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

從距離上來講,倒是不用擔心安達曼羣島上的暴動者影響到英屬印度,近千公里的海洋,不敢說天塹,但也僅僅是不敢說而已,實際上就是。

相反英屬馬來亞和英屬緬甸,才應該擔心被日軍戰俘跑出來。至於哪一個更應該擔心,艾倫威爾遜頗有種幸福煩惱的意思。

英屬馬來亞是目前英國對美國重要的橡膠出口基地,肩負着重要的外匯作用。還是騰籠換鳥計劃當中,海外公務員的下一個目的地。

至於英屬緬甸的情況更加微妙一些,緬甸境內也有日本戰俘在勞動,規模也在萬人左右。

這些戰俘當然不是在爲了未來的緬甸貢獻自己的汗水,純粹是爲了艾倫威爾遜的翡翠屋計劃做貢獻。

所以在公務員利益和個人利益面前,艾倫威爾遜果斷拋棄了馬來亞,和英屬緬甸專員,劍橋五傑成員,現被感化成爲一個殖民地專員的伯吉斯聯絡上了。

希望伯吉斯和馬來亞方面一樣,密切注意安達曼羣島方向的動靜,對於島上的暴動,經過巴倫爵士的提點,新德里並沒有隱瞞。

而是用話術包裝之後,告知了倫敦方面,只是強調英國僑民沒有損失,安達曼羣島孤懸海外不可能讓裡面的戰俘出來,幾天之內就會解決這個問題。

經過這一番避重就輕,艾倫威爾遜就可以和安達曼羣島附近其他殖民地聯絡,共同應對這一次的突發事件了。

這就非常考研政治智慧,他又不能直說最希望看見的是,直接把島上的人都餓死,等到自相殘殺的差不多了,登陸部隊上島收屍就行了。

英屬緬甸首府仰光,伯吉斯就接到了經過潤色的電報,這一任英屬緬甸專員在緬甸各界的威信很高,而且非常的受歡迎,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英屬印度專員助理給緬甸專員的建議被實行了。

這一條建議是,將若開的羅興亞人驅除回英屬印度,趁着英屬印度正受困於旱災的時候,這一條政策被實行了。

羅興亞人主要是十九世紀英國控制緬甸之後,作爲英國殖民政府“以夷制夷”的幫手移居到緬甸的南亞人與當地部分土著融合後形成的混血民族,此後又融入了第三次印巴戰爭後逃入緬甸的孟加拉國難民。

緬人對羅興亞人的認識就是這樣,所以對於上任專員之後伯吉斯撥亂反正的舉動,十分的受歡迎,只是忙壞了孟加拉行政長官安德魯,安德魯在對抗旱災的時候,還要抽出時間安置這些羅興亞人。

這件事不管是伯吉斯還是安德魯,都沒有艾倫威爾遜本人有成就感。伯吉斯撥亂反正也就圖一樂,真正撥亂反正的人是自己。

這一場驅除對大家都好,尤其是對羅興亞人而言。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羅興亞人面對的緬甸佛教徒,可不是被三武一宗馴服過的佛教,緬甸佛教的性質和和平教差不多,如果不是都現代社會了,羅興亞人被集體消滅都是可能的。

一旦緬甸獨立,留在緬甸羅興亞人肯定還是被驅逐,剩下的註定也是生不如死。

既然如此艾倫威爾遜本着人道主義的考慮,趁着英屬印度還在的時候,把這個問題解決,對各方都是好事。

光是這一個建議就不知道拯救了多少條生命,現在的羅興亞人不理解沒關係,以後他們會理解的。

給伯吉斯的第二個建議是,和很多殖民地的本土民族相比,華人都不算太窮,英屬緬甸要承擔爲大英帝國輸血的責任,就必須要善於運用華人這個羣體。

所以幫助伯吉斯站穩腳跟的建議核心,就是識別緬甸境內的民族。對一些民族收爲己用。

說實話緬甸並沒有收到本年度旱災的影響,糧食產量維持平常年份的產量。

不過英屬緬甸的事情和英屬印度無關,而且英屬印度已經確定了自強不息的精神,英屬緬甸的糧食自然是運送到更加需要的本土。

爲伯吉斯在英屬緬甸站穩腳跟做出重要貢獻的艾倫威爾遜,只是希望能夠得到伯吉斯的幫忙,在沿海密切監視,防止漏網之魚的出現,這個請求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在電報當中艾倫威爾遜還提及,如果不是自己在英屬印度活動,驅逐一百萬羅興亞人是這麼容易的事情麼?那可佔據了目前緬甸人口的將近十分之一,緬甸也不過一千二百萬人,加上羅興亞人的各種印度裔就接近一百萬。

如果沒有他在英屬印度這邊接盤,能夠有伯吉斯這個緬甸專員建立威信,展現魄力的機會?緬甸山區多是封建的世襲少數民族上層土司統治,若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十分落後。

英國在此地大量開發荒地,土地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增,吉大港地區的孟加拉人隨即作爲季節性短工遷入緬甸若開邦。“孟加拉十二市鎮”人多地少,加之英國殖民當局在若開地區實施授地制度,大量的孟加拉人隨之遷入並在該地定居。

羅興亞人雖然討厭,但這個年代若開地區可是非常富裕的,這纔是緬人十分推崇伯吉斯的原因,若開空出來的田地和房子,不都是他們的了?

雖然本質原因,是艾倫威爾遜覺得英屬印度的族羣不平衡,讓這些和平教徒回到英屬印度,加強一下恆河三角洲的和平教徒力量,爲未來的分治做準備。

這些被驅逐過一次的羅興亞人,因爲有過一次類似的經歷,等到分治的時候,一定會成爲抵抗印度教徒的先鋒力量。

多佔一塊地,也是爲未來的次大陸平衡做貢獻,在說他們本來就是孟加拉人,回到自己祖先的土地沒什麼不對。

雖然傷害了一些人,但艾倫威爾遜給出的建議是非常管用的,伯吉斯在緬甸受到的稱讚不是假的,所以接到艾倫威爾遜的電報,經過考慮之後回電表示願意注意這個問題。

馬來亞艦隊此時也出發,前往安達曼羣島執行封鎖任務,同時當地英軍也下達命令,防止海岸線出現不明身份的人員出現。

沿海社區就接到了英國駐軍的警告,命令他們見到可疑人員一定要馬上上報。

“出現了什麼事情了?”殖民地官員剛走,社區的人馬上開始交頭接耳。

“說不定是日本人被流放的那個島出事了。”

一箇中年男人抽了一口煙,如果艾倫威爾遜在這的話,一定會大爲驚喜,沒想到一個小小的英屬馬來亞竟然也有鍵政高手,真是失敬了。

可惜他正在發電報,感謝伯吉斯的幫助,並且表示有空閒的時候一定去仰光看望對方。

所以說世界上沒有百分之百的東西,劍橋五傑又怎麼樣,只要在適當的地方發揮作用,一樣可以爲大英帝國貢獻力量,全看怎麼用?

麥克林作爲錫蘭專員伸張正義,拉開了錫蘭清算印度教的導火索。但現在非常受到錫蘭佛教徒的歡迎,伯吉斯深感緬甸本土族羣敵視印度裔,便下令趁着旱災讓英屬印度手忙腳亂的時候驅逐,同樣得到了緬人的感激。

誰說劍橋五傑就不能成爲大英帝國的基石?問題是他們還非常受到本地民族的歡迎,可謂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在安達曼羣島暴動事件發生之後,新德里總督府迅速反應,拼湊出來了一支印度和馬來亞的驅逐艦,緬甸的炮艇,數一下數量也過得去,噸位就非常寒酸的艦隊,將安達曼羣島封鎖起來,實行期限爲一個月。

任何從安達曼羣島出海的漂浮物,不管是什麼建議木筏還是一根原木,只要是飄着,這支雜牌當中的雜牌艦隊,便可以直接射擊。

這道軍令是爲了安達曼羣島的事情不影響到周邊英屬殖民地的安定,必須要嚴格執行。

艦隊出發的電報相繼傳來,總督府上下都鬆了一口氣,這一場危機看來是有驚無險的度過了,安達曼羣島暴動的消息,目前僅限於英屬印度高層的一小部分人知道。

至於印度人完全被矇在鼓裡,這個結果可以說是相當完美了,目前關於英屬印度的未來,印度人還不適合知道。

安達曼的海面還是一如既往的平靜,島上的風波也沒有影響到其他地方。對於涉及到的英屬印度公務員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結果。

“爵士,我們什麼時候告知一下尼赫魯那些人呢?”埃德爾也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的道,“畢竟上面有不少印度士兵。”

“現在上面大概已經沒有印度士兵了。”艾倫威爾遜把話接了過來道,“我個人認爲,尼赫魯那些人還沒有必要知道這件事,還是把精力放在旱災上面比較好。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但糧食緊縮的問題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這個意思就是說,因爲饑荒死亡的高峰期應該是過去了,但不代表饑荒就會停止,只能說真正的無產者已經被消滅了,赤貧羣體還在苦苦掙扎要活下去。

未來一段時間,餓死的人還會有,只是沒有近幾個月的數量這麼多,逼着大家要捂蓋子。

第九百五十九章 巴西鐵礦第1708章 末代港督第八百九十七章 點亮燈塔第二十二章 四階戰術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紅海軍出擊第六百一十三章 準備結婚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秘書長和黨魁第三百一十七章 印度的富豪們第一百零三章 伊朗問題第1660章 自由萬歲第二百二十七章 雙管齊下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黨魁卡拉漢第七百一十五章 法魯克的認可第七百零五章 柏林危機談判第1735章 地圖頭的自信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粗綜複雜的關係網第一千三百零三章 李梅的贊同第三十三章 第二個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五百三十八章 帕梅拉女王第一百五十五章 “歐洲軍”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九百八十九章 痛擊法國盟友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1680章 收買駐軍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不捱揍不長記性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議第九百七十七章 頒獎風波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新移民法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五百零一章 炮轟好萊塢第七百三十六章 各有收穫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八百四十九章 印尼是頭等大事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離開白宮第二百一十章 繁忙的白廳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日元沒資格第七百三十二章 親自微操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 嚴峻的形勢第三百七十五章 巴勒斯坦問題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一百六十四章 如臨大敵的艾倫第六百九十九章 分區推進第1580章 對內閣出重拳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六百六十四章 否決東非聯邦第六百六十五章 泛非主義者末日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抵制革命輸出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韓國的動向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三十九章 法國女人第一千零五十章 誰的責任?第四百二十九章 我非常痛心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參觀中的尼雷爾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和罪惡不同戴天第七百五十三章 艾倫佐夫斯基第1725章 換掉他?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二百七十七章 女神駕臨第一百八十六章 尼赫魯來了第八百八十二章 愛德華的指點第1740章 八月十九日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四百四十八章 合縱連橫第一百九十六章 鋼絲上的印度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美國一定會勝利第一百二十一章 秀色可餐第九百八十七章 這是德國的機會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投石問路第四百九十八章 親蘇份子卓別林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結果是好的第六百九十五章 住房安置條款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海上封鎖第四百三十七章 牽線搭橋第1606章 靈活的沙特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新臺風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印度進攻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四百五十七章 紐芬蘭王室領地第四百六十二章里根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1652章 中導條約第九百二十章 小威爾遜出生第三百五十三章 抵達倫敦第六百八十章 我比上帝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