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走向新印度

追求男女平等,多麼光鮮亮麗的藉口,艾倫威爾遜相信就算是印度人心裡面不同意,也不敢公開說出來,目前來說他的角色,屬於女權的初級階段,是追求自我權益的保護。

就英屬印度的環境能實行這種初級階段就不錯了,至於第二階段追求和男性的平等權益,乃至於更加高階的階段,爭權奪利女士優先,下礦挖煤女人是社會弱勢羣體,南亞這塊土壤是想都不要想。

實際上就連後世的歐美國家,口號上已經到了最高階階段,但實際行動也就是第二階段的開始。

追求和男性的平等權益,首先同樣的工作要給同樣的薪水,同樣做教師,男人給一萬,女人也要給一萬,但實際上大多數的行業,女人的工資一直都在同職業比男人低。

在歐美任何國家都是這樣的,沒有例外,艾倫威爾遜正在準備光鮮亮麗的口號,以及關於印度人的惡意笑話,推動印度在男女平等的路上前進一大步。

雖然具體步驟仍然在保密狀態,不過準備工作已經開始了,英屬印度最高法院,已經開始着手調查,關於英屬印度各地寺廟豢養聖女的具體情況。

任何東西一旦和錢掛鉤,就會變得無比骯髒,艾倫威爾遜到並不這麼認爲,還是要考慮整體環境的,就南亞這裡的情況,就算是英國人不來,也不會好到哪去。

該有的陋習一樣會保持下去,反而英國人來了,造成傷害的同時也制止了一些犯罪。

從英國正式遏制寡婦**的傳統開始,就不知道拯救多少生命了。

很難想象,這種殉葬傳統竟然在印度教的掩護下,一直在南亞存在到十九世紀。

而且就算是現在,因爲英屬印度總督府,其實並沒有對整個次大陸的統治力,艾倫威爾遜相信,寡婦**的印度教傳統並沒有被根除。

把針對女性犯罪,豢養聖女和寡婦殉葬三點,作爲撈錢的工具。艾倫威爾遜覺得並不可恥,伸張正義的同時,也是爲了撈錢,兩不耽誤挺好。

經過了和英屬印度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商量之後,司法官員這一塊也認可了專員助理的良苦用心,深切地感受到了應該根除南亞存在的各種反文明陋習。

而且給了犯罪分子改正的機會,只要豢養聖女的寺廟交罰款,就可以改過自新的機會。這也是出於尊重婆羅門階層的考慮,可謂是一舉兩得。

現在無非就是想一個喊得出口的名號了,艾倫威爾遜衝着司法官員的首領克拉克提議道,“要不叫印度新文化運動怎麼樣?看起來有革新的意思。”

就這麼定了,在搞定了行政公務員之後,艾倫威爾遜做到了一碗水端平,現在也搞定了司法公務員,新文化運動決定在年後展開,目前處在調查階段,看看哪裡的寺廟看起來接受了很多供奉,又同時豢養聖女。

這件事可以倚重一下穆盟的,艾倫威爾遜可記得,很多中東國家是有一種叫做宗教警察的職位,這種警察的權利極大,干預不但範圍廣,手段也很嚴厲。他們要求,每天五次的祈禱時間,咖啡店等設施必須都停業。人都不準飲酒、吸毒、偷竊、通姦、嫖娼。

成年女子走出家門都要穿長袍、戴面紗,除臉頰外不得裸露身體的任何部位,不得化妝。出外辦事和旅行,實行男女隔離,女性必須由男性親屬陪伴。違反上述規定者,輕則受申斥,重則被拘留、判刑、鞭打。

就算是再腦洞大開,艾倫威爾遜也沒準備啓用宗教警察,只希望和平教徒,能夠做好一個線人,多多爲即將在年後到來的運動提供消息。

畢竟他來到英屬印度,只是爲了搞錢,並不是要讓英屬印度馬上內戰,至少在英國離開之前,他要做好一個裱糊匠。

口號要多喊,要多光明正大就有多光明正大,事情要少做,對於婆羅門上層人士能罰款絕對不拘留,但要是底層的人犯罪,那就不用客氣了,什麼運動都是要政績的。

可能艾倫威爾遜少不了要借賤民的腦袋一用,表明英屬印度對和陋習做鬥爭的決心了。

這種態度贏得了以英屬印度最高首席法官爲首的司法官員,十分一致的認可。一時間最高法院上下都胸有抱負,要在離開之前爲印度留下可貴的遺產。

這邊討論執行步驟和細節問題的同時,國大黨那邊終於拿出了對大建計劃的意見。

這段時間國大黨也在打聽倫敦對英屬印度的意見,得知很大意見也認爲,應該保留英屬印度的完整,並沒有被阿里真納的言論所蠱惑。

這算是一個好消息,不管是支持甘地的人還是支持支持尼赫魯的人,在完整接收大英帝國遺產這件事上,都是一致的。

當然印度教徒也有少數派,和穆盟的主張一樣,絕對不和對方生活在一個國家。要麼印度教要麼和平教,這部分的主張最終導致後來甘地被刺殺。

不過這並不是國大黨的主流意見,主流意見無非就是甘地的農業和尼赫魯的工業二選一,而且是支持尼赫魯的人數更多一些。

印度總督府,巴倫爵士把倫敦發來的電報交給艾倫威爾遜道,“從倫敦和國大黨傳來的消息都是好消息,不過你最近和最高法院商量的新文化運動,是不是過於急躁了?現在和國大黨處在蜜月期。”

“尊敬的巴倫爵士,既團結又鬥爭,這並不矛盾。而且我和最高法院的法官們商量這件事,全無私心。而是爲了維護整個英屬印度公務員的團結。在爵士您的領導下,共同穩定英屬印度的局勢。”

艾倫威爾遜面帶真摯的解釋道,“我在香江的時候,曾經聽過一句話,送別人一條魚,不如送別人一張漁網,這句話很有道理。在這個時候,我認爲不能阻止司法官員去創收,如果從行政長官的收益當中分出來一份,分少了司法官員不願意,分多了行政官員不願意,這些都是問題。”

“也是在偶然的時候,我才恍然想起來了忘記了司法官員的那一份。幸虧帕梅拉提醒。”

帕梅拉蒙巴頓?巴倫爵士心裡偷笑,這個蒙巴頓將軍的女兒才十六歲吧?能提醒什麼?無非就是推卸責任的藉口罷了。

“還是要小心,多年以來我們不是沒有爲此付出過努力,但也只是明面上禁止了寡婦殉葬,實際上次大陸這麼大的地方,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應該還保持着這種陋俗。”

艾倫威爾遜受教的點頭道,“我們根除陋習,相信不會面臨國際壓力的。至於英屬印度可能的反彈,還是老辦法解決。”

“拉攏一派打擊一派。”巴倫爵士點頭認可,提及了另外一件事,“你怎麼總是住在單位,我記得你在新德里是有房子的,就算是沒有隨便找一間住進去就行了。”

當然是爲了白吃公家飯,我的工資都交給別人了,哪有閒錢到處遊山玩水?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不過不能這麼說,艾倫威爾遜只是表達了一下進步之心,願意投入到工作當中。

在一九四六年到來之際,帝國主義的代名詞,讓英屬印度有識之士深感恥辱的象徵。英屬印度總督府發表了新年問候。

文中表示,在過去的幾年當中英屬印度爲整個戰爭做出的貢獻,是值得被銘記的。現在戰爭已經結束,大英帝國的光榮就是英屬印度的光榮。

現在戰爭已經結束,各地都進行恢復性建設,憑藉英屬印度的面積和人口,未來的發展潛力不可限量,這一年,英屬印度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未來雖然還是艱辛的,但是這片土地上熱愛勞動的人們,一定會過的越來越好。”

“爲此英屬印度總督府,已經準備好了一份建設計劃,來發展英屬印度的經濟。這份計劃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支持。”

“在一九四六年的開始,英屬印度總督府會隨着廣泛的臣民一起,走向新印度。”

英屬印度總督府在此之前,從來沒有發表過新年賀詞,這也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發表新年賀詞的消息傳到倫敦,甚至引起了熱議。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英屬印度在倫敦報紙上出現的頻率變高了。不過這也並不全是好事,本土公民對英屬印度的印象甚至是越來越差。

和英國本土的熱議相比,英屬印度的報紙對英屬印度總督府的新年賀詞的熱議,一點也不下於本土,甚至還有過之無不及。

走向新印度,也成了不少報紙的標題,當然也有不少清醒的民族主義者表示,這都是大家的鬥爭換來的妥協,告訴周圍的人不要被英國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一月二十五日,在明確了國大黨不會反對之後,英屬印度總督府正式發佈了關於加強建設加爾各答工業區的大建計劃,表示要在五年內,將加爾各答工業區的產業工人增加一倍。

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一百二十七章 非洲保皇派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英國損失慘重第八百四十八章 馬來亞需要我第1554章 不給,你不能搶第八百六十三章 先談軍售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人事調動第二百一十六章 公關危機第三百一十章 正義之心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四百七十一章 軍備競賽第八十九章 這一次賣誰?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閣使團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對付工會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個王室領地第四百八十五章 詆譭者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家庭風波第七百五十一章 精神建設工作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一千零三章 一地雞毛的辯論第四百二十四章 無聊的總督第四百八十六章 英法煤鐵共同體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美仁宗第八十五章 波茨坦會議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六百三十五章 德意志銀行第八百二十五章 英美一起幹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美國病第五百三十九章 電氣化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綏靖政策第六百五十三章 彰顯國威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 對美國預警第七十五章 關鍵的問題第八百九十九章 再苦一苦殖民地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歐洲投降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美國可以談第一千五百零五章 歐洲的拉美戰略第四百八十六章 英法煤鐵共同體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阿拉伯的威爾遜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忠誠!第三百五十四章 他應該做大臣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善盡美第一百五十章 團結的會議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顯著成果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軍售大單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波瀾再起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 尼克松的麻煩第1553章 民族英雄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彗星去東方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八十六章 倫敦回覆第五百五十章 農牧業革命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儲備糧改革第八百九十二章 捲起來了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領導權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前進政策第四百九十二章 話語權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爲和平奔走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五月風暴第1564章 佔領總統府第1550章 兩伊戰爭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五百九十一章 輕罪重罰第十章 找一條後路第1544章 恐慌的社會第1688章 英德友誼萬歲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優點第九百八十一章 驚醒的法國人第1697章 歐洲集體意志第九百零九章 導彈競賽第七百八十二章 保守黨內耗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火隊員第五百五十一章 五國聯防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肯尼迪要談談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六十五章 英軍在柏林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1572章 都是爲了大選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1674章 人民的奧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