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3 打開寶藏

從“大空頭”到“荒野獵人”到“聚焦”,挑選劇本項目着實是一件有趣的事。

雖然這不是藍禮第一次如此做,但感覺卻截然不同,不是因爲數量,而是因爲藍禮可以暫時拋開自己的考量,僅僅只是挑選具備發展潛力的項目,這就好像視野完全打開,一個全新世界就這樣展現在了眼前。

如同打開寶藏一般。

如果說挑選奧斯卡系作品還或多或少有些框架和拘謹,那麼挑選學院系之外的獨立藝術作品就更加有趣了。

比如說,氣質和風格都與學院系無比接近,卻因爲各式各樣的原因而慘遭學院無視的作品。

以半記錄片的方式呈現出非洲戰亂的“無境之獸”,宛若烏托邦一般講述人類與社會之間關係的“神奇隊長”,以極簡故事呈現出了人類與時間關係的“鬼魅浮生”,通篇以對話形成卻探討了人生與藝術深度的“旅行終點”,用詼諧手法來調侃華盛頓說客們利益交換真相的“斯隆女士”。

這些作品的特質都非常獨特,儘管相對主流相對學院一些,卻擁有各自的色彩,可以算是頒獎季系列中值得細細咀嚼的作品,往往能夠帶來意外驚喜;但遺憾的是,它們終究還是被無視,最終也就無人問津了。

比如說,質量出色卻註定與頒獎季無緣的恐怖電影,依靠着出色的口碑往往能夠以小博大,這也是小型獨立電影公司的熱門投資對象,作爲打開市場局面的開路先鋒——低成本喜劇電影也是同理。

“它在身後”、“關燈後”、“屏住呼吸”、“辣手保姆”、“安全鄰域”等恐怖電影的共同特點是:投資成本非常輕盈,市場回報率卻格外喜人,收益比例可以達到十倍乃至二十倍,撇開參差不齊的口碑不說,恐怖類型電影的狂熱愛好者卻始終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受衆羣體。

“酷斃了”、“女間諜”、“生活殘骸”、“實習生”、“壞媽媽”等喜劇電影也同樣如此,雖然現在優秀喜劇電影越來越稀少,但觀衆羣體卻始終相對穩定,環球影業和派拉蒙就長期固定地批量製作小成本喜劇,沒有辦法大爆卻也不至於虧本,小打小鬧總是能夠有所收穫。

萬一,能夠像“宿醉”那樣大爆特爆,這就是盆滿鉢盈了。

其中,“小丑回魂”算是一個意外驚喜。

這部驚悚恐怖電影無疑是近年來最受歡迎也大獲成功的一部,三千五百萬美元的投資卻換來了北美三億的票房;而且相關話題也徹底引爆了社交網絡,後續周邊以及相關項目都全面爆發,完全扭轉了新世紀之後恐怖電影的劣勢。

不過,在籌備階段,“小丑回魂”卻沒有太多特殊待遇,新線影業只是把它當做另外一部改編自斯蒂芬-金(Stephen-King)的普通電影,從演員卡司陣容到導演和編劇選擇再到投資成本控制,各個環節都顯得平淡無奇。

雖然說斯蒂芬-金原著小說奉獻出了無數經典,“魔女嘉莉”、“迷霧”、“閃靈”、“肖申克的救贖”等等,但專業人士普遍認爲,他的小說只能算是二流,重點還是在於編劇和導演——幾乎每年都有電影公司改編他的作品,但九十年代過後,經典佳作就已經銷聲匿跡了。

所以,“改編自斯蒂芬-金小說”的名號,已經不能算是噱頭了。

誰都沒有想到,“小丑回魂”就這樣爆了。當然,站在歷史高度上,這部電影的成功有着錯綜複雜的時代背景,如果換一個時間點,可能就要慘敗了;但這不是藍禮現在需要考量的部分,最重要的是,項目來到了西西弗斯影業手中。

既然“小丑回魂”能夠出現在藍禮的桌面上,這也就意味着改編版權不在新線影業手中,而是在製片人手中;同時,新線影業顯然沒有給予電影項目足夠的重視,談判過程中出現了分歧,這才導致了製片人開始尋找其他合作伙伴。

值得注意的是,“小丑回魂”的製片人是一位叫做丹-林(Dan-Lin)的華裔,他的名字還可以在“無間行者”、“大偵探福爾摩斯”、“樂高大電影”等作品之中看到,顯然與華納兄弟的合作關係非常緊密。

不過,他不是一名電影製作人——至少,他不會參與到電影製作的環節之中,他是專門負責尋找投資的製作人,也就是控制預算、調節成本、管理資金的那位製作人。他之所以把“小丑回魂”送到了藍禮手中,這也是有理由的。

在“小丑回魂”的項目扉頁之上,他用中英雙語撰寫了一段文字:

“這是一部關於童年恐怖回憶的故事。每個人童年記憶裡都隱藏着屬於自己的恐懼,除了自己之外,難以啓齒;而童年的那些小夥伴們也伴隨着記憶的埋藏而一起消失了。這不是一部斯蒂芬-金的電影,而是每一個人的電影。”

顯然,丹-林就是希望能夠打動藍禮的,不是爲了藍禮出演——因爲電影的主角是一衆未成年的孩子們,而是爲了藍禮能夠擔任執行製片人。

不得不說,丹-林的策略十分成功。

因爲這番話語讓藍禮想起了斯蒂芬-金的另外一部改編電影,“伴我同行”,這始終是藍禮最爲喜歡也最爲難忘的電影之一。

藍禮也爲“小丑回魂”標註了五角星符號。

再比如說,與頒獎季無關的藝術電影,也與票房無關的獨立電影,但它們卻以不同的視角和不同的方式解讀這個世界,在藝術創作領域裡是不可取代的組成部分,卻不會因爲太過深奧也太過藝術而曲高和寡,以優秀的口碑成功地收穫了一批忠實觀衆。

老實說,此類電影是最具魅力也最具特點的作品,因爲沒有了兩個緊身衣的束縛,創作者往往能夠碰撞出無限藝術火花,科恩兄弟、大衛-芬奇、大衛-林奇、韋斯-安德森等等等等,他們都可以算是如此領域的創作者。

第一部全程以智能手機(iPhone-5s)完成拍攝並且在電影院公映的“橘色”,聚焦在洛杉磯一羣變/性/身體服務工作者的身上,反映了他們的真實生活。此類題材在頒獎季和院線是註定不會有任何作爲的,就連投資製作方面都唯恐避之不及;但在聖丹斯和獨立精神獎之上,卻收穫了所有專業人士的掌聲待遇。

以一種近乎白描方式來呈現當代北美之中女人羣體的生活現狀,“某種女人”有意識地迴避了所有的戲劇衝突,以生活流的方式記錄了一種生活狀態,卻通過影像和光線交織的力量,帶來了強烈的觀影迴響。

呈現出草根生活現狀不同剖面的“帕特森”和“美國甜心”,帶着屬於自己的詩意,以一種粗糲而原始的狀態蓬勃迸發出來,因爲太過真實也太過尖銳,學院派不會喜歡,但藝術創作層面卻令人愛不釋手。而帶有喜劇自嘲自黑風格的“成長邊緣”也可以算是另外一種表現形式。

以一種輕盈而討巧的方式來呈現出愛情不同側面的作品,“愛情與友誼”、“初戀這首歌”,兩部電影都沉浸在自己的生活模式裡,那種遠離主流的敘事手法和橋段卻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智慧,帶來更多思考。“龍蝦”則呈現出了社會和愛情的黑暗一面,冷峻的敘事手法和畫面風格令人印象深刻。

還有密室懸疑作品“罪惡之家”,以一個小巧的故事來折射人性的複雜,以層層推進、抽絲剝繭的方式來打開視角,表情的厚度和鏡頭的選取,將一個舞臺劇式的黑暗故事詮釋出了更多可能,卻註定了難以在院線方面贏得更多矚目。

“我和厄爾以及將死的女孩”則是一部無法歸類的電影,以青少年的視角去審視死亡的意義,它比面對癌症的愛情電影“星運裡的錯”更加輕盈也更加簡單,但通過男主角和女主角之間純粹友誼的細膩描述,卻迸發出了更加強大的力量。

最最有趣的是,“我和厄爾以及將死的女孩”還是一部迷影電影——男主角和他的小夥伴是狂熱電影愛好者,在高中生活之外的最大樂趣就是製作各式各樣的“大爛片”,把那些經典電影改編成爲爛片的模樣。

如此風格的電影和“帕特森”、“愛情與友誼”等作品有些相似,完完全全就是導演風格化的藝術演繹和詮釋,無論是頒獎季還是藝術院線,都着實難以尋找到一個展示的機會,也許只有在聖丹斯電影節和歐洲的諸多電影節之上,能夠小心翼翼地佔據一席之地,但這也就是全部了。

這些電影,無法簡單粗暴地分門別類,也無法一概而論地總結綜述,因爲它們都擁有自己的棱角和風格。

對於主流觀衆來說,大部分電影可能聽都沒有聽說過,更不要說觀看欣賞了;但對於真正的電影愛好者來說,又或者是電影藝術創作者來說,這些電影的價值卻遠遠超過了兩套緊身衣束縛之下誕生的作品。

因爲他們可以通過這些作品真正地打開世界大門,欣賞到色彩繽紛、豐富多樣的不同內容,繼而體驗到藝術世界的多變和多樣,它們纔是藝術創作的真正精髓。

如同寶藏!

507 腎上腺素1124 瓜熟蒂落1750 晚餐時間1736 乾脆利落469 挑戰自我054 神秘身份1166 因緣際會286 鮮血崩裂931 簡單採訪014 迎接挑戰462 極致反彈466 油盡燈枯2493 不容錯過505 閃亮登場482 措手不及741 懶驢打滾105 真假難辨1032 藝術共鳴1289 豪車接送1313 患得患失1321 居高不下353 個人取向1602 與衆不同362 待價而沽162 活埋上映228 發乎於情247 趁火打劫735 再次破億264 正面對峙551 打磨合作193 無欲則剛1295 簡單篩選675 搭檔人選543 電影意義002 二次人生1625 精疲力竭1411 窮追不捨1256 掌控全場993 絕對爆款1342 見義勇爲723 粉絲崛起698 產業窘境933 貴客一瞥074 野心初顯782 初面印象041 暗地交易1348 又見緋聞1052 星星之火969 金人魔咒1098 悲慘世界1161 查理男孩501 盛大首映1184 迴歸純粹1233 持續發酵060 再次碰面1603 傾情演唱1710 藝術完美1490 連環震撼115 三顧茅廬1214 利益博弈596 魔法房間775 少年影迷841 波瀾不驚519 心急火燎1348 又見緋聞179 雙星閃耀1738 卡通形象743 翻滾學問633 真誠奉獻455 豁然開朗899 影帝角逐901 目光聚焦873 口誅筆伐893 典禮揭幕468 艱難假期1336 初涉打鼓262 劇組內訌271 得寸進尺732 忙裡偷閒1474 懸而未決854 轟動全美697 大牌訪客1230 風起雲涌1648 心靈港灣1037 產業啓示1202 浮華背後148 跨步躍進1659 不知悔改648 主角氣質167 起立鼓掌997 人山人海959 週日清晨1111 暗如潮水1683 四方雲集1642 空中牢籠777 神秘禮物137 萍水相逢1609 喜人票房1450 微妙平衡333 動人之處