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秘法(三)

第八章 以外玄關爲玄關的再次深入探索與求證

第一節 玄關再論

再論玄關:未免重復,然“路漫漫其修運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乎?種種跡象和實據,足以證明吾言之不誣也,吾圖之非妄作也。“言”指《玄關直指》,《主輔玄關》等諸論述,是指玄關直指圖與大一圖八卦圖等諸圖而言。

老子說:“得其一,萬事畢。”一者獨也,上也,大也,太極也,無極也,一而神也,二而化也,其爲物不二,則其生物不測者也。可知一者,乃兩儀未分之前,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始氣。夫此始氣,在太極或無極都可以0象之,即人身未生之前或人身即無之後,亦都可以0象之也。

可知不但天地未生之前從0開始,人身未生之前亦從0開始也,即丹道之起手,又何嘗不從0開始哉!《尚書》雲:“維皇降衷,厥有恆性”。衷者心也。性即靈也。維皇即萬靈之真宰也。人本萬靈真宰化氣之分靈,是皆無中生有,大0分出之小0也。故煉丹之始,必先究明父母之未生前。古仙說:“但向未生前見的,教君親見伏羲來。”故能知一與0之兆始者,即能知丹道之真玄關也。

天樂子之所以改西派而創無派,掃盡枝葉而直探本源,直截顯示先天虛無一炁的本來面 目。並擡出0和爲標幟,是富有現實意義的。我之所以作《玄關破解》與將發《大 一專論》,都是根據這個原理分析的。李道純說:“玄關者,至玄至要之機關也《中和集》。”生死關頭,凡聖分際,非至玄至要之機關乎!標幟圖中以二0互相貫連,從而突顯出大小虛空中間之小0,此正所以顯示人中爲玄關之密義也。外內假真兩重門戶二個玄關,都不能背離這個標幟。不僅天地之大虛空與人身之小虛空藉此中間之門戶息息相通。即神氣交抱,形成胎息時,亦藉此中間之門戶混沌之而結成丹頭也。人自呱呱下地之伊始,天地之氣與人身之氣便日夜相互交流,從無一息之間歇。張三丰說:“隱藏於不內不外(人身與天地中間)之密處,內外一氣牽連,千古不傳之秘《玄譚全集》。”黃帝說:“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素向內經》。”魏伯陽說:“乾坤者易之門戶,衆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參同契》。”張紫陽說:“先把乾坤爲鼎器,次將鳥兔藥來烹。推使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悟真篇》”此皆直指玄關之門戶,儘管四人講法略有不同,而真旨實一致,合而參之,其義明矣。故此0者,張三丰不但以已身內外之真爐鼎稱之,並嘗以“通天竅”稱之,黃帝之說,可謂註腳矣。伯陽、紫陽之說,已兼含功理功法之秘義矣!

《脈望》之說,尤爲詳盡,把人身孔竅。說成是八卦卦爻之竅。將九竅之三陰三陽分成≡≡(坤)和≡(乾)上下兩卦。使人中穴從兩卦的夾縫中突出,成爲不可差之毫髮的天地真中。萬古流芳,絲毫更動不得。它的奧妙,不僅剛巧在於人身卦象之正中,更奇的是丹道逆用,乾坤顛倒,成爲三陽開(泰)的佈局,使眼耳鼻舌禁止肛門的人身九竅全部包羅在裡面。天樂詩斷:

重重疊疊破玄關,小似彈丸天地間,合一陰陽方有竅,中央正位貫人天.

第二節 人身九竅(泰)卦象圖及論證

葛仙翁說:“乾坤合處乃真中,中在虛無甚空闊。簇將龍虎竅中藏,造化區機歸掌握《玄玄歌》。”佛家詩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自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注:靈山塔:鼻子也。自心頭:自心合而爲息,自心頭者呼吸起頭處也。靈山塔下:即指鼻子下面人中之外虛空之地也。解穿了與葛仙翁之說,毫無差別。《性命圭旨》說:“二六時中,眼常要內觀此竅,耳常要逆聽此竅,至於舌準,常要對着此竅(舌準即舌頭也,三個此竅以舌頭對着爲準,舌略上翹,剛巧對着,舌爲心苗,與天心相接,何等奧妙,也明白指穿此竅位置)。運用施爲,念念不離此竅(眼耳鼻舌心意全歸中了);行立坐臥,心心常在此竅。”上述三段,皆明指真中的位置與作用,爲三陽開泰,奠定紮實的基礎。故我再次作圖示象,粗泄不傳之秘,以爲登進之門,爲進入內玄關竅中之竅開個方便之門。天樂詩斷:

三陽開泰地連天,九竅平分雙與單。一自相依心息後,玄關竅裡又玄關。

第三節 內外八卦五行九竅關係示象圖及解

大家都知道,心屬火,口舌亦屬火,舌根直通於心者也。肝屬木,眼亦屬木,眼之光(神)直通於肝者也。肺屬金,鼻亦屬金,鼻孔呼吸之氣息息與肺氣通流也。腎屬水,耳亦屬水,耳之氣直通於腎者也,脾屬土,虛空(中)亦屬土,鼻孔外之虛空(通天竅)直通於脾者也。心、肝、肺、腎、脾、身內之五行也;口眼鼻耳中(人中),身外之五行也;泰卦之中,不唯適當八卦乾坤交合之中,又在人天呼吸陰陽二氣交接分際不內不外之正中。此所以不唯能夠通內外一氣牽連之陰陽。亦所以能構通內外之五行也。九竅之氣會於外,五行之氣聚於內,再加己之元神(主人公)在人破體之後,早已退居己身不內不外之賓位,故內外之氣都當於不內不外之賓位以翕聚之也。請再參各圖與無派標幟圖可明。八脈九竅,四肢百脈,皆爲氣所窒息而死矣。《楞嚴經》言及,諸菩薩修行,有由九竅之一而得者,有由地水火風而得者,誠以內外虛空各具太極之體故也。

爲了徹悟其理,請重參李道純贈明人的那段話,“上至頂門,下至腳根,才着一處,便不是也。亦不可離了此身,向外尋之。所以聖人只一‘中’字示人,只此‘中’字便是也。”你知道主人公是誰,他又怎麼會跑到外面來呢?這就因爲人落後天及破體後,八卦也由先天變爲後天,元神的位置也被識神佔據了。天樂詩斷:

九宮八卦八陰陽,內外空牽攝五行,口鼻自通心與腎,全歸全受閤中央。

第四節 先後二天八卦變象圖並解義

先天八卦

茲就先後天八卦方位與火侯有關者,據上示圖略解之。先天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後天則變爲離南坎北,震東兌西。四卦互易則爲離南坎北,乾東坤西。坤在後天,又爲西南方,坤卦六爻皆虛,故虛空即坤方也。世人恆以‘坤爲腹’喻之,從丹道說,則誤矣!虛空之坤,安能落入實處。而且從後天說,已移位於西而落入西南方,人之腹亦能移置西南方乎?《悟真篇》說:“要知產藥川源處,只在西南是本鄉。”丹書都言坤方,皆取無中生有之象也。我更進而言之,坤方者‘通天竅’,鼻下之虛空也。不能忽視這樣一個現實,人之呼吸已從臍輪轉到口鼻呼吸,鼻通乎肺,其色白,位在西方,口之舌通乎心,故舌爲心苗,心屬火其色紅,位在南方,今‘通天竅’之位適在口鼻之正中,非名實相符之西南方乎!何況此中確乎“存在特別多的生命元素宇宙精神微粒。”紫陽稱它爲產藥川源之處,也是對秘機的直示。

後天既乾東坤西,而後天兌居西,先天坎亦居西,金水一家之理明矣。後天震居東,先天離亦亦居東,乾同於震,震同於離,乾震離爲一處,木火一家之理亦明矣。後天坤居西南,先天巽亦居西南,巽爲風,風爲氣,空穴之氣,蕩而爲風,形成大氣出入門戶,使巽坤、虛空與通天竅劃等號,落實在同一位置上。巽坤既在一起,所謂鼓巽風而運坤火者,亦自然而然矣。此中央正位之卦象變化與應機運用之道也。三五一都之理,亦昭昭乎明矣。天樂詩斷:

八卦雖分先後天,中央正位獨巍然。由他變化男兼女,不出陰陽坤與乾。

第五節 談破體與元神變爲識神之由

破體與否?是人身生命的轉折點。破體乃天地之自然造化,當五千四百生黃道之日,即爲純陽純陰完成之時,過此一日即爲破體。交感之精既生,童體自然而破,不必待男與女媾,女與男交而後爲破體也。故筆者認爲,如果沒有得訣,不能掌握這個關鍵,無論其雙修或單修均難有成也。出家爲僧爲尼爲道士,也與常人一樣走漏,亦不過徒有其名而已,豈能避免衰老與死亡哉!

若既破體,則真陽已經破散,其時命門之元氣,由夾脊上衝,與頂上之祖氣相交,是爲坤陰上入乾鼎,乾陽下陷坤中,而變成 離坎之象。命門原有之元氣,被擠而下陷於命門與陰蹺之間。天地既交,離陰虛而浮動,時時外馳,一點元情,往來於中宮神室,衝動後天情識,情識因而上衝至頂,與離中之性和合而情動,再下而至命門,即生有形之精。性情混合,元神變爲識神,完全後天,由識神主事矣。元神之地位,既爲識神所佔,由小虛空擠出,退處於不內不外之虛空中,與內外一氣牽連之氣,處於同一位置,故道純解之爲絲線之‘主人公’也。此也是通天竅從自然規律演經而變爲入門玄關的必然鐵證。《西遊記》孫悟空之所以稱‘孫外公’也。孫外公與身外功諧音同音。身外公即所以教人在身外做功也。身外做功,不執色身,不着一物,無比高尚,可說是子孫萬代最高公祖,故可稱謂孫外公也。所以每當孫悟空上陣時,高叫一聲孫外公來也,一些妖精鬼怪,便都逃得杳然無蹤。也已說明,你若能到身外去做功,一切羣魔就難以上身,無法惹你,所以這個功夫,也就成爲丹道“防危慮險”的密訣。諸君之所以着魔者,即着於色身之爲害也。是故老子特意提出:“吾之有患,患乎有身,吾若無身,復有何患《道德經》。”有身之累,豈不大哉!只爲有身,一百多斤枷鎖的沉重負擔,使人無法騰飛,以至舉步維艱。然則,設果無身,你又將向何處寄託,現在的我又將何去何從。既來人間,豈能無身;心息依虛,就如算術的返還求證術。無身雖然一時做不到。但運用你的主觀能動性,不執着此外加的色身,是可以做到的。到身外的虛空中去做功夫,無疑是超脫色身的最高招。是故孫外公者,即元神(主人公)在自己身外做功也。不然,又如何能夠把身悟空呢?故謂徑修法身之法。從原理上說,也是如此。譬如欲運甕者,必使身體站在甕的外面,方能把甕搬運轉動。況主人公原已被識神排擠在外,煉丹者須把爐鼎先設置在外,亦是理所當然。自此便不着形跡,不落言詮,可以隨心所欲地把甕推動。它不但可以把大小虛空牽扯在一起,身內的坎離交和身外的乾坤交自然可以得到相互的推動,相得而益彰,天人合發之理,昭昭乎明矣。此竅之所以稱通天竅也。進而言之,鼻外虛空,爲呼吸合闢之樞機,是人身鼓風之風箱口,橐鑰之韝管全靠此風箱口之柄牽動,不然就無法控制火候。此中奧妙,真是一言難盡,天樂詩斷:

自墮元神爲識神,宣賓奪主主爲賓。退居身外虛空位,牽動風箱獨鼓琴。

第六節 從《易經》坤卦卦象及六二之爻詞中求證:

≡≡(坤)卦六爻皆虛,故≡≡(坤)即虛空之表象和代號,故還虛即還於虛空,也便是還坤。經雲“周流行六虛”,則上下四方無不全虛矣。故“環匝關閉”,便“四通踟躕”也。≡≡(坤)之二爻六二之爻詞說:“直方大,不習,無不利。”若逐字分解:直者丨也鼻也;方者口也,大者大人,即虛空,它通於在外之大虛空,其大無外,故爲最大之人。三字合解,是明示口鼻之中爲竅,即玄牝之門也,並隱含穀神之大人也。“不習”者,知而不守之義;“無不利”者,無往而不能達也。亦即四通踟躕之義。再從字形與字義析之,直字古字爲直,直上之匕即比也,兩眼如比而有下直之鼻,鼻字上目下田,再下爲艹,艹者看似鼻之兩孔,故爲氣門,即浩氣之門。故云:“得浩氣之門,可以藏其根,知元神之囊,可以韜其光。”明白指穿鼻外虛空爲浩氣之門,元神之囊,是真竅所在。還要做到不習(不死記硬背)不守之守,知而不守,方得無不利之功。卦詞全旨,即“空洞無涯是玄竅,知而不守是功夫《性命圭旨》。”的概括天樂詩斷:

鼻直口方蘊大人,外通天地內身心。爻詞六二真機露,明示玄牝與穀神。

鼻字上目下丹田,兩孔中間是氣門。囊括元神藏浩氣,通天徹地號真人。

第七節 從《參同契·乾坤門戶章》求證:

《契》雲:“乾坤者易之門戶,衆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

章目一句話,包含全章內容,都揭示“通天竅”爲氣門的全旨。看過前面各圖,特別(此圖錯,應上坤下乾)(泰)卦圖,足可證明,乾坤列於上下,呼吸出入乎其中,有如日月交往的本質。“易”之本義,爲變換不定,交相往來;“易”之字形。爲日月全體,日月相重;故易者,日月交流之象也。從人身說。即呼吸出入之象也。天地之日月往來,即人身之呼吸出入也。總而言之,乾坤、日月、呼吸,皆陰陽之變體,故皆可以陰陽稱之。故乾坤一變而爲坎離,如日月之往來;再變而爲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而完成陰陽之變化。但一切變化,總不出乾坤演生的一陰一陽的變化。故云:“一陰一陽之謂道,爲衆卦之父母”也。請再詳參以下各圖變化之理,便可明丹道之全旨矣。

乾坤門戶丹道演化圖如後:(下圖爲吾師潛谷老人提供)

上圖即“牝牡四卦,以爲槖鑰,覆冒陰陽之道”之整個輪廓。乾本老陽,牡也。等到中爻變出離之少陰,則牡變爲牝矣。坤本老陰,牝也,等到中爻變出坎之少陽,則牝轉爲牡矣。坤轉爲坎,九地之下,淵乎莫測,氣機動而愈出,是爲無底之槖,乾轉爲離,九天之上,一線潛通,本體虛而不屈,是爲有孔之鑰。故曰牝牡四卦,以爲槖鑰。坎離二氣,一往一來,在乎天地之間,晝夜晦朔,春秋寒暑,纖毫不爽。名曰四卦,其實只是一坎一離;名曰二卦,其實只是坎離中間之一陰一陽。乃六十四卦之全體,三百六十爻之全用,無不覆冒其中。豈不如善於駕駛的人之準繩墨以執御轡,正規矩(行於軸心),以隨軌徹(車馬之途),而行之乎!

總而言之,中虛之處,即“通天竅也”。日月互易,即坎離運行於中,示人之呼吸出入也。特據李道純之言,爲本段全文與圖示作一總結。“乾陽坤陰,如門戶之合闢,即乾坤易之門也。且如陰陽,互動互靜,機緘不已,……以一身言之,呼吸是矣。呼則接天根,是謂之闢;吸則接地根,是謂之合;一呼一吸,化生金液,是謂之變;合闢呼吸,即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矣。所謂呼吸者,非口鼻呼吸,乃真息合闢也《中和集》”李言大妙,由淺入深。即所謂“微風起處鼓巽風,喚起真人呼吸功。“巽風”者非空穴之風乎!由此可明,非真不用口鼻呼吸也。有身之人,既有呼吸,必有出入息,不過由顯入微而已。初機之士,必須先由口鼻入手,依息於“通天竅”中,使內外氣息和調,漸和漸微,以至外息斷絕,真息內起。如此,方是“踏破兩重消息子,超凡入聖則如閒矣!如果不先踏破第一重,又如何能跨入第二重?兩重天地,四個陰陽,必須依次而入,方可“徑入虛無”。只有這樣,纔算進入玄牝之門。纔可稱之謂玄之又玄,衆妙之門也。天樂詩斷:①乾坤本是易之門,日月往來運未停。一個陰陽生衆子,千孫萬子總歸根。②日往月來如轉輪,坎離匡廓是乾坤。運旋正軸抽添後,依舊純陽一個零。

第八節 總持門“名命的由來

這也可說是父母未生身之前,胎兒在母腹時的具體形狀吧!人之受生,先天乾元之氣爲性,後天中先天坤元之氣爲命,性命混合,本在一處,同主無形之造化,而以臍帶能通於母腹呼吸之氣以留戀之,故凝結不散。從而運用父精母血,化成有形之體,至七個月後完成。此時胎兒坐於胞中,兩足盤並,兩足踵相接,緊抵“陰蹺”一竅。兩手互相抱持,塞於鼻口中之竅前(密示丹道之坐法秘訣,助成上閉下閉手段),故鼻口不能呼吸,而必由臍通氣。此世人之所以以手爲人關,以足爲地關,兩手所抱塞之竅前爲總持門也。拙著所以強調以鼻外虛空爲主玄關,陰蹺穴爲輔玄關的道理。上閉下閉,仍復胎兒在母腹時本來面目,用臍帶呼吸,而進入胎息。上閉下閉,性根命蒂,緊緊抱持在一起,又那有不長生不結丹之理哉!

手既爲總持門把握之關,故丹道人道每多以手爲示象。《陰符經》曰:“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顏子得一善則“拳拳服膺。”孔子說:“治天下如視諸掌。”曾子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儼乎!”(以上《中庸》)。丹書也說:“兩手劈破鴻蒙。”又說:“左手降龍,右手伏虎。”故手與身心,痛養相關,動靜與俱,真陽之生,先應乎手。赤子之手,無時不握。當胎兒在腹,兩手總持造化之門;既來人間,兩手變成改造乾坤之用。佛說:“東南西北方,上下四維,中間虛空;兩手之間,亦爲虛空,浩無邊際。古往今來,莫非在虛空中做活計;兩手屈伸動作,亦莫不在虛空中運用。“大道分明在眼前。”眼前即不可思量之虛空。人能空心而充其量,與太虛同體。則天地之化育,即我之化育,兩手之空間(暗示總持門),即包羅天地之大虛空矣!此所以可稱“空洞無涯是 玄竅”也。能詳乎此,則“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之說,可以不解自明。“總持門”之真竅,人人與生俱來,誰也不能否認。“抱元守一”之道,於是得其門而入矣!萬人一竅,萬教同歸,此總持門之所以爲總持門也。天樂詩斷:

其 一

胎兒偶象總持門,手塞虛空足抵陰。性命源頭依此認,陰陽大竅莫他尋。

玄關自是爲正輔,天海即斯若比鄰,故我定爲西派幟,周流一氣貫天人。

其 二

重重抉破氣沖天,何事胎兒緊握拳。劈破鴻蒙通四界,打開金鎖別三元。

水金木火如歸一,仙佛儒醫不再三。只向總持門內悟,通天徹地透玄關。

第九節 “緣中”真旨:

單修性功者,從眉間一竅下手;單修命功者從臍下丹田入手。此皆陽寡陰孤,偏而不全。性命雙修,必須從“緣中”入手。緣者邊緣也。邊緣之中,即爲內外虛空相接之虛竅。佛之《小止觀》雲:“止者繫心於‘緣中’,緣中即空中也。因此處爲呼吸之根,爲心神出入之門戶,故神氣皆簇聚於此。”故真道修煉,必先於神氣心息相合相依處下手,方得謂之性命雙修。彼眉間臍下,皆不克當。唯此緣中一穴,神氣出入,雙修從此入手,妙竅皆在其中,故三教聖人,皆以一‘中’字象之。而緣中亦可解爲繫心於中。然此爲虛中,實非真中。心息相依,依到神氣相合以後。,方有真中。故紫陽以“呼吸起動處爲玄牝。”白玉蟾以“念頭動處爲玄牝。”實皆指此‘緣中’而言。緣中者,神氣緣此而合也,真中緣此而生也。繫心於‘緣中’,即道家之“妙竅雙修”,儒家之“性命雙修”;佛家之“止觀雙修”也。“心息相依,維繫於規矩之間,往來於方圓之內。”性得於天,命立於人,所以稱‘人元’也。其法須先調息,入息以意送到內金鼎處;出息以意送到外之臍下。及到神動,則以神合息,上住‘緣中’,下止‘臍下’。方者地也。圓者天也。圓竅以通天氣,方竅以通地氣。“方圓之內”,即天地中間之“通天竅”也,“規矩之間”,即臍下一寸三分處之規中真金鼎也。等臍下元氣已生,規中已成,故自外中以達內中,真意往來以維繫之,就是了。天樂詩斷:

緣即邊緣內即中,四方上下隱虛空,透天徹地行正道,絕後空前攝氣宗。

鉤接方圓規矩地,穿連紫府碧龍宮。若非神息依相止,怎免汞鉛爐不同。

第十節 鎖鼻術例解:

鎖鼻術這個術語已經說得很多,聽說陳搏老祖就曾跟何昌一學該功法。陳搏的無極圖是很有名的,而且以睡功聞名於世。實際上三種功法是一個統一體,並與西派的先天大道無著真宗也是同一法門。

“鎖鼻”二字,從字面講,就是把鼻孔鎖住或封閉。“術”就是方法,就是鎖住鼻孔的方法。從常人說,口鼻封閉,必死無疑。鎖鼻雖未及口,但鎖鼻之前,必先緘舌閉口,是氣功常識。請回顧胎兒在母腹時的形狀,二手握拳塞於口鼻之前,二腳掌對合阻住陰蹺穴。是鎖鼻術外形的具體操作法。《參同契》說:“此兩孔穴法,金氣亦相須。”胎兒的示範,給煉功朋友提供獨特的啓示。多少有名的高功師,常常爲了玄關的部位問題,爭的面紅耳赤。卻誰也不曾對着鏡子照一照,看看自己在母腹時是怎麼着的。古人叫我們參照父母未生前,是不是針對胎兒的這個明白示範說的。

講到鼻,就不能不連帶到息。息者自心,即呼吸也。終日對外開放,元氣隨呼吸向外散發完了,人的生命也就宣告結束。所以我認爲,聽息依息,使鼻息受到牽制,由外返內,迴風混合,纔是鎖鼻的唯一有效方法。實際上聽與觀沒有兩樣,都是元神在發揮作用。眼也可聽,耳也可觀,可以互易其用,而且還可不用耳目,能聽能看。這是人人可以做到的自然能力。

禪家常說:“眼觀鼻,鼻觀心。”佛告詢陀羅尊者說:“鼻端有白,汝其觀之。”鼻觀心者,即眼觀鼻下虛空之心也。觀之既久,鼻端之虛空自然見到白光。既此“虛室生白,”便可直下承當。這與佛偈的“佛在靈山莫遠求,……好向靈山塔下修。"之說,也是毫無二致的。神氣既聚,自見白光,自可觀鼻端之白矣。李道純說:“道儒僧,休執着,返照回光自忖度,忽然模着鼻孔尖,始信從前都是錯。學仙輩,莫談論,受氣之初窮根本《中和集》。”人當臍帶剪斷,鼻孔尖之氣便開始啓動。道純還說:“諦觀三教聖人書,息之一字最簡直。若於息上做工夫,爲佛爲仙不費力《中和集》”從鼻孔尖上做工夫,鎖鼻術之道,昭昭乎明矣。張紫陽說:“吾師道高言語暢,留在世間做榜樣,昨宵被我喚將來,把鼻孔穿於杖上《悟真篇》。”佛家都以息喻杖,如:你一個拄杖子,我一個柱杖子。來比喻天地之氣和人身之氣,兩股氣象二根杖子,一根拄地撐天,一根從頭到足。紫陽則尚而用之,形象化的說成是把鼻孔掛在杖子之上。李道純還嘗以絲線比之,其實都一樣,都不過指此氣此息而已。儘管語言翻新,豈離舊瓶新酒,都是鎖鼻術的象言。

《西遊記》中關於鎖鼻術的象言最多。如孫悟空在收伏青牛時,見青牛有一白色圈子,各種寶物,遇此圈子,皆被套去。後來到離恨天求太上老君,方知妖爲青牛(即青龍,喻木性),白色圈子爲老君之金鋼鐲(即虛無,即太極,即中字之喻也),能以化魔。老君用扇扇牛,牛即力軟筋麻,出了本相(鼓巽風運坤火之殊效),即將金鋼鐲穿牛鼻孔,收服青牛。扇爲鼓風之物,老君即主人公,金鋼鐲穿牛鼻孔,即指鼻孔外虛空。皆爲鎖鼻術,心息相依之象言與妙喻也。又如唐三藏過通天河,“行者(即孫悟空)把馬牽在白黿背上,請唐僧站在馬後,行者站在馬前;又恐那黿無禮,解下虎筋絛子,穿在老黿的鼻子內,扯起來象一條繮繩;叫道:‘老黿,慢慢走啊!’白黿,即暗示乾元坤元之元氣。馬即意馬,心意;把馬牽在白黿背脊上,是心息相依的形象化。安排四人在馬的左右前後站立,以示四象歸中,五行合一。用虎筋絛子,比絲線。喻人之呼吸也。用絛子拴黿之鼻,便是把鼻孔穿於杖上之意。通天河,即喻通天竅也。也便是把元炁定於鼻孔之處,與天地之元氣相接融。正是衍示鎖鼻術,心息相依之嫡旨也。

有人稱鼻爲鼻祖,稱道人爲牛鼻道人,雖然帶點諷刺意味,卻也恰如其份。因爲真正修道的人,首先一條,就是拴住牛的鼻孔,非常重視鎖鼻術。不管是怎樣的不服管教的蠻牛,鼻孔被繩拴住了,就沒有不服服貼貼的。六七歲的兒童,能牽動幾百斤重的大力蠻牛。身騎牛背,手牽牛繩,口吹橫笛,此牧牛童之行樂圖也。讀者朋友,你也想學習這種牽牛之術嗎?你也願做牛鼻道人嗎?心息相依,就是管好你自己這頭蠻牛的最好辦法。天樂詩斷:

律詩一首

個個人拴鼻孔繩,有誰能識自家尊。道人底事稱牛鼻,佛氏何因修塔靈。

只爲自心同此息,但求止念翕今心。若非心息相依止,怎得元神出混沌。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二十二章 仇人見面第三三四章 小徐狂野第一百五十八章 萌娃蘇芊芊第二一五章 滄海玄戰雷王槍第二二四章 賤嘴的徐階第四十五章 天龍遁法第二零八章 符咒師的戰鬥第二一八章 劫後餘生第三五六章 鎮壓第二八二章 慈雲寺第二六八章 攻心之術第七十章 還來?第二百九十五章 立地成佛第二百一十章 木皇破禁第二二九章 三脈輪第二五零章 大無助第一百五十章 林嘉軒爆發第九十五章 淬鍊法力第三十二章 月下歡笑第三零五章 排山倒海第十一章 脫胎換骨,狂暴第一百一十章 自責第二五八章 寶相莊嚴第二三四章 封魔天晶第十三章 魚肉第二九六章 幽玄道魔體第二二九章 三脈輪第二六八章 攻心之術第二七五章 談判第五章 瘋狂,旖旎第二六一章 貧僧不色第二六三章 大榮山第一百八十一章 唐突佳人第二六二章 龍泉鎮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志成城(二)第一百零四章 生日快樂第一章 少年徐階第五十一章 樂道大震撼第三十九章 極寒冰封第一百二十六章 神秘殿堂第二三四章 封魔天晶第三五八章 我飛不起來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斬魂陰火刀第二四一章 千里大追殺第十三章 魚肉第二三一章 有時快樂,有時悲傷第四十一章 九尾天狐第三四七章 出閘的崔心朗第三零六章 不死不滅第九十四章 雷澤之地第二三八 戰天旭(二)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地崩塌第七十六章 悱惻渡江第二二五章 魔蹤再現第三三零章 小偉吝嗇第二四九章 大偉大第二章 覺醒第三一一章 天之驕子第一百一十三章 傷逝修煉秘法(二)第二三六章 韓天旭第一百二十八章 液態的法力第九十二章 流轉的時光第三零八章 徐階的邀請第三二九章 再遇小胖第一百六十八章 白熱化第四十三章 胡吃海塞第三一九章 坦途,小花園第二五一章 你的善良,我來守護第二一一章 陰磷重水第二六八章 攻心之術第一百四十二章 滅禽羅網第一百八十九章 大九宮金塔禁制第一百零八章 一觸即發第一百一十二章 救贖第一百八十四章 衆志成城(二)第三四七章 出閘的崔心朗第七十九章 翁仲獸第一百零四章 生日快樂第七十八章 火蓮花第八十七章 苦戰第二一一章 陰磷重水第三六三章 大結局第五十七章 衚衕狗血第三零五章 排山倒海第一百五十六章 六魔陰火罩第五十六章 爭風第七十四章 楚洪烈的復仇第二二一章 打劫第五章 瘋狂,旖旎第二八二章 慈雲寺第三二零 綠野,風雲峽谷修煉秘法(二)第五十一章 樂道大震撼第一百七十二章 榮耀第八十九章 滄海疊浪拳第二十七章 暴君發飆第八十九章 滄海疊浪拳第一百八十七章 慘烈的廝殺(二)第三零五章 排山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