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艾德禮的考慮

艾倫威爾遜是沒問題的,他甚至可以和總督夫人談股票,爲蒙巴頓家族的財富添磚加瓦。

“我有一個德國朋友,我們的關係非常好。”埃德溫娜·阿什莉大爲驚奇的道,“她叫伊莎貝爾,現在是波恩的一個婦女官員,還建立了一個菸草工廠,真是一個商業奇才。”

“額,一聽夫人這麼說,我也想要見一見了。”艾倫威爾遜很難形容自己現在是什麼心情,竟然從埃德溫娜·阿什莉的口中聽到了,關於自己在德國情不自禁所留下的後遺症。

但隨即他就徹底怒了,埃德溫娜·阿什莉說兩姐妹當中的妹妹,因爲一個英國佔領軍懷孕,這讓艾倫威爾遜怒不可泄,法克、謝特從嘴裡面不斷蹦出,純粹的本能反應。

但馬上有鴉雀無聲,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可能,別出現小丑竟是我自己的誤會。

旁敲側擊的詢問着那個孩子到底多大,看看能不能把犯罪的佔領軍繩之以法,英屬印度的專員助理髮現,好像算算時間,他那個時候還在德國的英佔區,爲大英帝國殫精竭慮呢。

“找到那個佔領軍,應該直接槍斃。”帕梅拉蒙巴頓惡狠狠的加入進來,一如在波恩時候的表態,一點都沒有改變。

“時間長了,德國境內也確實混亂,也許真的找不到了。”艾倫威爾遜表示到不用這麼嫉惡如仇,畢竟是大英帝國的公民,還有改正的機會。說不定只是一時錯誤!

當然在心裡面,這件事還是確認一番比較好,他甚至都不知道安娜的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

吃的方面倒是不用擔心,不管是姐妹哪一個,都不是會餓到孩子的體型,這點他的手是感受過的,不但堅挺而且飽滿,擔心別把孩子喝醉了,比餓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埃德溫娜·阿什莉也帶來了十幾個金融人才,只不過不住在總督府,目前正在負責評估美國股市什麼行業比較適合長期持有,什麼適合短線操作。

對此艾倫威爾遜的建議是,如果不着急的話,大可以長期持有,權利就是權和錢,這兩者密不可分,多注意美國聯邦政府的動向也很重要。

此時的阿里真納則向新德里趕來,整個次大陸和平教徒的希望都集於一身,因爲穆盟只有他一個有威望的領導人,而不像是國大黨那樣,有甘地、尼赫魯和帕特爾。

一旦阿里真納倒下,穆盟目前就沒有下一個有威望的人和國大黨對抗了。

真納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一九四六年年中,他被確診患上了晚期肺結核。他的不良嗜好——每天抽五十支香菸更加劇了病情。

醫生估計真納只剩下一二年的壽命。對此,真納的選擇是加快工作速度,彷彿是在與死神賽跑。

倫敦的艾德禮首相定下的目標是在一九四八年六月讓英屬印度獨立,這個時間其實並不是艾倫威爾遜喜歡的時間,他覺得把今年完整度過就可以了。

如果再晚,阿里真納一旦倒下,穆盟就失去了主心骨,想要在分裂英屬印度就難了。

本來和平教徒就是少數派,唯一至高無上的領袖再倒下,以後如何同國大黨對抗?

對於目前的倫敦政壇來說,保守黨的日子可說不上好,工黨在一九四五年的選舉中,拿到了百分之四十七點八的選票,看起來沒什麼問題,可實際上在六百人的國會當中,佔據了三百九十三個席位,目前完全是一家獨大的局面。

大選的時候所有人都相信丘吉爾會勝利,他的競選活動場面熱烈,蘇聯的情報機構也認爲保守黨會以八十多席的優勢獲勝,但是丘吉爾失敗了,熱烈歡呼的人羣其實是在跟丘吉爾告別。經過幾年的戰爭、服役、犧牲、轟炸、陣亡通知、配給、飢餓,人民已經疲倦了。

人們看着飽受蹂躪的家園感到無所適從,而丘吉爾的競選綱領還是維護帝國的,還要人民繼續努力,指出英國的義務和職責所在。

但是人民已經厭倦了。丘吉爾要人民付出更多但是人民在一戰之後已經付出過一次了。

一戰和二戰之間的時間並不遙遠,並沒有讓選民們淡忘一戰之後的艱難掙扎。

艾德禮首相想要推行任何政策,都不需要保守黨的認同,朝野都被工黨牢牢控制。工黨唯一的隱患,就在於黨魁和副黨魁的關係不好。

放眼望去現在的英國議會,到處都是工黨的議員,身爲保守黨黨魁的丘吉爾未免失落,同時面對蘇聯在東歐漸漸站穩腳跟的事實,丘吉爾也希望自己能做點什麼。

他不知道在心在的唐寧街十號,他戰爭時期的內閣秘書愛德華·布里奇斯,正在和現任首相,他口中的平庸之輩艾德禮,談論丘吉爾。

“根據新德里總督府的彙報,總督上任之後,非常急切的展現了想要解決英屬印度問題的心情,展現了前所未有的魄力。”在艾德禮首相面前,愛德華·布里奇斯大聲讚揚着這種行爲,“蒙巴頓總督認爲,可以爲微乎其微的英屬印度完整性可能而努力。”

“倒也不像是你說這麼樂觀吧?”艾德禮首相聽着愛德華·布里奇斯的話,一臉的狐疑,這位內閣秘書可是很少夸人的,今天是怎麼了?

“爲什麼不呢?總督已經展現瞭解決問題的決心,不管最後的結果是好的還是壞的,總算是爲之努力了。”愛德華·布里奇斯不改初衷的繼續誇讚道,“當然隨之而來的非議,可能就要整個大英帝國承擔了。”

那不是要本屆政府承擔?艾德禮首相一聽皺着眉頭道,“是否非常的草率?”

“也可以說成是有魄力。”愛德華·布里奇斯洋洋灑灑道,“可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在之前已經答應過蒙巴頓總督,絕對不能干涉他在英屬印度的行動,而當地的行政長官,是不沒有這個權利和總督意見相反的,這就非常的令人尷尬,局面似乎處在了無解的狀態中。”

“那怎麼辦?讓美國人幫忙,聽說美國人主動提出要援助歐洲。不過我們看我們現在的情況還行吧,可以多談談條件。”艾德禮皺着眉頭思考道,“美國人已經得到了英屬印度地理位置最好,品質最好的鐵礦,還想怎麼樣?”

現在的歐洲毫無疑問處在一片瓦礫當中,而在戰爭中唯一一個基礎設施沒有遭到明顯破壞的正是美國。它比大多數歐洲國家都要晚一些參戰,而且本土所受的損失也比較有限。

美國的官方黃金儲備作爲其農業和工業的堅固基石依然完好無損,其經濟也仍然充滿活力。戰爭期間美國的工業爲本國和它的盟國的戰爭機器提供了支持,因此,美國經濟經歷了自建國以來增長最快速的一段時期。

艾德禮首相口中的援助計劃,其實就是後來的馬歇爾計劃,只不過目前美國的援助主要對象是希臘和土耳其,對於其他歐洲國家還處在民生恢復方面的援助。

而對於希臘和土耳其就不同了,希臘國內的戰亂越發的猛烈,在土耳其出兵之後,戰爭烈度反而加大了,這也讓美國不得不提高對當地的經濟扶持。

當然從另外一個方面,美國也在催促英國出手幫忙,不過艾德禮首相還是留有餘地的,扶持希臘和土耳其的事情,應該以美國爲主,英國在旁邊敲敲邊鼓就行了。

“其實從私交上,有一個人可以給蒙巴頓總督提一個醒,而且還可以遵守之前政府和總督之間的口頭承諾。”愛德華·布里奇斯搖搖頭,表示自己說的並不是那個可疑的盟友。

“誰?”艾德禮首相思考了片刻,隨後明白過來,“你說的是那個自大的溫斯頓?”

“是的,丘吉爾議員和總督的私人關係非常的好。只有他出面才能勸阻總督。”愛德華·布里奇斯點頭,“印度人也很熟悉他,如果首相不介意的話,實際上他的知名度比您要高一些。”

“誰讓他是戰爭時期的首相呢。”艾德禮首相對這一點倒是沒有什麼不滿,沉默只不過是思考其中的利弊,會不會對以後的選舉造成影響,猶豫的道,“就算是我同意,他會不會動身還是一件未知數,雖然我們都知道,他其實還很有精力。只不過都用在蘇聯身上了。”

“那我們可以和丘吉爾議員溝通一下。”愛德華·布里奇斯想了一下道,“這樣英屬印度以後獨立,不管是讚譽還是詆譭,他和您都要共同承擔。”

“我忽然發現,其實溫斯頓是一個極好不過的人選。”一聽到愛德華·布里奇斯這麼說,艾德禮首相立刻換了一副面孔,“也只有他,有這麼威望,有這個能力。”

“首相的判斷非常的睿智。”愛德華·布里奇斯做出恍然大悟狀,“丘吉爾議員一直主張對英屬印度強硬,真的讓他來親歷,還會不會像是原來那樣呢?”

“可他也會拒絕吧?”艾德禮首相皺眉,他不能強迫丘吉爾去英屬印度。

“不如把消息公佈初步看看民意。”愛德華·布里奇斯提議道,“相信丘吉爾議員會做出完全發自內心的判斷的。”

愛德華·布里奇斯原則上其實不應該在黨派問題上表態的,不過麼?他都已經準備卸任了。

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二百四十五章 星光璀璨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世界和平我挽救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1732章 殺狗過年第六百零三章 全部釋放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抄底南越第六百七十二章 利益均分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九百三十三章 “英屬緬甸”第二百二十二章 煮酒論英雄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1695章 清算的不完全第九百六十三章 父慈子孝第八百五十一章 軍售談成第七百五十四章 排外的源頭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供水系統國有化第九十二章 大殺器第四百六十八章終結配給制第七百四十七章 蘇聯加入北約的建議第二百二十四章 授勳電報第四百四十章 堅強的杜魯門第1610章 教育一下美國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丹錫金尼泊爾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伽利略系統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粗綜複雜的關係網第八百九十六章 救火隊員第1707章 迴歸正軌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謊言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六百五十五章 奧運代表團問題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1622章 好大兒的求助第二百三十九章 有請甘地!第七百七十七章 美國南波灣第1735章 地圖頭的自信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一百一十章 首次核訛詐第八百九十八章 說服英軍司令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五百八十一章 布魯塞爾精神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英國回來了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大局已定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國光刻機第七十九章 突發事件第五百零二章 調虎離山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事成雙第1592章 德日有危險第1602章 兩國要團結第九百五十章 鐵腕舒裡克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1734章 南非的光輝歲月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法國退出北約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八百四十九章 印尼是頭等大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六百六十九章 抵達波斯灣第三百一十五章 蘇諜艾德禮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一百八十一章 災害不會連續兩年第1731章 沒人喜歡他第七百九十六章 第一海務大臣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算計老父親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內閣副秘書長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肯尼迪訪英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大事接踵而至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挑戰者坦克第二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線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1727章 赫塞爾廷的耐心第三百四十五章 開門見喜第三百二十一章 禁閉室的艾倫第一百零四章 海峽不設防公告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英法調停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九百二十三章 自由世界我守護第三百九十七章 迎難而上第三百四十七章 撤軍計劃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微妙的孟加拉灣第三百七十四章 艾倫的專業性第四百八十二章 工廠辯論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一千三百零七章 父慈子孝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