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不在場證明

這是誰出的主意?簡直就是英雄所見略同,卡斯特羅真想要和這個未曾蒙面的同志把酒言歡,煮酒論英雄。

涉及到幾十萬人的操作,卡斯特羅表現出來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爲此專門找到了自己的親弟弟來推進這件事,這要好好計劃一下。

深陷水門事件當中的尼克松,並不知道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將會給美國一個狠的。

其實這怪誰呢?美國在美洲推行的全面遏制政策,不管是冷戰還是冷戰後,美國有無數次機會,從根本上瓦解掉古巴的威脅。

辦法多種多樣,以美國的國力完全可以做到,不知道是不是美國非要把古巴當做一個反面例子,所以維持不管不問的態度。

同樣也沒有在美洲立出來一個標杆國家,如果美國立出來一個標杆國家,證明跟着美國可以超過古巴的生活標準,古巴處在美國的後院也不會堅持這麼長時間,但顯然美國並沒有這麼做,親美國家和反美國家在拉美處在一個生活水平,那親不親美也就不重要了。

看看古巴周圍的海地,著名的爛泥扶不上牆,多米尼加也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古巴人當然可以驕傲的挺起胸膛,繼續和美國對抗。

歸根結底,美洲國家在美國眼中並沒有統戰價值,哪怕是蘇聯的影響力在古巴出現,美國也不會改變要把拉美變成不死不活的糞坑初衷。

再看看有統戰價值的國家,中蘇旁邊的國家,美國纔會盡心盡力的扶持,就算是實在扶持不起來,也會在外交上給予充足的存在感。

拉美就沒有和這個待遇,拉美國家的生活水平只有下降空間,沒有上升空間。

艾倫威爾遜一定程度上把阿連德的困境透漏給蘇聯,在世界格局的宏觀層面完全是一件好事,說不定美國會重視一下拉美國家,當然這個機會也不大,美洲要是真出現一個能對美國大聲說話的國家,美國比死了還難受。

要說美國只是喜歡在遠離本土的地方點火,某種意義上也是污衊美國,美國屁股底下從來都是一堆糞坑,應該說美國是把用在拉美國家身上的成熟經驗,推廣到了全世界。

自己屁股底下有糞坑不要緊,讓其他對手旁邊也都是糞坑,問題不就解決了麼?

至於始作俑者,正在倫敦那邊深藏功與名,繼續自己和印度政府的嘴炮,明明就是一個國有化的事,換做以前英國都不會理,但印度在英國自帶流量,而且白廳也沒有要馬上把事情解決的意思。

暴風雨之前的寧靜,國家柱石們當然要找點事情做,正因爲印度國有化本質上不重要,白廳纔會緊咬着不放,也不指望問題會解決,英國企業的損失能追回來,緊咬着不放和英國企業的損失無關,只是白廳證明一下自己存在的價值,而且沒什麼風險。

被吸引了注意力的英國公民,並不知道他們想象中繁忙的白廳,該喝下午茶就和下午茶,絲毫沒有想象中和印度交鋒大家緊張感。

“那些腦子裡面都是花崗岩的選民知道個屁。他們只知道出口氣,可外交工作就是這樣,讓他們來幹外交工作,他們敢向蘇聯宣戰嘛?”無上權威翹着二郎腿,對着輿論上的熱度嗤之以鼻道,“近代民主選舉的擴大化,是國家衰落的根源,雖然在一些場合,我們也歌頌着這種改變的偉大……”

約翰·亨特微不可查的搖頭道,“艾倫,幸虧這只是一個非常私人的場合,不會有人知道你剛剛的話。”

“會有人知道的。”艾倫威爾遜模棱兩可,無上權威其實也就差一個水門事件,他的辦公室同樣有監控系統,只不過現在沒有打開。

而且,這件事並沒有其他人知道,改裝的時候也是女首富親自派人來做的,其他人只知道內閣秘書長辦公室裝修過一次。

“真正辦的事,肯定不能讓他們知道。”約翰·亨特當然知道,英國真在外交上耗費了太長時間的事,是和日本的日元問題,連就要舉辦的阿拉伯聯盟會議都要靠後,“沒想到日元的問題這麼艱難。”

“艱難也要做,日元沒有這麼大的價值,憑什麼?那就是美元的備胎。”

艾倫威爾遜輕哼一聲道,“日本這個國傢什麼都沒有,連第二大島都被蘇聯佔領了?有什麼東西能支撐日元的匯率?蘇聯在北海道一個演習,全日本都要嚇尿褲子,就憑藉日本的工業實力?就算是發達國家也是有等級的,日本明顯是那種剛入門的發達國家,全年無休十二個小時,也就和歐洲這邊八小時帶雙休的收入接近。”

當然無上權威還是對日本的工業產能表達了表揚,這也是唯一值得表揚的地方,工業國對農業國的碾壓還是存在的,你可以做不到最尖端,但必須要有,不然就會被卡脖子。

比如某五菱宏光,某大國售價四萬五、在智利賣七萬、在秘魯賣六萬九,在墨西哥賣八萬。

越是沒有這個產業,賣得越貴,馬來亞的汽車在英國賣的價格就比在東南亞賣的價格低,雖然東南亞更窮。葡萄牙的皮卡生產線也是如此。

“我們也是一個島國,美國要是把對日元的看法放在英鎊身上?”約翰·亨特帶着疑問,已經把他的意思表達的很明顯了。

“好歹有世界第二大海軍呢,尤其是現在,美國海軍兩年前的噸位是七百七十萬噸,今年是五百七十萬噸。”

艾倫威爾遜對着老朋友道,“而且這纔剛剛開始,不出五年,美國海軍噸位將會掉到四百萬。六七年的時間海軍規模會縮水一半。現在美國海軍和皇家海軍是處在一個起跑線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美國爆發出來的產能,在經過了三十年之後,到現在爲止正是集中退役的時候,雖然美國造艦一直沒有停,但從一九七零年的七百七十萬噸掉到五百七十萬噸,就知道這一次退役潮來的多麼強烈。

美國造艦就算是無比強大,也不可能補上一年五六十萬噸軍艦退役的缺口,更何況美國民用造船約等於沒有。

艾倫威爾遜預估美國海軍肯定比他腦海中的歷史更加努力,因爲皇家海軍沒有衰落到被漠視的地步。可是?努力也就是杯水車薪,這個退役潮太猛烈,比某大國那一次正好碰上的退役潮絲毫不遑多讓,還有過之。

這將會出現一個後果,美國海軍面對蘇聯紅海軍,如果有皇家海軍的幫忙,那當然仍然處在壓倒性的優勢。如果美國海軍單獨和蘇聯紅海軍對上的話,是不可能保證自己能全身而退的。

冷戰末期,如果僅僅是比較噸位,而不考慮紅海軍的反艦導彈能換多少航母戰鬥羣,美國海軍的噸位只比蘇聯紅海軍多出一個零頭。換句話說,如果皇家海軍和紅海軍是一個戰線上,處在劣勢的就是美國海軍。

所以艾倫威爾遜現在感覺英國充滿了統戰價值,讓本來就不應該有多大作用的日元別登上歷史舞臺,這個要求一點都不過分。

正當尼克松總統和司法部門,圍繞着交不交錄音帶這個問題博弈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八月份,艾倫威爾遜這邊面臨的問題是,蘇聯軍方在北海道舉行演習的問題,當然這是華盛頓方面的二手消息,經過內閣理智的判斷,英國做出了決定,“憑藉美國海軍的強大實力,足以讓蘇聯不敢輕舉妄動。”

華盛頓很快給了回信,“處在英美特殊關係的角度,英國理所當然的應該派出富有戰鬥力的核心力量,和美國站在一起對蘇聯堅決回擊。如果在這個時候,皇家海軍造訪橫須賀的話,蘇聯就能夠感覺到兩國堅不可摧的友誼。”

這激發了行走的英美特殊關係,艾倫威爾遜要堅決捍衛這種關係,在哈羅德威爾遜首相和國防大臣丹尼斯·希利面前,痛陳利害,“應該把地中海艦隊的維多利亞女王級航空母艦,派往遠東。”

“艾倫,我們都知道你和美國很多人有着深厚的私人關係。”哈羅德威爾遜就差拿是否可靠的目光看向內閣秘書長。

“首相,私人關係是私人關係,我從來都堅決捍衛英國的利益。”艾倫威爾遜臉上帶着委屈之色,“只是我覺得,響應美國的號召對英國有好處。”

“什麼好處?”國防大臣丹尼斯·希利嘴角抽動,很想聽一聽具體的好處是什麼。

當然是在中東打仗的時候有不在場的證明,不過這不好說出口,艾倫威爾遜沉吟了一下,“我也不否認,現在的美國處在越南戰爭的事實失敗當中,非常需要一個盟友進行鼓勵。”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九百五十四章 法國最後的男人第五百四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五十六章 問題不是越南第一千三百零六章 亡羊補牢的美國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第二個王室領地第六百七十九章 公主的垂青第十一章 朱納加德土邦第一百一十七章 羅德西亞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密謀第八百九十七章 點亮燈塔第十六章 你在教我做事?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爸爸的背刺第九百八十四章 歐佩克成立第九百三十二章 世界第三美國第三百二十二章 洗清嫌疑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人一定要靠自己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一千零五十四章 預言家威爾遜第1722章 聲援立陶宛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優勢在肯尼迪第八百八十六章 布朗運動彈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資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一百九十七章 帝國任務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七百八十八章 手心手背都是肉第四百五十七章 紐芬蘭王室領地第十七章 實力決定一切第1648章 處理日本的建議第1600章 轉折中的一九八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薇薇安回來了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二十三章 波恩(求首訂)第一千四百零七章 和平呼籲第1598章 平衡的價值第六百一十八章 公主毛遂自薦第六十二章 回到柏林第六十六章 勝利勳章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美國想談談第二百零一章 印度的女兒第四百七十九章 讓英國再次偉大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四百八十六章 英法煤鐵共同體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議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四百三十八章 上帝的旨意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中立國的作用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七百五十三章 艾倫佐夫斯基第五百一十七章 巴黎統籌委員會第1603章 廣場協議第一百八十四章 英印親如兄弟第七百二十一章 法國盟友威爾遜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 求援第九百三十九章 假父威爾遜第七百一十八章 運河歸屬談判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五十三章 指一條明路第九百八十二章 借力打力第九百八十五章 救民先救官第一百四十八章 歐洲要團結第1669章 特殊關係的終結第1591章 愛國華僑第八百二十二章 朱巴會談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饋贈第四百八十五章 詆譭者第三百二十章 舉報信第五百六十九章 我沒判斷失誤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再堅持半年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混亂中立第五百七十三章 毫無武士道精神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四百七十章 整合和分工第六百九十三章 著書立說威爾遜第六百四十八章 親密盟友的分歧第五百八十七章 印度的動靜第八百四十四章 慕尼黑專家第九百四十五章 交接工作第二百一十五章 旗開得勝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沒有撬不開的嘴第八百五十五章 上層路線第五十一章 聲東擊西第三百八十七章 駐法大使館第三百三十六章 副總理魚餌第四百零二章 美國之行第一百七十一章 例行談話第三百七十三章 軍事一體化的藉口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麥卡錫參選第二百二十七章 雙管齊下第八百九十七章 點亮燈塔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九百六十六章 冰島漁夫第三百三十三章 再次訛詐帕特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