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寶聯軍戰敗,主要原因在於自己,和往後幾次中東戰爭的強弱明顯是不同的,艾倫威爾遜記得,在停戰期結束之後,以色列雖然人口少,但動員出來的軍隊是超過阿拉伯聯軍的,以多打少的以色列軍隊。
至於現在的情況麼?這就要看自己敬愛的上司,巴倫爵士的波斯灣專員,到底能顯示出來大英帝國攪屎棍的幾分功力了。
作爲曾經的下屬,他時常向曾經的上司問好是很正常的。海外公務員應該團結一心,這並不是什麼錯誤。
“伊拉克王室和約旦王室,都下達了動員令,大批居民應徵入伍。伊拉克軍隊從兩河流域開赴地中海東岸,有伊拉克王國首先起到表率,各國求戰意志都很強烈。埃及、敘利亞、約旦軍隊也都在集結,阿拉伯聯軍總兵力已經超過二十萬。”
“哇哦!”艾倫威爾遜和腦海中的記憶對照,好像歷史上的第一次中東戰爭阿拉伯聯軍不過四五萬人,在停戰期限過了之後,以色列軍隊已經超過十萬,大批軍援從蘇聯和美國到達以色列,不論是從質量還是數量,阿拉伯聯軍都是弱勢的一方。
現在看來阿拉伯方面至少從人數上是有些認真的趨勢了,而且光是現在的數量,就已經是以色列無論如何都動員不出來的數字。
隨着阿拉伯聯軍兵力的增強,以色列就算是完全沒有浪費停戰的時間,面對的困難也只會比歷史上更大。
以色列和阿拉伯人的問題其實簡單的過分,阿拉伯人可以一直輸到下個世紀。以色列一次都不能輸,輸了就是以色列的消失。
第一次中東戰爭的時間,人數還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阿拉伯各國動員出來的數字沒有摻水,至少都是有過戰鬥經驗的人員組成,以色列還是不好贏。最後拼一個兩敗俱傷,就算是阿拉伯人贏了。
阿拉伯人是中東的主要民族,恢復的速度是一定超過以色列的,以色列則是死一個就少一個,光是埃及的人口就有一千六百萬,伊拉克、敘利亞人口都有四百萬。而以色列全國人口才八十萬人。
目前的情況來看,阿拉伯國家只是進行了一次動員令,就已經集結了二十萬軍隊。而以色列已經幾乎把潛力都挖掘乾淨了。
在給老上司的回電當中,艾倫威爾遜在電報中表示,“其實把話說明白不算是挑事吧。把以色列人口總數廣而告之,不會讓英國增加道德上的負罪感,難道說事實也有錯麼?關於美國和蘇聯軍火輸入以色列的事情,從帝國的角度考慮,沒有必要瞞着阿拉伯人。”
艾倫威爾遜只管挖坑,至於阿拉伯人是不是在適當的挖掘一下內部潛力,鐵了心用人海戰術堆死以色列,這不干他的事情。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另外一個宣揚的事實是,以色列獨立宣言發表十一分鐘後,美國宣佈承認以色列國。蘇聯是第二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雖然這是三個月之前的事情了,可重複宣揚一下對英國又沒有壞處。
輿論霸權是英國在戰後唯一還沒有受到影響的手段了,此時此刻,即將結束一個多月的第二次停火期,已經煥然一新的以色列軍隊,感受到了來自世界邊緣角落的神秘力量,因爲這股神秘力量,這一次歷史上的停戰的緩兵之計,同樣增加了阿拉伯聯軍的實力。
開羅、大馬士革和巴格達相繼宣佈,兩次停火期已經算是尊重聯合國的權威,不會再有第三次了,二十萬動員出來的阿拉伯聯軍遠不是全部,不把以色列趕下海決不罷休。
在伊麗莎白王儲從紐芬蘭出發,前往加拿大訪問的同時,整個巴勒斯坦地區變成了蔓延無盡的兵營,阿拉伯各國動員出來的軍隊已經全部趕到。
二十萬阿拉伯聯軍帶着中東英軍的武器,和十萬以色列配備了一百多架飛機,十六搜軍艦的以色列軍隊對峙,只等停火期結束就要投入到廝殺當中。
彙總了目前得知的情況,艾倫威爾遜覺得是時候拯救一把…………巴基斯坦了。
是巴基斯坦,把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方案用在印巴戰爭身上,比較符合英國的身份,印度和巴基斯坦剛剛獨立不久,在各國的印象當中,英國在聯合國呼籲解決印巴問題,也比較合乎情理。
但實際上以目前印巴的情況,尼赫魯很可能拒絕聯合國維和部隊的進駐。艾倫威爾遜怎麼說也見過有聲有色的大國領袖,還不止一次,對尼赫魯還算是有所瞭解。
尼赫魯好歹算是一個有理想的開國領袖,還認爲印度是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是肯定不會讓聯合國什麼維和部隊進入,他眼中的印度固有領土的。
如果他同意了,那還做什麼有聲有色的大國?維和部隊的提議一定會被印度拒絕,畢竟印度自認爲優勢在我。
但換做巴勒斯坦的問題就不一樣了,阿拉伯聯軍雖多,但畢竟分屬於不同的國家。但現在的情況確實是很嚇人的,而且在前兩次停火中,以色列也沒有佔到便宜。
現在阿拉伯聯軍數量還在上漲,以色列的潛力已經榨乾了,只有八十萬人口在怎麼動員也上不去了,擺在以色列面前的選擇只有打贏,打輸肯定死,打和和打輸差不多。
對於阿拉伯人這邊來說,現在輿論上聲明打和和打贏的效果一樣,做好堆死以色列的心理準備,打到兩敗俱傷也佔便宜,士氣上就有保障。
伸出巴勒斯坦前線的阿拉伯聯軍指揮官,已經有不少人公開呼籲,就算是一換一也要把以色列人趕下海。
“亞歷山大爵士,我們給美國一個臺階下,如果印度拒絕維和部隊進駐,就看美國會不會自己跳下坑了,以目前的情況,打到最後以色列就算是贏了,也剩不下多少人。我相信您只要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這個提議,美國有可能會利用上用來維護以色列。”
“退一步來說,就算是美國坐看以色列滅亡對英國也沒有什麼損失,反正以色列本來也不是我們這邊的。”
將電報發出去,艾倫威爾遜心情輕鬆的吹了一口哨,顯示自己目前的愉悅之情。
把印巴戰爭和巴以戰爭連動起來,這讓他心中滿是成就感,都失敗了也沒有關係。反正遲早都是要丟的,這兩場戰爭只要有一場戰爭插手成功就算賺了。
鮑里斯正好走進來,見到艾倫威爾遜的模樣,詫異道,“總督,王儲離開紐芬蘭你似乎十分開心。”
“胡說八道,我對王儲一片忠心,而且我未婚妻剛走我怎麼會開心,說話注意一點,不然我會告你誹謗啊。”艾倫威爾遜就差對着倫敦方向拱拱手,表達一下對大英帝國鞍前馬後的狗腿子之心了。
猶太勢力因爲第三帝國的關係,在戰爭時期已經從歐洲轉向了美國,目前來說所謂的猶太勢力大本營,已經和二十一世紀一樣了。
中東局勢也令美國非常頭疼,美國是第一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這是一個事實。
見到以色列處在下風,接連兩次通過聯合國促成停火,這也是事實。
但不代表美國就願意狠狠得罪阿拉伯國家,同樣蘇聯也不願意得罪。只是出於某種原因,美國和蘇聯暫時站到了一起。
可既然通過施壓讓英國撤出了指揮阿拉伯聯軍的英軍軍官團,可美國也改變不了,光一個埃及就是以色列人口二十倍的事實,連同敘利亞、約旦、伊拉克這些國家的人口,參戰的阿拉伯國家人口是以色列的五十倍。
美國也不願意過分得罪阿拉伯國家,這對於封鎖蘇聯的計劃不利,美國只是暫時和蘇聯站在一起,並不代表就放過蘇聯。
可美國國內猶太勢力已經成氣候了,而且猶太人經過德國的種族滅絕,支持就是政治正確,美國必須證明美國比以前的殖民國家更具有道德感,兩個因素加起來,美國還是要支持以色列,目前的華盛頓也挺爲難的。
正在美國危難之時,英國駐聯合國大使,亞歷山大卡多根爵士,已經把艾倫威爾遜官殺不管埋的電報看完了。
在三天後的聯合國涉及印巴戰爭的聯合國會議上,亞歷山大卡多根爵士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戰爭已經造成了大量的傷亡,我們英國建議以成立一直維和部隊,進駐克什米爾地區,制止印度和巴基斯坦交戰,保障當地民衆的生命財產安全,實現停火,讓克什米爾居民自己做出選擇,到底是成爲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還是成爲印度的一部分,或者是獨立。”
亞歷山大卡多根爵士發言完畢之後,會場立刻想起來了嗡嗡聲,印度代表站起來反對道,“克什米爾問題,其他國家並非利益相關方,沒有必要參與進來。我目前沒什麼可說的,但是相信尼赫魯總理會給出一個準確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