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4 難能可貴

從艾美獎到多倫多,從特柳賴德到聖丹斯,從“太平洋戰爭”到“活埋”再到“愛瘋了”,短短半年時間之內,藍禮完成了匪夷所思的三級跳,猶如彗星撞地球一般,以光彩奪目地耀眼姿態橫空出世,在一片讚譽聲之中,將職業生涯的首次奧斯卡提名,收入囊中!

此時的藍禮,年僅二十一歲。

當人們重新瀏覽今年奧斯卡的演員部門提名名單時,卻發現,“y世代”的集體優勢已經到來,但遠遠沒有媒體渲染得如此強勢,新生代的強勢崛起勢頭,遭遇到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悶頭一棍,猶如一陣秋風,蕭瑟而過。

十四歲的海莉-斯坦菲爾德,二十歲的詹妮弗-勞倫斯,三十歲的米歇爾-威廉姆斯,二十九歲的娜塔莉-波特曼,這是女演員部門的四位提名者。

二十七歲的傑西-卡森伯格,二十一歲的藍禮-霍爾,這是男演員部門的兩位提名者。

在主角和配角二十個提名席位之中,“y世代”佔據了六個席位。如此聲勢,已經創造了二十一世紀以來的最佳戰績,但比起金球獎來說還是略遜一籌。

即使是女演員部門也不例外。

一向喜歡嘉獎年輕女演員的女配角部門,僅僅只有海莉一個人爆冷入圍;那麼平均得獎年齡三十七歲的女主角部門,就更不要說了,今年能夠有三位低於三十歲的女演員贏得提名,已經是過去十年來平均年齡最低的一屆了。

那麼,平均得獎年齡在四十三歲的男主角,還有已經淪爲敬老院的男配角,就更不要說了。進入奧斯卡的提名名單之後,僅僅只有兩位“y世代”演員出現在了名單之上,這與整個頒獎季貫穿始終的強大聲勢相去甚遠。

就好像一鍋滾燙的開水潑進了厚厚的積雪裡一般。這樣的結果,着實讓人失望。

事實上,對於真正的專業人士來說,卻絲毫不覺得奇怪,甚至覺得理所當然,完全在預料之中。

有人的地方,就有傾向,即使是奧斯卡也不例外,擁有六千多名學院評委的情況下,奧斯卡已經儘可能做到了公平和權威,但,偏頗依舊在所難免。奧斯卡,終究還是一個屬於好萊塢的頒獎典禮。

歷史上,關於奧斯卡的爭議從來不斷。

比如說,白人佔據絕對主角,黑人、拉丁裔、亞裔所代表的少數族裔始終是劣勢羣體,更不要說至今爲止依舊沒有能夠贏得過主要部門提名的華裔了。

再比如說,女性佔據絕對劣勢,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名女性導演斬獲最佳導演獎的窘境一直到2010年才結束。

還比如說,年輕的男演員們幾乎遭遇無視,提名階段都無比困難,輪到女演員時,則是年長的從業者們面臨相似的窘境,即使實力堅挺也備受刁難。

在不久之後的2012年,“藝術家”以爭議的姿態斬獲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小金人之後,學院連續兩年都將最佳影片頒發給了保守內斂、四平八穩、致敬黃金年代的作品,引發了公衆的質疑狂潮,對奧斯卡大失所望,甚至引發了業內不少從業人員的抱怨。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洛杉磯時報”挺身而出,進行了專業調查。

人們這才發現,其實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從來沒有正式公佈過其會員的具體名單,由於會員資格是終身制,所以其中已經不在電影行業的會員不在少數,投票者之中不乏保姆、書店老闆和已經退休的維和部隊招募員,讓人啼笑皆非。

“洛杉磯時報”深入行業內部,通過電話、郵件以及訂閱“綜藝”、“好萊塢報道者”等多元化的方式,還了奧斯卡的刊物、簡歷和自傳等等,並且派出大量記者深入採訪,最終得以確認了超過五千一百名評委的真實身份。

統計結束之後,結果引發了媒體的一片震驚,第一次讓人窺見了奧斯卡的真相。

根據計算,奧斯卡評委的平均年齡爲六十二歲,年齡小於四十歲的評委僅僅只有百分之二,而大於六十歲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十四。其中,還有數百名學院成員,超過二十年乃至三十年,都沒有參加過任何一部電影或電視的製作。

在這之外,學院一共擁有十五個分會,演員、編劇、導演、製片人、攝影師等等。

首先以種族和膚色來看,有些分會幾乎全部都是白人男性。在每一個分會裡,白人的比例全部都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唯一的例外就是演員分會,在這裡白人的比例是百分之八十八。在管理層的分會,百分之九十八的成員都是白人。

其次以性別來看,在奧斯卡主要評選部門裡除了演員分會之外,男性的比例全部超過百分之九十;更爲可怕的是,學院一共擁有四十三名理事會成員,女性只有六人,而有色人種成員僅僅只有一名。

當然,這是歷史遺留問題,畢竟奧斯卡已經來到了第八十三屆,在八十年代之前,黑人和女人的歷史地位也就決定了學院成員的基礎,至於完全被忽略的亞裔,就更不要多說了。在過去十年時間裡,學院開始有意識地吸收跟多新鮮血液,以增加奧斯卡評委的多樣性。

比如說,章/子/怡在2000年的憑藉“臥虎藏龍”打開了美國市場,後來又奉獻了幾部不俗的作品,甚至一度差一點就依靠着“藝/伎/回憶錄”贏得最佳女主角提名,雖然最終失之交臂,但她還是受邀成爲了學院評委中的一員。

自2004年開始,學院開始公佈邀請入會的人員名單,不過,到底誰加入了,誰拒絕了,他們不會進一步公佈。

經過十年的沉澱,現在學院的評委構成發生了些許變化,百分之八十九是白人,百分之七十三是男性。但少數族裔和女性成員,依舊是弱勢羣體。

成員的性質單一,繼而導致了視角單一、觀點單一,也使得奧斯卡每一年的獎項走勢有跡可循,繼而出現了韋恩斯坦兄弟這樣的“小金人狙擊者”。

2005年,“斷背山”輸給了“撞車”,一點都不奇怪;至今爲止贏得最佳導演提名的女導演只有四位,也不稀奇;今年,演員部門二十個席位加上導演部門五個席位,清一色全部白人,黑人集體缺席,這也不意外。

隔三差五,奧斯卡都會面臨“太白了”的指責,又或者是“社交網絡”這樣大膽創新的作品遇冷,這都是有跡可循的,改變歷史,不是單單依靠一部作品的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即使奧斯卡是目前全球矚目最高、權威最高的頒

084 厚顏無恥866 惡意炒作1275 私人演出1536 得寸進尺1170 借宿生活541 實地考察476 選曲清單657 惡魔低語1207 家門不幸514 週末盛況483 脫口而出285 拳拳到肉783 人格魅力548 五秒鏡頭1725 突破進展2503 驀然回首1268 貴族晚宴1597 年度派對116 首要任務1420 厲聲呵斥1205 自詡高貴1054 巨大成功089 點亮世界930 探秘後臺1125 無縫銜接1660 燙手山芋176 脫離原稿194 求才若渴049 偏離軌道1494 停不下來498 風起雲涌439 惡意炒作1432 鼓點炸裂1520 狂潮不止098 分崩離析619 千絲萬縷1192 大膽串聯1657 再次雙提1778 巨人遊戲873 口誅筆伐1578 爲人父母1574 不動聲色1286 娛樂至死159 太極推手746 同歸於盡1228 全面升級101 簡陋片場1422 喪家之犬156 人生如戲407 初面印象1796 隨機應變1100 置身事外1142 初次見面1139 空降名單233 首次碰撞343 新星崛起316 孩子打架1359 窮追不捨1063 化學反應1006 空降冠軍1173 相親大會741 懶驢打滾627 短兵相接1066 新的挑戰141 曲線清奇938 虔誠信仰1698 展示真我959 週日清晨1202 浮華背後1673 高調登場1706 生理不適422 全情投入261 暗潮洶涌430 艱難決斷1493 靈魂震撼668 菜鳥切磋176 脫離原稿303 躲避狗仔510 轟動迴響086 純粹簡單1016 面具背後295 狗仔出沒584 臺詞功底425 狗仔出動327 熱烈歡迎702 太公釣魚247 趁火打劫121 內行門道1010 驚天動地1140 絕對實力126 夾縫求生228 發乎於情352 徹夜難眠673 核心線索1259 轉移話題564 春風得意275 守望相助1105 錯雜心情604 簡單生活1054 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