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

至於艾倫威爾遜幹什麼去了,仔細回憶一想他做的事情還是挺多的,除了因爲對日作戰的問題和蘇聯暗箱操作之外,好像還提及了蘇聯和英國現階段同病相憐的互補性。

具體話題包括但不限於,如果英國包括法國被削弱太多,西歐以後必然會以美國馬首是瞻,如果英國在和蘇聯重合的利益區,受到了蘇聯武裝的威脅,必然會引來美國的協助,蘇聯不但達不成目的,也會讓英國的勢力被美國取代。

這主要是說伊朗,目前伊朗南部有英軍駐紮,北部則有蘇軍駐紮。這也是有歷史傳統的,早在大英帝國和帝俄對抗的時期,就已經在伊朗劃定了勢力範圍。

經濟方面的話題也聊了聊,蘇聯雖然地大物博,但歸根究底是一個高緯度國家。很多經濟作物和資源要麼沒有,要麼開發成本很大。這不是讓人去西伯利亞種土豆就能解決的問題!

比如橡膠、和其他熱帶作物,蘇聯就無法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把差距抹平。英國是有熱帶殖民地的,只要蘇聯願意付出報酬,進行貿易,這種原材料英國是願意提供的。這對兩個國家都有好處,可以迅速的從戰爭當中恢復過來。

至於其他什麼咖啡,芒果,就算是美國也沒有理由干涉英國,出口熱帶水果進行貿易。

好像還有一個戰後恢復的想法,因爲德國投降在五月,已經過了播種的季節,蘇聯也一直在進攻沒有時間恢復農業,只要蘇聯願意拿出來一定的外匯購買,大英帝國完全可以籌集一定的糧食,幫助東歐度過糧荒。

犧牲的地方艾倫威爾遜已經決定了,就犧牲英屬印度,說不定糧荒出現尼赫魯還能老實一點。至於北海道只有兩個師團的小事,不仔細回憶,他都忘了自己說過沒有了。

這畢竟是一個好機會,因爲他說的話肯定都會轉達到斯大林的耳朵當中,蘇聯沒有人敢在這個時候對斯大林有所隱瞞。

作爲過氣世界霸主,現在的大英帝國就是求穩,穩定大於一切,事情越少越好,這樣纔有時間調整政策,最終平安落地,蘇聯不找事,就已經是在幫助英國了,就怕蘇聯不安分。

只是這些話艾倫威爾遜沒有辦法和剛剛大出風頭的艾福爾分享,只能面帶笑容,衷心祝福對方,在這麼重要的國際會議上找到了存在感。

碰了一杯,艾福爾興致勃勃的說了兩句便問道,“其實你也應該加入到正式談判官的行列當中,不然也不會沒有存在感了。”

“我們服從指示聽從安排就行了。”艾倫威爾遜謙虛的搖搖頭,他明天還有事呢,要聯絡印度總督府,派出艦隊前往遠東。

在亞洲的英國艦隊足夠了,目前英國皇家海軍,如果算是護航航母那種湊數的,一共有九十五艘航母,諾曼底登陸之後,大西洋一線的制海權已經奪回,一部分力量便派往了亞洲。

其實軍盲眼中二戰美國的上百艘航母,其中將近一百艘也是護航航母。

又不是諾曼底登陸的大行動,還需要籌備,目前在亞洲的英國皇家海軍力量完全夠用,加上蘇聯自己的準備,運送個十幾萬蘇軍輕而易舉。

至於時間上來不來得及就不好預測了,不過艾倫威爾遜也不悲觀,因爲東南亞英軍總司令是蒙巴頓,蒙巴頓可是英國軍艦航速保持者。

二戰剛開始蒙巴頓擔任了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凱利”號驅逐艦的艦長,頭一次上艦,蒙巴頓就親自開着凱利號出海,還把戰艦開到三十八點五節,技驚四座。

有這樣一個英國皇家海軍速度保持者的總司令,相信在東南亞的英國艦隊會受到一些感染的,事實上他待會就準備發電報,時間緊任務重嘛。這是考驗一個公務員的關鍵時刻!

七月的第一天,英美蘇三國在波茨坦會議的第一個共識被確定下來,就是對日作戰問題。雖然美中不足的是蘇聯將自己那一份,刪除了無條件投降的條款,但無損於波茨坦會議一個好的開始。

很快對日作戰,敦促日本投降的報道,就登上了各大報紙的版面。美國代表團的成員都非常高興,從這些談判代表的臉上,艾倫威爾遜估計現任總統杜魯門心裡也是高興的。

既然已經見報,幾乎就可以認定爲事實,只是不知道核彈成功爆炸之後,到時候杜魯門會不會後悔,自己急切請求蘇聯對日作戰的舉動。

考慮到杜魯門作爲一個世界強國的總統,想要明目張膽的出爾反爾的食言,在大英帝國從旁邊的見證下,轉而對蘇聯撕毀共識,估計也要下一番政治決心纔可以。

達成對日作戰共識,短短時間就傳遍了全世界,同樣也傳到了日本政府的耳朵當中。

三次擔任日本首相的近衛文麿,對日本天皇闡述了個人意見,“戰敗是既然結果,結束戰爭的阻礙來自於軍部,英美中目標是打垮日本軍部,軍部倒臺了,戰爭的性質也會爲之轉變。”

曾任駐蘇大使的東鄉茂德面告天皇的判斷是:《波茨坦公告》只是《開羅宣言》翻版,雖然應當接受但爲了等待請求蘇聯調解的結果,應採取漠然置之的態度。

“蘇聯的公告當中沒有無條件投降的註解,可見蘇聯對進攻日本本土仍然是有疑慮的,如果能讓蘇聯出面調停,進行有條件投降,這個目標是現在外務省應該爲之努力的方向。哪怕放棄一部分千島羣島也是可以的。”

印度總督府,巴倫爵士拿着剛剛送達的電報,裡面除了艾倫威爾遜對英屬印度的想念之外,剩下就是對波茨坦會議對日作戰共識達成的態度,電報當中表示,英國能夠避免進攻日本本土帶來的損失,讓蘇聯承擔本身就是一個勝利。

亞洲的皇家海軍艦隊應該馬上趕赴遠東,幫助蘇軍進攻登陸,不能耽誤哪怕一天,造成既成事實,蘇聯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在英屬印度的收到歐洲電報的同時,早已經到達遠東的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同樣接到了莫斯科方面的電報。

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聯合國決議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還得是法國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九百八十一章 驚醒的法國人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連爸爸都騙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高,實在是高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負責任的英國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七百七十七章 美國南波灣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支持印度入常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一試分治第七百四十六章 英國人會打仗?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指點尼雷爾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1548章 西方八一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五百零三章 戛納的邀請函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七百零三章 斯大林葬禮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 脣槍舌戰第1549章 淡化處理第1581章 首相的意志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來挑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八百七十五章 封閉式小區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轉移矛盾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私人國企第九百零三章 天然的非洲霸主第五百五十一章 五國聯防第八百七十一章 馬來亞戶籍制度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1590章 罷工和質詢第八百八十四章 巔峰時代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六百一十四章 沙巴君主阿里汗第九百二十章 小威爾遜出生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主的婚期第三百四十五章 開門見喜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八百三十二章 躍躍欲試的安娜第四百五十七章 紐芬蘭王室領地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編外部長威爾遜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贊同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準備和磨合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師的薇薇安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沒什麼不能談的第十二章 新德里會議第九章 親臨閱兵式第八百二十三章 也有美國的責任第1684章 驅逐出境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了自由世界第一百六十六章 殖民地評估報告第六百七十三章 混合結算第二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線第三百六十三章 未來的德國總理第八百七十三章 來自蘇聯的好消息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一百七十章 今天即爲審判之日第六十二章 回到柏林第1308章 不幸的消息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四百章 中堂大人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投石問路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機宜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熱度的美國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圖靈的作用第二百七十九章 蛛絲馬跡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舊日支配者第二百五十章 兩封電報第四百零六章 紐芬蘭總督第九百九十一章 無稽之談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禮花到港第二百四十九章 新的任命第二百四十四章 凱瑟琳赫本第二百七十三章 靈活的昂山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 挽救和平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九十九章 歡迎新首相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1721章 滲透成篩子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三百七十章 內閣秘書的震驚第六百七十章 英伊談判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給美國幾個建議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二章 海得拉巴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