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

紳士從來不迴避自己的錯誤?艾倫威爾遜一臉的佩服,爲什麼對方能做保守黨的二號人物,爲什麼三十八歲就能做外交大臣,這就是原因。

“那麼在對日作戰的問題上,我們就必須要明白蘇聯人需要什麼,採取極限施壓的辦法。”艾倫威爾遜說到極限施壓,臉上出現奇怪之色,怎麼有種懂王附體的感覺,“我現在就找艾福爾去說明這件事。”

羅伯特·艾登和艾倫威爾遜所說的丘吉爾受到杜魯門的吹風不是假的,從丘吉爾首相和杜魯門總統見面開始,確實不斷聽到杜魯門總統,期望英國在蘇聯對日參戰上給與支持。

希望整個波茨坦會議能夠拿出的第一個共識,就是蘇聯正式在結束歐洲戰場後,加入到對日作戰當中,心情簡直是不加掩飾的急迫。

按照正常的發展來說,蘇聯確實是可以利用這一點,和美國討價還價獲得更加有利的條件,不過這是按照正常的發展來說。

艾倫威爾遜其實知道事情稍縱即逝,因爲曼哈頓計劃已經到了最後時刻。就在珍珠港事件的前一天,美國正式制定了代號爲曼哈頓的絕密計劃。羅斯福總統賦予這一計劃以“高於一切行動的特別優先權”。

因爲時間太過於巧合,所以曼哈頓計劃也成了陰謀論者口中,美國不地道的證據。

艾倫威爾遜不管陰謀論是怎麼樣,但他知道對大英帝國來說,歐洲方向蘇聯強大的陸地力量哪怕減少一分也是好的。

歐洲作爲冷戰美國和蘇聯的主戰場,大英帝國也需要一個減壓的地方分擔歐洲的壓力。還在抵抗的日本是最好的選擇,至於日本人最後的命運,艾倫威爾遜作爲一個大英帝國的公民,暫時考慮不到。

就如同是德國人把希特勒選上去領導德國發動戰爭,日本人能喊出來一億玉碎的口號,就應該付出一定的代價。

一旦美國和蘇聯分別佔據日本一部分,就一定會分擔現在歐洲的壓力,而且不同於歐洲這麼多的國家被迫選邊站,美國和蘇聯完全可以在日本,完全憑藉自己的國力真刀真槍的對抗。

首相丘吉爾稍晚時間也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和外交大臣羅伯特·艾登談話,也提及了杜魯門希望蘇聯參戰的願望,還不忘記強調道,“我還是覺得應該首先把歐洲問題談明白。”

“溫斯頓,其實這和當初面對德國的問題一樣。”羅伯特·艾登畢竟是丘吉爾多年的戰友,深知這位首相的脾氣,丘吉爾雖然脾氣暴躁,但並不是一個無法交流的人、

“我們引開蘇聯人的注意力,總比在這裡喋喋不休要好,美國人通過沖繩戰役已經知道日本不好惹,蘇聯人還不知道,戰爭是無法控制走向的,只要蘇聯和日本的第一戰開始,想要結束就沒這麼容易了,現在擺在東歐的龐大軍隊,就會源源不斷的開往遠東,我們最大的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蘇聯不加入對日作戰,可能杜魯門就把注意力放在我們英國身上了,不要這樣看着我,這都是有可能的。那我們到底是不是要不遠萬里,陪同美軍前往遠東作戰呢?國內的情況你是清楚的。”

羅伯特·艾登在丘吉爾面前,那叫一個情真意切,已經隱隱有後來保守黨首相的風範。把外交大臣任上修煉出來的話術,全部用在了丘吉爾身上。

“可斯大林說,蘇聯沒有足夠的海面力量把陸軍運到日本。”丘吉爾雙手一攤道,“說的也是事實,蘇聯的海面力量確實不值一提。”

“可我記得,蘇聯的薩哈林島距離日本不過三十公里。”羅伯特·艾登眉毛一挑,就連一戰時期的德國重炮都有這個射程。北海道和本州島的甚至比這個距離還要短。

這是什麼概念呢,敦刻爾克撤退的時候,無數英國公民駕駛漁船出海,加入到了敦刻爾克撤退當中。羅伯特·艾登做出了自己的判斷,“蘇聯這是在訛詐我們,其實以大英帝國在亞洲的海面力量,完全可以把蘇聯士兵運到日本。”

大英帝國當然有這個力量,目前國內保有商業運輸船隊的噸位,是一千七百萬噸。是美國三千萬噸商業船隊的三分之二,在亞洲的海軍力量雖然和歐洲的大艦隊無法相比,但收拾已經趴窩的日本海軍卻是輕而易舉。

在轉移壓力,讓大英帝國贏得喘息之機這件事上,丘吉爾和羅伯特·艾登有共同語言。現在聽到羅伯特·艾登,想要複製禍水東引的計劃,心中已經隱隱有些意動。

羅伯特·艾登已經說明了,如果蘇聯人不登島,登島陪着美國人玩命的就是英國。因爲這個最質樸的原因,所以蘇聯人必須登島。

“可我們手裡的牌不多啊。”丘吉爾回想了一下現在英國所處的環境,乾巴巴的道,“斯大林可不是一個容易欺騙的人。”

“有!”羅伯特·艾登面露思索之色道,“波蘭流亡政府還在倫敦,斯大林對波蘭如此的重視,我們就用波蘭問題和蘇聯討價還價。蘇聯在第一輪會議上,不是還希望我們認可關於波蘭和德國邊界的處理方案麼,這都可以加以利用。”

毫無疑問,羅伯特·艾登想到了波蘭問題,反正在之前的雅爾塔會議上,英國已經出賣了波蘭一次,既然是這樣的話,爲了世界和平的大局出發,不如出賣的更加徹底一點。

進入了自己擅長的領域,羅伯特·艾登彷彿一下子打通了奇經八脈,整個波蘭都賣了,還留一個流放政府在倫敦做什麼?

政客的翻臉無情,之前巴頓將軍體會到了,艾倫威爾遜不知道英國版的即將上演,他正在展現鍵盤俠本色,和艾福爾商量進攻日本的計劃。

他一個純軍盲自然是隨便寫寫,艾福爾也真敢加入討論當中,反正專業性不重要,就是要給蘇聯人一個措手不及,是夜,英國代表團燈火通明!

第1648章 處理日本的建議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四百三十三章 和美國唱反調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三百八十三章 威爾遜在巴黎第六百九十二章 母女平安第七百六十三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國的示好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六十三章 要一個傭人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混亂是階梯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國鋼鐵公司第一千三百章 拉印度一把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二百零九章 這是政績第一百四十章 嘔心瀝血的艾倫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百億補貼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 尼赫魯葬禮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仲裁者印度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四十一章 好人緣的國寶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最懂殖民地第五百二十四章 1950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一百零一十三章 南極條約第二百七十三章 靈活的昂山第六百零二章 決定未來的商談第八十七章 大英自有國情在此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1597章 首相的平衡外交第1672章 國際主義爵士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四十七章 南下維也納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四百九十六章 殺手本能麥卡錫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1573章 英沙相向而行第1609章 化學武器第一千零二十章 不歡而散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九百五十六章 暗中觀察的英國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重返印度第四百章 中堂大人第四百六十章 懵逼的共和黨第1746章 黃雀在後第四十一章 前往柏林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置泰國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一百二十五章 招核(求月票、訂閱)第1759章 私人聚會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八百七十九章 五億專員艾中堂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蘇黎世的地精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九百一十七章 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嚴峻的形勢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七百二十八章 仰光的求助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個王室領地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對錢沒興趣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美國受到了壓力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 敵在白宮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九十二章 大殺器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貨幣戰爭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肯尼迪遇刺第1609章 化學武器第1701章 天無二日第九百七十三章 向馬來亞模式學習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