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騎兵連,衝鋒。

放下電話,艾倫威爾遜手託着下巴,思考一些具體的事務,要善用媒體的的力量,是選舉國家的不二法門。

當然,僅僅只是善用媒體還是不夠的,還需要裡應外合才行,動用軍情五處滲入工會內部,正是這個原因。

大英帝國因爲尹朗人質危機極盡昇華到了一半,正準備在各位地球主要玩家面前彰顯一下老牌帝國主義的當下,忽然因爲國內的罷工不得不偃旗息鼓。

這讓卡特政府非常尷尬,但也只能理解英國,誰讓英國國內確實是在罷工,沒有精力去解決被尹朗扣押的美國人。

到了現在,美國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了,不過好在英國雖然因爲罷工無暇分身,但提供的框架還在,六方會談的框架既然存在,就可以繼續下去。

如果現在不是卡特總統執政,讓美國裝作照顧各方利益的樣子,共同對尹朗施壓可能還比較困難。

至少里根是絕對不會理會什麼六方會談的,肯定會選擇自己單幹,至於能不能成功到時候再說。卡特政府就不同,也表示願意利用英國的六方會談框架,爭取包括蘇聯在內的國家支持。

人家尹朗都說了,美國是大撒旦蘇聯是小撒旦,蘇聯對於尹朗這個革命脫離了美國魔掌的國家,態度從早先的第一個承認霍梅尼政權,也隨着霍梅尼的權力穩固,開始排斥親蘇黨派的動作,而變得漸漸微妙起來。

但是讓美國專門對蘇聯低頭這就?尤其是美國主導外交事務的人叫布熱津斯基,他對蘇聯是拉不下臉的,於是求助英美特殊關係的另外一方幫忙。

“那?我去吧!”艾倫威爾遜皺着眉頭,外交大臣則是彼得·亞歷山大·卡靈頓和他本人相比,屬於比較缺乏外交經驗。

其實本來保守黨方面的政治經驗不會這麼捉襟見肘,但艾倫威爾遜在工黨執政時期,是真的做了很多年人民公僕,導致保守黨長期在野,卡靈頓就做了一年海軍大臣,隨後海軍大臣的職位隨着艾登敗選,被工黨給撤銷了。

艾倫威爾遜之所以主動請纓,還是爲了躲避現在的罷工運動,國內的政治風暴中心,還是能躲則躲,爲美國人傳話的工作明顯輕鬆多了。

“罷工的引導就靠你了!”艾倫威爾遜等待着專機的起飛,還不忘記關注國內已經開始的罷工運動,這些鋼鐵工人可不好對付。

“爵士,我會親自關注這件事。”拉德維奇點頭,“很快工人罷工造成的破壞力,就會傳遍整個英國。”

“你辦事,我放心。”艾倫威爾遜輕拍了一下拉德維奇的肩膀,然後穿過候機廳,不多時已經離開了英國的領空。

鋼鐵工人罷工自然引起了工黨的注意,並且把這一次的罷工視爲撒切爾夫人的滑鐵盧,下議院的互相攻擊如同雜亂的菜市場。

撒切爾夫人面對這樣的局勢不改初衷,大聲的辯解,“恢復英國的經濟活力,這是一項異常艱鉅的任務,但我們並不是誠惶誠恐的朝聖者,即便前進道路上佈滿了荊棘,我們也決不後退半步。”

隨即就鋼鐵工人罷工的問題,撒切爾夫人以首相的身份發表了全國廣播講話,“任何一次大的手術之後,你都會覺得你的身體狀況更爲糟糕,但這恰恰是病癒的前兆。治病並不容易,但卻是必須要做的,如果我們無法戰勝總是要挾工人的工會,此起彼伏的罷工就會像是癌細胞一樣啃食着英國的軀體。”

在任首相把鋼鐵工人的罷工比喻成癌細胞擴散,激怒了全體鋼鐵工人,事情也變得不可控制起來,被激怒的工人無法抑制心中的憤怒,高唱國際歌,將路邊的汽車點燃,劇烈的濃煙直衝半空,引來了大批防暴警察的嚴陣以待。

蒂塞德和蘇格蘭的鋼鐵工人,一邊高呼撒切爾夫人下臺,一邊發泄着自己的憤怒,面對身着警服的警察毫不退卻,路邊散落的玻璃碎片和石塊,標誌着抗議進入到了無序當中。

“做得很好。”留在倫敦的拉德維奇,和各城市的屬下保持聯絡,隨時獲取最新的消息。他還記得艾倫威爾遜的吩咐,最好是不要用白人面孔,如果無法避免的話,也要以海外移民爲主。

行示威者與警察發生對抗,商店遭洗劫,汽車被搗毀,受傷警民不計其數,暴亂行爲遍及英倫三島多個大小城市。人們把這一切均歸咎於通貨膨脹和工人失業,歸咎於撒切爾政府的社會經濟政策。

面對這樣的困境,執政的保守黨內閣會議上,很多內閣大臣都心情沉重,整個鋼鐵產業已經陷入癱瘓,在處在在野黨地位的時候,保守黨自然是對着工黨時期的罷工事件進行勐攻,彷彿只要自己一上臺,罷工就會如同陽光下的雪花一般消融。

但是到了現在他們處在執政黨的位置上,面對這樣的情況一樣一籌莫展,沉默不語的大臣有,建議退讓的大臣也有,堅定支持撒切爾夫人的大臣卻寥寥無幾,關鍵時刻誰都不想揹負鎮壓工人的罵名,選舉又不是隻有一次,他們還想要長久的在政界混下去呢。

撒切爾夫人競選的時候,曾經說過只要有六個堅強的男人支持和真理,她就能面對一切困難,此時此刻她最需要的就是堅定的支持。

可是最應該給她支持,並且也一直口口聲聲絕不動搖的那個男人,此時正在莫斯科,希望文化沙皇給他堅定的支持。

這也不能怪艾倫威爾遜,他是爲了英美特殊關係走一趟,爲美國傳話希望蘇聯站在美國一邊,讓尹朗人質危機有一個好的結果。

唐寧街十號的電話在此時響起,內閣副秘書長阿姆斯特朗和內政部常務次長佈雷斯特表示有事情要彙報,過了一會兒,佈雷斯特開始將各城市的情況詳細彙報,“艾倫爵士臨走之前,還表示可能到了最爲危險的時候,政治家應該做出決斷力的決定。皇家騎警可能是必須選項。這已經不是罷工,而是涉及到了英國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蒂塞德當地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在BBC的直播當中場面已經近乎於暴亂,打着正義旗號的鋼鐵工人,卻在洗劫商店,點燃汽車,受到波及的店主欲哭無淚,在鏡頭面前怒斥所謂的工人罷工。

據不明來源的消息指出,還有南亞面孔的所謂工人,對女性實施了犯罪行爲,這個犯罪行爲是不是真的還未經證實,但就算是未經證實,這一條新聞也已經登上了各大報紙的頭版頭條。

如果有人關注着英國鋼鐵工人這一次的罷工運動,很容易就會得出來結論,整個英國處在水深火熱當中。

罷工的組織者將罷工行爲描述成勞動者和反動政府的對峙行爲,但保守黨在撒切爾夫人的強壓之下已經統一口徑,危險的左翼分子正在對英國的繁榮和安定造成威脅,撒切爾夫人十分想要把鍋扣在蘇聯身上,但是艾倫威爾遜正在訪問莫斯科,討論尹朗人質危機的共同立場問題。

正和蘇聯人表示關於美國是大撒旦蘇聯是小撒旦,撒旦應該共同站在一起的轉述,現在朝着蘇聯扣鍋顯然不行,撒切爾夫人才放過了蘇聯一馬。

罷工第三個夜晚,撒切爾夫人再次就罷工發表講話,“不能用暴徒的規則來代替法律和秩序,如果暴徒不停止傷害英國的行爲,他們馬上就會看見政府的強硬態度。”

蒂塞德在英格蘭東北部,和其他城市的鋼鐵工人相比,這裡名聲不顯,撒切爾夫人也把這裡作爲彰顯政府毫不妥協精神的地方。

同樣這裡也是這一次罷工受損最爲嚴重的地方之一,一方面是手挽着手的鋼鐵工人,抗議政府的道路封鎖想要在物質上讓罷工者屈服,另外一邊則是從各地調集而來的一千七百名警察,以及兩百名皇家騎警。

局勢已經一觸即發,這一天雖然沒有下雪,但仍然令人瑟瑟發抖,一方面是七千名捍衛自身權益的鋼鐵工人,與之對壘的則是貫徹政府意志的警務人員,在警察這邊,最爲醒目的是兩百名皇家騎警。

光榮的皇家騎警,騎着胯下駿馬目視着對面黑壓壓的人羣,在這個時候不知道他們是否想起來了過往的光輝戰績。

騎兵連,衝鋒!隨着勒令鋼鐵工人散去的命令被拒絕,一場世紀大戰爆發。

沉寂了近一個世紀的騎兵再度煥發青春!英國政府利用騎兵的衝擊力摧垮了由七千人組成的防線。隨後上千警察手持盾牌大棒就勢掩殺。

駿馬縱橫,展現了數千年來騎兵在戰場當中的決勝能力,騎士們追擊着四散而逃的工人,被沖垮陣型的鋼鐵工人已經惶惶不可終日,他們面對的是靈活的皇家騎警,至少在這一天,沒人比鋼鐵工人受到的待遇更加平等,因爲他們頭一次享受到了殖民地在遊行時候所面對的待遇。

“英勇的皇家騎警,讓蒂塞德恢復了平靜,法律和秩序,重新回到了公民們的身邊。”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擁戴王室義不容辭第1678章 只要一個承諾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賣掉皮大帥第八百六十九章 城建經驗共享第二百三十五章 噴氣式時代第1661章 布什總統第二十九章 印度是個好地方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罷工談判第三百零五章 要親民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二百二十二章 煮酒論英雄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中國光刻機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第九百五十三章 這很雅各賓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默契球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談了又沒完全談第三百三十二章 羅德西亞問題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爲和平奔走第1612章 政績交換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養寇自重第二百六十三章 迪士尼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肯尼迪的不滿第六百四十二章 走私是不存在的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 搞定英國第八百五十九章 盟友越發的可疑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八百九十五章 西馬鐵路第一千四百零六章 印巴戰爭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阿拉伯聯盟會議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英美不一樣第四百三十四章 人人都有優點第五百五十一章 五國聯防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慫恿印度第1746章 黃雀在後第三百七十九章 匡扶正義的公主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七十九章 突發事件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膽的想法第三百七十八章 王儲大婚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先簽個密約第七百七十二章 轉移財產我熟啊第六百七十五章 敲定航空港第二百八十五章 得加錢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艾登的第二任期第三百八十八章 壓力全在美國第六百三十七章 英國考慮躺平第一百五十三章 彰顯團結第三百四十三章 什麼叫大國總理第四百九十七章 衆星捧月麥卡錫第二百一十九章 印命貴第五百一十五章 我深表同情第1587章 世紀協議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辭呈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四百八十章 東印度羣島分治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法國的示好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未來挑戰第三百零三章 總督降臨新德里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1716章 曾經也是盟友第九十四章 第一條共識第二百五十九章 印度之父第四十三章 巴爾幹拯救者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暴風雨之前的寧靜第八十四章 是,首相!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連爸爸都騙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七百一十八章 運河歸屬談判第九百七十六章 借鑑對手的長處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1552章 什麼事情都沒有第三百一十三章 寶藏陷阱第1703章 英國是大國嘛?第二百四十八章 價值連城的資料第六百九十章 倫敦煙霧事件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 人事調動第七百九十八章 出訪HSD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1569章 總有新熱點第十五章 蒙巴頓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 天使投資人第六百一十七章 把機會讓給法國第1591章 愛國華僑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 對口支援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親切友好的談判第八百二十章 夫妻配合砸車計第八百一十五章 殖民後遺症第五百九十五章 聯名擔保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切香腸戰術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供水系統國有化第五百八十四章 艾德禮訪美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