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內政大於外交

這也是正常的,人家都是一國元首,自然是不用顧忌小蝦米的心情,談笑風生中就把事情解決完了,明線是艾福爾的談判團隊,暗線是艾倫威爾遜的暗箱操作。

但是最重要的渠道,其實還是艾德禮首相和斯大林本人的溝通。

元首之間的直接溝通,比什麼明線暗線都重要,那邊纔是真正的決定。自己這邊忙裡忙外也就是圖個樂。

“我們和蘇聯人的問題基本上都談完了,剩下就是美國人和蘇聯人的交鋒了。不知道這一次會議之後,我們會在哪工作。”艾福爾心情舒暢,已經幻想以後的平步青雲了。

“我麼?我現在就想要回到印度。”艾倫威爾遜認真的想了一下後,給出了一個非常認真的答案。歐洲的環境他已經受夠了,遠沒有英屬印度的生活愜意。

不能怪艾倫威爾遜沒有覺悟,他就是這麼低端的人,腦子裡沒有什麼高端的思想。隨時都準備回到英屬印度,利用最後的兩年時間大撈特撈。

一旦波茨坦會議結束,艾倫威爾遜就準備運作返回英屬印度工作的事情。實際上就是現在,他已經對這種所謂的國際重要會議感到了厭倦。

“剛剛丘吉爾顧問向朱可夫元帥敬了一杯酒,看起來非常的和睦。”艾福爾倒是沒有想這麼多,還在談判順利的氛圍中。

“哦?”艾倫威爾遜一想丘吉爾對蘇聯一貫以來的立場,抽動着嘴角道,“我們的顧問是在挑撥朱可夫元帥和斯大林本人的關係。”

朱可夫是現在蘇聯在德國的軍事長官,在波茨坦會議的時候,也來到過這裡幾次覲見斯大林,這一點不令人意外。被丘吉爾這種反蘇老手抓住機會埋雷!只能說大英帝國在攪合這個方面,還是有着獨到的天賦。

“對了,朱可夫元帥好像提議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蘇聯。”艾福爾又說了一件事,表示今天的波茨坦發生的事情其實很多。

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蘇聯,是斯大林本人和朱可夫商量之後做出的決定。杜魯門雖然沒有像是丘吉爾愛亂放炮,但這完全是因爲丘吉爾本人的性格原因愛亂說話,不代表杜魯門就對蘇聯沒有敵意。

斯大林深感加強蘇、美關係的必要性,他與朱可夫商量邀請艾森豪威爾訪問蘇聯一事,朱可夫提議由他邀請其參加體育節,在這個敏感期間是比較合適的。

在斯大林看來,由朱可夫個人邀請,就不是政治活動,而是以軍事活動家的身份來訪問,就避免了因國家間的矛盾,出現難堪的局面。同時,通過兩位大國總司令在國際上影響力,也表達出友好、願意改善兩國關係的信號,可謂是一舉兩得。

艾森豪威爾已經答應了朱可夫元帥的邀請,預計在八月份前往蘇聯進行訪問交流。

艾倫威爾遜在暗箱操作中,又是訛詐,又是講道理,和一個蘇聯女人如同在菜市場家長裡短,各國高層從這裡其樂融融,做出一副有好的氛圍。艾倫威爾遜暗罵虛僞!

不過這也只能證明,各國還需要時間引導國內的輿論,延緩即將到來的全面對抗。

但話說回來,冷戰到底是以什麼事件正式開始的,丘吉爾的鐵幕演說,北約成立還是麥卡錫在美國搞風搞雨?這還真是一個不太好確定的問題。

反正按照歷史爲參考,近兩年幾個參戰國是沒有那個精力找對方麻煩,調整國內的生產和政策,覺得做好了準備,到時候纔會赤膊上陣。

“艾倫,從柏林回來了。”亞歷山大卡多根見到艾倫威爾遜回來,用一無所知的口吻問道,“柏林的事情處理的如何了。”

“常務次長,還好。”艾倫威爾遜含笑點頭,表示一切順利。好像真的出去做別的事情,把波茨坦會議錯過了一樣。

對艾倫威爾遜的無中生友表示認可,亞歷山大卡多根點點頭道,“去爵士的房間看看。”

“好的!”艾倫威爾遜禮貌性的點點頭,告別了大廳去了樓上。

愛德華·布里奇斯獨自呆在房間中,似乎外面的熱鬧和自己無關,而是屬於年輕人的事情,對艾倫威爾遜的到來絲毫不意外,伸出手指指了指眼前的座位,等到來人坐下才開口道,“是不是對今天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意外。”

“是有一些!”艾倫威爾遜拘謹的坐下,等待着愛德華·布里奇斯的問話。

“我們的首相認爲目的已經達到了,眼前最要緊的事情是本土儘快恢復正常,這當然是好事,不過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這件事就具有兩面性。”愛德華·布里奇斯慢吞吞的開口道,“如果英屬印度獨立,大英帝國的文明和法制將會遭到重創,這是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的,我已經盡力維護了秩序,但看起來首相已經下定決心了。”

“哇嘔!這真是一個悲劇。”艾倫威爾遜有些冒汗,這兩個首相的反差真是考驗公務員的心靈,前任丘吉爾奔波在各種場合,忙着埋雷和挑事。現任首相艾德禮,則是把注意力放在國內,準備兩耳不聞窗外事了。

“英屬印度的人要做好準備。”愛德華·布里奇斯意有所指的道,“我相信英屬印度的公務員都是大英帝國勤勞、忠誠的典範。但我們不得不從最壞的角度上來考慮,本土是沒有這麼多國家工作崗位承擔他們,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

“我會想辦法去其他的殖民地。”艾倫威爾遜停頓了一下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給本土緊張的就業局勢添麻煩。”

“很好,如果大多數人都像是你這麼想就好了。”愛德華·布里奇斯嘆息一聲道,“我會採取穩重,緩和的態度儘量爭取時間。不過首相那些自由主義者認爲,英屬印度的投入大於收穫,應該儘早抽身。你是波茨坦唯一在印度有工作經歷的人,說不定首相會想起來問問你印度的情況,你應該明白怎麼回答。”

第七百八十三章 兩個反賊第六百三十二章 我大英天下無敵啊第五百二十九章 馬來亞專員第二百零七章 進步最重要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軍援以色列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三百七十七章 岳父救我第七百一十四章 蒙巴頓和李奇微第九百一十六章 歐洲團結利益均分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印太第五百零五章 打破核壟斷第八百零六章 自信的專員第1715章 代代相傳第五百四十三章 招商引資第九百一十五章 大陸封鎖政策第四百章 中堂大人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美國力挺德國第四百二十三章 變化中的紐芬蘭第1542章 首相背後的男人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極盡昇華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一千零四章 都有美好的未來第三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1545章 靈活的價值觀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洛克菲勒要什麼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1736章 我搞砸了第五百章 印度治安戰第四百六十七章專員們回倫敦第三百四十九章 批判的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帕梅拉翹首以盼第一百一十五章 會議閉幕第一千零七章 首相管外交工作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英國的抉擇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英國的難處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歐洲合作第七百九十三章 昨日重現第三百二十五章 再堅持一年第七百八十五章 人走茶涼第1588章 撒切爾訪蘇第八百三十一章 二胎計劃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工黨回來了第九百五十二章 應該扛白旗!第六百六十一章 除掉他第八百九十一章 太空霸權序曲第四百三十五章 升溫的選戰第八百五十二章 再苦一苦法國第八百七十三章 來自蘇聯的好消息第八百一十章 人人有獨立權力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1650章 資深德粉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是,首相女士。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有煙無傷第九百四十三章 新外交大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歐洲航天局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平可夫斯基案第三百七十二章 共同市場共識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團結的法國第一千二百一十章 豐碩成果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身正氣第六百六十章 倫敦不高興第三十八章 薩爾區問題第七百四十五章 多元文化中心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特混艦隊第八百八十九章 英國跟進第二百二十二章 煮酒論英雄第三百九十六章 英屬紐芬蘭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軍演和邀請函第四百八十一章 葛羅米柯第1648章 處理日本的建議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羅德西亞王室領地第一百三十章 奔馳公司第四百一十八章 同人不同命第七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1701章 天無二日第四百六十六章 健康馬來亞運動第1563章 登陸作戰第九百七十一章 白人的命也是命第九十七章 大選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資源攻勢第三百六十一章 帝國需要你第四百六十九章 殖民地國企第八百三十三章 馬來亞二五計劃第九百零七章 上帝之光盡在吾身第七百四十四章 久仰大名第1668章 議會制是未來第一百零八章 內閣秘書的認可第一千零四十章 獨立日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阿聯酋計劃第六百八十一章 鍍金計劃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獨立浪潮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圖靈的作用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單挑德美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試探首相第1754章 柏林會議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新年願望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