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我反對

“我真是何德何能?”艾倫威爾遜滿是感動,一頭扎進了波金娜的懷中,在這物慾橫流的世界當中,只有在這才能讓他感覺到一絲溫暖。

去了一趟印度水土不服,常務次長決定在布魯塞爾休息一下是十分正常的,順便還可以和尊敬的德國客人談談關於英德合作的事情,可謂是一舉兩得。

歐共體的會議自然是由廣受尊敬的外交大臣,拉博巴特勒獨自掌控全局。

龍騎兵姐妹也知道自己的男人,最近兩個月因爲古巴導彈危機帶來的連鎖反應奔波,此時盡顯無盡溫柔,讓其足不出戶便可瀏覽大千世界。

“總算是沒有打起來。”波金娜長出一口氣,一旦進行全面對抗聯邦德國首當其衝,兩姐妹可不想多年的積累化爲烏有。

“主要方向是不會打起來的。連聯邦德國都是前線了,北約根本沒有後退的空間。”艾倫威爾遜微微搖頭道,“就算是真的想對抗,也會選擇次要方向開戰。。這樣美國也不會有顧忌。”

以當今世界的重要性來說,亞洲確實是次要方向,不說是鳥不拉屎也差不到哪去。不然的話,蘇聯應該把歐洲四大集羣放在遠東,而不是歐洲。

“印度還會爆發戰爭麼?”安娜擡起頭,眼巴巴的看着男人,眼中滿是無辜的問道。

“不會。印度足夠強大。”艾倫威爾遜搖頭道,此戰之後南亞已經形成了一環套一環的離岸平衡之地,巴基斯坦制衡有聲有色的大國、有聲有色的大國制衡某大國。

這種制衡是相當穩定的,艾倫威爾遜雖然說印度是爛泥扶不上牆,但這麼大的國家自保有餘,某大國也不會在和這個潑皮沒完沒了的糾纏。

經過這一戰,在自由世界當中,某大國榮登最具進攻性的敵人,世界和平和秩序的攪局者,沒有之一。要不是對外交流不多,五千多項制裁早就安排上了。

艾倫威爾遜還不知道,拉博巴特勒此時正需要他的專業意見,談的就是這個問題。

他還在給龍騎兵姐妹上課,表示歐洲局勢看似危險其實很穩定,“你們可能不相信, 如果核彈爆發爆發的情況下, 就算是沒有美國, 英法也足以讓蘇聯不會發起戰爭。法國人尤其這麼認爲。”

“莫斯科、巴黎和倫敦,都在對方的射程之內。”波金娜翻了一個白眼,忽然話鋒一轉的道, “如果採用切香腸戰術呢,不斷的試探北約的底線?”

“聯邦德國就是前線, 北約這邊根本沒有多少香腸可以切?歐洲戰略模糊空間很小。不如亞洲那邊可以談談。”艾倫威爾遜搖頭, 切香腸?切聯邦德國?還是切意大利、瑞典?

目前的北約根本沒有容錯的機會, 那可不是幾十年後,烏克蘭沒了就沒了, 北約也不會損失什麼,在歐洲方向,切香腸戰術是不可能在當前對峙的局面中應驗的。

就算是後世, 北約幾十個成員國, 除了美國之外, 也就英法德意四國算是主力, 其他成員國根本就是湊數的,都沒冷戰時期華約的羅馬尼亞、保加利亞作用大。

亞洲那邊自由度就大多了, 而且以現在的主流輿論,那個極具進攻性比蘇聯還更有攻擊性的國家一旦有風吹草動,一定會引起美國的反應。

印度這一次雖然被揍得灰頭土臉, 但也不是什麼都沒得到,此戰之前印度以非暴力不合作聞名於世, 確實是樹立了一個愛好和平國家的形象。

名聲比其對手好了成千上萬倍,自由世界的輿論全部採用印度方面的戰報是很正常的。印度被捶了一頓, 只會讓鄰國充滿攻擊性的形象坐實。

當然印度以後是別想在第三世界裝大哥了,但在自由世界眼中, 印度的遭遇只會提升評估對手的危險性。印度國防部長梅農看起來鬧着玩的前進政策,不只是被英國注意到,這又不是什麼秘密行動,而是公開的。

五角大樓就評估,印度肯定會被教訓一番,現在教訓完了,五角大樓就會用這個例子, 向華盛頓表明自己判斷的正確,既這個國家比蘇聯更加好鬥,比如採取堅決的態度和其對抗,哪怕是戰爭。

日內瓦會議當中, 北越給美國留下的影響就是被某大國影響嚴重。在美國人眼中,北越就是一個傀儡,一旦有風吹草動肯定是有墓後主使。

艾倫威爾遜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以現在主流輿論對南北越的這種認識。一旦南北越摩擦升級,美國介入越南戰爭都不用輿論動員,也不會有真正的反對者,很容易就會付之行動,更何況軍隊當然是進行戰爭才能賺快錢。

總之,越是主要方向,兩大陣營更是會死死盯住對方,另其不敢輕舉妄動。反而是次要方向更加容易出事,而且也更容易打起來。

在歐洲,因爲蘇聯過於強大,北約也不會主動挑釁對方,在亞洲就不用這麼客氣了,美國狂轟濫炸也更加放得開,根本不會有心理負擔。

有句老話說得好,柿子要撿軟的捏, 這個道理是很現實的,就如同現在印度已經不被很多國家當回事這麼現實。

拉博巴特勒結束了歐共體外長會議,艾倫威爾遜也頂着去了一趟新德里水土不服,剛剛病癒的藉口出現了。

見到艾倫威爾遜一副操勞過度的模樣,拉博巴特勒自然對什麼水土不服的說辭沒有懷疑,“艾倫,身體好些了嘛?”

“好了一些,但還是有些不舒服。”舒服是很舒服的,但艾倫威爾遜也沒有撒謊,他的狀態並不比在新德里的時候強多少。安娜不是說了?他現在都瘦了。

“歐共體的事情沒什麼可談的,唯一有些麻煩的就是,法國在歐共體會議上強調獨立自主,德國人也表達了贊同。我們正在和法德兩國進行溝通。”拉博巴特勒說了一番古巴導彈危機的後遺症,然後話鋒一轉,“但你也知道,英國更加關注印度的事情。”

“我當然知道這一點,大臣。”艾倫威爾遜點頭,這有什麼問題,世界主流輿論不是一直站在印度那邊麼?現在確實出現了一點變化,這一點變化無非就是在嘲笑印度的戰鬥力。

嘲笑的輿論好像不值得什麼大驚小怪,就算是造成影響,沒幾年也看不到效果。

認爲印度知恥而後勇?從此秣兵歷馬一雪前恥?反正艾倫威爾遜是不相信的,他是見過後世印度是什麼情況的,基本上可以認爲,沒有什麼變化。

“一些聲音尤其是美國盟友認爲,英國應該做出一些實際的貢獻,比如關閉香江。”拉博巴特勒猶豫了一下,說出了這件事。

“嗯?我反對!”百萬漕工衣食所繫,艾倫威爾遜沉聲說了一句,然後腦子急轉邊想邊道,“大臣,美國的外交政策比我們而言,還是缺乏總覽全局方面的成熟考慮,這也是這一次的古巴導彈危機,令法國極爲不滿的地方。這種不滿,您已經在歐共體會議上看到了,德法兩國現在對獨立自主都十分熱忱。”

見到拉博巴特勒點頭,艾倫威爾遜放下了心,“所謂的制裁、封鎖、其實是一種成效不大的愚蠢辦法,制裁開始,然後我們就要等待對方的反應,本質上就已經把事態的發展主動權送給了對方,我們能做什麼呢?就是尷尬的等待,對方要是沒有反應怎麼辦?”

“那我們是不是要加碼制裁?那麼大臣,我們手中先把唯一的籌碼拿出去了,往後還有什麼牌可以加碼呢?沒有,想來想去都是沒有。”

“難道英國要爲了所謂的正義,朝着自己的身體捅一刀,濺對方一身血來證明自己勇敢麼?恕我直言,這不是勇敢,不符合英國一直以來的外交理念。對此這種建議,就算是我能夠理解,怡和、太古、乃至於港英政府可能都理解不了。”

艾倫威爾遜一字一頓的強調,認爲這是很嚴重的自殘行爲,如果是英國內部的聲音,他現在希望拉博巴特勒告知自己是誰,他懷疑這個人的可靠性。

“呃,只是一個建議,我也是不欣賞這個建議。”拉博巴特勒成功被說服了,“印度是很重要,但香江也一樣重要,英國不會因爲左手疼痛,就把右手砍掉,愚蠢、十分愚蠢。”

“大臣真是無比睿智。”艾倫威爾遜鬆了一口氣,“我會向美國方面闡述英國的嚴正立場,在情報方面的交流會議,我會親自參加。”

一天之後,艾倫威爾遜就動身前往了華盛頓,很巧,英格麗褒曼有事去美國,兩人又在不經意之間同行了,在美國過了幾天二人世界。

和杜勒斯的交流,從來都是不容易的,艾倫威爾遜強調了窗口的雙向作用。不存在對方看得見我們,我們看不見他們,相反要是把窗口關閉,事情反而會變得危險。

“杜勒斯先生,聽說古巴雪茄在美國的黑市價格很高。”艾倫威爾遜遞給了對方一盒古巴雪茄,感嘆道,“這就是片面對立的直接後果。”

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集體主義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史詩鉅製第五百八十二章 輿論漩渦的麥天皇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朕的錢!第一千三百零五章 防守反擊戰略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向女王請願第1644章 防着點英法第八百四十五章 支線客機第一百六十三章 紅旗歌舞團來訪第1690章 鈍刀子割肉第五百一十二章 原則上都同意第八百八十三章 武裝直升機試飛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海軍七成論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裡外不是人第1582章 敗則懷恨在心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戰略定力第1554章 不給,你不能搶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英蘇貿易協定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公主的婚期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英法同盟?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城市化建設第一章 是,總督!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水門事件第六百九十一章 福禍相依第一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首相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二百三十章 公務員蒙巴頓第1593章 料敵於千里之外第二百七十二章 訛詐昂山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師的薇薇安第一百三十七章 菸草利益分配第五百七十八章 離岸平衡之地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反應停事件第五百九十六章 平平淡淡纔是真第一百六十三章 紅旗歌舞團來訪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印度和蘇聯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又出賣印度第1556章 擺明車馬第六百五十四章 新航母完工第四百五十六章 公投開始第九百九十三章 飛行棺材第1683章 德國不會統一第六百七十一章 威脅摩薩臺第一千二百章 預判了你的預判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你不要想着打仗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入主白廳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信息自由運動第三百九十九章 大清律的運用第九百四十四章 新的征途第六百一十三章 準備結婚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拖延戰術第1651章 重新萌發的野心第九百章 經濟危機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臣的中東政策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和時間賽跑第1309章 自由世界有內鬼第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八百一十九章 黑人之友威爾遜第五百二十二章 謠言止於智者第五百七十四章 專揭傷疤威爾遜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六百七十四章 英伊和解第一百八十章 建設新印度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局爲重第五百一十四章 帕梅拉的收穫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互相學習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可靠的國防大臣第1654章 德國有反骨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英孟友好條約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議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接掌顧問部第八十八章 再賣波蘭一次第五百九十三章 靜坐請願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海軍七成論第六百五十六章 伊朗石油問題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四百一十章 勘探合同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九百三十九章 假父威爾遜第六百二十八章 這裡面水太深第五百六十三章 我不能呼吸了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降正義第八百七十四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1658章 見好就收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戰略定力第六百七十八章 蘇伊士運河問題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取長補短第八百零一章 美國軍界的朋友們第1634章 比如羅馬尼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