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5 奠基儀式

625 奠基儀式

今天第三更,求訂閱!

埃文-貝爾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溜溜球,綁在身上的威亞就是那繩索,而拉着威亞的六個肌肉大汗就正在耍着他這顆溜溜球玩呢。他綁着威亞在空中飛舞着,人一旦雙腳離開地面,沒有了支撐力,僅僅憑藉腰部力量做動作,絕對是一件難事,所以埃文-貝爾只覺得一陣無力感,隨着重力加速度在空中隨意飛行。

不過,度過了最開始的不適感,埃文-貝爾逐漸能夠找回自己身體的控制權,開始做出一些武打動作。當這場戲拍攝完畢時,埃文-貝爾已經可以十分出色地完成任務了。小時候街頭培養出來的底子還是讓他受益匪淺。

“埃文,太精彩了!”帕特里克-塔特普洛斯一邊鼓掌一邊走了過來,一臉的滿足,顯然對於埃文-貝爾剛纔的表現再滿意不過了,“你以後可以多接一些動作電影,說不定你可以成爲新一代的動作巨星。”

埃文-貝爾卻是撇了撇嘴,“能不能成爲動作巨星這個問題我不關心。”埃文-貝爾指了指自己的下半身,“我覺得你還是先把護襠給我拆了比較合適。”

帕特里克-塔特普洛斯順着埃文-貝爾的手指.xzsj8.往下看去,看到了那憋屈的護襠,不由笑了起來。這護襠本就結實,再加上剛纔承擔了埃文-貝爾全身的重量,更是密不透風,估計褲子裡面早就是大汗淋漓,而且不透風的高溫也估計夠嗆。作爲動作指導。帕特里克-塔特普洛斯對於這護襠的威力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臉上雖然還帶着笑。但動作卻不慢,馬上就蹲下來幫忙解護襠了。

拍攝“機械公敵”。雖然在演技方面沒有給予埃文-貝爾太多的挑戰,但是其他方面卻是新意十足,與布麗姬-穆娜充滿矛盾的合作、動作場面的拍攝、還有站在綠屏前面對着空氣表演的新體驗,都是全新的體驗。

整個八月份的繁忙拍攝結束。但是電影的拍攝還是沒有結束。埃文-貝爾在芝加哥的劇組之中,再次錯過了哈佛大學新學期的開學儀式,不過理查-溫迪、穆勒-蘭斯兩位教授都已經習慣這位弟子的繁忙了。只要埃文-貝爾將他的報告和研究按時交上來,兩個人對於他是否到校的這個問題從來不追究。

泰迪-貝爾和伊登-哈德遜在巴黎的生活格外繁忙,凱瑟琳-貝爾全身心投入時裝週的準備工作,也看不出一場,這讓埃文-貝爾能夠放下心將精力都投入電影拍攝工作裡。拍攝工作持續到了九月十日。晚上埃文-貝爾和劇組請假了兩天,從芝加哥飛往了紐約,因爲明天就是九一一事件兩週年的紀念日,同時也是“自由塔”開工的奠基儀式。埃文-貝爾作爲總設計師。自然是必須到場的!

“自由塔”將在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塔原本的舊址上重新建立,這裡位於曼哈頓到的西南方,位於西百老匯大道和格林威治大街的交匯處,周圍六十英畝(二十四萬平方米)都是世界貿易中心的區域。從王子街往西南方向走,沿着百老匯大道一路前行,約莫一米五英里而已,走路半個小時,開車的話十分鐘就可以到了。埃文-貝爾大清早起牀。自己招呼着做了早餐,換好衣服之後。坐着公車就往目的地出發了。

在王子街與百老匯大道的交匯口,在王子街路站上車。乘坐公車黃色的r路車,在城市的鋼筋森林裡搖搖晃晃,到考蘭特街站下,沿着教堂大道往回走,在維西街往西轉,就可以看到那一片清理乾淨的廢墟了。

兩年前製造的狼藉,如今已經被收拾乾淨,就連剩下的殘垣斷壁都被推土機清理得一乾二淨,放眼望去,曼哈頓這片鋼鐵森林裡居然出現了一大片空地,哈德遜河方向吹來的風肆無忌憚地颳着,揚起一陣又一陣溼潤的塵土。不過,此時這片空地上卻佔滿了無數人潮。

在空地的最前方,那深埋在地下的地基痕跡表示着,這裡原來就是雙子塔的一道牆壁,除此之外,再也看不出這裡曾經存在過的大樓任何相關跡象。地基痕跡上,擺滿了素雅的菊花和百合,白色、嫩黃色的花朵在大風之下瑟瑟發抖,在人們喧鬧的期間傳達着對過去的緬懷。

花朵組成的防線之外,堆積着數不勝數的人羣,按照不規則的方式分爲了三個部分。在最中間那羣穿着黑色夾克衫的,都是記者。他們在擁擠的人潮之中尋找屬於自己的位置,爲了一會的拍攝角度,他們必須佔據一個位置,搭建三腳架,然後做好拍攝準備。記者的最前端,有一排的攝像機,這些都是各個電視臺的直播工作人員。今天的奠基儀式除了平面媒體,電視媒體也給予了足夠的關注。

這中間的記者羣至少有三百名,甚至更多,期間還是不斷有記者帶着工作證,朝中間的羣體擠過來。記者羣呈現出一個細長的長方形模樣,將最前端視線出色的位置都佔據了。在記者羣的左右兩側和身後,則是摩肩接踵的圍觀人羣。

在記者左側的那羣人,大多都帶着喜悅的表情,滿懷期待地看着空地中間行走的身影,低聲議論着“自由塔”即將破土的盛事。而記者右側的那羣人,則是一臉的憤慨,他們大多手裡舉着抗議的牌子,上書內容大同小異,表達的意思就是一個:拒絕重建“自由塔”,因爲“雙子塔”在紐約人心中是無法取代的。其中還有不少辱罵埃文-貝爾的牌子,諸如“滾回去當你的演員,不要侮辱雙子塔的意義”,旁邊搭配傑克-斯派洛船長的照片,倒是頗有喜感。

左右兩側的人羣並沒有涇渭分明的區分開來,左多右少的情況之下,中間互相交錯糾纏着,只能勉強依靠那些抗議牌子來區分陣營。

此時在空地中間,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派了代表前來,雖然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是共和黨人,但事實上在此之前他是民主黨人,2001年爲了競選紐約市長,才從民主黨改爲了共和黨,並且成爲就任了紐約市市長,在這個位置上還取得了十分不錯的成績。值得一提的是,埃文-貝爾記得,邁克爾-布隆伯格在2007年又退出了共和黨,成爲了無黨派人士,不過這並不影響這位紐約有史以來最成功市長的威望,他依舊在市長的位置上實現了連任。這都是題外話,更何況今天“自由塔”的奠基儀式對於明年的總統大選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各個黨派自然不會放過如此大好機會。

埃文-貝爾下車之後,看着眼前密集的人羣,頗有些望洋興嘆的感覺,他已經比奠基儀式預定的十點提早半個小時過來了,但還是來得太遲了。其實邁克爾-布隆伯格有邀請過埃文-貝爾,說他過去接埃文-貝爾,兩個人一同前來,這顯然方便許多。但埃文-貝爾覺得自己家裡過來也就十分鐘的路,再加上邁克爾-布隆伯格平時也就是搭乘地鐵上班的市長,實在沒有必要爲了一個奠基儀式搞特殊化。所以埃文-貝爾也就拒絕了。現在看來,也許乘坐專車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埃文-貝爾微笑着搖了搖頭,然後就邁開了步伐,一路說着,“抱歉”一路往前擠。還好,這不是場面火爆的演唱會,大家沒有人挨人那麼擁擠,人與人之間的空隙還是足夠一個人穿行的。不過埃文-貝爾前進的道路很快就輕鬆了起來。

當第一個人轉過頭抱怨“請不要向前擁擠好嗎”時,發現了居然是總設計師埃文-貝爾,於是周圍的人羣就開始自動讓路了。很快,埃文-貝爾的前方就自動閃開了一條道路,就好像摩西過海時的壯觀場面一般,擁擠的人羣變成了夾道歡迎的紅地毯。埃文-貝爾一路微笑點頭往前走,順利地走到了中心空地的位置。

此時,埃文-貝爾才發現,其實在人羣的另一側,有一條專門隔開的通道讓各位大人物們行走,埃文-貝爾頓時覺得自己烏龍了。想想也是,總不能讓這些政治大佬們一個個都從人羣之中穿梭前進吧。埃文-貝爾不由揉了揉自己的頭髮,他果然還是沒有太多成爲大牌的自覺。

“埃文!你來了。”邁克爾-布隆伯格微笑地走了過來,親自上前迎接埃文-貝爾的到來。至於其他大人物,聽到了邁克爾-布隆伯格的聲音,往埃文-貝爾的方向看過去之後,小部分人沒有任何反應,很快就收回了視線。大部分人則都是帶着興致盎然的眼神打量着埃文-貝爾。

在美國這個娛樂業極其發達的國度裡,電影、音樂、綜藝節目總是人們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一部分,而作爲現今跨界成就極其耀眼的埃文-貝爾,自然讓大家頗感興趣,更不要說這樣一位大明星居然還是“自由塔”總設計師了。

將視線往記者羣望過去就知道了,不管是社會記者、政治記者,還是娛樂記者,剎那間都齊刷刷地將鏡頭對準了今天的主角埃文-貝爾,如此威力,讓人不得不側目。

持續爆發,稍後還有一更,求訂閱!

1298 熱如狂潮983 家的味道1652 料理鼠王1975 妙趣橫生1544 美國秘密123 四千萬人824 羣起攻之417 入圍決選1109 壯士斷腕1023 老將出馬742 記錄九單1726 嬉鬧祝酒1559 天才少女2196 思想衝撞1094 集體閉嘴433 年輕領袖849 本職工作685 影評日誌1658 走火入魔467 不期而遇2023 淚水漣漣971 只有音樂479 美劇交涉1762 令人失望999 盈利手段1260 恍若隔世722 絞盡腦汁2182 新任船長1610 哭泣少女105 演員工會1334 戛納本色267 君子封面420 設計品牌1178 舞臺彩排365 專業評選1201 熱情海洋375 搶購狂潮1042 收購計劃1874 精彩絕倫894 再開新劇853 激烈廝殺559 豪門恩怨1166 大功告成1197 頭號選手464 所謂高攀1473 鐵面無私1069 震驚場面2116 盛夏鏖戰2106 豪華卡司1207 溫情廝守2083 鹿死誰手515 脣槍舌劍590 全球首映1416 特邀嘉賓1099 轉型陣痛1134 池魚之殃192 慈善表演1553 放手去做777 暑期大戰1341 驚天告白1352 鬱鬱而終823 坐地起價1303 千載難逢426 愜意午後631 那不是她1621 青春年少1610 哭泣少女1985 顛覆勝利2209 競爭轉移1592 雙姝探班2032 申請投資1663 勇者無畏766 突破機會1264 一月之河154 場面失控2012 火拼就緒164 改變檔期2006 慘遭圍毆2348 暗黑天鵝125 一單銷量1681 自由之旅1093 英雄救美1621 青春年少1682 心的觸動1296 彩虹之國870 突發事件1100 聚光燈下1213 自由枷鎖139 友情以上2168 表演難點057 閉幕儀式1829 女子氣概2293 目眩神迷2082 分庭抗禮2104 共同執導922 兩女兩戲570 宿舍之外1245 一語驚醒1403 推波助瀾1753 餘波嫋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