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0 連鎖反應

1240 連鎖反應

今天第二更,求訂閱!

瘋了,一夜之間,似乎全世界都瘋了,所有人都在爲“歌舞青春”這部電影而瘋狂。

不同於“陽光小美女”的個性獨立,也不同於“斷背山”的敏感錯雜,“歌舞青春”其實就是一部正宗的主流口味作品,一旦觸發了觀衆的興奮點,那麼接下來就是以席捲的姿態,在整個電影市場興風作浪。

當“歌舞青春”上映之後,以令人咋舌的姿態登頂北美票房排行榜冠軍,在寒風凜冽的一月份裡,掀起了一股叫做歌舞劇的年輕狂潮。其實青少年們一直都渴望擁有一部真正屬於他們的音樂劇,“歌舞青春”就滿足了他們這樣的需求。電影之中各個角色的所作所爲引發了青少年們效仿的人潮,比如說打破小團體、不受束縛、嘗試新事物,還有最重要的就是通過唱歌和跳舞來展現自我。

一直以來,在初中、高中的羣體之中,籃球、橄欖球這樣的運動纔是美國主流文化的價值取向,男生嚮往運動,女生則會以啦啦隊爲第一選擇,這種文化在大大小小的電影屏幕上都有清晰的體現。而在高中文化之中被排擠的對象,往往就是書呆子、科學怪人,還有就是戲劇社、音樂劇社的小團體。高中的主流文化對於音樂、舞蹈的崇拜只會體現在偶像明星身上,比如林賽-羅韓、希拉里-杜夫這樣的青少年偶像,而當高中生主動投入到音樂劇這樣老套、偏門的團體之中時,就會被認爲是娘娘腔、怪咖。這個羣體是被排擠的,是無法融入學校環境的。

“歌舞青春”裡的故事雖然簡單,但其實展現的就是美國高中文化的價值取向。不過這部電影卻打破了這種主流思想,向所有青少年展示了音樂劇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說明了追逐自己夢想的自由。

在這種局面之下,“歌舞青春”的大熱就順理成章了,受到了來自青少年們熱烈的追捧。電影才推出不到一個星期。扎克-埃夫隆、凡妮莎-哈金斯、阿什麗-提斯代爾等人就迅速成爲了炙手可熱青少年偶像,而電影裡的音樂更是受到了如潮的追捧。

“歌舞青春”的電影原聲帶在itunes上提供同步下載,短短一週之內專輯的下載量就達到了二十五萬,這個數字就足以讓原聲帶登陸公告牌的專輯排行榜了。並且可以高高地佔據季軍的位置。

於是,負責“歌舞青春”發行、宣傳相關工作的科特-拉波特也就順勢推出了電影原聲帶的實體專輯。原聲帶才一上市,首周就拿下了三十萬的銷量,在二月第一週強勢登陸了公告牌排行榜前十名,並且在二月第三週以三十五萬的銷量拿下了專輯排行榜的冠軍。如此威勢,讓所有人都見識到了這股歌舞風潮的巨大威力。

“歌舞青春”電影原聲帶在短短兩個月時間之內就拿下了四百萬的銷量,這個成績在2005年的年終專輯銷量榜單上可以躋身前五名!

北美票房的大賣。電影原聲帶的大賣,這都只能算是“歌舞青春”風潮的一部分而已,這部電影真正出色的部分,其實是在文化方面掀起的巨浪。一系列相關青少年小說的銷量都在短時間內成倍增長;迪士尼樂園也抓住了這個商機,還是編排相關的音樂劇秀;電影主演們一夜成名,採訪、粉絲層出不窮……

隨後,十一工作室在粉絲的強烈呼喚之下,開啓了“歌舞青春”的北美巡迴演唱會。科特-拉波特經過精心安排,選擇了北美地區的四十五座城市展開這次的巡演。整體規模來說,自然是比不上正在進行中的“第一次”世界巡迴演唱會。“歌舞青春”的巡演舞臺、召集人數都會低上一個檔次,但是門票的銷售工作依舊十分喜人,截止到三月份時,四十五場巡演的門票已經全部銷售一空,這也再次證明了電影的超高人氣。甚至於南美洲的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國家也發出了邀請,希望“歌舞青春”的主演們能夠到他們的國家進行巡演。

“歌舞青春”的這羣年輕演員們纔剛剛結束了繁忙的電影宣傳,隨後就投入了演唱會的籌備之中。而很快,華納兄弟就與十一工作室合作,開始籌備“歌舞青春”的舞臺劇版本,這次的舞臺劇版本不會侷限在百老匯演出。華納兄弟計劃將這個舞臺劇在全美進行巡演,目前已經做出的策劃就高達一千場次,這個數字足以讓大部分百老匯劇目失去光芒。

一股叫做“歌舞青春”的音樂劇文化風潮,就如同“陽光小美女”的獨立風潮、“斷背山”的同性戀風潮一樣,在全美席捲了開來,從書籍到電視。再到脫口秀等節目,還有網絡、生活、廣告、促銷活動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歌舞青春”的影子,這是一次對青少年文化進行革新的歷程。

此時專業影評人們再來做發言就不太合適了,出現在媒體上的更多是社會學者、文化學者,對於“歌舞青春”所引發的連鎖反應進行分析。

“歌舞青春”代表的是青少年對夢想的追求,這是主流思想所提倡的;而這部電影代表的更多是青少年對於內心真實想法發泄的一種渴望,就好像電影裡的特洛伊一樣,他喜愛籃球也喜愛音樂劇,但是因爲學校的環境而使得他畏首畏尾,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年輕人絕對不少:沒有人規定橄欖球四分衛就不能喜愛唱歌,不是嗎?最重要的是,“歌舞青春”最直接的呈現出青少年對於音樂、舞蹈的一種好奇心,流行音樂流行文化其實推崇的就是這些,青少年以前都是處於一個被動接受的狀態,現在他們也可以加入其中,親身經歷音樂、舞蹈所帶來的樂趣。這纔是“歌舞青春”形成風潮的直接原因。

將這些針對北美青少年的分析,將這些北美市場的反應,放到世界範圍內,也同樣是行得通的,從南美洲幾個國家的呼籲聲就可以直接地看出來,北美青少年的渴望在歐洲、亞洲、大洋洲也都是一樣的。在這個年紀的青少年,文化、思想、價值觀也許各有不同,但是生活的苦惱、夢想的構建、愛好的培養,還是有共同之處的。

所以,當“歌舞青春”在北美以外地區進行放映的時候,就受到了如潮般的瘋狂迴應。

“歌舞青春”在全世界累積一百多個國家進行了公映,其中在英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日本等二十三個國家都拿到了至少一週的票房冠軍。這個成績可是比“斷背山”、“陽光小美女”出色了許多,畢竟“歌舞青春”定位比較廣泛,受衆羣從十歲的孩子開始,到擁有孩子的家庭都是適用的——這就是電影分級的根本區別,受衆面的大小。

“歌舞青春”以一種氣吞山河的架勢開始在全球席捲着票房,北美一億兩千萬美元的票房根本無法反應出這部電影在觀衆羣之中受歡迎的程度,北美以外的地區“歌舞青春”一口氣拿下了兩億三千萬美元的票房,這使得“歌舞青春”的全球票房彪悍地邁過了三億門檻,達到了三億五千萬的數字——這個成績比“斷背山”還要彪悍,足見全世界都在爲這部電影而瘋狂了。

五百萬的投資,一羣沒有名氣的新人,在全球範圍搶下三億五千萬美元的票房,這個成績在任何一家電影公司裡都是讓人眼紅的。特別是在十一工作室剛剛完成了一個輝煌的2005年之後,創造下如此成績,就更加讓人羨慕了。同時,“歌舞青春”作爲一部埃文-貝爾只是打醬油的“獨立”作品,取得了這樣令人咋舌的成績,也讓人看到了十一工作室的潛力。不管未來會如何,至少十一工作室擁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從電影開始,輻射到小說、舞臺劇、巡迴演唱會、節目,乃至文化,“歌舞青春”確實是在以一種讓所有人都吃驚的態勢發展着。就連百老匯也受到了不小的好處。

據不完全統計,“歌舞青春”上映之後的半年裡,百老匯的上座率普遍上升了十個百分點,重點在於,年輕人的身影增加了不少。這種情況不由讓人想起兩年前,埃文-貝爾出演了“九”,並且成功地主持了託尼獎之後,所製造出的效果。不過,這一次的效果顯然更加明顯,因爲一部電影的威力肯定是比託尼獎來得深遠,再說了,如今的埃文-貝爾比起兩年前,號召力也是更勝一籌了。

在這種局勢之下,“歌舞青春”拍攝續集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了。但讓人意外的是,十一工作室一點聲響都沒有,特拉維-拿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會先把精力放在舞臺劇的排練上,暫時不考慮續集的事宜。而科特-拉波特在接受採訪時更是輕描淡寫地說,“不確定,一切都不確定。就算要拍攝續集,也要等暑假之後再說了,現在還是把巡演認真做好吧。”

此時此刻,大家才深刻地感受到了十一工作室骨子裡的桀驁不馴。

爆發求月票,求訂閱!加更稍後。

2231 情人標準1586 荒漠小鎮1633 最爲賣座1095 貝爾現象098 熱淚盈眶051 死亡幻覺495 涅盤重生1904 久違水城1200 盛宴登場1692 利益糾葛1957 曲曲動人1062 自拍視頻1400 狂風驟雨687 強強對抗1692 利益糾葛1928 旁觀者清2033 基金構思368 業餘劍客2383 執手拿獎1071 歷史如詩1698 立場問題1247 靈感啓發826 一錘定音1240 連鎖反應959 檔期空閒1491 大小屏幕156 燈紅酒綠1014 異國美女1412 首單上架2140 平安電話434 年終盤點1864 狂轟亂炸926 街頭巡演644 模特海選246 競爭對手044 聖誕之夜1388 三年三部2072 調虎離山2040 急不可耐1435 驚喜交加1832 畢業季節1362 真材實料1467 武力鎮壓1255 改編到手614 負面印象1535 出師不利1173 情難自已1763 狀況不斷2125 馬不停蹄1144 出庭作證2326 醞釀表演669 簡單浪漫1983 社會現象148 狗眼看人1014 異國美女018 返校舞會1653 豆與豆萁685 影評日誌659 凱瑟琳熱1902 二三傳言1873 正義邪惡1057 逐個擊破2207 新官上任1609 深度合作1549 擴大影響1713 第五單曲828 一罐啤酒1393 心似火烤1465 母親男友223 銷量排行990 動畫狂人030 環球音樂1616 家庭婚禮1642 綿薄之力1589 循序引導1071 歷史如詩1934 音樂聖地002 新的人生199 完美店面2154 久違首映1183 獨立精神475 意外競爭168 聲音演員2187 跌宕曲線903 羣體偏見781 真實愛情2265 魔力源泉1297 萬人接機1371 謝幕禮物1843 集資募捐1735 史詩佳作2055 生老病死585 自拆擂臺1347 格林威治1160 以小博大224 久違朋友2049 技術宅男2390 自由勳章799 我的榮幸2161 摯愛成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