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我是柏林人

當熟悉的米字旗飄蕩在柏林上空的時候,艾倫威爾遜不知道柏林人是怎麼想的。反正他知道留給英國裝逼的時間不多了。

原來的英佔區貿易委員會,現在的駐德專員下屬的代表委員會,提供了當前英國空軍運力的計算,不考慮徵集的民航客機,以及從英聯邦國家的空中力量。當前英國皇家空軍有一天一千噸的運力。

在明後兩天加上民航客機的運力,將會達到每天兩千一百噸,但這仍然只是理論上柏林二百五十萬市民需求的不足一半。

“這樣看來其實問題不大,柏林不可能一點積累都沒有。剛開始先用積累的物資應該不成問題,過幾天美國人就加入到空運當中了。從遠東和美國本土轉場過來的運輸機一旦就位,就能夠補上物資缺口。”

駐德專員傑拉德·愛德華,艾倫威爾遜算是很熟,畢竟是他的前任,雖然在當前的英屬馬來亞風評不算好,馬來人認爲傑拉德故意沖淡了馬來人原住民的地位。

但料想傑拉德·愛德華也不在乎,他現在都已經做駐德專員了,如果不是碰上了這一次的柏林危機,他覺得還是歐洲更加適合他。

“柏林的物資只能頂一個星期,現在已經九月份了。艾倫,你不考慮柏林的取暖問題麼?”傑拉德·愛德華一個引申問題,讓艾倫威爾遜一下子沒話說了。

歷史上的柏林危機是五月開始的,英美空軍的空中橋樑那個時候考慮的只是商品流通。等到了氣候轉涼的時候已經是半年之後,經過了一個夏天的準備,英美已經把空中走廊的運力從翻了好幾倍。

“這可真是一個問題。”艾倫威爾遜皺眉,如果考慮到取暖問題,這可真的不是一個容易應付過去的簡單事件,“希望今年的冬天能夠來的晚一些。”

英國開啓空運的第一天,駐德美軍司令部也正在就當前駐德美軍的空軍運力進行討論。

駐德美軍司令是柯蒂斯·李梅,東京燒烤派對的主要執行人。柯蒂斯·李梅十分支持的空運的決定,集中目前美國在德國境內的一百架運輸機,經過必要的檢修。將在英國皇家空軍開啓空運的第三天加入到空運當中。

同時還是表示現有的機場還是不夠的,柯蒂斯·李梅對着駐德美軍司令部的指揮官們道,“夥計們,我們應該快速做出決定,沒人知道英國人能頂多長時間。”

就在這個時候,因爲蘇聯封鎖柏林行動吵成一團的華盛頓,在英國首先開啓空運之後,也接到了駐德美軍反饋的消息,杜魯門決議加入空運當中。並且表示駐德美軍應該儘快採取行動,至於運力不足的部分,本土和遠東的空中力量會加入進去。

接到了倫敦的電報的傑拉德·愛德華,把消息告訴了艾倫威爾遜,但是有一句話讓艾倫威爾遜十分不滿,“杜魯門提議,將B29轟炸機部署在英國,用以遏制蘇聯。”

“都這個時候了,還特麼整這種事。”艾倫威爾遜氣不打一處來,咬着牙咒罵道,“真要這麼做,我就必須懷疑,到底美國和蘇聯誰纔是最大的威脅了。”

歷史上的一九四八年柏林危機,美國確實派出了六十架轟炸機帶着核彈進入英國。可那是什麼時候?那個時候蘇聯沒有核彈。

而現在柏林危機出現在一九五一年,蘇聯已經有核武器了。再考慮到朝鮮戰爭已經爆發,麥克阿瑟對核武器的輕率態度,現在英國對美國把核武器放在英國就有鬼了。

再說了,英國的核武器也提前製造出來了,在這個時候英國不能用自己的核武器遏制蘇聯麼?一定要多此一舉,讓英國在蘇聯的核打擊目標價值方面更上一層樓?

“首相已經拒絕了華盛頓的建議。”傑拉德·愛德華一副你猜的沒錯樣子道,“我看美國人不如把轟炸機改一改,說不定還能提高空中走廊的運力。”

“反正美國人這一次別想糊弄過關。”艾倫威爾遜說到這,給傑拉德·愛德華透漏了一個消息,明天麥卡錫可能會有一個重要演講。

簡單來說麥卡錫明天就是柏林人了,傑拉德·愛德華一聽,皺着眉疑問,“說實話麼?哪怕是在德國,麥卡錫這個人的風評也不好。”

“傑拉德,這是好事。”艾倫威爾遜要的就是這種不好,歐洲人可能認爲不好。但美國人和歐洲人是不一樣的,麥卡錫此舉有助於鞏固在至少一部分美國人心中的地位。

至於柏林危機當前短短几天的歐洲輿論,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歐洲輿論和英國本土的輿論,英國本土的輿論當然是正面居多,着重報道艾德禮首相的迎難而上。英國肩負守護自由世界的責任。

可以說就算是在歷史上,蘇伊士運河戰爭爆發之前,英國公民就是這麼自我感覺良好。雖然一部分政府高層已經認識到,英國和美蘇兩國不是一個級別的玩家。但公民階層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在英國公民的眼中,就算是失去了英屬印度,當前英國還有近千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海外還有上億的人口歸英國統治。

準確的說,英國公民切實認識到英國不是從前的大英帝國,是在艾登因爲蘇伊士運河戰爭不得不辭職之後,麥克米倫做做英國首相的時候。英美簽署了拿騷協議,英國算是對美國投降不再掙扎了。

經過了六年的休養生息,一直注重國內的艾德禮首相,這一次勇敢的站出來匡扶正義。令傳統的工黨支持者擁護,保守黨支持者也諸多讚美之詞。

甚至在克里姆林宮引起了震動,尤其是英國皇家空軍開啓空中走廊之後。讓克里姆林宮的大佬們很是錯愕,畢竟老實人一下子開始反擊了,總是令人驚訝。

大批英國飛機通過空中空運物資到柏林,自然是逃不過地面上的蘇軍部隊眼睛。

英國開啓的這一次空中走廊,同樣引起了克林姆林宮的討論,無非就是阻止還是放任。

“那我們就看一看,二百多萬人需求,英國人和美國人是否負擔的起?”

最終的結果是放任,莫斯科不相信英美兩國可以通過空中走廊就能養得起兩百多萬人。英美一定會退讓的,這是克林姆林宮討論的結果。

實際上,除了已經受到新聞管制的英國本土之外,不少歐洲國家並不認爲以空中走廊模式空運物資的舉動,就能滿足兩百多萬柏林市民的需求。

悲觀的言論在歐洲大陸上是存在的,畢竟當前的對峙是蘇聯佔有,聯盟德國境內的英美法三國部隊,總不能越過邊境打通陸上通道吧?更別提遠東的戰爭美國還有幾十萬士兵陷在裡面呢。

不過對於英國首先對柏林封鎖予以迴應的態度,大多數歐洲國家還是給予了讚揚。認爲艾德禮首相領導的英國,在關鍵時刻的表態,給了布魯塞爾條約組織參加國極大的信心。

這一天很晚的時候,艾倫威爾遜才偷偷摸到了海爾曼家族的別墅,通過龍騎兵姐妹留的鑰匙摸了進去。

“這麼晚纔來!”安娜的聲音在黑咕隆咚的屋子裡響起,顯然一直都沒有睡。

“天亮之前還得回去,親愛的,你以爲這容易嗎?”艾倫威爾遜滿是負重前行的苦澀口吻,一邊說話一邊脫衣服,很快就鑽進了安娜的被窩,一具光滑富有彈性的身體入懷。

“就好像你比艾德禮都忙。”一陣長吻之後,安娜氣喘吁吁關心道,“柏林危機和你有什麼關係啊,非要過來湊熱鬧。”

“我本來是不用來的,但過來一趟可以看望你們姐妹。”艾倫威爾遜理直氣壯的道,“明天記得去市中心廣場,我的一個朋友要發表演講。”

“明天的事情明天再說!你別想白來一趟。”安娜不願意聽什麼國家大事,一雙手伸出來,把男人的腦袋按進了被子裡,真是久違了。

波恩市中心廣場,正在因爲私事恰好在歐洲的美國參議員麥卡錫,對着聯邦德國首都波恩的市民發表了可能是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演講。

捉刀者艾倫威爾遜當然也在,只不過哈欠連天似乎因爲柏林危機殫精竭慮,乃至於這幾天都沒睡好。不遠處,一頭金色短髮後半夜才加入鏖戰的波金娜,眼角用餘光瞄了一眼巧舌如簧的男人,對即將發表重要演講的美國人並不關心。

麥卡錫議員當着聯邦德國首都各界,開始了這一次關於堅定回擊蘇聯的演講,首先對英國在這一次危機的應對錶達了讚賞,着重強調了一下英美特殊關係。

隨後便進入正式環節,激烈的批判了蘇聯的舉動,簡單來說就是美英法撇開蘇佔區成立聯邦德國是爲了自由,蘇佔區封鎖柏林是分裂德國。德國的分裂根本原因是蘇聯,而不是美英法三國。

“二千年以前,最自豪的誇耀是我是羅馬公民,今天,自由世界最自豪的誇耀是我是一個柏林人。”麥卡錫高舉着雙手,已經完全進入了獨屬於政客的忘我狀態。

第六百零一章 億頂王冠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四十七章 布魯塞爾會議第二百一十七章 幹勁十足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以色列的核大棒第1613章 見不得女人落淚第九百零四章 四大建設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開條件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整合航空業第四十八章 間諜之都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大裁員第1582章 敗則懷恨在心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辭呈第1758章 家庭和睦第1761章 逼宮第四百五十三章 倫敦假日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海軍第四百八十六章 英法煤鐵共同體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裡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了自由世界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在堅持堅持第四百八十一章 葛羅米柯第1657章 黃金峽谷行動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五百三十六章 盡力恐怕是不夠!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三百零二章 新年新總督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督的手藝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費旅遊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明牌開打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石油禁運的後果第一千三百零一章 調停建議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十二章 新德里會議第五十七章 高效的我大英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禮花到港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一千零五十二章 陰險的英國(美國)第五百九十八章 正是在下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有煙無傷第五百三十章 三位一體核戰略第二百六十九章 英葡密約討論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 不妨把話說明白點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六百一十二章 第一批戰俘第四百零四章 關鍵的一年第1723章 維爾紐斯事件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增加軍費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互相學習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戰爭源頭第七百二十九章 西半球的革命者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第一百一十一章 處置泰國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領導權第六章 海得拉巴君主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匆匆一年半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1712章 以史爲鏡第一百四十四章 夢想成真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1728章 艾委員長第五百四十章 沙撈越王宮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海軍七成論第三百三十五章 宗主權,就不給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八十七章 大英自有國情在此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八百零五章 蒙巴頓的成功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三百八十八章 壓力全在美國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二點五億預算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四百七十八章 多米諾骨牌效應第七百四十二章 所圖甚大第五百零七章 產業轉移報告第六百四十七章 薅自由世界羊毛第六百二十九章 世界中心日本第一百二十八章 軍火大王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我們時代的和平第七百七十二章 轉移財產我熟啊第七百六十二章 民族自決第八百五十九章 盟友越發的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