉投資?
但這部電影現在是由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出資打造的。後來因爲卡梅隆將製作費從5000萬提升到1億,再提升到1.5億,最後連1.5億花完了還不夠的時候,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害怕了,他們也害怕這是一部《割喉島》和《天堂之門》這樣的大虧片,一個不好是會造成資金鍊斷裂公司破產的,所以在1996年5月,爲了保險起見,將《泰坦尼克號》在美國的發行權以65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派拉蒙電影公司,20世紀福克斯則保留全球發行權。派拉蒙電影公司出了6500萬美元,讓這部電影的成本上升至了2.1億美元,創了一大記錄。
後來的結果是《泰坦尼克號》美國票房6.5億美元,全球其他地區票房12億票房。
這部總投資2億美元,從籌備到上映歷時五年的電影,最後豪取18億美元全球票房,除去院線分成,投資商們一共分了7億美元的純利潤,可謂是賺的盆滿鉢滿。
但很顯然,《泰坦尼克號》項目才啓動一年,正在購買海灘挖大池,建造大船模型,財大氣粗的20世紀福克斯應該還沒到找人分擔風險的時候。
那他來幹嗎?
在陳卓琢磨卡梅隆的時候,卡梅隆也在琢磨陳卓。卡梅隆出生於加拿大,年輕時做過卡車司機,脾氣暴躁,帶點江湖氣,因此特別喜歡硬漢式人物,剛出道時就喜歡跟史泰龍、施瓦辛格等猛男合作。在陳卓崛起的這半年,他也是多有關注,一直想着陳卓會什麼時候來闖蕩好萊塢,但沒想到第一次見面卻是在這種場合下,這種身份。
“我聽說Mr.Chen最近拍了一部電影?”卡梅隆問道。
“是的,正在剪輯中,將會由卡洛克影業負責宣發。卡梅隆先生的消息也很靈通啊。”
“沒什麼。”卡梅隆端起秘書送過來的咖啡,品了一口道:“好萊塢並不大,這裡很多事情,第二天就會成爲別人酒會上的談資。就比如這次,Mr.Chen從米高梅手中在最後一刻奪走卡洛克影業,就讓米高梅老闆克科裡安大失顏面,大發脾氣。”
“克科裡安?”陳卓回憶了一下這個人物,在腦海的系統中快速搜索了一遍米高梅的資料,稍微看了看,笑道:“原來是拉斯維加斯賭王柯克·克科裡安先生。呵呵,那還真是遺憾吶,或許我該親自去拜訪他一下,近距離看看他生氣的臉。”
“Mr.Chen真是個幽默的人。米高梅是一家擁有70年輝煌歷史,實力強大的獨立製作與發行公司。可惜在克科裡安入股之後,公司每況愈下。自從1992年的《007之黃金眼》之後,連續3年沒有好片上映,缺乏好的電影製作部門是美高梅現在的短板,他們收購卡洛克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彌補這個短板,卻不幸被你破壞了。”
卡梅隆笑着解釋道。這些話,其實也是在向陳卓表明一下自己沒有敵意的立場,順便給陳卓提了醒,算是想要交好的態度。
“謝謝您的提醒詹姆斯,額,我可以這樣稱呼你嗎?”
“當然。”
“我無意與美高梅爲爲敵,但老獅子畢竟老了。我希望能與他良性競爭,可若他想報復,我也不會怯戰的,因爲我是拳皇陳卓。”
陳卓在資料裡看到米高梅影業1992-2002年這十年間債務重重,幾乎沒有一部成功的影片上映,內外交困之下,恐怕也不會有精力來對付自己。
就算有,陳卓不會怕這個體弱多病的老獅子。
“果然,我就知道你是無所畏懼的中國陳。”卡梅隆恭維了一句,說道:“我就說一說我這次來的目的吧,陳,你應該知道《終結者》系列的版權是在卡洛克影業吧?”
“當然!”陳卓點頭道,這個大ip豈能不知。
“1984年,我因爲自編自導這部科幻電影《終結者》而成名。這部電影是我在小時候一次做夢時獲得的靈感,一直醞釀了幾十年終於將它搬上了熒屏。《終結者》是我最得意之作,說是我的孩子一點都不爲過。但你也知道,我拍電影經常超預算,1989年,我的第三部自編自導影片《深淵》上映,卻遭遇了大失敗。當時經濟困頓之下,我只好將《終結者》的版權賣給了卡洛克影業。之後我幫助卡洛克影業拍攝了《終結者2》,但版權再也不屬於我了。”
“我深表同情,將自己得意之作賣給他人,自己只能遠遠看着的感覺,確實不佳。”陳卓贊同道。
“就在上個月,我聽說卡洛克影業經濟出現問題,而我這幾年正好又有幾部作品問世,賺了一些錢,所以向原來的老闆鮑威爾提出買回《終結者》的版權,但卻沒想到遭到了不合理待遇。”
陳卓哈哈笑道:“我聽我的財務部長夏洛克提起過。1989年你賣出版權時是300萬美元。而今年鮑威爾卻提出1500萬美元才能讓你贖回。鮑威爾是個合格的商人,卻不是一個頂尖的商人,他的目光太短淺了。如果是我的話,絕不會提出這樣的糟糕價格。”
“陳,那你的意思是同意我贖回《終結者》?”
“爲什麼不呢?”
《終結者》系列成功有一大半功勞在卡梅隆和施瓦辛格這個組合上。而這個系列故事內涵在八九十年代還算前衛,但到了新世紀就變的很一般了。所以,到了2003年《終結者3》的時候,這部投資2億的電影,竟然只獲得了4.3億的票房。比1991年《終結者2》的5.2億全球票房竟然還少了9000萬!之後更是一部不如一部。
所以,如果能現在用這部《終結者》換來自己想要的利益還是很划算的。
“陳,謝謝你的慷慨。我準備用800萬美元的價格買回《終結者》的版權,你覺得怎麼樣?”卡梅隆提議道。
“可以。但比起這個購買方案,我更中意另外一項置換方案,詹姆斯,想要聽一聽嗎?”
“哦?置換?你說說看。”
“據我所知,你在數字領域特效公司有股份是嗎?”
“是的,數字領域是斯考特·羅斯前年成立的特效公司,我和好友斯坦·維斯頓都在裡面入股了,各持有30%的股份。你對這個特效公司感興趣?”
陳卓點頭道:“是的。據我所知,“數字領域”經理斯考特·羅斯爲人非常保守,你跟他相處的很不愉快。公司的業務也開展緩慢,如果按照市值估價,最多1500萬美元。我現在想要用價值800萬美元的《終結者》版權置換你30%的公司股份,溢價超過70%,你能感受到我的誠意嗎?”
陳卓這麼提議,其實並非沒有根據。斯考特·羅斯原本是喬治盧卡斯旗下“工業光魔”的一名經理,有着自己的理想抱負。但自從卡梅隆和他的好友斯坦·維斯頓入股公司之後,兩人仗着加起來60%的股份,一直對公司經營指手劃腳,雙方矛盾日益激烈。
而卡梅隆卻因爲《泰坦尼克號》的拍攝,對紀錄片產生濃厚興趣,有了想要離開“數字領域”的打算。
這時候陳卓的提議,可謂是撓到了他對的癢處。而且雖然陳卓嘴上說着是商量,但既然他有這個打算,不達目的豈能幹休?
在有意離開的“數字領域”和《終結者》版權之間衡量一番之後,卡梅隆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的孩子《終結者》。
“數字領域30%的股份是你的了,陳!”
“明智的選擇,詹姆斯!希望以後多多交流,我想我們會成爲朋友的!”
“當然,你這裡的咖啡真的很好喝。”
ps:過節過的沒有思路了,真的很抱歉啊,今天晚上就這一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