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重要臺階

興奮和喜悅的情緒依舊在腦海裡橫衝直撞,大腦有些空白,似乎還有很多很多話想說,卻又似乎無法理清一個思緒,深呼吸一下,在紛亂的線團之中,抽出一條重要的信息,“就在剛纔,來自剛果的瑞秋-瑪瓦贊收穫了獎項的肯定,在這裡,我想要再次向她,以及導演金-諾古依和那些依舊生活在困難之中的孩子們,表達我的敬意。”

話語沒有來得及繼續說下去,現場的熱烈掌聲就打斷了藍禮的發言。他微笑地看向了瑞秋所在的位置,用法語說道,“瑞秋,你是一個充滿勇氣的女孩,希望你可以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那小姑娘還是不明白髮生了什麼,只是露出了羞澀的笑容,滿眼都閃爍着明亮的光芒。

那一抹笑容,卻足以照亮整個世界。

藍禮不由也低低地輕笑了一聲,“’超脫’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關於孩子的故事,一個關於教育的故事,同樣也是一個關於生活的故事。但整個故事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當你拯救了一個人,你就拯救了一個世界。我們沒有那麼偉大,但,我們也沒有那麼渺小。”

再次,藍禮舉起了手中的銀熊獎,稍稍示意了一下,表示自己的得獎感言到此結束。

掌聲,再一次地,全場響起了掌聲,那洶涌而強大的聲勢甚至超過了剛纔登臺領獎的時刻。又一次,全場觀衆自發性地站立了起來,山呼海嘯般的掌聲在整個空間裡不斷激盪迴響着,彷彿,僅僅依靠這些振聾發聵的掌聲,就可以撼動世界。

託尼用力鼓動着自己的雙手,淚眼婆娑,狼狽不堪,但嘴角的笑容卻肆意綻放。

前所未有地,託尼慶幸着,當初選擇了藍禮出演“超脫”,這位年輕人不僅僅是一名出色的演員,同時還是一名傑出的藝術家。“超脫”這部作品的創作理念和核心意義,在藍禮的演繹之下,得到了發揚光大,對於託尼來說,這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結束得獎感言之後,藍禮退後了半步,正準備退場。然後就看到了全場第二次起立鼓掌的盛況,沸沸揚揚、浩浩蕩蕩,完全沒有預料到,震撼之餘,腳步就停了下來,有些走神,以至於忘記了自己原本想要幹什麼。

眨了眨眼,回過神來,左右看了看,卻迷失了方向:他應該走向側臺,離開舞臺?還是從舞臺旁邊的臺階,直接走下去,回到座位?

站在一旁的傑克完全沒有預料到如此場面,原本應該由他上前引導藍禮,但第一時間居然也有些發愣,遲疑片刻,他這才連忙迎了上前,邀請藍禮一起從側面的樓梯離開,無需回到後臺,可以直接回到自己的座位。

這一個小小的插曲,讓觀衆們紛紛鬨笑起來,爲莊嚴肅穆的氣氛增添了些許輕鬆。

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頒發完畢之後,這也宣告頒獎儀式進入了最後的高/潮:金熊獎的頒發。

本屆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主席邁克-李親自走上了舞臺,這位英國的導演大師向來擅長在紮實的劇本之中隱藏自己的鋒芒,或幽默或苦澀或哀傷或甜蜜。今天也不例外,“我本來還期待着傑克能夠留在舞臺上陪伴我完成這項任務,但顯然,藍禮更加需要他。”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現場的笑聲就再次響起來,然後自然而然地切入今晚最後的主題。邁克沒有故意製造懸念,乾脆利落地揭曉了今晚最後一個獎項。

“凱撒必須死”,這部由保羅-塔維安尼和維克托里奧-塔維安尼執導的意大利電影,成功登頂第六十二屆柏林電影節,力擒金熊獎。

有趣的是,塔維安尼兄弟早在1986年就領取了威尼斯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現在二十六年過去了,兩兄弟贏得了自己導演生涯的第一座金熊獎獎盃。

又是一年柏林電影節落下了帷幕,不同於去年“一次別離”的一家獨大、橫掃千軍,今年的柏林,冷門有之,但更多還是四平八穩的波瀾不驚。

“凱撒必須死”作爲一部探索藝術邊界與深度的作品,登頂金熊獎,這也再次證明了柏林電影節在藝術道路上堅定而毅然的決心;另外,“凱撒必須死”、“戰地巫師”、“超脫”等作品都採用了紀錄片或者僞紀錄片的拍攝手法,模糊現實與藝術的界限,這也反應了評審團主席邁克-李一直以來堅持的藝術理念: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最後又迴歸生活。

在這之外,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雙雙爆冷,頒發給了年輕演員,這在歐洲三大電影節裡也是破天荒的頭一遭,在藝術創新和展望未來的道路之上,柏林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中,戛納主打商業,藝術的追求猶如法國人的隨性和浪漫一般,水平始終飄忽不定;威尼斯主打歷史,自我定位一直在苦苦掙扎,嘉獎意大利本土電影與通過好萊塢電影吸引關注的天平,始終未能摸索出平衡之道,藝術考量也浮浮沉沉、從未安定。

與之相對應,柏林的關注度和人氣度正在經受嚴峻考驗,並且越來越艱難;但藝術堅持卻不曾改變,在政/府的官方支持之下,漸漸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可以預見的是,德國電影正在緩緩復甦,未來可期。

對於藍禮來說,不僅僅是歷史上第二年輕的影帝銀熊獎得主那麼簡單,更爲重要的是,“超脫”這部作品的藝術價值和追求,在柏林引發了討論,而藍禮作爲一名演員的堅持和鑽研,則得到了認可。這是一個開始,卻是一個重要的開始,在歐洲這片大陸之上,藍禮的首次登場,成功贏得了滿堂彩。

在北美本土之上,奧斯卡是具有明顯“地域歧視”的一個獎項,英語系演員的得獎機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目前歷史上,憑藉外語演技收穫影帝或者影后的,僅僅只有三位;但在歐洲本土裡,三大電影節卻敞開心扉,接納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員,不僅僅是歐洲和美國的演員,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其他不同語言、族裔、階層的演員都多次得到認可,比例甚至遠遠超過了英語系演員。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兩個地域對待藝術、對待文化的態度和觀點。

當然,正是因爲如此,任何一名演員想要在歐洲站穩腳跟,這都是無比困難的。不僅是同行競爭更加激烈,而且影評人和觀衆也更加挑剔。

“超脫”作爲藍禮首次登陸歐洲——又或者說迴歸歐洲——的作品,一座柏林電影節銀熊獎的嘉獎,意義遠遠超出了獎項本身。

經歷了“活埋”、“愛瘋了”、“抗癌的我”等作品的證明之後,“超脫”真正成爲了藍禮作爲演員在藝術追求道路上的蛻變和轉折,在世界影壇之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當然,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就好像瑞秋-瑪瓦贊或者盧-泰勒-普奇一樣,歐洲三大電影節爆冷勝出的演員不在少數,後續的作品能否進一步延續強勢,又或者是持續取得突破,這纔是重點。

但至少,四部藝術電影作品的嘉獎和肯定,這使得藍禮在Y世代年輕一輩的演員之中,漸漸開始累積優勢——即使是和娜塔莉-波特曼相比較,藍禮現在也不落下風。

作爲Y世代演技的領軍人物,娜塔莉先是憑藉着“偷心”,在歐洲打開了局面;而後又依靠着“黑天鵝”,證明了自己。但目前爲止,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中,娜塔莉還沒有任何斬獲——當年“黑天鵝”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評審團嘉獎了米拉-庫妮絲,而不是娜塔莉。

不知不覺中,藍禮已經聲勢兇猛地後來居上。Y世代演員的聲勢,終於不再勢單力薄,而是漸漸形成了團體優勢,對於各大媒體來說,他們自然是盡情歡呼雀躍的,張開雙臂歡迎年輕世代的搶班奪權。

也許,藍禮還有希望更進一步:在今年的北美頒獎季大混戰之中,每一位提名者都有機會,藍禮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說,柏林電影節對奧斯卡的影響力着實有限,過去這十年,柏林影帝影后與奧斯卡重合的時刻僅僅只有一次,“女魔頭”的查理茲-塞隆;但,“超脫”的勝出,還是隱隱地推動了藍禮的聲望,在沸沸揚揚的學院公關之中,憑藉着柏林銀熊獎,藍禮的名字理所當然地出現在了各大媒體的報紙版面之上,惹人注目。

面對業內烏煙瘴氣的惡意炒作和毀謗污衊,一座銀熊獎再次將人們的視線拉了回來:歸根結底,藍禮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絕對實力,不僅僅是天賦,也不僅僅是努力,更是始終腳踏實地地在打磨自己的演技。

最直接的證明就是:繁忙的頒獎季之中,所有人都腳不沾地地忙碌着學院公關,但藍禮卻躲在遙遠的大西洋彼岸,全身心地投入電影拍攝之中,並且憑藉着一部實驗性質十足的藝術作品,收穫了柏林電影節的影帝頭銜。

事實勝於雄辯,更勝於狡辯。這似乎就是最好的證據。

在一團關注和一團喧鬧之中,事件的主人公終於搭乘航班,返回北美本土,加入這場刺刀見紅的學院公關大戰。

696 歡樂劇組650 商業主演1260 音樂嘉賓488 持續發酵1669 利益交織412 渾然天成1692 彩蛋登場1176 曾經心動613 利弊兼具576 選擇立場140 熱點再起169 官方場刊1089 轉瞬即逝819 席捲全美974 強制對決1264 誤打誤撞1091 一眼萬年400 緊急召喚1603 傾情演唱1154 時光倒流910 視同戰帖854 轟動全美1744 探索領域720 熱議洪流103 身臨其境473 迫不及待007 先驅村莊550 兩個瘋子902 加冕皇冠1720 再次交鋒593 不慌不忙585 表演收穫409 試探虛實807 學術研討1067 故技重施1341 渾然忘我1065 特殊設備331 命題創作638 各顯身手354 讚不絕口1797 無法預測652 全新版本417 醍醐灌頂1570 父親形象1108 黃金年份1174 放錯重點1446 蛻變新生1589 點映熱浪680 怨懟兄弟001 最後通牒331 命題創作255 環球影城757 舒適領域409 試探虛實1700 忐忑不安1148 旋律寄情031 初次碰面1041 續集藍圖1337 尋找節奏1040 投其所好634 撬動地球1700 忐忑不安007 先驅村莊1221 守候良機1594 驚喜消息1455 來龍去脈1165 反客爲主1061 角色分析015 差別待遇383 古怪老頭1279 丟人現眼611 寄予厚望1135 無法回答1078 長夢甦醒1684 意見領袖1798 社交互動1100 置身事外466 油盡燈枯460 突破良機334 連鎖反應634 撬動地球1468 意氣相投702 太公釣魚1121 警戒之線1145 丟掉柺杖234 細膩生動1345 擁抱生活1213 系列重啓1102 低調點映325 脫口首秀1719 患得患失382 踽踽獨行169 官方場刊543 電影意義747 以吻封緘1192 大膽串聯337 影迷交流083 意外消息544 藝術犧牲1171 稀客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