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艾登醜聞

“終於再一次來到了這個文明起始之地。”抵達巴士拉的之後,艾倫威爾遜滿是感懷,目光似乎穿過幾千年,能夠見到蘇美爾文明的波瀾壯闊。

這個男人似乎一下子文藝起來了,赫本帶着口罩和大太陽鏡,鏡片後的目光充滿好奇。一個外交部常務次長,離開了英國反而變得輕鬆。

兩人沒有在機場耽誤太久,赫本便乘車離開,一個小時之後,兩人同住在溫莎城堡酒店,熟悉的阿拉伯長袍籠罩全身,阿拉伯的威爾遜再次登場。

就這麼一段時間,艾倫威爾遜還和印度人進行了一番溝通,赫本對這種事不太感興趣,可既然來了,還是詢問了一下情況。

“印度人?呵!”艾倫威爾遜輕蔑一笑,“總是認爲自己多重要,實際上在英國眼裡還不如埃及,拉印度來只不過湊人頭,談的事情和印度無關,印度也別想某得什麼利益。”

“那也是一個古老的大國。”赫本的人生經歷不太接地氣,但也保持着不少善良。

“那倒是,所以六方會談印度還是有資格參加的,讓埃及參加的話,伊拉克人是不滿的。”

艾倫威爾遜搖頭,表達了平衡工作的難處,“這些古文明的後裔,歷史包袱太重了,扶持誰不扶持誰,另外一個肯定心裡不舒服。”

埃及和伊拉克就是這種關係,比歷史的話,古埃及和蘇美爾文明交相輝映。

不要認爲現在兩地以阿拉伯人爲主,就認爲兩國對古文明不在乎。

艾倫威爾遜記憶中的伊拉克,在薩達姆時期的國歌,裡面的歌詞有歌頌蘇美爾、巴比倫和亞述的內容,伊拉克人對兩河流域的文明也是充滿自豪的。

至於古埃及也被埃及人視爲民族驕傲,哪怕大部分人說阿拉伯語。

“我以爲這些國家會有惺惺相惜的感覺。”赫本在這方面單純的如同白紙,聽了男人的話第一個反應是不敢相信。

“如果你以後見到埃及人,千萬不要在埃及人面前提印度。”艾倫威爾遜提醒着球花,“埃及人對印度沒什麼好印象。在埃及國內有印度學者質疑古埃及文明的言論。”

印度人說古埃及文明是假的,尤其是以英屬印度時期著名學者辛格爲代表的那批學者,至於埃及人爲什麼會知道,當艾倫威爾遜這個常務次長是吃乾飯的?

艾倫威爾遜一個鍵道高手,自然知道鍵政的男人有什麼毛病,歷史話題從來都佔據鍵道高手對話的很大一部分內容,這條道理全球通用。

正因爲如此,在歷史問題中挑撥各國是應該的,對英國來講,幾乎不付出任何成本就能有效果,爲什麼不做呢?

伊拉克有個屁文明,什麼蘇美爾、巴比倫都是英國人制造出來的。埃及什麼狗屁金字塔,拿破崙製造的,根本沒有第二種選擇。

同樣印度也不存在古文明,你知道英國在建立英屬印度的時候,考古發現是真的假的?

整套質疑理論必須以古埃及爲核心進行,原因很簡單,埃及在考古領域的發現太硬了,如果埃及都能在歷史中被打倒,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就都能打倒。

人們印象中的胡佛金字塔,其實只是埃及一百多座現存金字塔的其中一個。

還有僅剩下大概輪廓的金字塔存在,加上在幾千年風吹日曬中的金字塔,原本的金字塔數量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數字。加上,埃及帝王谷、出土的幾十萬各種生物木乃伊和埃及文物。

可以說埃及在古文明當中是獨一檔的存在,只有埃及質疑其他文明的份,沒有任何文明能夠質疑埃及。有這種底蘊,才應該把質疑的矛頭對準古埃及,因爲古埃及是扛得起質疑的。

和古埃及相比,兩河流域和東地中海的古希臘城邦都顯得單薄。至於其他文明,就真的可以被歸爲其他當中。

換一個領域的新聞就是,中美俄和其他兩國共同宣佈不打核戰爭。

古埃及文明、蘇美爾文明和後來的希臘城邦的位置,直線距離其實很近,在面積上差不多就是黃河以南、長江以北這麼大的面積。這裡也是世界上考古發現最多的地方,氣候乾燥適合保存。

印度和前三者的距離都算是偏遠山區了,用來拉仇恨最爲合適。辛格先生,也就是艾倫威爾遜在英屬印度時期的筆名,同時質疑三者是否存在,果然有聲有色的大國。

這邊他在感受文明起始之地的人文歷史,當然是和赫本一起感受。

另外一邊,關於英國艾登政府以增加軍事預算表達對造船業的支持,在下議院也引起了工黨的質疑。

首相艾登在下議院以三個理由來闡述自己的國防預算增加撥款,第一條是美國期待英國增加軍事預算保護歐洲國家免遭戰爭威脅,美國已經呼籲了不是一年兩年,他並非指責工黨政府一直充耳不聞,但現在英國的經濟規模,一直保持十五六億英鎊的預算,顯然並不合適。

要知道美國的經濟總量是英國的三倍多,軍事開支卻是英國的十倍,美國也對英國只顧着賺錢卻不承擔軍事責任感到厭煩。

第二點,阿爾及利亞戰爭仍未停止,地中海一線的航運安全必須重視起來。

要知道和亞洲市場的航路,是路過地中海海域的,英國必須遏制住戰爭對英國生命線的威脅。

最後一點就是拯救造船業,艾登在下議院呆了好幾個小時接受質詢,總算是涉險過關。

軍費增加,代表着戰後英國軍方一直節衣縮食的日子正式結束。

英軍的三軍專職統帥蒙巴頓可以鬆一口氣了,他也知道考驗纔剛剛開始,既然軍費增加了,未來一段時間,他最大的問題是要面對各軍種的伸手。

“美國的主張,對英國還是不利的。我要向內閣如實將美國的主張轉述。”六方會談現場,艾倫威爾遜面無表情的道,“英國對親密盟友的敷衍態度相當失望。”

六方會談召開了,艾倫威爾遜預料成爲現實,美國的態度不會因爲政府換屆改變。

在六方會談的檔口,迪安·臘斯克以美國國務卿的身份,高調對英國發出了訪問。至於目的,那是顯而易見的。

在做國務卿之前,他是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席,自然要代表現在美國的態度,讓英國適可而止,美國對六方會談這個框架本就不滿,肯尼迪政府也是如此。

艾登本來對迪安·臘斯克的到來十分歡迎,但在見面之後知道美國的態度沒有改變,瞬間反應冷淡,“這對英國不公平,美國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對蘇聯的咄咄逼人強硬應對,最重要的是迴應蘇聯的航天技術威脅,我想肯尼迪總統應該明白,誰纔是真正可以對美國地位做出挑戰的國家。”

迪安·臘斯克苦口婆心,他本是一個溫和的人,對外交工作願意付之於行動,不辭勞苦的來回奔波,但既然坐上了國務卿的位置,就要盡力把金主和美國政府的期待變成現實。

洛克菲基金會的弗吉尼亞會議上,迪安·臘斯克第一次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理事的口中,知道肯尼迪政府讓自己做國務卿。

這次會面沒多久,肯尼迪正式任命他爲國務卿。這項任命讓許多人感到意外。

這樣的履歷在艾登面前是沒有說服力的,他二戰時期就是外交大臣,現在也主導外交事務,迪安·臘斯克這一次的倫敦之行自然是無功而返。

同樣在巴士拉,送別老朋友史密斯,迎來了新朋友的艾倫威爾遜,仍然不卑不亢的磨時間,美國的態度沒變化沒錯,英國的態度也沒變化。整個會場的氣氛枯燥乏味,令人昏昏欲睡,開會之前就知道會議不會有結果,各國代表自然是等着散會。

對他來說,能夠拖延一天就是勝利,自然無所謂是不是有什麼突破性進展。

華盛頓,迪安·臘斯克訪問歸來,向肯尼迪政府彙報英國的態度,“沒有進展,艾登就好像丘吉爾一樣,不講道理,好像活在上一個時代。”

“嗯!”肯尼迪發出長長的鼻音,隨後道,“迪安,你也辛苦了,這不是你的錯。”

等到迪安·臘斯克離開,肯尼迪拿起來電話,“讓中央情報局局長來白宮一趟。”

外交領域上,國防部長羅伯特·麥克納馬拉,司法部長,中央情報局長艾倫·杜勒斯和軍事官員更大的權限,迪安·臘斯克更多是一個象徵性的人物,形象良好。

“我們關於艾登有一個機密消息,說不定可以利用上。”艾倫·杜勒斯得知英國反應冷淡之後,“說不定可以讓艾登手忙腳亂。”

正當艾倫威爾遜回倫敦進行常規報告的時候,艾登的醜聞一下子被揭發,關於首相是一個癮君子的報道,被各大報紙所轉載,馬上美國各大報紙也加入了報道當中,整個世界輿論一下子被引爆。

艾登做了一次常規的膽結石手術,卻沒想到成爲了他一生的轉折點。

醫生由於失誤,切斷了他的膽管,爲了止住劇烈的疼痛,醫生使用了一種新的特效藥——苯丙胺,也就是冰毒。毒品不僅極易上癮,當然,這件事被嚴格保密。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歐洲投降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人物第七百四十章 問題在經濟第1689章 搞定蘇聯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發展良好的日本第一千零一十九章 出訪英聯邦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一百二十八章 軍火大王第三百五十二章 面授機宜第五百九十章 獨立調查委員會第八百二十二章 朱巴會談第三百一十章 正義之心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 裁員風波第1546章 卑劣的謠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威爾遜首相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肯尼迪上臺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戰略定力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英迪拉的處境第三百八十六章 跪着揮拳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1732章 殺狗過年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國鋼鐵公司第1688章 英德友誼萬歲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裡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東京灣事件第九百零二章 五年計劃第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一千零一章 莫斯科之夜第1575章 印度人造謠第1750章 直面問題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厚道的英國第一百三十章 奔馳公司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七百七十九章 法國賺大了第二百零四章 清算日奸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饋贈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三百三十三章 再次訛詐帕特爾第二百三十六章 旱災預警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達成共識第1677章 奧迪爭奪戰第七百六十一章 東京灣演習第1664章 動盪的開始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阿拉伯鬥士第三百八十五章 英法是盟友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對準法國第二百四十六章 美國鋼鐵公司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七百一十章 善良之槍第一百五十三章 彰顯團結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科茲洛夫第三百七十四章 我也懂海軍第1551章 心理諮詢師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造船業我拯救第八百九十四章 建立駐澳英軍第八百零七章 重回自由世界第1731章 沒人喜歡他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軍售大單第三十九章 法國女人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美國一定會勝利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一百八十八章 要勞逸結合第五百六十七章 帝國忠犬第一百七十七章 我要走了第三百三十九章 救死扶傷第四十九章 溫和的外交官第八百一十二章 地鐵晚點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出賣剛果第八百八十八章 導彈競賽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管太多的大臣第八百一十八章 此生巔峰第1570章 勃列日涅夫病故第六十四章 該死的蘇聯人第三百九十三章 艾德禮三環外交第七十三章 一個小目標第1585章 硬蹭熱點第三百七十四章 艾倫的專業性第七百七十一章 保大帝第1684章 驅逐出境第三百七十一章 從電影市場開始第八百七十二章 有聲有色的海軍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忠誠!第1614章 優勢在里根第九百六十二章 精英教育第七百零四章 拉攏內部敵人第五百七十章 吉隆坡會議成果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二百六十章 安達曼暴動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合縱長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艱難的決定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一百二十八章 軍火大王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重前行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無上權威的指點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機會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