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陣營,有陣營就有恩怨!
在中國,圈子文化根深蒂固。你是什麼樣的人,就交什麼樣的朋友。人在融入圈子,圈子也在塑造着人。你想特立獨行?你想離羣索居?那必定成爲孤家寡人。誰又耐得住寂寞呢。
項家兄弟組建的這個小圈子,是一個不穩固的短期利益聯盟,大家有個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瓜分嘉禾。而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私下打算。
項家兄弟有一個“盡收天下兵器”計劃。永盛電影公司正在向“中國星集團”邁進。當時項家兄弟有雄心要開一傢俱規模的公司,盡收天下兵器。項氏兄弟、王晶等人是股東之一,大家合力羅致了演員包括劉德華、周星馳、梁家輝、張國榮、劉青雲、李連杰,導演陳嘉上、林嶺東、杜琪峰、元奎、程小東、爾東昇、馬偉豪等,由王晶擔任行政管理工作。
而中國星集團的成立,便是建立在嘉禾的血肉之上。一舉成爲了香港最大的娛樂集團-----當然,這是在龍騰沒有參與的情況下。
林賤岳父親是亞視總裁,家中又有麗新國際、景耀國際與鱷魚恤4間獨立上市公司,是香港十大財閥之一。在娛樂圈一心想要創出一番事業來,寰亞影視雖然1993年底才成立,但來勢洶洶。這次對嘉禾公司的收購也是充滿了動力。
而嘉禾在債務累累的情況下,爲了緩解危機於1994年11月23日在香港上市,也給有心人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但如果按照歷史發展,林賤嶽的惡意收購併沒有成功,被鄒文懷引入臺灣鴻基將其擊退,這才保住了嘉禾的基業。而且李嘉成也在幕後出手,拿下了嘉禾不少股份。嘉禾這麼多年的發展人脈積累也是相當豐厚,不是那麼容易死去的。一直病懨懨的拖到了2009年才壽終正寢,但從1994年至2009年15年間,當年的電影霸主,只拍了8部電影,讓旗下藝人叫苦不迭。
所以,林賤嶽的收購計劃註定失敗。但這場林家財閥、臺灣鴻基、香港首富、影視老大四者之間的金融鬥法可謂是精彩紛呈,嘉禾股票也是跌宕起伏,這是一場幾十億港幣搏殺的大市場,是個投機的好機會。但暫時還不能參與。
而楊獸成收購院線計劃則順利許多,因爲此人乃是香港地主會的成員之一。
香港地主會成員以愛好鬥地主而聞名,是由一羣富豪組成的同盟組織,以四大家族之一的鄭家爲首,以金融狙擊手劉鑾熊、地產商人許家音、星島新聞集團主席何柱國、長江實業執行董事葉德銓等人爲骨幹,以“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爲宗旨,結成了牢固的利益聯盟,從而在金融市場上呼風喚雨,暗中掌控着香港的經濟命脈。
如果歷史沒有發生改變,楊獸成在地主會的幫助下順利拿下了嘉禾20間戲院,一躍成爲了香港影視大佬。而與之合作的銀都機構則被踢出了局。
這也讓銀都機構一直耿耿於懷,後來終於在2011年拍了一部《竊聽風雲2》,讓吳延祖飾演的主角幹掉了地主會老大同叔,報了一箭之仇。而且地主會的其他成員也都不得好死,其中有個柯鎮惡扮演的“麥聖雲”,表面威風,實際上膽小怕事,遇事慌張,頭腦簡單,是個大草包,映射的就是楊獸成,可謂是用心良苦了。
在這一點上,陳卓也幫不了銀都機構,雖然雙方合作融洽,但面對地主會這個金融大鱷,銀都機構必定出局
“廖伯,嘉禾的院線有地主會的參與,銀都未必有機會,但是一些散戶還是可以謀劃的。比如,黃白鳴的東方院線就有三間戲院要出售,正好可以拿下。如今你們銀都有自己的2家戲院,如果能夠拿下就能變成5間,也具有了一定話語權。”
“這是一個思路,但瓜分嘉禾這麼好的機會,我們怎麼能無動於衷呢,我還是想試試。”
陳卓嘆了口氣沒有再勸。陳卓能做的也就是給廖一原事前提個醒罷了。至於聽不聽,是否後續繼續投資進去,那就看他自己的決定了。
陳卓現在已經有香港半數的影院,最多將來再收購七八間影院,確保自己處於半數的優勢,是不會再繼續大規模投資了。如今一間戲院可以容納1500-2000人的戲院要價已經攀升到了3500-4000萬港幣。價格太高了,有4000萬港幣,現在在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的房價才1000元/平。4000萬足夠我建10間大型電影院,或建設2座大型綜合商場了,而且還是連帶地皮一塊的那種!
所以從性價比來說,與其繼續投資香港的影院,不如開始佈局國內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院線市場。雖然現在國內電影市場還不景氣。但終究會迎來爆發。
內地這幾年票房變化明顯,在1992年之前一直呈現上升趨勢,1992年國內電影更是達到了32億總票房的高度,在當時票價僅2元的情況下,說是掀起了觀影狂潮一點也不爲過。
但是從1993年開始,電影票房開始下滑,變成了28億。1994年進一步惡化,因爲引進的好萊塢大片的衝擊,票房被大量分成帶走,1995年票房收入已經跌破10億元。此後票房收入一減再減,以1998年爲例,國內總票房14億,美國影片卻分賬走了7.85億元。1999年電影票房收入只有8.1億元,觀衆人次不足3億,觀衆流失上百倍,票房收入一減再減,致使不少放映單位難以爲繼,一些影院改做他用賺錢,以支付職工工資福利。
後來2002年中國加入wto,國內電影市場纔開始回暖,達到了11億。此後一路攀升,在2008年票房總收入達到了43億,其中國產影片28億,外國影片分成15億。總算恢復到了1993年的水平。
可以說,從1994-2008這十五年間,是大陸電影票房受衝擊最嚴重,市場最黑暗的十五年。
但是熬過這黑暗十五年之後,從2008年的43億元總票房,僅僅10年時間,在2018年就達到了600億總票房的新高!而電影屏幕數也首次超過5萬塊,超過了美國與加拿大的屏幕綜合,一躍成爲世界第一。國內也實現了45家院線聯盟的狀況。
院線主要分兩種模式:以萬達院線爲代表的自主建設模式、以大地院線爲代表的簽約加盟模式。國內其他43家院線基本都是套用上述兩種模式。
這兩種模式各有優劣,影院全部直接興建,品牌度高、管理統一,但屬於重資產類型,對資本的依賴十分嚴重,換句話說,沒錢玩不了;加盟模式雖然擴展快速,但收入結構單一,管理也難以有效統一。
陳卓還是比較傾向於萬達模式,因爲這種固定資產,其實是最保值的。就算影院不賺錢,但地皮還在一直升值啊!
當然,這個時代的屏幕已經不再是九十年代那種數千人的大熒屏了,而是變成了百人場的3dmax,或高清數字屏幕。每家電影院都差不多有八塊熒屏左右。
以2018年的電影龍頭萬達院線爲例,他擁有265座萬達廣場,電影院447家,屏幕3947塊。之後就因爲體積太過龐大,已經有點臃腫不堪,無法擴張了。加上銀行貸款被卡,近期甚至有了變賣固定資產回籠資金的傾向。原因還是老王太作了,在馬來西亞跟國家搶項目,在國內對幹部甩臉子。以前這些事還被津津樂道的網上傳播成老王裝筆打臉的典範,現在被反打臉,自己成傻鼻了。小王也受到影響低調了很多,日子沒以前好過了。
但他們憑藉着265座萬達廣場、無數的萬達樓盤這些固定硬資產,就算日子再不好過,也可以堅持好久。這就是固定硬資產的好處---保值!
所以,如果陳卓想要成爲國內院線的龍頭,那也至少要達到或超過萬達的數目。所以,在陳卓的規劃中到2018年底,自己至少要擁有500座龍騰廣場,每座廣場1家電影院,電影屏幕達到4000塊。
因爲國家2005年才發文件,允許私人資本開設院線,所以,在前期倒是可以拿地、建設龍騰廣場爲主。2005年之後再在廣場內建設影院。
陳卓決定利用1995年-2002年中國進入wto之前地價便宜的優勢,在北、上、廣、深、蘇、杭、成、重等一線城市集中拿地。8年間按照每年20座龍騰廣場的速度迅速拿地。如果按照幾年的平均價每座2000萬人民幣的投入,每年需要4億投資。持續8年,投資32億元,可以獲得160座龍騰廣場。
然後在2002-2008年地價上升迅速的時期,將目光轉向各大省會等房價地價相對便宜的二線城市,在這7年間按照每年20座龍騰廣場的速度拿地,如果按照幾年的平均價每座5000萬人民幣的投入,每年需要10億元投資。持續7年,投資70億元,可以獲得140座龍騰廣場。
最後在2008-2018地價高昂的10年間,將目光集中到房價地價相對便宜的三線、四線城市,按照每年20座廣場的速度拿地,如果按照幾年的平均價每座2億人民幣的投入,每年需要40億元投資。持續10年,投資400億,獲得200座龍騰廣場。未來的電影市場,一線城市的白領觀影人羣,逐漸被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所壓制,所以提前佈局三四線城市非常有必要。
另外對前期投入的龍騰廣場進行翻新建設,既然有萬達一到四代廣場的前車之鑑,完全可以吸取教訓,避免走很多彎路。
如此一來,確保自己在2018年擁有500座龍騰廣場,4000塊電影屏幕,處於國內院線的龍頭位置。
所以問題來了,如何確保自己每年能夠賺到4億人民幣的資金用於投資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