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

關於紐芬蘭林區開採計劃的實踐,艾倫威爾遜是躲不過去的,來的華工大部分都沒有用過油鋸,畢竟中國的煤油燈都在洛克菲勒家族手裡。

以中國的發電量,甚至很多人都沒有見過電燈,解放戰爭時期,一些戰士頭一次見到電燈,忍不住叼着菸頭把腦袋伸過去點菸。

艾倫威爾遜儘量從兩年多來到達馬來亞的華人羣體當中,挑選識字或者是聰明伶俐者,一切油鋸的使用和電力運用,都要從頭講起。

英屬馬來亞固然也不是什麼多先進的地方,但至少讓華人沒吃過豬肉也見到了豬跑。

亨伯河河口有本地人的定居點,作爲紐芬蘭的第二大定居點,這裡也有電力設施。不過自從他到了這裡之後,本地居民的電力使用就被剝奪了。寶貴的電力必須用來木材粗加工。

第二步就是連同攜帶來的漁網,連同亨伯河口居民的漁網全部被收繳,重新編成攔截網,設置在險要之地,用來攔截上流到時候隨波逐流而下的原木。

艾倫威爾遜到達這裡之後,才知道這處定居點叫科納布魯克鎮,出面和鎮長以及小鎮德高望重者,解釋來到這裡的目的。

取得了諒解之後,才正式開始工作,不過幾天之後發生的一件事情,讓科納布魯克鎮的居民嚇了一跳,這件事有些哭笑不得。

伐木畢竟是一個具有危險性的工作,因爲還沒有正式開始,但華工也開始漸漸適應,嘗試和自己的新朋友油鋸先生建立牢不可破的密切關係,林業生產當中戴安全帽並不過分吧。

但是艾倫威爾遜本次來到英屬紐芬蘭的簡易生活物資,是海爾曼家族提供的。簡易行軍牀倒也可以理解,最讓科納布魯克居民不能理解的是,怎麼這些華工都帶着德式鋼盔。

“那不是爲了物盡其用麼,在說質量過硬,比安全帽安全多了。”艾倫威爾遜也頭頂德式M35鋼盔,其邊緣是圓滑的弧線卷邊,內襯更有利於保護頭部。

德式鋼盔的形狀和大多數國家的鋼盔有明顯區別,紐芬蘭有入伍參加過二戰的退伍兵,一下子就發現,這不是德**隊的裝備麼。

“一旦秋季到來,我還在蘇聯訂購了冬裝,大家到時候千萬不要驚訝。”

在科納布魯克居民的面前解釋完了德國鋼盔的事情,艾倫威爾遜還不忘記開玩笑。

隨着分批抵達的華工數量日漸增多,科納布魯克居民肯定是有些不適的,艾倫威爾遜表示如果有溝通上的問題就找自己,自己懂華語,發現問題一定解決,儘量不會打擾科納布魯克居民的生活。

至於用電問題,希望科納布魯克居民以整個紐芬蘭的大局爲重,一旦有了收益,到時候一定會對本地居民生活的不便給予補償。

對於科納布魯克的未來,艾倫威爾遜則表示考慮進行食品加工,主打純天然的口號。

這也就是他恢復過來了纔開始大放厥詞,剛到科納布魯克的有幾天,可給他累屁了,是被一羣華工擡回來的,完全是挺長時間沒幹體力活,爲了裝我還行,結果累脫力了。

但人作爲芸芸自然界的一員,能夠成爲地球的主宰,自然是有道理的。

早期人類就進化出了適合長距離跑動的長腿、長跟腱、相對其他動物很短的腳趾、發達的臀部肌肉等等,這些特徵對步行而言沒有太大必要,卻十分適合長距離跑動。

更重要的是,人類有着比其他動物強大很多的散熱系統。人類全身佈滿汗腺,只要水分足夠,就能在長時間運動中體溫保持恆定。這就是爲什麼會出汗的馬從一干走獸中脫穎而出,成爲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

而人能跑死馬,蘇俄內戰中,蘇聯紅軍把哥薩克攆的雞飛狗跳,步行創造當時的長行軍記錄,一直把帝俄的騎兵攆到西伯利亞。

在長距離運動中人類的耐力是無敵的,一般來說人類在一日以內的長跑中不如馬,但三日以內就可以超過馬,一旦時間超過十天地球上沒有任何動物是人類的對手。

兩天後,艾倫威爾遜的身體就重新適應了這種體力工作,而且睡得更香。

每天拎着油鋸一起工作,傳授一些在高緯度地區生活的經驗,並且修建房屋,隨着華工一批一批的到達,以及採伐區和科納布魯克的距離,華工是肯定要直接住在採伐區的。

其實除了剛開始幾天的不適之外,身體年齡並不大,甚至正在巔峰的艾倫威爾遜,現在每什麼疲勞感,都是一晚上睡覺就能解決的問題。

在他處在深山老林當中的時候,除了帕梅拉蒙巴頓拿到了澳大利亞的礦產勘探權之外。歐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英法主導的煤鐵共同體計劃。

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在接受了馬歇爾計劃之後,就開始謀劃三國共同市場的想法。這也是歷史上煤鐵共同體的第一個雛形,德法加入進去已經是五十年代的事情了。

這一次英國主動和法國建立煤鐵共同體,只要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點,英國已經答應了美國,要在歐洲共同市場的事情上出一份力,這是在巴黎會議上用英鎊管制換來的條件。

英國用英鎊管制交換了幫助建立歐洲共同市場,就必須履行義務出力。不然的話,馬歇爾計劃隨時可以停止,畢竟給不給錢還是美國人說的算的。

現在畢竟是敵強我弱,英國既然認爲英鎊的價值更重要,就必須響應美國的需求。

於是不管心裡是不是願意,英國都必須要進行一番努力。和歷史上不同的是,英國一直佔着英佔區作爲補充國力的一翼,現在美國已經開始試探口風,是不是可以合併英美兩個佔領區。

因爲兩翼齊飛的計劃效果非常好,英國心裡當然是不願意,馬歇爾計劃對英國來首是錦上添花遠不是歷史上的雪中送炭,到手的利益輸送,倫敦當然不希望吐出來。

對美國合併的試探口風裝聾作啞,另外一個方面用煤鐵共同體作爲應付美國的牌。

自然這張牌要打好了才行,還有一個原因,英國希望通過煤鐵共同體的框架,趁着德國目前還處在分區佔領狀態沒有政府,先合法剝奪德國的一部分利益。

這樣的話,就算是以後德國有了政府,在這種既成事實面前,也只能接受英國佔便宜的事實,這件事英國自己做有些困難,自然聯合法國一起做當然是有必要的。

此番想法,在艾倫威爾遜給艾德禮首相報告當中兩翼齊飛歐洲篇有所描述。

不過英國是個島國,英國的利益與歐洲大陸不說天然對立的,對立的時候越比較多。

四分五裂內耗嚴重的歐陸是英國所喜聞樂見的,當年英國就是憑此充當歐洲攪屎棍,運用大陸均勢政策把歐陸攪得烽煙四起漁翁得利,成就了日不落帝國。

現在美蘇在旁形勢比人強,因爲英鎊的管制和匯率問題,倫敦不得不答應美國的要求促進歐洲共同市場,但和法國迫切的心理也不是完全一致,英國只是先把口號喊出去,圍繞煤鐵共同體的談判先談個一年半載,就可能的延後美國提出的合併計劃,把時間拖過去。

而法國則明顯上心多了,雖然英國似乎熱心程度不夠,但和幾百年來的自己相比,英國能夠真的促進歐洲共同市場,在法國人眼中,都可以算是浪子回頭金不換。

法國人不知道,倫敦甚至都想到了拖時間的說辭,法國政局不穩定總是換政府。

現在倫敦特別希望巴黎換政府,自己好趁機觀望,然後重新從頭談判。

如果巴黎不換政府的,倫敦就爲此制定半年的談判計劃,在這一任部長會議主席上任半年之後,通過煤鐵共同體的框架。

不過不同於歷史上的共同體,這一次英國主動願意發揮作用的共同體,更加具有強權色彩,肯定不會出現後世歐盟當中任何成員國反對,就難以做出決議的事。

畢竟現在德國意大利還沒有擺脫戰敗國桎梏,英法妥妥兩個常任理事國,弄出來的煤鐵共同體,肯定在互相扯皮程度上,比不上後世的歐盟。

至於深山老林中的艾倫威爾遜,還在做勤奮的伐木工,和華工們吹牛打屁。

“中堂大人,英國本土一個島國,如何走到今天的。”提着油鋸的蘇陽學着艾倫威爾遜的樣子,走着鵝步,準備對着一根起腰粗的書大開殺戒。

“英國從十五世紀的農業革命之後,生活水平就已經冠絕歐洲了。”因爲伐木的噪音,艾倫威爾遜的嗓門見長,大聲道,“那時候應該比其他文明的生活水平都好的多。畢竟本土只有五百萬人,生活壓力比人口多的文明小許多。”

在行政長官做快樂的伐木工時候,首府聖約翰出現了一些外地人,資本從來都是最敏銳的,哪怕紐芬蘭避稅天堂的轉變並沒有大肆宣揚,人家還是聞着味自己找上門了。

第八百四十六章 巴西鐵礦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自由世界的勝利”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五百三十二章 命運的偏愛第1558章 痛擊美艦第1742章 駐德蘇軍第七十五章 關鍵的問題第八百八十四章 巔峰時代第八百八十四章 巔峰時代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馬丁路德金遇刺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阿拉伯鬥士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空霸權序曲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一試分治第八百九十二章 捲起來了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揮拳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三百八十章 恢復中的英國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戰爭源頭第1544章 恐慌的社會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港督的不滿第八百四十五章 支線客機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一百九十二章 兩翼齊飛計劃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爸爸愛你第1619章 美蘇首腦會晤第四百七十五章 東方學專家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五百八十三章 動手的時機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爸爸愛你第八百二十二章 朱巴會談第二百八十三章 貴客抵達新德里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加加林第七百八十一章 返回馬來亞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美國一定會勝利第一百六十七章 文化交流酒會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着打仗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一千零九十章 共識政治解決移民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秣兵歷馬第九百八十三章 石油儲備計劃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1563章 登陸作戰第一千零一章 莫斯科之夜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一百五十一章 試一試分治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馬科斯家族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阿富汗政變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沒判斷失誤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參觀中的尼雷爾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有志中年們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貨幣戰爭第三百一十四章 歡迎前首相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國的示好第1702章 契丹人太想進步第七百八十章 利益交換第五百八十四章 艾德禮訪美第十九章 葡萄牙人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三百四十二章 新公務員首領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活學活用第九百零九章 導彈競賽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變革中的英國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爭相示好第三百零九章 嚇一嚇真納第一百六十章 霧都倫敦第二百三十八章 透明政府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我對錢沒興趣第二百一十三章 從錫蘭開始第一千三百章 拉印度一把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五百六十八章 揚眉吐氣的美國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赴任倫敦第九百二十三章 自由世界我守護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八百四十三章 PPT造航母第六百三十二章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九百四十七章 忠誠!第1676章 英德特殊關係第一百三十二章 勞動和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