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三千萬美元

做好早餐,瓊·克勞馥還在呼呼大睡,艾倫威爾遜不得不把早餐端到牀邊,蓋上蓋子放下,讓剛啃了嫩草的母牛醒來享用,看了一下時間覺得差不多了。

俯身親了瓊·克勞馥一下,才換上了一身衣服去上班,房門關閉的聲音傳來,瓊·克勞馥的眼睛一下睜開,伸手摸了一下紅脣,頗爲自得的自語,“就好像是我的丈夫一樣!”

直接起身打開了蓋子,像是小女孩一樣笑了起來,美滋滋的享用早餐,體力損失是不得不彌補的,但現在她認爲,英屬印度之行還是有收穫的。

離開的時候,瓊·克勞馥在兩個大鐵箱旁邊徘徊了良久,對當中是什麼東西她還是非常好奇的,不過特大號的鎖頭提醒她面對現實,最好不要輕舉妄動。

總體而言,善於學習的艾倫威爾遜,可以和海蒂·拉瑪談專利,也可以帶着三個人一起去轉轉,見識一下英屬印度的風土人情,當然這一切都是在總督府安保人員的見證下,完全的公開公正。

有時候他還不得不給瓊·克勞馥講講戲,這都沒什麼,如果德里克願意的話,他甚至願意和人傻錢多的德里克談談,關於產業轉移的事情。

當然可以談,產業轉移早已經出現過了,全球化也同樣出現過一次,只是那一次是大英帝國主導的,美國不過是一個代工廠。

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英國開始向外轉移產業,英國是輸出國,美國是被輸入國。

這是第一次產業轉移。這次產業轉移成就了美國,使得美國最終超越了昔日的這個日不落帝國。

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聯繫到二十一世紀的局勢,其實也有相似之處。

美國對中國幹過的事情,其實大英帝國對美國都幹過,面對美國崛起的步伐,也採取過戰爭除外的一切手段,同樣也不是沒考慮過戰爭,只是每次事到臨頭,都有德國人出來替美國人擋子彈。

只能說昭昭天命的美國人,在崛起中的國運不錯,有一個墊背的願意替它吸引火力。

歐洲那邊也不是平安無事,比如說希臘的問題,就讓波茨坦會議之後平靜的歐洲再起波瀾,世界大戰之前的世界是大英帝國主導,雖然美國已經不懼這個日不落帝國了,但還在等待上位的時機。

所以和歐洲許多對抗德國的國家一樣,比如波蘭、南斯拉夫等等,希臘抵抗德國的力量,也把流亡政府安置在倫敦。

戰後希臘流亡政府在英軍護送下回國,同年十二月三日,挑起內戰。兩天後民族人民解放軍與英軍發生了長達三十三天之久的武裝衝突,這被看作是希臘內戰的開始。當時還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參與了調停。

艾倫威爾遜每天都和愛德華·布里奇斯用電報保持着聯絡,電報的大半篇幅,仍然是談及用鐵礦套現的進展,但總的聊點別的吧。

關於希臘的事情,艾倫威爾遜建議拉上美國,如果能讓美國善意的加入進來,大英帝國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對希臘共是要堅決鎮壓的,不提希臘對歐洲文明的潛在影響力,就是沒這個影響力,僅僅從地緣上來說,也不能放棄。

艾倫威爾遜知道蘇聯受到世界大戰的重創,在波茨坦會議之前也算是幫助了蘇聯人。

但現在已經不同了,歐洲可以平衡但不能失衡,對希臘共必須堅決鎮壓,希臘不同於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很容易被意大利所封鎖。

希臘作爲深入地中海的半島,可意大利的國土情況類似,封鎖根本無從談起,放任倒向蘇聯只會讓整個地中海周圍英國所面臨的形勢變得嚴峻。

在電報當中,艾倫威爾遜表示希臘絕對應該干涉,哪怕主動向美國開口也在所不惜。

希臘內戰中,希臘**及其領導的人民武裝的失敗,有其必然性。在歐洲這樣一個資本主義強盛的地區,想要在巴爾幹半島成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難度相當大。

雖然有武裝,且力量並不小,但是相對於英美國家整體實力來看,對比就非常明顯了。同時自身力量和內部關係錯綜複雜,也給自身實力的發揮帶來了一層陰影。

“如果打着同時牽制美國和蘇聯的注意,同樣不是沒有辦法,在拉攏美國之前,我們可以先和土耳其溝通,以美國和英國站在一起爲誘餌,誘導土耳其出兵幫助希臘政府鎮壓親蘇的武裝。”

在自己辦公室的愛德華·布里奇斯饒有興趣的翻到了下一頁,“希臘和土耳其有世仇,一旦土耳其摻和起來,希臘政府軍反而不好做,這個時候美國加入,我們仍然對親蘇武裝有着壓倒性的優勢,但也可以挑撥希臘和土耳其不和,到時候抽身離去,在希臘和土耳其的問題上,就是美國和蘇聯對抗了。”

“很有大英帝國的傳統風範。”愛德華·布里奇斯不禁感嘆,做一個殖民地官員真是屈才了,應該在更大的舞臺比如在外交部工作,才能發揮艾倫威爾遜的才能。

如果艾倫威爾遜知道自己的多嘴,有可能失去在殖民地工作的機會,一定會非常的懊悔。

對大英帝國忠心一片,卻在這次用錯了地方,有可能被派往天天勾心鬥角的外交部,這對於一心在殖民地工作的他來說無意於流放。

雖然覺得不妨一試,愛德華·布里奇斯卻在回電當中說道,“艾倫,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公務員做事,無非就是穩妥,說成慢也可以,我們最不缺乏的就是耐心,只要最後能達成目的就是好的。”

愛德華·布里奇斯是在說用鐵礦套現的事,其實說的也是希臘的事情。看起來天馬行空,但未嘗不能走一步看一步,把一件事分成很多步驟來做,比如說分成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先問美國,是否願意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近東的局勢上。

如果美國特別熱切的表示願意接盤,那就進行第二個階段,瞞着美國聯絡土耳其,派出軍隊幫助希臘政府軍,對親蘇武裝展開突襲。

之後英國就找機會從近東抽身,讓美國在近東和蘇聯糾纏。

最後讓美國人操心因爲民族感情抵制土耳其的希臘民衆,大功告成。每一個階段間隔一段時間,如果出現預料的情況就繼續實行,如果出乎預料就停止,英國也沒什麼損失。

其實只要第一個階段,就可以判斷出來計劃是否可行,美國是否十分熱切的想要擴大影響力,如果是,這個計劃就有實行的必要。

其實和歷史上相比,艾倫威爾遜的建議只多了一點點的不同,就是引導土耳其出兵,幫助希臘政府軍鎮壓親蘇武裝。其他的條件都是一致的!

這本就是英國在希臘問題上的對策,只不過艾倫威爾遜一個提醒,更加的明晰了。

希臘問題上,其實英美兩國面對的並不是蘇聯,希臘共最大的支持者是南斯拉夫的鐵托,所以應該考慮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南斯拉夫一個教訓。

又過了幾天專業陪玩、在線撩妹的生活,艾倫威爾遜已經和留在新德里的三個女星很熟絡了,只是有兩個暫時沒有像瓊·克勞馥這麼熟。

指望着能在摩根家族面前有亮眼表現的德里克,終於忍不住,再次派人來找艾倫威爾遜。

雙方的第二次接觸,終於在專員公務員的拖延戰術成功的前提下,出現了。

“艾倫先生,我可以以三千萬美元的價格,併購邁索爾鐵礦。同時給你一百萬美元的好處費。”德里克帶着開門見山的表情道,“一百萬美元,你一輩子可能也賺不到這些錢。”

吃回扣艾倫威爾遜倒是不拒絕,畢竟他是英屬印度的公務員嘛,後世印度連軍售都吃回扣,優良的傳統當然是跟大英帝國學的,只是沒有學到本質,印度的手段非常的容易被抓到把柄。

“一千零三十萬英鎊?德里克先生,我們先不提,你企圖用暗箱操作的方式,行賄一個忠誠的帝國公務員。先談談你毫無誠意的報價。”艾倫威爾遜先給對方扣一個帽子,隨後施施然的道,“我先提出一個併購案例,梅瑟比礦山繽購,德里克先生很熟悉吧。是你們美國鋼鐵公司出現的主導者老摩根本人親自操作的,時間在一九零一年。”

洛克菲勒的梅瑟比礦山在明尼蘇達的五大湖畔,是全美當時最大的鐵礦山,當時探明藏量五千萬噸,可以滿足全美六成的需求。

雙方的一番較量之後,洛克菲勒終於確定了出售條件,他開出了七千五百萬美元的天價,並要求必須以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支付。摩根並沒有還價,交易就此成功。

在併購之後美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大漲,洛克菲勒家族拿到的股票可不止七千五百萬。

一九零一年的梅瑟比礦山併購,最後定價七千五百萬美元,現在時隔四十五年,德里克用施捨的口吻說什麼三千萬美元。

“你彷彿把我當成了原始部落的酋長。把十萬英屬印度公務員的期待當做是施捨,這很令人痛心。”

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法國也要收縮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四百八十九章 一石二鳥第二百四十三章 蒙巴頓總督第六百九十六章 禍不單行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九百九十五章 保守黨上臺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1631章 塔曼師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一百一十三章 艾德禮計劃第1585章 硬蹭熱點第八百三十八章 好辦法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1737章 鬧劇般的第一天第三百六十六章 租借戰列艦?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世界很現實第五百五十六章 不派陸軍第二百二十章 鐵腕領袖第六十九章 是,大臣!第1761章 逼宮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王妃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英法同盟?第三百二十四章 一魚兩吃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反對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軍方的態度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1686章 聯合軍演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紅海軍的勝利第一千零九章 農牧業合作成果第八百七十七章 大建加核彈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三百一十二章 玩火者必自焚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英美共同宣言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1637章 艾倫真討厭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師的薇薇安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秋後算賬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饋贈第四百四十章 堅強的杜魯門第七百七十九章 法國賺大了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領袖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六百三十六章 我們穩贏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誰失去了印尼?第一百四十六章 赫本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1616章 有理有據第1639章 斷交風波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百億補貼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九百一十三章 我是親美派第四百二十七章 甘地之死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非洲獨立年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加加林第四百四十九章 戰場信息自由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國的示好第1696章 壓制德國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 提前大選第九十七章 大選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三百一十章 正義之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一百四十六章 赫本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 登陸孟加拉第九百二十三章 自由世界我守護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失望的白人領袖第五百五十七章 戰爭帶來需求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1962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四百零三章 我的朋友麥卡錫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不勞蘇聯費心第1749章 一家團聚第十三章 如何處理印奸第1649章 超級301條款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改組內閣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聯合情報委員會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反戰浪潮第三百零五章 要親民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七百零一章 斯大林病危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肯尼迪訪英第六百六十七章 英明神武法魯克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